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0)
2023(10464)
2022(8921)
2021(8538)
2020(7433)
2019(17484)
2018(17218)
2017(32825)
2016(17967)
2015(20814)
2014(20856)
2013(20956)
2012(19880)
2011(18201)
2010(18359)
2009(17327)
2008(17539)
2007(15664)
2006(13767)
2005(12622)
作者
(53607)
(45421)
(45366)
(43394)
(29011)
(21730)
(20626)
(17664)
(17288)
(16208)
(15766)
(15238)
(14557)
(14500)
(14424)
(14149)
(13514)
(13276)
(13147)
(13090)
(11471)
(11065)
(11000)
(10419)
(10284)
(10197)
(10119)
(9786)
(9244)
(9238)
学科
(82897)
经济(82791)
管理(47571)
(46190)
方法(39229)
(35759)
企业(35759)
数学(34156)
数学方法(33864)
中国(24114)
(23034)
(19584)
(18624)
(17707)
贸易(17697)
(17203)
业经(15979)
农业(15261)
(14990)
地方(14267)
(12950)
银行(12912)
(12591)
金融(12588)
(12426)
(12353)
理论(12308)
环境(11299)
(10668)
(10439)
机构
大学(278831)
学院(272630)
(121898)
经济(119718)
管理(102311)
研究(99713)
理学(88379)
理学院(87287)
管理学(85869)
管理学院(85346)
中国(75625)
(59635)
科学(59503)
(54991)
(51688)
(48186)
研究所(47174)
财经(44358)
中心(44002)
(40459)
(39852)
经济学(39757)
业大(39560)
北京(38173)
农业(38042)
(37181)
师范(36853)
经济学院(35855)
(34825)
财经大学(32980)
基金
项目(177553)
科学(140384)
基金(132657)
研究(127872)
(116647)
国家(115733)
科学基金(97637)
社会(83863)
社会科(79441)
社会科学(79420)
基金项目(69732)
(65173)
自然(62130)
自然科(60764)
自然科学(60739)
自然科学基金(59724)
教育(58683)
(56642)
资助(54954)
编号(50020)
(41864)
成果(41788)
重点(40557)
(38161)
国家社会(35906)
(35893)
教育部(35869)
课题(34463)
中国(34343)
科研(34323)
期刊
(134279)
经济(134279)
研究(83914)
中国(51296)
学报(44549)
(43784)
科学(42300)
(41201)
管理(35776)
大学(33202)
学学(31217)
农业(29265)
教育(25813)
(24252)
金融(24252)
财经(22868)
经济研究(22835)
技术(20530)
(19768)
业经(19617)
问题(18353)
(16755)
(16436)
世界(14985)
国际(14004)
技术经济(13996)
(13539)
统计(13464)
商业(12765)
理论(12417)
共检索到407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晓彤  杨晓东  
本文从西方传统消费行为理论不能充分解释中国经济转轨期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出发,深入地探讨了中国体制转轨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相关性,提出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假说”,并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了理论分析,印证了居民消费行为变异“假说”的真实性。得出的基本结论为:制度变迁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根本性原因;政府应重视居民消费行为问题的研究,确定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与政策组合,引导居民消费行为,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金晓彤  董直庆  盛光华  
本文从西方传统消费行为理论不能充分解释中国经济转轨期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出发,深入地探讨了中国体制转轨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相关性,提出了中国经济转轨期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假说”,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了实态验证,印证了居民消费行为“假说”的真实性。得出的基本结论为: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在经济转轨时期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变化是由不确定性引发粘性预期的连锁效应而导致的。政府应重视居民消费行为问题的研究,确定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与政策组合,引导居民消费行为,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郭香俊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消费的影响,结论是: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已经习惯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消费在各个时期的均匀分配,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较高的储蓄率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随后本文把习惯形成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1997-2007年中国26个省(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树才  蒋诗  
本文基于跨时叠代模型与理性预期理论,建立含有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参数两期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其消费和效用随预期通胀率与利率变化的关系,得出在理性预期的前提下,消费者可以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以维持基本不变的效用水平。并且,当消费者预期通胀率小于某一较高水平时,提高利率并不能起到降低消费从而抑制通胀的作用。同时,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1995-2012年间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短期内消费行为是具有理性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袁志刚  夏林锋  樊潇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等"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比明显下降,而用于医疗、交通、娱乐教育和居住等"服务"性的消费支出份额则大幅上升,存在显著的消费结构升级。本文首先分五个阶段,回顾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然后采用1996至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了消费支出和价格水平在决定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消费支出增加对消费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各类商品和服务相对价格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永兵  
以消费倾向的大幅下降为标志,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在近十几年来的转轨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基于对中国经济转轨特殊现实的分析,得出了解释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支出的不确定性假说。抽样调查结果和实证检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假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辉  徐会奇  王克稳  
城镇居民消费是我国消费经济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我国启动内需的中坚力量,但目前缺乏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重新整理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宏观、微观两大视角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由于研究前提、研究方法、研究变量、要素选择的不同,研究结论并未达成一致。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一是大量研究都在借鉴和套用西方消费理论,缺乏专门针对我国城镇居民行为的理论框架;二是有限理性下城镇居民的非理性、主观性或其他新的行为特征有待后续研究继续探索和发掘,应放宽现有研究经典假设,构建城镇居民消费综合模型,进一步拓展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卫亚  袁军江  陈新涛  
文章主要采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从地区和收入组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异质性。笔者在杭斌(2011)推导的习惯形成消费函数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9个省份2006~2009年各收入组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1)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地区和收入组之间的异质性较为明显;(2)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存在明显的示范效应;(3)中产阶级存在较为明显的消费习惯行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雷钦礼  
本文将物价变动和家庭非消费支出明确纳入了分析家庭消费行为的理性预期-持久收入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在物价变动环境下居民家庭消费跨期优化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按收入等级分类的住户调查伪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进行计量分析。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上期消费的惯性作用、家庭实际可消费收入水平及其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速度。近些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需求不足引致内需不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城镇居民家庭可消费收入增长慢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其次是物价特别是住房价格的快速大幅上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凤,易丹辉  
中国自建国以来,发生了几次大的制度变动,制度因素是否影响中国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否改变居民的消费行为,对其实证研究无疑会为验证各种假说提供丰富多彩的史料与实验室,同时也为我们分析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本质特征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一、中国城镇居民消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宇鹏  
文章在跨期最优消费理论基础上,以平均消费倾向作为居民消费行为评价指标,建立分析人口老龄化与平均消费倾向关系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2001~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因素显著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高;少儿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家庭未成年人抚养总支出对抚养数量弹性较小。研究还发现,消费习惯是近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之一。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强  叶阿忠  
本文通过构造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模型,发现股市收益波动是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子,而股市收益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带有不确定性;股市正财富效应的发挥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经济风险大小;并依据模型分析了股市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特征。实证研究证实了模型的结论,且发现股市收益产生的影响随着时滞的增长将变得更加不确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一、不完全消费品市场 在目前流行的经济学著述及文献中,经常出现对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居民消费行为不加区分甚至混同的现象。我们认为,这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正确地加以区别是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出发点。 基于西方经济现实,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主要指家庭支出。它包括西方家庭所必需的物质性消费(衣、食、住、行)、服务性消费(劳务、教育、医疗、娱乐等)、社会保障性消费(保险、退休)和社会消费(赋税)。扣除赋税后,西方经济学及统计中所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为居民货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乐  雷良海  
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1979-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改革初期(1979-1991年),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8年),由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替代失业风险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