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33)
2023(14916)
2022(12337)
2021(11240)
2020(9188)
2019(20885)
2018(20063)
2017(37315)
2016(20427)
2015(22660)
2014(22216)
2013(22067)
2012(20726)
2011(19266)
2010(19196)
2009(17446)
2008(17065)
2007(14760)
2006(13252)
2005(12005)
作者
(61762)
(51714)
(51641)
(48399)
(32751)
(24839)
(23085)
(20230)
(19769)
(18098)
(17780)
(17287)
(16674)
(16521)
(16116)
(15881)
(15378)
(15088)
(14842)
(14754)
(12965)
(12816)
(12533)
(11768)
(11744)
(11524)
(11337)
(11139)
(10463)
(10250)
学科
(97990)
经济(97908)
管理(52492)
(50607)
方法(40210)
(37343)
企业(37343)
数学(36605)
数学方法(36164)
中国(30632)
(25775)
地方(25122)
业经(19807)
(19475)
贸易(19458)
(18936)
(18897)
(18311)
农业(17879)
环境(15703)
(15485)
(14944)
(14917)
金融(14916)
银行(14895)
(14507)
(14452)
地方经济(14390)
技术(13665)
(12339)
机构
大学(296028)
学院(295699)
(130417)
经济(128233)
研究(112616)
管理(109207)
理学(94568)
理学院(93356)
管理学(91538)
管理学院(90994)
中国(84577)
科学(69774)
(64134)
(58325)
(57398)
(54740)
研究所(53556)
中心(49449)
业大(46976)
农业(45310)
财经(43891)
(42951)
经济学(41238)
北京(40983)
(40316)
(40199)
(39842)
师范(39334)
经济学院(37252)
科学院(35047)
基金
项目(203864)
科学(161685)
基金(150142)
研究(142818)
(134471)
国家(133423)
科学基金(112801)
社会(94603)
社会科(89924)
社会科学(89904)
(78486)
基金项目(78228)
自然(72850)
自然科(71257)
自然科学(71237)
自然科学基金(69954)
(67570)
教育(64949)
资助(61725)
编号(54072)
(49419)
重点(47093)
(45121)
成果(42766)
(42568)
国家社会(40816)
创新(40005)
科研(39189)
发展(39039)
课题(38972)
期刊
(141248)
经济(141248)
研究(88748)
中国(62278)
学报(52372)
(52301)
科学(48048)
管理(40286)
大学(38920)
(38146)
学学(36944)
农业(36350)
教育(30476)
(27829)
金融(27829)
经济研究(25008)
技术(24200)
业经(22810)
财经(21786)
(20229)
(18904)
问题(18847)
(16755)
统计(16308)
世界(15530)
国际(15246)
技术经济(15147)
(14962)
资源(14823)
科技(14604)
共检索到445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和荣  周宇  
文章利用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上升,空间异质性较为显著。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省份在东部集聚,低水平和较低水平由西部集聚到中部集聚。(2)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均等化程度增强,但区域差距依然明显。三大区域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基尼系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3)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及就业水平对本地基本型民生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依次递减;人口密度对基本型民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财政分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要注重基本型民生发展的区域均衡,增强基本型民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通过加大基本型民生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松彪  刘长庚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旧停留在省级统筹阶段,区域分割导致的基本养老金差距问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系统定量分析了中国基本养老金区域差距的变化特征,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基本养老金的绝对差距一直在扩大,但相对差距从2016年才开始呈扩大趋势。(2)四大板块中,西部和东部的基本养老金差距要高于中部和东北部;南北区域中,南部和北部之间的平均基本养老金差距较小,但南部地区的基本养老金相对差距要明显高于北部地区。(3)位于高值区域和中高值区域的省份主要包括西部地区的西藏和青海,以及一些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位于低值区域的省份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中南地区和西南地区。(4)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来自组内的贡献要远远大于来自组间的贡献,组内的基本养老金差距是造成全国基本养老金差距的主要原因。(5)空间因素、滞后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人口因素均对中国基本养老金差距产生了显著影响。各省之间的基本养老金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效应、棘轮效应和盯住工资增长行为,且制度赡养率和老年人口抚养比较高的省份基本养老金偏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郝淑双  朱喜安  
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已经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探讨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区域差异性,可以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绿色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4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技术进步、结构变迁、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特别地,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 FDI仅对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工业比重提高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发展有显著制约作用,且对临近地区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较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仅对东部绿色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继飞   万晓榆  
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如何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及时空特征,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涵盖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产业形态和新质生产方式四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综合评价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含西藏地区港澳台地区)2012—2021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及动态规律。研究发现:2012—2021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多数省份的新质人才资源、新质科学技术、新质生产方式和新质产业形态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东部与东北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大,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研究识别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演变特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曾海鹰  何计文  
区域差距是我国发展的现实,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将促进区域差距的改变。本文主要用单一指标和系统指标法考察全国31个省市区在2006~201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距,通过聚类分析法找到欠发达地区的集合,并进一步分析欠发达地区与我国发展水平产生的差异的主要方面,为下一步制定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明华   张边秀   李倩   王哲  
运用熵权法测度2006—2019年我国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借助传统和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究民生发展城乡差距的动态演进特征,并从结构视角揭示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全国及四大区域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呈下降趋势,表征为“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全国及东西部地区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分别呈“多极—单极”与“多极—两极”分化的演进轨迹,中部和东北地区则呈两极分化趋势。除东部地区民生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表现出“俱乐部趋同”外,其他地区均呈“向下转移”趋势。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结构视角下,全国及东北地区民生发展城乡差距水平的极化趋势由人民生活差距决定,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由生态建设差距和社会发展差距决定;人民生活差距是全国民生发展城乡差距水平转移的主要成因,而各区域长期转移的形成机制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银娥  孙琼  
根据熵值法对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广义矩法(SYS-GMM)着重探讨了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聚在中等发展水平区,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非均衡特征;2民间资本、产业结构及技术进步对基础设施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财政支出则不利于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提升。为此,文章建议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入市场竞争、完善政府监督及宏观调控职能和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促进各地基础设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水   区小兰  
文章基于社会质量理论视角,构建包含社会性保障、经济性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维度的民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2016—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民生发展水平,并运用Markov转移概率矩阵探讨民生发展水平的演进规律。研究表明:从整体来看,各省份的民生发展水平不高;除东部地区外,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民生发展水平均不高,而且各省份的民生发展水平缺乏稳定性,呈波动态势;较多省份属于低、极低质量民生发展水平,区域内部民生发展水平呈“分离”现象,东部地区的民生发展水平始终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各省份的民生发展水平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民生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呈“中心—外围—边缘”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在空间格局上呈抱团状、零星状结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安康  
在区域金融研究中,不能回避区域金融资源集聚特征和空间差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为此,本文纳入地理空间因素,依据2000~2013年较完整的时间样本尺度,以广东地市区域划分空间尺度,采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广东各地市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分布格局,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各解释变量因素对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旨从金融资源在地理上的集群角度解释广东省金融水平不平衡现象,以期为广东金融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济建  高正阳  
本文通过对创业投资地区差异的分析,探索创业投资与其支撑环境的相互关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发现影响了我国创业投资发展水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创业投资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虎兆  赵莉晓  
文章首先构建了知识产权发展的概念模型,定性地研究了影响知识产权发展的制约因素,然后采用横截面数据,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知识产权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凤轩  
<正>目前,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向好发展态势下,随着收入分配制度优化、财税体制改革等措施的逐步推进,我国城镇家庭的财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城镇家庭生产要素分配不合理,不同要素的边际收入不均等,区域经济之间发展不同步,进而导致家庭财富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双重背景下,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投资偏好、区域发展与家庭财富差距》一书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城镇家庭财富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城镇家庭财富的水平测算、影响因素及财富差距产生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城镇家庭财富水平和缩小财富差距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玉鸣,徐建华,李建霞  
构建了中国区域信息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信息发展能力进行了科学评估及比较,同时提出了加速区域信息化、培育和提高区域信息发展水平的对策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斌  范庆泉  
本文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测度,分析了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在2004~2008年间的梯度变迁。中西部部分省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梯度变化较大,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的变化并不明显。另外,本文采用广义排序选择方法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为低梯度下抑制与高梯度下促进。工业伴随高新技术产业梯度变迁对其呈现倒"U"形影响。研发支出的有效性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逐渐增加。人力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不确定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梦婷  刘军  黄丽  
以绿色技术支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界共识,但其创新效率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尚未得到验证。基于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中国31个省份2007—2016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和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态文明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区域生态文明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省际差距明显,在空间上长期保持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状态。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产出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不断增大,创新效率呈现低纬度地区高于高纬度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环境规制将有效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人口增长对本地生态文明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