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7)
- 2023(11429)
- 2022(9501)
- 2021(9106)
- 2020(7614)
- 2019(17476)
- 2018(17031)
- 2017(33279)
- 2016(17255)
- 2015(19191)
- 2014(18428)
- 2013(18286)
- 2012(16634)
- 2011(14867)
- 2010(14205)
- 2009(12748)
- 2008(12036)
- 2007(9951)
- 2006(8221)
- 2005(6929)
- 学科
- 济(78670)
- 经济(78605)
- 管理(46005)
- 业(45144)
- 方法(37520)
- 企(35506)
- 企业(35506)
- 数学(34132)
- 数学方法(33747)
- 中国(21877)
- 农(20473)
- 业经(16680)
- 财(16630)
- 贸(15385)
- 贸易(15379)
- 易(15072)
- 地方(13443)
- 农业(13224)
- 产业(12403)
- 制(12325)
- 技术(11719)
- 学(11426)
- 环境(11228)
- 和(10315)
- 银(10124)
- 银行(10120)
- 融(10013)
- 金融(10010)
- 务(9848)
- 财务(9813)
- 机构
- 学院(234071)
- 大学(233566)
- 济(111441)
- 经济(109943)
- 管理(95757)
- 理学(84151)
- 理学院(83365)
- 管理学(82175)
- 管理学院(81732)
- 研究(78366)
- 中国(59906)
- 京(47451)
- 财(46041)
- 科学(43407)
- 财经(38267)
- 中心(36456)
- 经济学(36343)
- 所(35903)
- 经(35321)
- 研究所(33059)
- 农(33024)
- 经济学院(32972)
- 业大(31726)
- 江(30088)
- 北京(29349)
- 财经大学(28938)
- 院(28533)
- 范(28111)
- 师范(27868)
- 经济管理(26935)
- 基金
- 项目(168214)
- 科学(136200)
- 基金(127069)
- 研究(125250)
- 家(109929)
- 国家(109115)
- 科学基金(95748)
- 社会(84803)
- 社会科(80845)
- 社会科学(80828)
- 基金项目(66736)
- 省(62624)
- 自然(59374)
- 自然科(58087)
- 自然科学(58074)
- 自然科学基金(57081)
- 教育(56704)
- 划(53043)
- 资助(51485)
- 编号(48488)
- 部(38930)
- 重点(37633)
- 国家社会(37429)
- 发(37380)
- 成果(37060)
- 创(36220)
- 教育部(34346)
- 创新(33966)
- 人文(33387)
- 制(32343)
- 期刊
- 济(108893)
- 经济(108893)
- 研究(66500)
- 中国(39999)
- 管理(35039)
- 财(34395)
- 科学(31417)
- 学报(30217)
- 农(29297)
- 大学(24763)
- 学学(23572)
- 技术(21947)
- 农业(20923)
- 经济研究(19674)
- 教育(19345)
- 财经(18847)
- 融(17883)
- 金融(17883)
- 业经(17074)
- 经(16495)
- 问题(15137)
- 贸(13379)
- 统计(12664)
- 世界(12560)
- 技术经济(12439)
- 业(12355)
- 国际(11364)
- 策(11344)
- 科技(10204)
- 决策(10174)
共检索到326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国梁
中国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以及二元结构的存在使西方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曲线在中国缺乏适用性。本文在中国经济的实际背景下,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构建了基础产业供给不足时的总供给模型,并对供给曲线做了实证检验。本文提出了基础产业产出的价格效应和产出效应的概念,并认为这两个效应是构建中国的总供给曲线的关键。
关键词:
基础产业 总供给曲线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大培 张劼 曹永福 苏庆义 徐浩庆
通过对中国的总供给函数所作的形式化理论论证和利用新数据所作的计量检验,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大致合乎"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预言;上一年与本年度的通货膨胀率都为零时,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约为9%;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与当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多数计量检验显示,上一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立兴
本文运用里昂惕夫技术和生产函数,分析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按比例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公共资本与民间资本的作用分析,认为在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增加公共资本投入拉动需求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运用货币政策启动民间资本是启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关键词:
里昂惕失 公共资本 民间资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浩庆
利用最新的数据和更先进的计量方法,对中国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进行了检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大致符合"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大致为9.4%,在此基础上,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有同向变动的关系。计量结果证实,上一年较高的通胀率会降低本年度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在采用卢卡斯函数重新综合正统总供给函数的基础上,构造了作为总供给函数通用形式的同时附加预期和需求的总供给函数,进而给出了中国总供给函数的操作方程,并且用以支持对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主流观点以及适度从紧财政货币政策原则的批评。本文是郑超愚(1994)中...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左大培
本文所说的总供给函数表达的是物价总水平与总供给之间的数量关系,总需求函数则表达了物价总水平与总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笔者对多年的理论分析成果作了计量检验,得出了我国的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 自80年代以来,澳籍华人经济学家黄有光提出了“综观经济学”(Mesoeco-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新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通过假定线性的生产函数关系,得出了一国生产并出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了该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了该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该理论存在的固有矛盾是,什么是丰富的生产要素,什么是稀缺的生产要素。里昂惕夫通过对美国的进出口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完全相反的结论,产生了里昂惕夫之谜。如果使用非线性的生产函数模型,一方面可以解决俄林的固有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发现里昂惕夫之谜在非线性生产函数中根本不存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永定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多数宏观经济模型中 ,在推导总供给曲线时 ,加总问题 (aggregationproblem)往往被忽略。一般认为 ,总供给曲线是各企业供给曲线的简单算术和或是一个代表性企业供给曲线的简单放大。但是 ,在现实中 ,各个企业是不同的。只有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 ,总供给曲线与企业供给曲线在性质上才是等价的。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制度性特点并在解决加总的一系列技术问题的基础上 ,本文推导出了在企业劳动生产率服从均匀分布情况下的总供给曲线。通过这种方法推出的总供给曲线具有许多传统总供给曲线所不具有的新性质。笔者希望本文能为进一步研究处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乃武 孙稳存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从总供给方面来研究我国经济的增长趋势和经济波动,通过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的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具有一致性;经济的短期波动则主要由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引起,但是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有一定的影响,即中国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在结构上一致,并无其他变形。
关键词:
总供给曲线 潜在增长率 经济波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邹东涛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工业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过程,一国经济腾飞的成就几乎可以全部归结为工业腾飞的成就。因而,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把一国经济的落后归结为工业的落后,工业落后成了经济落后的基本尺度。 诚然,工业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然而,经济的落后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因为工业的落后,而是农业的落后。一国经济的腾飞必然要求工业的大规模、高速度发展,而一国经济的落后则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皓 石柱鲜
本文应用时变经济"自然率"条件下的新凯恩斯模型对我国总供给曲线进行估计,并且对其动态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供给曲线所描述的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变动关系与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的发展相吻合;产出缺口是通货膨胀率变动的Granger原因,并且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和非对称性特征;总供给曲线作用下的月度环比和同比通货膨胀率适度水平分别近似为0.35%和4.28%。
关键词:
总供给曲线 经济“自然率” 新凯恩斯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本文总合总供给函数的通用形式和货币主义性质的总需求函数,建立面向中国经济的非正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本文依次考察中国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货币经济周期和动态均衡性质,进而相位图描述其反应货币供应冲击的动态调整过程。通过定位正向的总需求及潜在总供给效应,本文揭示中国经济结构失衡态的逆周期波动性质。
关键词:
AD-AS模型 货币经济周期 动态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高
本文运用Blanchard和Quah(1989)提出的长期识别条件,在一个二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将影响中国真实GDP和通货膨胀的冲击分解成了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利用分解的结果,我们估计了中国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斜率为负(真实产出与通货膨胀负相关),而短期总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真实产出与通货膨胀正相关),这与现有的宏观理论完全不符。我们将这一结果称为"斜率之谜"。这一现象的真实性还需要更多经验研究的验证。如果这一现象的可靠性能够得到确认,那么对其原因的分析将是下一步理论研究的重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本文着重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进而分析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各地区的产出缺口,然后运用ARMA模型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机制,最后以通货膨胀率与其预期之差、外部需求冲击等作为解释变量对产出缺口进行回归,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中西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更平坦,因而东部地区货币政策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运信 曾令华
在货币政策是应该坚持单目标还是双重目标的争论中 ,正斜率的总供给曲线的存在经常被作为双重目标论的依据。本文认为 ,这只是双重目标论的一个必要条件 ,该曲线的不稳定性及其测度上的不确定性才是决定货币政策要盯住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充分条件。实证分析表明 ,我国的总供给曲线具有这两个特征 ,这就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必须盯住双重目标 ,而不能只盯住通货膨胀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