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0)
- 2023(18248)
- 2022(15459)
- 2021(14266)
- 2020(12369)
- 2019(28507)
- 2018(28106)
- 2017(53159)
- 2016(29122)
- 2015(33137)
- 2014(32827)
- 2013(32435)
- 2012(29674)
- 2011(26818)
- 2010(26773)
- 2009(24799)
- 2008(24334)
- 2007(21602)
- 2006(18669)
- 2005(16528)
- 学科
- 济(120683)
- 经济(120535)
- 管理(80458)
- 业(78180)
- 企(64237)
- 企业(64237)
- 方法(58958)
- 数学(52427)
- 数学方法(51601)
- 中国(33144)
- 农(31491)
- 财(30822)
- 学(27127)
- 业经(24815)
- 贸(23870)
- 贸易(23857)
- 易(23275)
- 制(21787)
- 地方(21141)
- 农业(20758)
- 务(19141)
- 财务(19073)
- 财务管理(19025)
- 理论(18979)
- 企业财务(18045)
- 技术(17816)
- 银(17603)
- 银行(17528)
- 和(17516)
- 环境(17156)
- 机构
- 大学(422239)
- 学院(420015)
- 济(172186)
- 经济(168837)
- 管理(159056)
- 研究(146854)
- 理学(138588)
- 理学院(136952)
- 管理学(133994)
- 管理学院(133256)
- 中国(109366)
- 科学(94180)
- 京(90239)
- 农(80254)
- 所(76342)
- 财(75375)
- 研究所(70182)
- 业大(69542)
- 中心(66510)
- 农业(63891)
- 江(61299)
- 财经(61189)
- 北京(56848)
- 经(55828)
- 范(53532)
- 经济学(53370)
- 院(53090)
- 师范(52763)
- 经济学院(48284)
- 州(48048)
- 基金
- 项目(290225)
- 科学(227573)
- 基金(212542)
- 研究(200430)
- 家(190303)
- 国家(188829)
- 科学基金(160131)
- 社会(127124)
- 社会科(120617)
- 社会科学(120581)
- 省(112680)
- 基金项目(111256)
- 自然(108042)
- 自然科(105666)
- 自然科学(105631)
- 自然科学基金(103767)
- 划(96679)
- 教育(93717)
- 资助(89366)
- 编号(78077)
- 重点(66589)
- 部(64031)
- 成果(62324)
- 发(61478)
- 创(60198)
- 科研(57054)
- 创新(56440)
- 计划(56230)
- 课题(55043)
- 教育部(53953)
- 期刊
- 济(178888)
- 经济(178888)
- 研究(116350)
- 中国(79683)
- 学报(77041)
- 农(70997)
- 科学(68155)
- 财(58306)
- 管理(57348)
- 大学(57229)
- 学学(54366)
- 农业(48311)
- 教育(42481)
- 技术(37172)
- 融(33067)
- 金融(33067)
- 经济研究(30717)
- 财经(30007)
- 业经(28248)
- 业(27195)
- 经(25897)
- 问题(23831)
- 统计(23699)
- 版(21788)
- 策(21294)
- 技术经济(21137)
- 贸(20575)
- 业大(20286)
- 科技(19932)
- 决策(19134)
共检索到606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福前 吕文慧
本文以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理论为基础,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功能空间内的福利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和学历这两方面的个人特征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功能即福利水平的实现具有显著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功能的实现即福利水平与住房、休闲、人际关系、健康和工作满意度关系显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休闲状况、住房状况和工作状况。
关键词:
福利 能力方法 功能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若然 周长庆 陈贵富
本文使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首次运用二元概率单位模型,分析了影响城镇居民同时购买居民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行为的要因。结果发现,35-64岁、女性、文化程度较高、相对不健康、有工作、家庭人均收入较高、东部和中部、商业健康险保险密度较高地区的城镇居民同时购买两种医保较多。本文还发现,64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相对不健康、家庭人均收入较高、东部和中部、商业健康险保险密度较高的地区城镇职工购买商业保险较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三百 洪俊杰
同质主体假定下的经典城市经济学理论认为城市规模与居民效用呈“倒U型”关系,由此涌现出一系列从不同视角估计最优城市规模的实证研究,且结论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从微观个体层面运用多维福利指标对异质主体的最优城市规模进行估计,发现城市规模与居民福利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最优城市规模存在异质性。城市层面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产业多样化程度越高则最优城市规模越大,城市蔓延程度越高则最优城市规模越小。基于个体层面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个体对应的最优城市规模更大,迁移者对应的最优城市规模小于非迁移者对应的最优城市规模。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和个体的异质性,因城施策、因人施策,制定更加合理的城市体系调控政策,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异质主体 城市规模 居民福利 可行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满芝 刘贤贤
探究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可为引导城镇居民生活能源合理消费提供依据。本文以中国八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挖掘2000-2013年节能政策、居民实际消费支出、能源价格对城镇居民生活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生活能耗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能源价格、节能政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能源价格对城镇居民生活能耗的影响最大,且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而实际消费支出对生活能耗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小于实际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节能政策的滞后期为2年,即政策颁布2年后对生活能耗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该作用较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气候引起的居民取暖制冷需求的不同,节能政...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张肃
【目的】信息消费已成为日益增长的消费热点,为了促进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发展状况及空间相关性,以及当期信息消费会受到的三种内、外部影响,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当期信息消费支出对相邻地区并没有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信息消费表现出耐用性特征,而居民信息消费会受相邻地区居民信息消费习惯的影响;影响因素中物价和收入的提升,短期内会促使本地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增加;而受教育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短期内会对相邻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莉侠 孟令杰
本文运用1994-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乳品消费支出的因素。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奶类产量、批发零售业发展状况对乳品的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替代品价格的上涨会降低乳品的消费支出。
关键词:
城镇居民 乳品消费 收入水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颖熙
随着收入的上涨,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本文通过运用非线性近似完美需求系统(QUAIDS模型)模拟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消费需求弹性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以"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富于弹性,而以"家庭服务、教育、居住"为代表的服务消费缺乏弹性。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在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领域的支出会明显增加。从区域比较来看,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服务消费支出弹性存在一定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家庭服务、教育和居住"领域。此外,价格是影响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家庭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类支出的价格敏感性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淼 何理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了1981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首先对中国城镇居民1981~2011年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教育方面的支出进行了细致分析。其次,通过运用ELES模型,对各项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以及价格需求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了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项因素。最后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1981年到2011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处于持续升级的状态,当前已经处于第三层次,但食品支出仍占较大比重,且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升级 城镇居民 ELES模型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亚玲
采用Logistic模型对居民个人理财需求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居民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可能性高于男性居民,收入、年龄、学历、获取理财知识的难易程度及银行的信誉和实力与居民个人理财需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根据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提出我国城镇居民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清华 伍国勇 宋珂 欧雪辉 李中
运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被征地农户福利状况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办法评测农村土地征收前后湖南省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区域被征地农户福利状况变动,并实证分析影响被征地农户福利变动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征收完成后被征地农户福利状况有所改善,但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土地征收完成后被征地农户福利水平变异系数增大,农户个体福利分化明显;土地征收补偿形式、区域发达程度、教育状况因素等对被征地农户福利水平变动存在正向影响,征地面积比重、劳动力年龄等因素对被征地农户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负向影响,二者的作用程度呈递减态势。显著提升被征地农户福利水平,减少被征地农户福利水平变动的差异性,需要从完善被征地农户的社会保障程度、完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模式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志鸿 李扬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为了吸引人才,各省市频现"抢人"大战。其中一线城市的资源越来越集中,医疗教育等隐性福利导致大量人员涌入,但城市的高房价、污染和高强度的工作也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单纯利用GDP已经无法很好地衡量居民的生活福利水平。文章采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的终身福利进行了测算,该统计量主要由生命、消费、闲暇和不平等四个部分构成。通过测算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人均GDP和城镇居民福利水平的相关性很高,但仅用GDP测量会高估或低估福利水平的不平等性;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福利水平远超其他省市,即使东部的江、浙省份也仅达到北京的1/3左右,而且这个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在其他省市,与人均GDP的差异相比,福利水平的区域不平等相对较小,特别是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降低了不平等程度;福利水平的增长速度比GDP增速更缓慢,而经济下行则会导致福利水平的迅速降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玉琪 扈瑞鹏
本文基于2008-2012年省域数据,采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面板分位回归可以比普通面板回归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对于文化消费处于不同水平的城镇居民,各因素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对于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的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正向影响最大;对于文化消费水平较高的居民,收入水平是释放文化消费潜力的最显著推动因素;政府文化投入对刺激文化消费有一定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廖娟 王晓东
自愿性工作流动(辞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实现自由流动的一种常见途径。数据截取是研究自愿性工作流动时易被忽视的问题,本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加以解决,并利用CHIP-2002数据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辞职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男性和女性工人的辞职风险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工人的辞职风险增加;由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企业规模是影响工人辞职的重要因素,在私有部门尤为如此;公有部门工人的辞职风险显著低于私有部门,原因在于即使单位规模相同,和私有部门相比,公有部门能提供更稳定的就业机会、更完善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静
在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对消费性服务支出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服务支出近年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消费结构也有了一定升级,但是总体来说比例还不平衡。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1年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服务具有消费刚性,前期的消费性服务支出与当期消费性服务支出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能在较大程度上显著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服务支出;服务价格指数提高会带来消费性服务支出的增加,同时服务的绝对消费量也有所提高;收入差距的增加,会降低消费性服务支出的整体水平,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则与增加居民的消费性服务支出水平有着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万晴瑶 卓志 成德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商业养老保险建成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支柱,这为商业年金保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有力的政策指引。本文基于影响消费者养老金年金化需求的理论逻辑,在国内外有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开展《中国城镇居民养老金年金化需求》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我国城市消费居民养老金年金化需求的核心行为要素。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城市消费居民年金化需求的行为因素主要包括:较弱的保险意识和年金意识;对保险公司的不信任;储蓄的赠与动机与预防动机的影响;对长寿风险的忽视和短视;对年金产品的误解;婚姻和家庭对个人年金化需求影响也较大。
关键词:
年金化 需求 行为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