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8)
- 2023(12385)
- 2022(10427)
- 2021(10093)
- 2020(8523)
- 2019(19171)
- 2018(19279)
- 2017(35676)
- 2016(20030)
- 2015(22703)
- 2014(23014)
- 2013(22403)
- 2012(21027)
- 2011(18673)
- 2010(19114)
- 2009(18290)
- 2008(18655)
- 2007(16820)
- 2006(15156)
- 2005(14288)
- 学科
- 济(74272)
- 经济(74144)
- 管理(64716)
- 业(54483)
- 企(46608)
- 企业(46608)
- 财(35670)
- 方法(28329)
- 中国(27004)
- 制(25145)
- 数学(24150)
- 数学方法(23771)
- 农(21415)
- 体(18067)
- 务(17541)
- 财务(17490)
- 财务管理(17431)
- 业经(16852)
- 银(16732)
- 银行(16709)
- 企业财务(16535)
- 财政(16131)
- 行(15911)
- 学(15855)
- 贸(15282)
- 贸易(15269)
- 易(14977)
- 融(14627)
- 金融(14620)
- 体制(14251)
- 机构
- 大学(281226)
- 学院(277368)
- 济(118451)
- 经济(115923)
- 研究(101949)
- 管理(98953)
- 中国(82895)
- 理学(82563)
- 理学院(81623)
- 管理学(80273)
- 管理学院(79739)
- 财(68946)
- 京(61586)
- 科学(57781)
- 所(52357)
- 财经(49232)
- 中心(46153)
- 研究所(46107)
- 经(44587)
- 江(44198)
- 农(43329)
- 北京(40216)
- 经济学(37957)
- 院(36547)
- 范(36528)
- 师范(36157)
- 财经大学(36055)
- 业大(35605)
- 州(34097)
- 经济学院(33865)
- 基金
- 项目(170179)
- 科学(133641)
- 研究(128929)
- 基金(123836)
- 家(107703)
- 国家(106801)
- 科学基金(90147)
- 社会(82825)
- 社会科(78384)
- 社会科学(78363)
- 省(63213)
- 基金项目(63124)
- 教育(60280)
- 自然(54667)
- 划(54035)
- 自然科(53410)
- 自然科学(53393)
- 自然科学基金(52431)
- 资助(51960)
- 编号(51579)
- 成果(46452)
- 部(39912)
- 重点(38904)
- 课题(37679)
- 制(36827)
- 发(35685)
- 国家社会(35432)
- 性(35093)
- 教育部(34735)
- 创(34564)
- 期刊
- 济(141704)
- 经济(141704)
- 研究(96590)
- 中国(69120)
- 财(60307)
- 学报(42874)
- 农(41211)
- 管理(40540)
- 科学(38609)
- 教育(37438)
- 大学(33848)
- 融(32255)
- 金融(32255)
- 学学(31405)
- 农业(27142)
- 财经(26709)
- 技术(23468)
- 经济研究(23320)
- 经(23101)
- 业经(19517)
- 问题(18553)
- 贸(17331)
- 国际(15194)
- 世界(15186)
- 会计(14911)
- 业(14303)
- 版(13752)
- 财会(13529)
- 理论(12744)
- 技术经济(12460)
共检索到460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之刚 张斌
减少政府财政级次,推进“乡财县管”和“强县扩权”改革,为最终构建中央、省、市县三级政府体制奠定基础的总体改革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中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应当重视当前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鼓励和允许多种模式的地方财政体制并存发展,避免自上而下、“一刀切”式的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基层政府财政改革”课题组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一是要通过体制调整解决基层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困难;二是要通过转移支付改革实现地区间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均衡。应设立长远目标,以及与目标相关联的评价标准,避免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产生更难解决的长期问题;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则应尽快进行。
关键词:
基层财政体制 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分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森
由于受交易成本的制约,管辖范围小、涉及人数少的"小政府"作为降低公共产品供给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首先得以形成。而后,为降低受益范围超出小政府辖区的公共产品供给的交易成本,更高层次的政府得以出现。政府级次化降低了公共产品供给的横向交易成本却增加了纵向交易成本,当横向交易成本的减少额与纵向交易成本的增加额在边际上相等时,政府级次达到均衡。由此看来,基层政府具有"逻辑先在性",采用"自上而下"分权的思路来构建财政体制是值得商榷的。财政体制的构建从逻辑上讲应该是"自下而上"授权而不是"自上而下"分权。
关键词:
政府级次 公共产品 交易成本 财政体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龙龙
论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问题马龙龙一、行政性分权模式与经济性分权模式之比较所谓财政体制的分权模式,是相对于财政体制的集权模式而言。笼统地说,改革开放前的“统收统支”为基本特征的财政体制属于集权模式,改革开放后,“分灶吃饭”、“分级包干”、...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刘希勤
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引入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分析,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边界的理论模型。我国政府在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决策费用、实施费用和监督费用过高,制约了我国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效率。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降低交易成本,改革财政分权体制是降低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发生的交易费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交易费用 政府 财政体制 公共产品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中国财政体制如何处理集权-分权关系,为人们所反复讨论。回顾总结已有的改革,应特别注重由"行政性分权"转为"经济性分权"所内含的制度变革逻辑。分析1994年以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不可陷入似是而非的"因地制宜"论和简单看待中央、地方收入占比高低,而应牢牢把握市场经济大局对财政制度规范的客观要求和中央、地方事权合理化这一"源头"问题,处理好扁平化、地方税体系建设、理财法治化与民主化、转移支付合理化等重大问题。较适当合理的中央、地方收入占比,主要应是在制度建设、机制变革中自然生成的。
关键词:
财政体制 财政制度 财政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子达
本文主要分析2006年以来河北省各级次政府间的财政收入变动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河北省省本级财政收入集中度较低,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省本级有必要集中一部分财力,便于对下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推进全省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级次结构 财政体制 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陶然 刘明兴 章奇
本文根据一项基于大样本、跨年度的实证研究的结果 ,对中国农村的税费问题进行理论性概括。指出农民负担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对农村进行的各种管制。同时指出仅仅通过财政体制改革来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具有相当的片面性 ,并分析了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农民负担 政府管制 财政体制改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学敏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对资源配置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决定,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着重处理的核心问题。在教育领域亦然,所以,教育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然是未来一定时期教育经济研究的主题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35年来,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经发生多次重大变化。从"以政府指令为主的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冯海波
"营改增"对现行地方税体系造成冲击,形成了加快地方税改革的倒逼机制。本文通过对国民政府时期地方税建设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当下我国地方税建设应着力解决的四个问题并做出回答,即财政级次与政府级次的关系、地方财政的重心在哪里、税源划分方式如何选择、主体税种如何安排。
关键词:
地方税体系 财政体制 国民政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志刚
2009年4月份,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进一步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紧接着国务院颁布了近期深化医改实施方案,标志着新一轮医改开始了。新一轮的医改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即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出;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保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欧林宏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历来注重集权与分权,其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我国经过几次重大改革后,财政效率得到了提升,今后我国应该确立以财政效率为目标的改革战略,合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预算内外、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结合分税制和公共财政建设,以保障我国财政体制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林 徐丽萍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四次大的改革,诠释了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和优化路径。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财政收入具有明显的集权效应,支出则具有明显"向下挤压"的效应。两种效应的结果是县、乡两级财力薄弱,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下降。为此,引入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以平衡财力。但大量的转移支付在五级政府间流动,出现层层"渗漏"。为了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率,中国政府对财政管理级次进行了"扁平化"改革。即建立"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志勇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财政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探索进一步改革方向,需要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本文理论综述主要围绕不同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问题展开进行,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体制改革理论综述,总结了从财政包干制到分税制改革的有关理论,对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的主要理论进行归纳,并对相关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财政体制改革 公共财政 理论综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红艳 沈坤荣
第一,公平型财政体制是新一轮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制度源泉。围绕着公平与效率的论证关系,我们认为,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失衡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不期而遇,表明长期持续的效率型财政体制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增幅的下滑意味着"改革拐点"已经到来,重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为企业和居民的收入提升"造血",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公平型财政体制将创造新的经济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