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3)
2023(8588)
2022(7078)
2021(6537)
2020(5139)
2019(11934)
2018(11801)
2017(22300)
2016(11694)
2015(13347)
2014(13185)
2013(13341)
2012(12624)
2011(11940)
2010(11905)
2009(10804)
2008(10654)
2007(9189)
2006(8549)
2005(8160)
作者
(33531)
(28006)
(27817)
(26487)
(17986)
(13384)
(12691)
(11105)
(10965)
(10087)
(9933)
(9504)
(9189)
(9066)
(8853)
(8837)
(8230)
(8178)
(7956)
(7592)
(7173)
(6700)
(6689)
(6533)
(6431)
(6402)
(6134)
(5862)
(5677)
(5539)
学科
(61664)
经济(61616)
(25211)
管理(24500)
中国(24151)
方法(20278)
数学(18257)
数学方法(18172)
地方(17837)
(17590)
(15982)
企业(15982)
(13664)
贸易(13652)
(13469)
银行(13464)
(13289)
(13232)
(13091)
金融(13090)
业经(12818)
(12645)
(12124)
农业(11969)
环境(10258)
(10118)
(9871)
发展(9607)
(9589)
地方经济(9543)
机构
大学(169645)
学院(169561)
(83412)
经济(82059)
研究(70528)
管理(60008)
中国(57175)
理学(50083)
理学院(49414)
管理学(48787)
管理学院(48458)
科学(39306)
(38429)
(36271)
(35626)
研究所(32201)
中心(30879)
(28559)
财经(28302)
经济学(27969)
(25966)
(25618)
北京(25605)
经济学院(25149)
(24980)
(23722)
师范(23583)
科学院(22386)
业大(22238)
农业(22055)
基金
项目(109141)
科学(87253)
研究(81788)
基金(81180)
(71517)
国家(70984)
科学基金(59587)
社会(55622)
社会科(52873)
社会科学(52866)
基金项目(42106)
(39271)
教育(35729)
自然(35210)
(34397)
自然科(34375)
自然科学(34370)
自然科学基金(33752)
资助(33282)
编号(31004)
(29077)
(25764)
重点(25365)
成果(25328)
发展(25109)
(24770)
国家社会(24657)
中国(24505)
课题(22805)
教育部(22082)
期刊
(98416)
经济(98416)
研究(59794)
中国(40892)
(28318)
科学(25210)
(24151)
学报(23604)
管理(23282)
(22710)
金融(22710)
农业(19927)
大学(18685)
经济研究(17557)
学学(17501)
教育(16866)
业经(15480)
财经(14526)
问题(13328)
技术(13110)
(12740)
(12404)
世界(12009)
国际(11579)
(11210)
资源(9628)
技术经济(8537)
经济问题(8411)
统计(7931)
现代(7683)
共检索到277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光进  周全斌  赵晓丽  张增祥  谭文彬  
论文在1988~2000年全国土地利用矢量图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占用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城镇占用耕地指数将全国分县市占用剧烈程度进行分级,沿海及平原地区侵占剧烈程度为3~6级的占全国耕地损失的88.68%,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造成耕地损失分别占全国总数的31.27%、17.8%和6.02%,这3个地区是全国城镇扩展最快、耕地损失面积最大的地区。按地区分析,城镇占用耕地面积最大的是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和广东,占全国的50.99%;其次是北京、浙江、四川、广西和上海,占全国的22.85%;从城镇造成耕地资源减少的速度看,北京、上海占用耕地最快,其次是江苏、广东、浙江、天津、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光进  庄大方  
90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使了城镇化的快速扩展。该文利用 90年代 1∶1 0 0 0 0 0全国资源环境数据库 ,提取了城镇用地动态变化信息 ,利用城镇用地扩展指数对全国城镇用地扩展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对各省级单位城镇用地扩展的面积变化、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城镇用地扩展面积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90年代以来 ,中国城镇用地扩展面积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四川盆地等大中城市群集的地区 ,其中广东、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北京、四川、浙江等省 (市 )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占全国城镇用地扩展面积的 66.7% ,城镇用地扩展面积占用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房世波  潘剑君  陈彩虹  
利用 3个时期的二源遥感影像 ,对南京城镇用地扩展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IHS融合 (IHStransformation)技术和比值、差值综合处理技术 ,充分利用了现有的TM多光谱影像和SPOT全色光影像的光谱信息。在利用SPOT全色光影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发现南京城镇扩展是加速发展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善磊  周锁铨  魏国栓  吉宗伟  陈红梅  
以环杭州湾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决策树和形状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从TM影像中分别提取了2003年和2006年的城镇用地信息,并对杭州市、绍兴市和宁波市的城市扩张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精度检验,城镇用地总体Kappa系数都在0.87以上,说明该方法提取城镇信息是行之有效的。2003年环杭州湾地区的城镇用地面积为914.04km2,2006年为1286.1km2,4年间城镇用地净增了372.06km2,主要城市用地净增了192.6km2;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市区面积增加了43.7 km2;而其它县城与开发区增加了145.6 km2;说明小城市在环杭州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大城市的作用则...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黎显平  冯仲科  游先祥  瞿帅  
为了迅速掌握初级发展阶段中县域城市的扩展特征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取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RS)变化监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嵩县城镇扩展变化特征,研究了各驱动因子对城镇扩展中主要用地类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6 a来,嵩县城市扩展速度北快南慢,地形对嵩县的扩展影响较大,建设用地增长率达266.0%,耕地面积减少幅度为28.9%,林地增幅为14.3%,水域、滩涂总体变化量较小,未利用地则呈现快速减少趋势。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主要方向为耕地与林地的转化,草地与林地的转化,滩涂与水域的转化,未利用地与耕地的转化。其中,未利用地与草地向各地类的转化率最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怀清  赵峰  崔丽娟  
采用多期TM、ETM+、SPOT5影像对福建省洛阳江河口湿地的红树林分布进行了遥感动态监测,以及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景观格局综合分析,得出:洛阳江河口红树林在2001—2006年期间,通过各种恢复保护措施,面积扩大了8倍,并且种植范围不断向南延伸。2003—2006年期间人工湿地的景观变化表现为:红树林平均斑块规模增加,最大斑块面积扩大,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均减少,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减少,说明红树林趋于集中分布,红树林湿地的恢复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为活动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晓荣  张怀清  周金星  
应用陆地卫星TM资料和遥感图像处理Erdas8.7软件,以监督分类、人机交互等方法提取东洞庭湖湿地各种类土地类型的面积及分布信息。采用图像复合分类监测、分类结果叠加监测和信息复合人机交互目视提取等方法研究了东洞庭湖1987—2004年湖区各种覆被类型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987—2004年东洞庭湖湿地在人工和自然状态下的植被演替和泥沙沉积的影响下湖面不断萎缩,引起区域性不同程度的湿地退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顾晓鹤  潘瑜春  王堃  杨枫  黄文江  
研究目的:探索耕地轮作模式空间格局的遥感监测方法。研究方法:基于变化向量分析技术,分析多时相NDVI变化的大小、方向与耕地轮作模式的响应规律,构建基于变化向量分析的耕地轮作模式遥感监测模型。研究结果:利用多时相NDVI信息进行变化向量分析,能有效地监测研究区耕地轮作模式空间格局;研究区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主,其次是春玉米、休闲—春玉米—冬小麦模式,露天菜地与大棚菜地所占比例较少;以野外实测样本进行精度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耕地轮作模式监测方法的总体精度为80.36%,其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和春玉米一年一熟模式的监测精度最高,分别可达90%和85.71%。研究结论:多时相NDVI变化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宁  程家骅  张寒野  曹红杰  刘军  
以安徽省巢湖市为实验区,以国产高分一号(GF-1)和资源三号(ZY-3)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NDWI和纹理特征作为分类特征,联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3种分类方法,发展了一种集成分类模型,用于提取养殖水体信息,并进行阴影剔除和形态学处理。结果表明,该集成分类模型适用于提取养殖水体信息,总体精度为97.4%,Kappa系数为0.87,漏分误差为3.7%,错分误差为6.4%,相比单个模型精度明显提高;针对GF-1影像的增强阴影水体指数,对山体阴影和城市建筑阴影的剔除效果明显,较大程度上避免了阴影对水体提取的干扰;实验区养殖水体的遥感动态监测应用发现, 2016年相比2013年水产养殖面积增加6.9%。该研究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及时掌握养殖水体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快速提升中国渔业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水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晓  王雪军  韩爱惠  冯仲科  
该研究根据1998、2001和2004年3期的TM影像资料,通过不同植被的波谱特征分析,选择4、5、3波段组合合成遥感图像,进行纸浆源地桉树资源的信息提取;在地面验证和训练样地的支持下,进行图像分类结果归类汇总,获得不同时相桉树资源的面积与分布;采用2期数据标准植被指数NDVI组合的方式,以桉树的现状分布信息进行掩膜分析,获得桉树资源的2期动态变化分布信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陶建斌   王昀   张馨月   姜启樾   吴文斌  
【目的】种植模式是作物种植的前后茬顺序的概括,反映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物候特征,构建江汉平原地区的耕地物候信息图谱和种植模式谱,并实现该地区主要种植模式的提取。【方法】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支持下,根据农作物种植的先验知识和不同种植模式所表现的物候差异,将植被指数变化过程和耕地利用方式的空间差异进行图谱合一的表达,组成包含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耕地物候信息图谱;以江汉平原地区的主要种植模式为例,将关键物候期植被指数的状态进行排列组合,建立植被指数状态到种植模式的信息重映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作物特有的物候知识进行物候特征挖掘,进行江汉平原地区种植模式谱的构建;进而利用朴素贝叶斯网络融合关键物候期影像和物候知识实现江汉平原种植模式的提取。采用基于知识概率编码的方法,对关键物候期的植被指数状态进行定量表达。【结果】构建了江汉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谱,发现江汉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谱由8种种植模式构成:春单季、夏单季、春夏双季、夏秋双季、双季稻、经济作物、鱼塘、苗木或撂荒。提出的种植模式谱及基于朴素贝叶斯网络的种植模式提取方法能够准确地提取出所有种植模式,并具有良好的精度和适用性。江汉平原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呈现显著的夏秋双季扩张,以及春夏双季和夏单季减少的趋势。【结论】种植模式谱全面反映了江汉平原地区种植模式的总体特征,提升了耕地利用方式监测的准确度,丰富了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的内涵。本文方法得到的种植模式分布图可以作为作物制图的基础底图数据,也是种植强度制图的重要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华茂  曾良修  喻歌农  刘鼎昌  
通过对成都平原及川中丘陵地区1991年底耕地资源本底值调查和1992、1993和1994三个年度的耕地变化情况以及非农建设占地状况的监测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重点农区大面积耕地资源宏观调查与动态监测的遥感技术方法,解决了采用常规调查方法速度慢、耗费高、大面积调查难以完成和不便于重复监测等问题。本文着重探讨该调查方法中的几项有关技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章剑龙  苏玉燕  汪洪波  萧凯  
通过对芜湖市1979,1988和2001年的MSS/TM/ETM+遥感影像的动态监测,利用改进后的条件仿植被指数(NDBI)专题信息提取法与监督分类法相结合提取城市建成区空间信息。利用叠加分析法对芜湖市建成区不同时期城市扩展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城市扩展在时间上呈现扩展速度不断增加,空间上呈现扩展的方向性特征。分析了各个时期城市扩展模式,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得出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决策在宏观上影响着城市扩展的方向和强度的结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智苑  刘金福  郑雯  洪伟  张惠光  林增  郑世群  
基于1994年的Landsat TM(专题制图仪)、2002年和2007年的Landsat 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3个时相的卫星影像,探讨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1994-2007年水域的变化规律.水域变化信息主要通过变化检测和信息提取等一系列遥感技术获得.结果表明:1994-2007年,洛阳江的水域总面积增加了165.60 hm2,双阳镇和洛阳镇以北地区水域面积减少,与泉州市洛江区城市用地的扩展以及福厦高速公路和泉肖铁路的建成通车有关;南部洛阳江主河道变宽,水域面积增加,与沿岸红树林遭受破坏,岸带失去天然保护屏障有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屈晓晖  庄大方  彭望碌  乔玉良  
保护基本农田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动态监测基本农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能够为农业开发政策的制定,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划与管理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手段。论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实现了对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基本农田类型的分类提取,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探索了一条把单要素监测和多要素监测相结合的遥感动态监测模型,并详细描述了模型实现的算法与步骤。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实验区进行了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很好地评估了研究区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发展潜力,定性、定量、定位地揭示了研究区基本农田类型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