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9)
- 2023(4667)
- 2022(3750)
- 2021(3681)
- 2020(3098)
- 2019(7267)
- 2018(7024)
- 2017(13644)
- 2016(7192)
- 2015(8551)
- 2014(8360)
- 2013(8375)
- 2012(7556)
- 2011(7025)
- 2010(6675)
- 2009(6129)
- 2008(5869)
- 2007(4973)
- 2006(4362)
- 2005(4110)
- 学科
- 济(36152)
- 经济(36119)
- 方法(16439)
- 中国(16301)
- 业(15868)
- 数学(15682)
- 数学方法(15652)
- 管理(14332)
- 农(11015)
- 财(9589)
- 贸(9031)
- 贸易(9026)
- 易(8925)
- 企(8751)
- 企业(8751)
- 收入(8369)
- 农业(7856)
- 发(6611)
- 制(5777)
- 出(5634)
- 发展(5576)
- 展(5572)
- 地方(5553)
- 银(5442)
- 银行(5440)
- 关系(5434)
- 行(5334)
- 业经(5287)
- 融(5154)
- 金融(5153)
- 机构
- 大学(105531)
- 学院(102503)
- 济(57918)
- 经济(57335)
- 研究(42328)
- 管理(37213)
- 中国(33032)
- 理学(32328)
- 理学院(31960)
- 管理学(31694)
- 管理学院(31499)
- 财(23942)
- 京(22789)
- 科学(21691)
- 经济学(21038)
- 所(20643)
- 财经(19596)
- 经济学院(19076)
- 研究所(18892)
- 经(18348)
- 中心(17722)
- 农(15401)
- 北京(15034)
- 院(14868)
- 财经大学(14801)
- 科学院(13138)
- 范(13138)
- 师范(13063)
- 江(12773)
- 研究中心(12719)
- 基金
- 项目(69386)
- 科学(56499)
- 基金(55128)
- 研究(51567)
- 家(48308)
- 国家(47992)
- 科学基金(40778)
- 社会(37969)
- 社会科(36178)
- 社会科学(36173)
- 基金项目(28146)
- 自然(23459)
- 资助(23185)
- 自然科(22976)
- 自然科学(22970)
- 教育(22920)
- 自然科学基金(22611)
- 省(22169)
- 划(19916)
- 中国(18256)
- 编号(18109)
- 国家社会(18099)
- 部(18032)
- 教育部(15957)
- 重点(15776)
- 发(15500)
- 成果(14814)
- 人文(14742)
- 社科(14278)
- 大学(14074)
共检索到155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霓
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收入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女性非正规就业收入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性别收入差距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收入 性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霓
在分析劳动者是否从事非正规就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估计工资方程时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选择性偏误"。这是由于不同就业类型从业人员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他们的就业类型极有可能是自选择的结果。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1997~2006)分析了自选择性在城镇居民选择就业类型中的作用,并对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借助BGF(2001)分析方法,发现正规就业者具有负向自选择性,表明对于具有优质不可观测特征的劳动者来说,从事正规就业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过程,而非正规就业者没有自选择性,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和市场扭曲。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性别收入差异 自选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薛进军 高文书
文章利用全国普查性数据描述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特征,并分析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年,非正规就业已占中国城镇就业的58.85%,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小时收入差距达到1.65倍,其中约有1/4是由劳动力市场歧视造成的。与此同时,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很高,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达到51.09%,而正规和非正规就业的组间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达到13.68%。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非正规就业已成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来源,因此,实现非正规就业的正规化,是缩小中国收入差距的有效政策之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文府
现有对中国居民收入性别差异的研究都是基于个人收入样本数据,进行收入差异均值分解和歧视定量研究。本文基于人们对其收入是否合理进行主观评价的指标,来选择指数基准以深入研究城镇居民收入的性别差异。本文的计算结果显示,按照经典的Blinder-Oaxaca模型和Cotton模型计算,收入的性别歧视被大大低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199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要略高于正规就业人员,而此后,则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差距在逐渐扩大。研究发现,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人力资本配置向正规就业倾斜是造成两者工资差异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当前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新趋势。
关键词:
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 工资差异 收入分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传琦 尹振宇 张志强
非正规就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就业满意度是评价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利用probit回归等计量方法,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非正规就业对劳动者就业满意度的异质性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非正规就业显著影响劳动者就业满意度,非正规就业的满意度"挤出效应"明显;第二,非正规就业降低了劳动者就业满意度且存在性别差异,非正规就业更加降低了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满意度,这种效应比男性劳动力高出38.5%;第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正规就业满意度"惩罚效应"最明显,其就业质量值得持续关注;第四,工作指标、人力资本禀赋对就业满意度亦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力市场发育和转型促成的非正规就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军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军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公平和完善,工资的决定机制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军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公平和完善,工资的决定机制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实,邓曲恒
文章利用2002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经济计量模型,对城镇户口劳动力的失业概率及其原因进行了经验分析,从中发现那些就职于经营不善的地方国有或集体企业,或者具有文化程度低、身体健康差、年龄偏大、女性等特征的人员,是城镇下岗失业大潮中的主要受害者,她们下岗失业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其他人员。文章还对失业人员的非正式再就业机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
关键词:
失业 下岗 再就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杜凤莲 董晓媛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公有部门经历了大规模的所有制改革和失业。产业重组是经济转轨的必然要求,但这种改革对不同性别的影响不同。本文使用住户调查数据,分析重组后中国城镇人口失业持续时间的决定因素。在本文中,我们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女性的失业持续时间比男性长?2)失业持续时间的性别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偏好和制度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可观测的特征差异?本文的结果显示女性失业者实现再就业的概率低从而失业持续时间长,并且这种差距完全是由再就业的边际倾向决定(以估计的系数衡量)的,从而不能由宏观需求特征和性别间个体特征差异来解释。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维国 周闯
本文基于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对城镇居民就业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男性和女性就业差异大部分是由可观测特征差异无法解释的,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存着明显的就业性别歧视;东中西三个区域内部就业的性别差异有明显不同,但就业的性别歧视程度却无明显差异,就业歧视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无显著联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设计和实施消除歧视的公共政策时,除要关注工资收入的性别歧视外,更应该关注就业机会的性别歧视。
关键词:
就业差异 歧视 离散选择模型分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雅楠 孙业亮 朱镜德
本文利用1991~2009年的CHNS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法及基于反事实分析的FFL分解法分析非正规就业比重及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的收入差距变动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阶段(1991~2000年),非正规就业的比重及与正规就业的收入差距的增加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二阶段(2000~2009年),非正规就业比重的增加依旧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但两者之间收入差距的下降引起了收入差距的缩小,前者大于后者,造成第二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妍 李岳云
本文在对南京市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来研究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性别差异、影响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因素及其对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农村男性劳动力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比女性少71.34%,而年龄、技能、就业途径、家庭抚养率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非正规就业 性别差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静 金淑彬 杨眉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的目的是实现劳动者充分的劳动权、就业平等权、社会保障权和社会对话权等方面的劳动权益保障,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文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城镇农民工群体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目标进行三级分类并作了实证调研,文章分析了调研结果产生的原因,探索如何实现城镇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城镇农民工 非正规就业 体面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