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31)
2023(15289)
2022(13320)
2021(12746)
2020(10676)
2019(25053)
2018(24563)
2017(47552)
2016(24924)
2015(27732)
2014(27375)
2013(26999)
2012(24548)
2011(22121)
2010(21594)
2009(19648)
2008(18969)
2007(16065)
2006(13752)
2005(11755)
作者
(68760)
(57204)
(56458)
(54058)
(36357)
(27175)
(25955)
(22568)
(21841)
(20050)
(19471)
(19269)
(17851)
(17850)
(17824)
(17328)
(17017)
(16736)
(16344)
(16207)
(13869)
(13857)
(13638)
(13002)
(12719)
(12704)
(12483)
(12335)
(11385)
(11159)
学科
(98961)
经济(98852)
管理(70383)
(66338)
(54671)
企业(54671)
方法(48965)
数学(43401)
数学方法(42861)
中国(27329)
(25886)
(24723)
业经(21038)
(20126)
贸易(20114)
(19701)
(19592)
(19507)
(17802)
银行(17768)
农业(17262)
地方(17156)
(16762)
(16055)
财务(15982)
财务管理(15950)
(15673)
理论(15599)
环境(15532)
企业财务(15123)
机构
大学(346350)
学院(343049)
(142522)
管理(140034)
经济(139769)
理学(122310)
理学院(121047)
管理学(118949)
管理学院(118343)
研究(113235)
中国(88630)
(73136)
科学(68738)
(63051)
(54404)
中心(52401)
(52009)
财经(51924)
业大(50145)
研究所(50138)
(47650)
北京(46326)
(46174)
(43903)
经济学(43804)
师范(43432)
(41606)
农业(40587)
经济学院(39671)
财经大学(39202)
基金
项目(243887)
科学(192976)
基金(179906)
研究(178210)
(156566)
国家(155341)
科学基金(134623)
社会(113716)
社会科(107888)
社会科学(107862)
基金项目(95554)
(91944)
自然(87923)
自然科(85831)
自然科学(85807)
自然科学基金(84272)
教育(81968)
(78078)
资助(74189)
编号(71409)
成果(56436)
(54836)
重点(54082)
(50913)
(50719)
课题(48191)
国家社会(47661)
教育部(47572)
创新(47394)
科研(46821)
期刊
(143762)
经济(143762)
研究(99679)
中国(58442)
学报(52200)
管理(51215)
科学(49328)
(47284)
(45920)
大学(40622)
学学(38290)
教育(34509)
(32227)
金融(32227)
农业(32012)
技术(30982)
财经(24959)
经济研究(24213)
业经(22917)
(21271)
问题(18894)
(16981)
理论(16915)
图书(16774)
技术经济(16155)
科技(15982)
(15937)
实践(15351)
(15351)
(15302)
共检索到486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胜蓝  刘晓玲  
本文利用中国城际高铁开通对公司产品质量保证动机产生的外生变化来考察其如何影响公司的商业信用供给决策。高铁开通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交易量,不仅可以降低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可以促使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削弱了公司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提供商业信用的动机。借助高铁开通在时间和空间上错列发生的特征,构建准自然实验情境,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使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约3.51%。研究发现,交易量提高是高铁开通减少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事前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关系专用性投资水平较高和产品质量保证需求较低的公司,高铁开通导致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减少更多。本文研究为商业信用供给的产品质量保证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效应以及公司商业信用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克平  孔东民  杨薇  
本文利用中国高铁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高铁开通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高了所在地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在利用安慰剂检验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对于内部控制质量较弱、外部监管较弱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高铁开通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有助于降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监督成本,进而提高会计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和企业如何提高会计稳健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对准则制定机构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以发挥会计稳健性的作用亦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圣  洪媛  
分析师预测存在"本地优势"的现象,高铁开通带来的空间压缩、地理易达性是否会对分析师的预测行为产生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采用地级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数据,检验高铁开通前后分析师预测偏差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在城市高铁开通后分析师对该地区企业的预测偏差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效应对欠发达地区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带来的影响更加显著。此外,通过路径分析发现高铁开通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分析师关注度和调研次数,揭示了高铁开通对分析师预测偏差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既是对企业层面研究高铁效应的理论补充,同时也是对分析师预测偏差地理影响因素研究的拓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吉赟  杨青  
本文采集了2006-2016年中国200个地级市高铁开通站点的数据,并与1559家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通车之后,沿线公司的专利授权、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且主要由发明专利驱动。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提升了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技术员工在沿线企业的占比。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高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位于大中型城市的企业和属于高创新强度行业的企业。本文较细致地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且揭示了高铁对人力资本的运输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洪金明   袁一辰   江红  
本文以2015—2021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资管新规实施后,前期金融化水平越高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增加越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降低经营风险和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异质性分析表明,较高的市场地位削弱了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而较多的银行信用、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较高的影子银行发展水平却能增强资管新规实施对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资管新规实施主要促进了一年以内和对下游客户的商业信用供给;资管新规的实施通过促进商业信用供给助力企业实现主业发展。本文的研究表明实施资管新规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对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雯  黄雨婷  宋建波  
本文基于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场景,选取2005~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企业的投资效率,且主要表现为降低了投资不足;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在东部发达地区和非创新型行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明显的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从微观企业层面拓展了高铁建设的经济后果研究,对国家加快高铁建设、优化高铁布局,进一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带动作用亦有借鉴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雅婷  李自杰  张般若  
以2003—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以中国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为契机,衡量信息不对称的改变对企业供应商关系型交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级市的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企业供应商关系型交易,且经过工具变量等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情况下,高铁对供应商关系型交易的影响更显著;从企业特质角度进行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以及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的企业,高铁对供应商关系型交易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表明,高铁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间关系型交易行为,降低企业供应链风险,促进市场化交易。实证结果凸显了软信息对于企业交易模式选择和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帅  谭黎阳  笪远瑶  
研究将高铁开通因素纳入多区域空间经济模型与垂直关联模型,阐明高铁开通对城市三重产业集聚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将高铁开通视作准自然实验,选取2004—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城市三重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城市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铁开通对城市三重产业集聚的影响强度具有时滞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倒U型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的时滞效应更强;高铁开通对东部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无显著影响,对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城市群的三重产业集聚均不存在显著影响。针对上述结论,基于规范分析方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秦璇  
交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创新则是经济增长最为持久的动力。本文利用高铁开通的外生冲击检验交通条件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企业的创新投资。进一步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高融资约束、高科技行业及民营企业当中。同时,主要的影响渠道包括技术人才的流动、信息环境的改善和融资约束的缓解等。这表明,交通改善有助于加快区域创新要素流动,促进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活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本文以高铁开通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地理重构对工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会通过竞争逃避效应、创新溢出(虹吸)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从企业和城市—行业层面变量影响当地企业创新水平。通过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检验表明:高铁开通城市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空间维度的"U型"曲线关系,距离创新中心相对更远的企业受到正向影响更大。行业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接近技术前沿和更具比较优势的行业获得更大正向效应。本文揭示了高铁建设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的一种微观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欣  李福平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我国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试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高铁开通对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异质性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对自选问题进行缓解处理后仍然成立;高铁开通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三线城市较明显,而四线与五线城市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对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即使是四线城市与五线城市,高铁开通对两类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传导机制方面,高铁开通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口集聚对数字普惠金融产生影响,技术创新在全样本与三线城市均存在传导效应,而人口集聚仅在三线城市存在传导效应。研究结论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洞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加入WTO作为我国扩大经济开放的重要事件,其可以被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本文使用准倍差法研究了这一事件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地区差异性,对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加入WTO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存在滞后性,且在前四年较不稳定,但在2002~2008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庆丰  李赛  吴楚珩  雍会  
文章选取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行业样本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和最近邻匹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ETS试点政策划分为五个时期,探究中国ETS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结果表明:ETS试点政策各阶段均能显著降低试点省份行业碳排放,但各阶段减排效应差异较大。试点政策发布初期,总量管制通过降低配额供给,提高企业合规成本和对碳排放权的需求,倒逼高碳排企业主动减排;试点政策实施后期,总量管制的冲击效应减弱,碳交易的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宁  羊泽寅  喻晓芬  刘丹  
本文立足中国农户信用评级基本制度,论述了信用评级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缓解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制度安排的影响差异。同时,以试验区开展村庄逐户评级为契机,基于湖南省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用评级对村庄基尼系数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低收入户收入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检验作用机制发现,相较于高收入农户,信用评级对提高低收入农户信贷需求及可获性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制度安排方面,在村两委参与程度较高,以及评定等级绑定利率优惠的制度安排下,信用评级的效果增强。基于此,本文认为,应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户信用评级,重视村两委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中的积极作用,并考虑将评定等级绑定利率优惠,以实现农村金融的“普”与“惠”,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范红忠  胡耀文  
基于2003~2015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连续时间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城市房地产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和安慰剂检验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看,高铁开通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区域看,高铁开通对于东部地区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房价无显著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和非中心城市房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城市规模看,高铁开通对大城市房价无显著影响,对中、小城市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铁开通对房价平均净影响在3.4%~10.8%之间。房价波动影响房地产和信贷市场的稳定,政府有必要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且考虑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受到高铁开通影响程度不同,政府应当"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使房价稳定在合理的区间,防范金融风险从房地产市场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