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3)
2023(4314)
2022(3562)
2021(3558)
2020(2899)
2019(6827)
2018(6587)
2017(11941)
2016(6308)
2015(7379)
2014(7001)
2013(7258)
2012(6940)
2011(6461)
2010(6297)
2009(5825)
2008(5791)
2007(4974)
2006(4390)
2005(4111)
作者
(17672)
(14896)
(14813)
(14273)
(9326)
(7096)
(6594)
(5869)
(5794)
(5370)
(5140)
(4930)
(4852)
(4828)
(4799)
(4712)
(4560)
(4325)
(4187)
(3947)
(3877)
(3583)
(3549)
(3408)
(3399)
(3343)
(3181)
(3047)
(3023)
(2989)
学科
(31233)
经济(31208)
管理(14864)
方法(13909)
数学(13016)
数学方法(12969)
(12931)
中国(12452)
(9073)
企业(9073)
(9064)
贸易(9059)
(8971)
(7512)
(5975)
(5894)
关系(5438)
(5298)
(5246)
银行(5236)
(5123)
业经(5015)
(4846)
金融(4846)
环境(4764)
(4732)
农业(4694)
(4693)
出口(4298)
出口贸易(4298)
机构
大学(95853)
学院(91959)
(50621)
经济(50019)
研究(40209)
管理(32897)
中国(32135)
理学(27819)
理学院(27496)
管理学(27282)
管理学院(27109)
(21464)
(21076)
科学(20955)
(20120)
研究所(18422)
经济学(17891)
财经(17043)
中心(16901)
经济学院(16104)
(15975)
北京(14626)
(14273)
(14114)
科学院(12962)
财经大学(12950)
研究中心(11697)
(11622)
师范(11551)
(11452)
基金
项目(60539)
科学(48613)
基金(47409)
研究(44776)
(42431)
国家(42183)
科学基金(34956)
社会(31665)
社会科(30209)
社会科学(30204)
基金项目(23680)
自然(20473)
资助(20236)
自然科(20025)
自然科学(20014)
教育(19930)
自然科学基金(19701)
(18454)
(17715)
中国(16838)
(15926)
编号(15402)
国家社会(15174)
重点(14257)
教育部(13805)
(13548)
成果(13267)
人文(12349)
重大(12275)
(12156)
期刊
(52672)
经济(52672)
研究(33082)
中国(20346)
(14971)
科学(13976)
学报(13691)
(13055)
管理(12771)
大学(10647)
经济研究(10061)
学学(9964)
(9469)
金融(9469)
农业(9378)
财经(9270)
(9109)
国际(8454)
世界(8428)
教育(8345)
(8196)
问题(7440)
技术(6752)
(6407)
业经(5271)
技术经济(4940)
统计(4714)
经济问题(4300)
(4204)
贸易(4204)
共检索到145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李鹏  樊纲  徐建国  
本文对已有基础设施测算文献中的偏误进行了修正,包括调整统计口径使得2003年前后数据可比,重新估算折旧率和基年的基础设施存量。然后,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的现状并讨论了未来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测算结果显示,1978—2014年基础设施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3%。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且基础设施存量在资本存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2002年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东中西的比较显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基础设施在总资本中的占比以及基础设施产出比都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人均基础设施存量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并且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低于中部和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戈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而深入考察基础设施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一套完整的全国及省际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数据。为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基础设施投资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对官方统计数据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调整,进而通过永续盘存法分别估算了全国层面1953—2008年以及省际层面1993—2008年各年末的基础设施资本存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薛桂芝  
本文对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测度。在采用永续盘存法对中国1998-2014年2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本存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了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并且分析了不同地区间、不同城市层次间基础设施资本对城市经济增长产出弹性的差异,指明了未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侧重点。本文认为,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相比,城市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规模仍然不容乐观,而且不同地区间和不同城市层次间城市基础设施资本积累和产出弹性存在较大差异。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其产出弹性要低于中西部地区;从城市层级差异来看,副省级及以上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远远高于地级城市,但其产出弹性远远低于地级城市。因此,未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侧重点应在中西部地区和地级城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戈  
本文将全社会总固定资本划分为经济基础设施资本、社会基础设施资本和非基础设施资本,进而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分地区层面对经济、社会基础设施资本与非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年初值)的全国时间序列数据(1981—2012年)和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1997—2012年)进行了完整细致的估算。在此基础上,本文估计了不同类型资本的产出弹性,并对中国生产函数是否具有规模报酬不变性质进行了检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发仓  祝欣茹  
研究目标:估计中国1978~2016年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资本存量净额以及固定资本消耗。研究方法:估计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的资本平均役龄-价格函数与平均役龄-折旧率函数,并将其分别作用于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的固定资本形成序列,得到基础设施的期初、期末资本存量净额和固定资本消耗。研究发现:资本存量净额是描述资本财富的指标,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净额均大幅增加,资产负债表较好地刻画了资本财富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结构特征。研究创新:采用双曲递减模式刻画基础设施资本的效率变化规律,估计基础设施资本的平均役龄-效率函数、平均役龄-价格函数和平均役龄-折旧率函数,编制资产负债表从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两个角度刻画基础设施资本的运动过程,描述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财富变化特征。研究价值:可用于完善我国资本核算制度,促进编制国家和地方资产负债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明娥  
文章基于非传统途径的永续盘存法,构建兼具财富和生产双重属性的核算框架,综合测算1981—2020年全国层面以及1996—2020年省级层面农村经济基础设施的财富性资本存量总额、财富性资本存量净额以及生产性资本存量,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其资本回报率。结果表明:农村经济基础设施的财富性资本存量总额、生产性资本存量和财富性资本存量净额依次递减,并且三者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经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总体上不断攀升,区域上由东向西呈现阶梯式分布并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而资本增速表现为“倒U”型发展趋势;农村经济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资本回报率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银娥  孙琼  
根据熵值法对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广义矩法(SYS-GMM)着重探讨了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聚在中等发展水平区,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非均衡特征;2民间资本、产业结构及技术进步对基础设施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财政支出则不利于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提升。为此,文章建议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入市场竞争、完善政府监督及宏观调控职能和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促进各地基础设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夏友富  俞雄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智鹏  
文章利用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并横向比较现阶段这三类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大小。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负向或者不明显的,可能存在过度投资问题;而信息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在统计上都显著为正,回归系数分别为0.05和0.2。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新亚  
本文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 ,直观的反映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成的地区差异。相比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多的依赖中央投入、财政投入和国有经济投入 ,这种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阻碍了他们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因此 ,更新观念、尽快改革、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共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郗恩崇  徐智鹏  张丹  
文章基于2001~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探索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各个省份2001~2011年的TFP呈递增趋势,但部分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可能与外部冲击有关;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存在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健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利用外资问题,历来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期发表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外资问题》,从我国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发展规划,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我国制订的有关鼓励政策和措施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这一领域的投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及市场化改革许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据统计。1981年至1990年间,中国的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投资的比重只有13.1%,大大低于经济起飞阶段所要求的25%的比重。基础设施发展的超前系数停留在0.1一0.3之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永江  
BOT融资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集资方式。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或地区普遍采用了BOT方式来吸引外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例如香港东区港九海底隧道和大佬山隧道,泰国的机场高速公路,马来西亚的南北干线公路等一批耗资巨大的项目,几乎都是通过BOT方式集资修建并投入营运的。据国际有关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昕竹  
基础设施部门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与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基础设施做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政策。 在中国,基础设施主要是由国家控制的。但是,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