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5)
- 2023(9672)
- 2022(8093)
- 2021(7555)
- 2020(6192)
- 2019(13993)
- 2018(13507)
- 2017(25844)
- 2016(13612)
- 2015(15053)
- 2014(14662)
- 2013(14807)
- 2012(13885)
- 2011(12749)
- 2010(12392)
- 2009(11290)
- 2008(11062)
- 2007(9330)
- 2006(8121)
- 2005(7462)
- 学科
- 济(62496)
- 经济(62442)
- 管理(34283)
- 业(32654)
- 方法(26620)
- 数学(24502)
- 数学方法(24335)
- 企(22549)
- 企业(22549)
- 中国(20366)
- 农(14503)
- 地方(14276)
- 财(13872)
- 贸(13379)
- 贸易(13372)
- 易(13037)
- 学(12303)
- 制(11812)
- 业经(10846)
- 银(10037)
- 银行(10027)
- 融(9875)
- 金融(9873)
- 行(9766)
- 农业(9569)
- 环境(9532)
- 地方经济(8532)
- 发(8029)
- 技术(7900)
- 和(7691)
- 机构
- 大学(196869)
- 学院(191998)
- 济(89634)
- 经济(88013)
- 研究(74523)
- 管理(71852)
- 理学(62326)
- 理学院(61481)
- 管理学(60652)
- 管理学院(60258)
- 中国(56467)
- 科学(43991)
- 京(42423)
- 财(38914)
- 所(37163)
- 研究所(34182)
- 中心(32915)
- 财经(31561)
- 农(30857)
- 经济学(30018)
- 经(29139)
- 院(27207)
- 经济学院(27076)
- 北京(26902)
- 江(26330)
- 业大(26252)
- 范(26237)
- 师范(26009)
- 农业(24327)
- 财经大学(23896)
- 基金
- 项目(136597)
- 科学(110082)
- 基金(104244)
- 研究(97861)
- 家(92795)
- 国家(92182)
- 科学基金(78523)
- 社会(67584)
- 社会科(64421)
- 社会科学(64403)
- 基金项目(54906)
- 自然(49135)
- 省(48677)
- 自然科(48087)
- 自然科学(48075)
- 自然科学基金(47261)
- 划(43024)
- 教育(42946)
- 资助(41775)
- 编号(36343)
- 部(31897)
- 重点(31432)
- 国家社会(30525)
- 发(30369)
- 成果(29784)
- 创(28130)
- 中国(27695)
- 教育部(27385)
- 创新(26658)
- 科研(26283)
共检索到285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东 李金叶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基本公共服务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中部和西部存在σ收敛,全国和四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区域差异随时间推移不断缩小;财政分权、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在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空间收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辛冲冲 陈志勇
研究目标:探究2007~2016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构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综合指数"来刻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之后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分布动态与地区差异,继而利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全国整体与中部和西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均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梯度特征明显,而东部区域则由显著两极分化现象渐趋弱化为一极集聚现象。全国总体相对差异呈趋缓下降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最大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超变密度最小。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不仅都存在σ收敛,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刻画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分布动态演进,测度了其地区差异及来源,揭示了收敛特征。研究价值:为加深认知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空间格局与地区差距提供了事实参考依据,也对如何推进区域间、区域内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永年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中国284个地级城市的碳排放效率,从时空维度分析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演变和分异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算和分解,通过构建绝对/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其收敛性。研究发现,2009—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碳排放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发展趋势,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小分散大集聚”的俱乐部特征。在区域差异上,东中西部、南北方的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的来源由超变密度向三者相对均衡的状态转变,南北方地区碳排放效率区域间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贡献。全国城市、东中西和南北区域碳排放效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中部地区收敛速度较快,西部地区收敛速度相对较慢,低碳技术创新、创业活跃度、工业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财政分权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变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尹建军
探索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对于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国旅游产业效率差异与四大区域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的交叉重叠对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并具有显著的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下旅游产业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纳入空间因素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尹建军
探索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对于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国旅游产业效率差异与四大区域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的交叉重叠对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并具有显著的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下旅游产业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纳入空间因素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豆建民 刘欣
在计算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文章运用收敛模型讨论了1994-2008年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收敛情况,并利用省域层面数据检验了造成省域差距的原因。研究表明,中国省域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且绝对差距不断扩大,1994-2008年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除了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之外,文章从新经济地理的角度强调了空间集聚的重要性。加快城镇化、引导人口流向人口承载力强的地区以及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可以显著降低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成本,有助于加快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关键词: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 收敛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春艳 廖凯诚 姜磊
文章基于1996—2021年地理标志产品数量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剖析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刻画了地理标志产品地区差异,并采用标准差与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σ收敛与β收敛。结果表明:(1)中国各城市地理标志产品核心区完成了由西北向东南的动态转移,并形成了密集聚集地带。(2)各城市总体差异呈“先升再降”的波动趋势;组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八大经济区中,仅大西北经济区存在σ收敛,全国及八大经济区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各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各不相同,各外生性因素对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亚燕 苏洋
为揭示中国生态产品价值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情况,通过修正当量因子法核算中国生态产品价值,运用核密度估计图对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进行探析,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压力均呈稳步上升态势,生态压力增幅远大于生态产品价值增幅;(2)通过核密度分析可知,全国与西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具有多极和两极分化现象,而东部和中部则均不存在明显分化现象;(3)全国整体与三大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差异演变趋势既绝对β收敛,也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且都在β收敛中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动态分布 空间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亚燕 苏洋
为揭示中国生态产品价值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和收敛性情况,通过修正当量因子法核算中国生态产品价值,运用核密度估计图对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区域差异进行探析,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生态产品价值和生态压力均呈稳步上升态势,生态压力增幅远大于生态产品价值增幅;(2)通过核密度分析可知,全国与西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梯度效应,具有多极和两极分化现象,而东部和中部则均不存在明显分化现象;(3)全国整体与三大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差异演变趋势既绝对β收敛,也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且都在β收敛中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 动态分布 空间收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克富 郝云平 牟卫卫
从微、中和宏观层面对已有相关研究梳理可知,目前对金融科技发展存在的地区差距、空间异质性以及收敛性特征缺乏研究,因此,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有关数据构建金融科技综合发展指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挖掘金融科技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来源、考察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差距相对较大,但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协调性逐渐增强;区域间净值差异贡献均值为56.79%,是金融科技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和中部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在收敛状态、收敛速度上均存在明显的差距;金融科技发展始终处于收敛状态,且“十二五”时期的收敛速度比“十三五”时期快。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形成区域特色的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和建设区域金融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玉林 马运鹏
研究目标:科学测度中国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深入分析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运用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测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运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较小且较为相近;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绝对差异经历了"上升-下降"的过程。具体来看,东部区域绝对差异经历了先降后升最后又微弱下降的态势,中部区域的绝对差异总体波动幅度较大,后期呈下降趋势,西部区域的绝对差异趋于缩小态势。样本考察期内,东中西部区域均未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区域不仅都存在σ收敛,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更科学的测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而研究其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情况。研究价值:揭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及演变趋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 核密度 收敛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佳佳 罗能生
利用中国1998~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BM模型在测度区域环境效率的基础上,将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和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相结合研究了区域环境效率的收敛性、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环境效率存在绝对收敛,且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不存在收敛,中、西部地区存在收敛;区域环境效率收敛存在较强的空间联动性和依赖性,且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而在其影响因素中,城镇化率、外贸依存度、技术水平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环境效率的收敛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环境投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珏 宋文飞 韩先锋
空间计量经济学认为一个地区空间单元上的同一现象或属性值与邻近地区空间单元上同一现象或属性值是相关的。文章通过对我国地区技术效率的空间依赖性检验发现我国地区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因此本文在地区技术效率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地区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区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性,其中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资源禀赋条件、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地区技术效率趋异的重要因素;而地区工业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科技投入水平则是促进我国地区技术效率趋同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空间相关性 技术效率 空间收敛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曹建飞
文章基于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财政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采用马尔可夫链法刻画了财政效率的动态演进,并利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财政效率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观测期内,我国总体财政效率均值呈波动下降趋势,低效率地区较难出现跨越式跃升,具有“东部沿海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的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北、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存在一定的σ收敛特征,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财政效率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财政效率区域差异扩大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
财政效率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空间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璇 王晓静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2006—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地区差异、收敛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上升,空间分布呈现“东—西—中”的梯度递减格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总体差异呈现缩小态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各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趋势,地区间的绝对差异仍在不断扩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地方政府教育财政努力程度显著提高了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未能有效推动地区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