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1)
2023(14539)
2022(12373)
2021(11625)
2020(10015)
2019(23344)
2018(22926)
2017(43660)
2016(23316)
2015(26645)
2014(26551)
2013(26234)
2012(23959)
2011(21524)
2010(21188)
2009(19686)
2008(19357)
2007(16852)
2006(14456)
2005(12862)
作者
(66517)
(55880)
(55699)
(53100)
(35162)
(26883)
(25607)
(21855)
(21175)
(19744)
(18956)
(18816)
(17451)
(17434)
(17408)
(17177)
(16854)
(16638)
(15986)
(15945)
(13631)
(13576)
(13331)
(12678)
(12638)
(12462)
(12230)
(12110)
(11183)
(11102)
学科
(100178)
经济(100072)
管理(67898)
(64352)
(51847)
企业(51847)
方法(49582)
数学(44540)
数学方法(44053)
中国(28271)
(27660)
(26980)
(23399)
贸易(23391)
(22881)
业经(19736)
(19167)
农业(17767)
环境(17714)
地方(17568)
(17135)
(16433)
财务(16390)
财务管理(16349)
企业财务(15309)
(14548)
(14385)
银行(14343)
(14187)
技术(14063)
机构
大学(337286)
学院(335093)
(147143)
经济(144533)
管理(131556)
理学(114548)
理学院(113323)
研究(113040)
管理学(111498)
管理学院(110882)
中国(86027)
(70283)
科学(67609)
(65414)
(56004)
(55505)
财经(53066)
中心(52477)
研究所(51182)
业大(49554)
(48425)
(47923)
经济学(46810)
北京(43775)
农业(43745)
经济学院(42447)
(42353)
师范(41934)
(40495)
财经大学(39554)
基金
项目(229553)
科学(182405)
基金(171179)
研究(164689)
(149695)
国家(148542)
科学基金(128120)
社会(108157)
社会科(102790)
社会科学(102761)
基金项目(90356)
(87037)
自然(83014)
自然科(81178)
自然科学(81156)
自然科学基金(79749)
教育(75677)
(74098)
资助(70522)
编号(64434)
(52344)
重点(51664)
成果(50959)
(48847)
(47864)
国家社会(46404)
教育部(45192)
科研(44935)
创新(44911)
课题(43648)
期刊
(152606)
经济(152606)
研究(95343)
中国(60424)
学报(51928)
(51714)
(48911)
科学(48618)
管理(46034)
大学(39752)
学学(37525)
农业(33352)
教育(28873)
技术(28573)
(27059)
金融(27059)
经济研究(26374)
财经(26174)
业经(23727)
(22546)
问题(20785)
(19362)
(18884)
统计(17814)
技术经济(17052)
国际(16066)
(15933)
世界(15931)
(15814)
商业(15267)
共检索到483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静  张淑安  刘丽雯  
在居民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后,如何引导其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的损害效应,是决定经济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估算了城镇居民消费含污量,探究了城镇居民消费含污量变化的规律及原因,并检验环境恩格尔假说。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含污量规模占全国40%左右,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人均消费含污量则相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含污量的增加主要是规模效应引起的,效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规模效应;投入效应的作用较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含污量大体呈反向关系,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环境恩格尔假说的成立。研究对于改善个人消费形态、鼓励可持续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会  王奇  
文章在阐释城镇化对污染排放影响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构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完全排污系数以分析城镇化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对中国1997~2007年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完全排污系数远大于农村居民,二者均随时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农村居民下降幅度更大。城乡居民人均消费规模差异是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完全排放系数差异的主要原因,2007年其贡献率分别达到94.07%、90.16%。城镇化效应对1997~2007年中国消费引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呈现持续的增效应。最后,基于2007年数据对城镇化的污染排放影响的测算表明,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化学需氧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增长0.48%、0.44%,"十二五"期间的城镇化进程将给减排目标的完成增加较大的工作难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静  
在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对消费性服务支出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服务支出近年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消费结构也有了一定升级,但是总体来说比例还不平衡。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1年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服务具有消费刚性,前期的消费性服务支出与当期消费性服务支出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能在较大程度上显著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服务支出;服务价格指数提高会带来消费性服务支出的增加,同时服务的绝对消费量也有所提高;收入差距的增加,会降低消费性服务支出的整体水平,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则与增加居民的消费性服务支出水平有着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菠阳  李俊玮  刘红光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N区域间产业转移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对区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量、转移路径进行测算,分析投资、消费、出口三因素对产业转移的驱动效应,并通过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的对比研究将产业转移类型区划分为综合增长型、优化调整型、适当保留型和综合转出型四种类型,根据实证研究对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分为宏观国际形势、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地区产业政策、市场核心因子等四个方面,为定量化研究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寻远  李文启  
本文利用我国1990年至2009年的省份面板数据,探讨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按照收入水平将省份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类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地区开放程度、金融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是引起城镇居民消费区域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地区来看,这些影响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性。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冯单单  黄蔚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并最终决定着居民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全国31个省市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和结构有较大差异,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较高,消费结构也较合理。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不但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也要引导居民正确消费、提高各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会娟  耿涌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消费直接碳足迹和隐含碳足迹的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碳足迹总量约7993万t,约为农村居民碳足迹总量1195.55万t的7倍。其中城镇居民碳足迹以隐含碳足迹为主,农村居民碳足迹以直接碳足迹为主。从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以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为主,分别为35.2%,14.1%和13.8%;农村居民主要以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为主,分别为32.4%,21.9%和12.3%。此外,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随着收入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聂海峰  刘怡  
考察居民的间接税负担对于认识我国的税负转嫁以及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投入—产出表技术模拟间接税在不同部门的流转情况,估算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资源税等间接税在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负担情况。本文的研究表明,从年度收入来看,各项税收都是显著累退的。但是从终身收入来看,所有税收呈累退性减弱,营业税负担呈现累进的特征,资源税负担接近比例税率;整体来看,间接税接近比例负担。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倪红福  冀承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主要以1971—2017年中美两国投入产出表中的消费结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美国人均1万美元GDP时的消费结构及趋势来分析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方向和潜力。研究发现:(1)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幅度远大于农村居民的增长幅度。(2)1971年以来,美国第一产业消费支出占比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1.2%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第一产业居民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由1987年的36.6%下降到2017年的8.2%,年均下降0.7%。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我国第一产业的消费占比将进一步下降。(3)中美两国的第二产业消费占比都呈下降趋势,但中国处于高位下降,未来我国第二产业的消费占比将进一步下降。第二产业中的具体细分行业的变化趋势具有异质性。(4)中美两国第三产业居民消费支出所占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且中国的增长幅度远大于美国,但中国居民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低于美国约10个百分点。未来,中国服务业的消费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雷玉桃  蒋璐  
在引入虚拟水概念和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得出中国2002年、2005年、2007年三年的各行业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量,对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量的趋势发展及2007年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的结构和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城乡居民的虚拟水消费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量来看,都是处于一个逐年递降的好势头,但其消费结构仍存在不合理性,导致出现较少的最终需求和较大的虚拟水消费的局面。②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量来看,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量都远远大于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尽管城镇人口在增加,但只要保持人均消费量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城镇居民的虚拟水消费量总量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③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中耗水量大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莉侠  孟令杰  
本文运用1994-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乳品消费支出的因素。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奶类产量、批发零售业发展状况对乳品的消费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替代品价格的上涨会降低乳品的消费支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姚勇,董利  
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panel data model by combining time series with section data and reaches some conclusions of the impact of the income gap of urban residents on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demands of China.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袁志刚  夏林锋  樊潇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等"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比明显下降,而用于医疗、交通、娱乐教育和居住等"服务"性的消费支出份额则大幅上升,存在显著的消费结构升级。本文首先分五个阶段,回顾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情况,然后采用1996至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了消费支出和价格水平在决定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消费支出增加对消费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各类商品和服务相对价格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翔  葛婷婷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5~2011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分析中国城镇不同收入层次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发现收入层次差异对居民不同消费类型商品影响方式不同,其中,总消费、食品消费模型、衣着消费模型、交通通讯消费模型不仅横截面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消费结构上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为变系数模型;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模型、医疗保健模型、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模型、居住模型及杂项模型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个体差异显著,为变截距模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元惠连  夏庆杰  王志伟  
本文使用1995年和2002年的CHIP微观数据和QUAIDS模型考察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行为与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增长,城镇居民收入逐渐提高,家庭消费规模也稳步增加,但是收入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消费增长率又低于收入增长率,消费需求不足较为突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在升级过程中,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比重下降,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娱乐文化服务和居住的比重明显上升。从变化趋势来看,正如生命周期理论和预防性储蓄理论所说,医疗、子女教育、购房的负担越来越重,这些负担不利于促进居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