- 年份
- 2024(4461)
- 2023(6050)
- 2022(5074)
- 2021(4795)
- 2020(3914)
- 2019(9556)
- 2018(9104)
- 2017(17557)
- 2016(9089)
- 2015(10417)
- 2014(9924)
- 2013(10221)
- 2012(9695)
- 2011(8795)
- 2010(8480)
- 2009(7998)
- 2008(7669)
- 2007(6547)
- 2006(5786)
- 2005(5477)
- 学科
- 济(49907)
- 经济(49870)
- 方法(23933)
- 数学(22446)
- 数学方法(22374)
- 管理(22129)
- 业(21986)
- 中国(16173)
- 贸(15624)
- 贸易(15613)
- 企(15545)
- 企业(15545)
- 易(15405)
- 出(12225)
- 财(11406)
- 农(11374)
- 口(8840)
- 出口(8833)
- 出口贸易(8833)
- 地方(8362)
- 业经(7725)
- 制(7719)
- 农业(7710)
- 银(7149)
- 银行(7141)
- 学(7113)
- 环境(7053)
- 行(6958)
- 融(6951)
- 金融(6951)
- 机构
- 大学(135381)
- 学院(131331)
- 济(73881)
- 经济(73141)
- 研究(51870)
- 管理(49801)
- 理学(43070)
- 理学院(42638)
- 管理学(42272)
- 管理学院(42041)
- 中国(41400)
- 财(31242)
- 京(28705)
- 科学(26766)
- 经济学(26365)
- 财经(25319)
- 所(25122)
- 经济学院(24035)
- 经(23573)
- 研究所(22908)
- 中心(22076)
- 财经大学(19206)
- 农(18797)
- 院(18675)
- 北京(18669)
- 江(17036)
- 科学院(15998)
- 业大(15872)
- 研究中心(15348)
- 范(15248)
- 基金
- 项目(88379)
- 科学(71824)
- 基金(69536)
- 研究(64765)
- 家(60795)
- 国家(60437)
- 科学基金(51664)
- 社会(47003)
- 社会科(45044)
- 社会科学(45037)
- 基金项目(35603)
- 自然(30489)
- 自然科(29867)
- 自然科学(29860)
- 省(29475)
- 自然科学基金(29421)
- 资助(29323)
- 教育(28408)
- 划(25925)
- 部(22420)
- 编号(22197)
- 国家社会(22040)
- 中国(21899)
- 重点(20382)
- 发(19795)
- 教育部(19775)
- 人文(18627)
- 创(18070)
- 成果(17765)
- 社科(17624)
共检索到201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燕 蒋冠
文章从增加值出口的概念和核算方法出发,利用2016年最新发布的WIOD数据库,计算分析了2000—2014年中国增加值出口的总体特征。并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了影响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计算出中国对41个贸易伙伴国的增加值出口效率值。结果表明,中国对各区域的增加值出口效率在2008年出现下滑,随后缓慢回升,并在2014年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对北美洲、大洋洲的增加值出口效率明显高于欧洲、亚洲。除印度、法国、德国外,中国对传统贸易伙伴大国的增加值出口效率均大于平均值。
关键词:
增加值出口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出口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红林 许越
基于增加值贸易指数的核算框架测算并比较使用总量核算与增加值核算两种方法下的38个世界主要国家的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排名,以分析增加值贸易对制造业的竞争力的影响,并判断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准确地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分析能反映出总量分析无法得出的劳动力、原材料及技术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对于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制造业,增加值贸易能反映出总量分析无法得到的中间品贸易对该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趋势分析及对比结果中可以发现,我国在传统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小慧 战岐林
文章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本地增加值率(DVAR),发现中国的DVAR在国际比较之中处于较高位置,但与主要贸易伙伴相比略低。对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出口DVAR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较多地使用了来自两个国家(地区)的进口投入,而且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其DVAR偏低。中国DVAR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生产之中采用了较多的国内投入,1998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减少了进口投入的使用,提高了中国DVAR。
关键词:
本地增加值率 出口贸易 WIOD数据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客观上要求以"贸易增加值"来刻画一国产业的真实国际竞争力。鉴于此,本文基于"贸易增加值"计算了1995年至2011年中国各服务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并与基于传统总值核算法计算的RCA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从附加值视角看,目前中国在服务业各分类部门,包括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都还不具备显著比较优势,而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领域,比较劣势十分显著且没有明显"改善"迹象,但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领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形成。(2)传统总值核算法计算的RCA指数,无论是在劳动密集型,还是在资本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均有显著"高估"现象,甚至出现比较劣势和优势的"反...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国际竞争力 显示性比较优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丹 何雅兴
在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格局下,我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难以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因素需要从出口国外增加值的演变动态过程中进行分析。本文根据出口中原材料的来源地和国家间增加值的核算平衡关系建立生产核算模型,直观地测算了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将出口中国外增加值的变化分解为进口国增值能力、进口国技术水平、国际贸易联系、我国技术水平、出口水平变化五部分,并讨论了我国出口边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沿着二元边际变动是影响我国出口国外增加值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进一步从微观层面分析出口边际的变化,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水平企业发现,国际贸易环境、规模经济和政策扶持仍然是我国制造业企业持续出口的外在条件,而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因素则为我国高技术企业在海外市场生存提供了内在动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佘群芝 贾净雪
本文在对出口进行全球价值链分解的基础上,按照出口目的国和进口来源国对中国出口中的国内外增加值进一步分解,考察中国出口中各部分增加值的国别分布结构。然后,通过构建"上游依赖度"、"下游影响度"和"出口增加值依存度"三个指标,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上、下游依赖关系以及最终需求依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1年期间,出口增加值在总出口中所占份额平均约为79.76%,且大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程度最大。(2)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作为下游生产者的参与程度远高于作为上游供应者的参与程度,并且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这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基于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采用总出口分解模型,将中国等40个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总出口完全分解为不同的增加值项目和重复计算项目,并衍生出增加值贸易的相关指标。从行业层面,测算了中国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规模及其实现路径。依据"吸收地原则",研究了我国总体、行业增加值出口的地区(国别)去向。结果显示,中国总出口中国外成分(VS)所占比例为21.77%,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重复计算项的比例为24.53%;中国传统出口规模较小的农业、狩猎业、林业及渔业、采掘业和服务行业,通过将行业产出用于制造业行业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其增加值出口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北美地区、欧盟地区是中...
关键词:
总出口 增加值 价值链 投入产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晶 刘菲菲
文章对Upward(2013)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测度方法进行修正,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呈上升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和大型企业等出口国内增加值低于其他类型但提升明显。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既来自于FdI等外部因素拉动,也来自于服务投入等内部高端要素的推动。因此,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政策要进一步促进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着力实现向内部高端要素的动力机制转换。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很大,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因此准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对正确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格局、把握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但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生产,特别是加工出口生产中使用国内原材料和服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庆义
本文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考虑国内价值链,首次构建一国内部地区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框架,并据此框架进行中国省级出口的增加值分解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各省出口价值来源中,本地增加值份额最高,回流增加值份额最低,国内垂直专业化份额和国际垂直专业化份额居中;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本地增加值份额及国际垂直专业化份额分别呈很强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2)以增加值出口衡量的各省出口差距明显缩小;具有比较优势的省份-产业往往也更有优势为其他省份提供出口增加值;中国出口的低本地增加值率主要源于沿海省份制造业的增加值出口和总值出口之比较低。(3)以增加值出口和以总值出口衡量的显性比较优势呈现差异,对于许多省份-产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敏雪 葛金梅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如何对传统贸易统计进行改造来测算对外贸易增加值,成为广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企业增加值出发,尝试在企业生产增加值与贸易增加值之间建立关联,由此形成了以出口企业增加值率进行出口贸易增加值推算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基于规模以上全出口型工业企业数据,对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初步测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谧 张亚斌 冯迪
基于对出口价值构成中行业增加值出口的形式、流向以及途径的区分,从价值链的视角改进了传统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12个主要贸易大国1995~2011年制造业和服务业各行业的显性比较优势。结果表明:贸易格局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发达国家在巩固制造业高端环节优势的同时又将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以及商务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渗透进来,建立起服务于全球的新体系,新兴市场国家则逐渐在不同要素密集度以及不同层次的制造业方面加紧布局。加强贸易与产业的结合,有助于我国通过增加值间接出口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关键词:
出口增加值 显性比较优势 跨国比较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平 余远
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率(DVAR)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视角,考察二元出口架构下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的变动特点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内循环引致的制造业出口DVAR变动远在对外循环之上;受制于"低端投入→低端制造"的分工路径,国内循环导致了出口DVAR攀升与低端转型并存的发展特点;随着竞合关系的变化,发达国家对于中国制造业出口DVAR的抑制作用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对外循环中不可忽视的阻力来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董有德 唐云龙
该文使用上游度测算各个具体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准确位置,弥补了长期以来人们仅能定性地分析各个产业在产业链中的相对位置的不足。该文具体采用Fally在2011年提出的算法,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96~2011年期间各产业部门的上游度进行了定量测算,揭示了我国各产业部门在产业链中的分布状况。同时,该文还按照Koopman在2014年提出的分析框架,对相应年份中国各产业部门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不同产业部门出口产品创造的国内增加值差别很大。该文通过综合分析还发现,我国优势产业一直是处于上游度为2~4之间的中游产业。据此,该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上游度 出口国内增加值 投入—产出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