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9)
2023(4100)
2022(3417)
2021(3357)
2020(2739)
2019(6462)
2018(6248)
2017(11933)
2016(6123)
2015(7316)
2014(7017)
2013(7068)
2012(6381)
2011(6042)
2010(5732)
2009(5263)
2008(5084)
2007(4267)
2006(3828)
2005(3648)
作者
(16399)
(13853)
(13688)
(13271)
(8892)
(6567)
(6149)
(5399)
(5397)
(4950)
(4626)
(4587)
(4576)
(4480)
(4397)
(4386)
(4182)
(3992)
(3863)
(3552)
(3546)
(3276)
(3178)
(3176)
(3100)
(3055)
(3002)
(2865)
(2758)
(2703)
学科
(32977)
经济(32947)
方法(15054)
数学(14407)
数学方法(14373)
中国(13544)
管理(12964)
(12345)
(8843)
贸易(8838)
(8743)
(7951)
企业(7951)
(7904)
(6478)
(5779)
发展(5416)
(5412)
(5340)
(5270)
关系(5240)
(5059)
银行(5057)
(4980)
农业(4957)
环境(4884)
(4764)
金融(4763)
业经(4716)
地方(4558)
机构
大学(92581)
学院(88988)
(51448)
经济(50946)
研究(38214)
管理(32248)
中国(30635)
理学(27751)
理学院(27431)
管理学(27210)
管理学院(27037)
(20798)
(20247)
科学(19431)
经济学(18848)
(18696)
财经(17199)
研究所(17140)
经济学院(17046)
(16146)
中心(15817)
(13580)
北京(13562)
财经大学(13109)
(12635)
科学院(12145)
研究中心(11379)
社会(11271)
(10942)
师范(10878)
基金
项目(59981)
科学(48827)
基金(48115)
研究(44167)
(42462)
国家(42223)
科学基金(35698)
社会(32646)
社会科(31207)
社会科学(31204)
基金项目(24285)
自然(20674)
资助(20599)
自然科(20248)
自然科学(20242)
自然科学基金(19934)
教育(19169)
(18320)
(16937)
中国(16891)
国家社会(15827)
(15787)
编号(14828)
教育部(13864)
重点(13710)
(13521)
人文(12636)
重大(12417)
社科(12362)
成果(12083)
期刊
(52354)
经济(52354)
研究(32131)
中国(17662)
(13770)
科学(13096)
(12019)
管理(12002)
学报(11980)
经济研究(10497)
大学(9732)
财经(9248)
学学(9184)
(9000)
金融(9000)
(8715)
农业(8529)
世界(8481)
(8201)
国际(7874)
问题(7620)
技术(5998)
业经(5742)
(5440)
教育(5182)
统计(5124)
技术经济(4977)
经济问题(4406)
资源(4169)
(4038)
共检索到136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天勇  
对于目前中国城镇失业率到底是多少 ,各界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作者认为 ,应当按照过去 2 0多年中国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这个较为稳定的系数来推算 ,比较科学和客观 ,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应在 55%水平上。按此推算 ,城镇失业人口加 60 0万长期在家没有工作的职工 ,中国 2 0 0 2年的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 1 2 44% ,为 3 43 7万人。实际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曲线呈下滑趋势。中国如果按真实城镇失业率计算 ,2 0 0 3年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是 4490万人 ,而不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的 2 40 0万。中国未来 1 8年中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将是 2 0 0 3—...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陈佳鞠  李龙  
现阶段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究竟是多少?要想得到这一问题的可靠答案,数据质量是关键。2015年户籍登记数据中5~7岁组人口数是目前可获最新且最接近这3个队列实际人口情况的数据,基于这一数据估计2008~2010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文章估计得出2008~2010年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63~1.66之间,整体处于平缓波动之中,而且由于户籍登记数据在低龄组不可避免地存在漏登现象,因而在此估计出的总和生育率水平是对2008~2010年间中国育龄妇女生育"真水平"的低限估计,由此可以推断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至少应该在1.66、1.66和1.63以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车伟  
本文以国际劳工组织有关标准为依据 ,比较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关于失业率的定义 ,探讨了失业率的含义和测度失业的困难 ,讨论了中国的失业统计和城镇失业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2 0 0 0年中国城镇失业率高达 8.2 7%。鉴于中国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可用于国际比较的调查失业率 ,文章在最后分析了这一普查失业率数字是否高估或低估了中国城镇真实的失业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杰夫  张博  
本文重点研究中国食用植物油供应量和消费量数据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研究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数据可能大大高于真实水平,造成统计数据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关于植物油产量存在三种重复计算;此外,现有的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不够全面,缺少对在外餐饮和工业加工环节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统计,其结果是根据现有数据计算的植物油消费量过低。因此,为准确把握食用植物油市场的供需状况,中国应加强对食用植物油供需数据的统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铁成  张赤东  
对外技术依存度是我国测度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基于全球化视角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测算方法,考虑了外资企业的影响,使指标反映的内容更加全面。基于现有统计数据,计算了近十年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并预测了未来十年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分析表明,2020年创新型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目标是基本能够实现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荻帆  谢明  
失业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城镇失业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以中国288个地级市为样本,以2010年至2015年为观测期,以胡焕庸线为基准线,研究城镇失业率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工资水平以及失业保险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胡焕庸线为轴的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呈倒"U"型分布,且两侧影响失业率变化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实  邓曲恒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后期,城镇失业下岗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见《2002年:中国就业报告》)。对失业人员的正确界定与甄别无疑是研究失业问题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计算出失业人员规模以及相应的失业率,也才能把握失业人员的各项特征以及行为模式,从而为降低失业率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中国官方的失业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存在着偏误,导致了对失业的低估,因而不能很好地反映失业的真实情况和严重程度。同样,针对官方认定的失业人员而得出的有关政策建议无疑也会存在误导。这一点已被许多学者所指出,也被统计部门所意识到。如果坚持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判断失...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顺  郭娟娟  
文章使用中国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界定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就业质量对城镇居民失业率的影响。就业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制度所建构,可以从就业环境、劳动者报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4个维度综合衡量,能够极大影响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意愿与流动频率,进而影响区域宏观失业率。实证分析发现,提升就业质量能够有效减少区域摩擦性失业,还可以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扩大就业需求,从而有助于降低城镇居民失业率,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分位数回归显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中等分位点有较强的降低作用,在低、高分位点作用相对较弱,其作用强度随分位值上升呈倒U形特征。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就业质量的失业率效应有显著调节作用,在互联网发展较迟缓的地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作用更强。文章认为,深化经济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地区失业率,从而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顺  郭娟娟  
文章使用中国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界定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就业质量对城镇居民失业率的影响。就业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制度所建构,可以从就业环境、劳动者报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4个维度综合衡量,能够极大影响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意愿与流动频率,进而影响区域宏观失业率。实证分析发现,提升就业质量能够有效减少区域摩擦性失业,还可以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扩大就业需求,从而有助于降低城镇居民失业率,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分位数回归显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中等分位点有较强的降低作用,在低、高分位点作用相对较弱,其作用强度随分位值上升呈倒U形特征。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就业质量的失业率效应有显著调节作用,在互联网发展较迟缓的地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作用更强。文章认为,深化经济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地区失业率,从而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仇强振  年杰  胡本田  
文章首先运用Beveridge-Nelson分解方法将我国城镇失业率分解为自然失业率成分与短期波动成分,发现我国城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存在大致相同的走势;1985年前处于下降的趋势,1985年后处于上升的趋势;2001年前后两者的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在一些重要的时间点上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然后对城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自然失业率对城镇失业率具有单边影响,这一结论说明我国失业问题主要是由于结构性矛盾造成的。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翔搏  
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民生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国当前所采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难以反映真实的就业状况。为此,本文引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人口因素作为参数构建模型,测算我国1990—2014年实际城镇失业率,进而检验奥肯定律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与已有文献数据和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模型测得的数据是准确的,能够较好地衡量我国城镇真实的就业情况,可以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翔搏  
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民生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国当前所采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难以反映真实的就业状况。为此,本文引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人口因素作为参数构建模型,测算我国1990—2014年实际城镇失业率,进而检验奥肯定律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与已有文献数据和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模型测得的数据是准确的,能够较好地衡量我国城镇真实的就业情况,可以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韩军  李宏彬  张俊森  
中国城市的失业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果比较不同的教育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出生组别的话。相对而言,在所有教育组内,年轻群组内存在比年老群组更高的失业率。年老群组在他们劳动生涯内,失业率长期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然而对于年轻群组,情况大相径庭:失业率差异增大。对于年轻群组而言,失业率和教育程度呈现反向关系:大学以上教育依然维持最低失业率水平。性别的失业率差距随着教育程度的降低而扩大:最大差距出现在低等教育组。除此以外,出生组别之间的失业率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而扩大,而且这种差距也是在低等教育女性组最为明显,这也意味着低等教育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我们对于这种群组之间的失业率差距提供了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5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下一步将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将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6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有关部门扩大统计范围,将"调查失业率"真正变成权威数据。李克强表示,"调查失业率"对于判断宏观经济状况具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济康  
品牌原动力是消费者(或受从)非理性的情感需求;各种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共性,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也带有普遍性;研究人的情感需求是打追强势品牌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