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6)
- 2023(9968)
- 2022(8588)
- 2021(8278)
- 2020(7236)
- 2019(17558)
- 2018(17525)
- 2017(34283)
- 2016(18576)
- 2015(21728)
- 2014(21904)
- 2013(21840)
- 2012(20115)
- 2011(18179)
- 2010(18366)
- 2009(17230)
- 2008(17020)
- 2007(15215)
- 2006(13108)
- 2005(11820)
- 学科
- 济(90239)
- 经济(90166)
- 管理(48443)
- 业(46259)
- 方法(43866)
- 数学(40430)
- 数学方法(39854)
- 企(35219)
- 企业(35219)
- 中国(24383)
- 农(22406)
- 财(18759)
- 贸(17724)
- 贸易(17716)
- 易(17310)
- 学(15571)
- 地方(15313)
- 农业(14739)
- 业经(14540)
- 制(14094)
- 银(12341)
- 银行(12317)
- 行(11773)
- 融(11757)
- 金融(11755)
- 和(11374)
- 理论(11292)
- 环境(10995)
- 发(10655)
- 务(10337)
- 机构
- 大学(271269)
- 学院(269352)
- 济(121974)
- 经济(119780)
- 管理(103648)
- 研究(94428)
- 理学(89321)
- 理学院(88347)
- 管理学(86684)
- 管理学院(86193)
- 中国(73060)
- 京(57845)
- 科学(55884)
- 财(53061)
- 所(48077)
- 农(44641)
- 研究所(43754)
- 中心(43040)
- 财经(42750)
- 经济学(39463)
- 经(38990)
- 业大(38811)
- 江(38776)
- 北京(37180)
- 经济学院(35786)
- 农业(35152)
- 范(33831)
- 师范(33520)
- 院(33402)
- 财经大学(31704)
- 基金
- 项目(176520)
- 科学(139158)
- 基金(130519)
- 研究(127336)
- 家(113799)
- 国家(112996)
- 科学基金(96324)
- 社会(82370)
- 社会科(78281)
- 社会科学(78262)
- 基金项目(67790)
- 省(66390)
- 自然(61681)
- 自然科(60322)
- 自然科学(60306)
- 自然科学基金(59252)
- 教育(59231)
- 划(56806)
- 资助(56248)
- 编号(50546)
- 成果(41186)
- 部(40878)
- 重点(40002)
- 发(38014)
- 创(35855)
- 教育部(35132)
- 国家社会(35047)
- 课题(35032)
- 科研(34200)
- 创新(33783)
- 期刊
- 济(128423)
- 经济(128423)
- 研究(80209)
- 中国(50637)
- 财(40598)
- 农(40158)
- 学报(40053)
- 科学(38308)
- 管理(36233)
- 大学(30374)
- 学学(28633)
- 农业(27119)
- 教育(24712)
- 技术(24210)
- 融(23934)
- 金融(23934)
- 经济研究(22712)
- 财经(21368)
- 业经(18984)
- 经(18490)
- 问题(17623)
- 统计(17289)
- 业(15718)
- 贸(15695)
- 技术经济(14961)
- 策(14927)
- 世界(14097)
- 决策(13911)
- 国际(13466)
- 理论(12285)
共检索到396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璟 徐曼迪
本文围绕城镇家庭户自然增长、城镇家庭户机械增长和城镇存量住房拆除三项需求来源,设计了基于人口普查等公开统计数据定量测算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的系统性方法,对2001—2010年和2011—2015年间全国和各省份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进行测算与分析。在此期间新增住房供需关系经历了从基本均衡向供过于求的变化,同时存量住房拆除引致的被动需求取代城镇家庭户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引致的主动需求,成为新增住房需求的最主要来源。东、中、西部省份在新增需求规模、新增供需比、需求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本文还进一步对2021—2030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由于三项需求来源均趋于下降,2021—2025年和2026—2030年间全国年均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预计将较2011—2015年间分别下降33%和53%。本文设计的城镇新增住房需求规模测算方法和预测思路能够为各级政府"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编制、房地产企业战略制定等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邹至庄 牛霖琳
本文研究了自1980年代后期中国城镇住房商品化以来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我们从耐用消费品需求与供给的标准理论出发,在联立方程框架下估计城镇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方程,得到了需求的收入与价格弹性及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估计值。通过对1987~2006年全国城镇总体水平年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城镇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可由需求与供给的作用解释,即人均收入和建筑成本的变化决定了房价的整体趋势。城镇住房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约为1,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5到0.6之间。住房存量总供给的价格弹性约为0.83。
关键词:
住房需求 住房供给 联立方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敬婷 吴璟
本文基于人口普查数据,首次对城镇地区住房拆除规模进行定量测算。结果显示,2001—2010年间全国层面城镇住房累计拆除规模达到0.33亿套,由此引发的被动需求对同期我国城镇新增住房需求的贡献度高达41.10%,成为推动该时期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由283个地级以上城市住房拆除率的差异切入,对影响城镇住房拆除规模的主因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住房建筑质量、土地开发强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镇住房拆除规模的关键因素。预测显示,由于整体建筑质量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2011—2020年间全国范围内城镇住房拆除规模将呈稳中趋降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降低未来的新增住房需求,成为住房市场转入"新常态"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住房拆除 人口普查 住房需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虞晓芬 徐筱瑜
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我国城镇家庭住房质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的纵向角度看,我国城镇家庭住房质量明显改善但住房消费两极分化显著;从省际差异对比看,中部地区住房自有率最高,东部、西部相对较低,住房功能环境呈现"东北、西北及华南高"的间隔分布特征;北京和东南沿海省份存在较严重的住房数量贫困现象;从省际住房改善幅度看,海南、江西等地的住房质量改善幅度最大;上海、广州等地的住房质量综合相对排名降幅明显。因此,应重点关注北京及东南沿海省市的住房空间拥挤问题以及西藏、内蒙古和云南、贵州等地的住房设施简陋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性的住房保障政策,进一步提升居民住房质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高林
住房价格的上涨离不开旺盛的住房需求。有些城镇居民片面求大求阔、一步到位的消费观念和理财理念,导致住宅面积越来越大、住宅私有率越来越高、住宅购买越来越早、住宅投资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住房价格不断攀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谭锐
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住房投资性需求和城市规模的空间均衡模型,用以解释中国大中城市房价不断攀升的同时伴随着城市规模持续扩大的事实。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投资性需求不断扩大时,城市的房价上涨、人口和地理规模扩张。与此同时,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工资、总产出的水平也会上升。这一结果的内在机制是:投资需求的膨胀一方面推高了房价,增强了城市的拥挤效应;另一方面使得城市政府能够获得更多的土地收入,这些收入大部分转化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城市设施的改善降低了通勤成本,从而抑制了拥挤效应。只要城市集聚经济不变,那么拥挤效应的相对减弱就使得城市净集聚经济增加,从而城市扩张。
关键词:
住房投资性需求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陈小亮
本文基于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设计了中国城镇住房需求的估算方案,发现中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中国城镇住房大量过剩。城镇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将在未来20年~30年助推中国城镇住房需求持续增加,这将使得人口老龄化对城镇住房需求的负面冲击直到2045年以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通过降低住房持有不平等程度来解决中国城镇住房供需不匹配问题,可能比单纯增加住房供给更有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恩平
文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个人(或家庭)生命周期存在一个特定的购房年龄,社会人口也存在一个特定的住房需求密集年龄段,并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城镇住房需求密集年龄人口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人口对商品住房的需求存在20~28岁、39~48岁两个需求密集年龄段,并且城镇住房需求密集年龄人口呈现以2014年为拐点急剧转换的倒V形变化趋势。计量分析结果也表明,城镇住房需求密集年龄人口的变化对住房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2014年之前住房密集年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住房需求和住房价格的快速增长,2014年之后住房需求密集年龄人口的快速下降也将导致住房需求的快速萎缩和住房价格的急剧调整。
关键词:
住房需求 分年龄人口 城镇化 生命周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曾胜 杨旸
“十四五”期间,厘清住房财富与家庭捐赠的关系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文章基于CFPS2018数据,实证检验住房财富对中国城镇家庭捐赠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住房财富增多会让有捐赠行为的城镇家庭更加慷慨。第二,住房财富的慷慨效应存在于一套房家庭和中低收入组家庭。第三,住房财富对城镇家庭的慷慨效应弱于家庭收入,但强于金融财富。结论表明,家庭收入是影响家庭捐赠的前提和基础,但住房财富会显著增强普通家庭的捐赠信心。文章建议,国家应继续秉持“住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抑制住房投机行为和不合理住房消费,保障普通家庭的居住权益,持续激活个人捐赠活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平 麻宝斌
居民住房政策偏好是住房政策设计与调整的依据,会受到客观和主观层面的因素影响。本文基于一项全国问卷调查数据,从客观和主观层面对城镇居民住房政策偏好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客观层面的个人年收入水平、主观层面的房价满意度等因素都会对住房政策偏好产生影响。个人年收入水平越高,就越认为应当对房价进行干预;对房价的接受程度越高,就越不倾向于支持对房价进行干预。如果将房价偏高归因于监管不力,就越认为应当干预房价;如果将房价偏高归因于炒房,就越会支持对房价进行干预。如果对于房价的接受程度越高,就越不认为政府应当提供保障性住房。如果将房价上涨归因于土地政策不合理,就更为支持提供保障性住房;如果将房价偏高归因于政府监管不力,就越会支持提供保障性住房。相关发现对于住房政策的调整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住房政策偏好 干预房价 提供保障性住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樊雪志 董继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樊颖 杨赞
本文针对以"社会网络"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和以"金融素养"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与居民住房抵押贷款需求的互动机制进行探讨,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3)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社会网络的规模和强度会通过社会资本累积抑制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概率和规模;(2)金融素养会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居民住房抵押贷款概率和规模;(3)在联合影响路径方面,社会网络和金融素养对居民在非正规借款和住房抵押贷款决策的影响具有对冲性;与此同时,非正规借款对住房抵押贷款的挤出作用对于所在城市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家庭、收入不确定性高的家庭更强。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识别中国特色背景下居民家庭的信贷决策行为,对于促进宏观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锐 王珺
本文使用单中心城市模型来探讨中国情境下住房投资活动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机制。模拟结果显示,随着住房投资的膨胀,城市规模先扩张,在到达最大值之后逐步缩小,呈现出倒U形的变化趋势。此外,单中心城市中的交通设施水平、地价以及地理范围都会随投资膨胀发生变化,而每一种情况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最后根据理论和模拟结果给出了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蒋达强
上海房地产业能否真正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关键在于住宅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住宅能否成为新的经济的增长点,关键是看住房能否成为一个消费的增长点。上海作为一个房改走在全国前列的大都市,住房已成为如今上海市民生活消费中一种特殊的商品,本文拟从实证性的角度对上海城镇住房消费需求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上海城镇 住房消费需求 实证性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宋国学 王俊杰
一般认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增加。本文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决定住房需求的因素,计算出了人均最佳住房面积,并提出了按家庭结构比例提供住房的方案。
关键词:
住房需求 人均住房面积 家庭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