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3)
2023(13310)
2022(11431)
2021(11154)
2020(9148)
2019(21679)
2018(21659)
2017(40576)
2016(22700)
2015(25890)
2014(26215)
2013(25392)
2012(23152)
2011(21012)
2010(20818)
2009(18603)
2008(17937)
2007(15504)
2006(13513)
2005(11962)
作者
(61791)
(51275)
(50840)
(48648)
(32683)
(24414)
(23251)
(20284)
(19673)
(18341)
(17556)
(17271)
(16292)
(16017)
(15926)
(15748)
(15309)
(15218)
(14618)
(14491)
(12844)
(12664)
(12136)
(11631)
(11398)
(11371)
(11326)
(11283)
(10212)
(10180)
学科
(86653)
经济(86548)
管理(56720)
(54191)
(42646)
企业(42646)
方法(41351)
数学(36614)
数学方法(36270)
中国(31117)
(24031)
教育(22480)
(21963)
(19602)
业经(17456)
(17322)
贸易(17314)
(16861)
农业(16293)
地方(16263)
理论(16090)
(14530)
(13391)
技术(13346)
(13230)
环境(13108)
(12473)
银行(12436)
(11953)
金融(11951)
机构
大学(318627)
学院(311008)
(125997)
经济(123335)
管理(120069)
研究(111063)
理学(104790)
理学院(103503)
管理学(101764)
管理学院(101181)
中国(77465)
(69767)
科学(66531)
(55130)
(54983)
研究所(50695)
(49915)
师范(49627)
中心(47820)
北京(45453)
(45364)
财经(44921)
业大(43506)
(43226)
(41256)
师范大学(41033)
(39990)
经济学(38926)
教育(37775)
农业(35318)
基金
项目(214635)
科学(170855)
研究(163075)
基金(155860)
(135015)
国家(133808)
科学基金(114375)
社会(102889)
社会科(97273)
社会科学(97249)
基金项目(82232)
(80813)
教育(80190)
自然(72281)
(70839)
自然科(70628)
自然科学(70611)
自然科学基金(69352)
编号(67112)
资助(64479)
成果(56630)
(50255)
重点(48686)
课题(48318)
(46143)
(44260)
教育部(43940)
国家社会(42011)
人文(41447)
大学(41410)
期刊
(132079)
经济(132079)
研究(102114)
中国(63732)
教育(59637)
学报(46348)
科学(44429)
管理(41886)
(41021)
(38487)
大学(36256)
学学(32765)
农业(29170)
技术(28320)
(22573)
金融(22573)
经济研究(22271)
财经(21768)
业经(19790)
(18649)
问题(17457)
图书(16238)
(15262)
理论(14358)
(14337)
技术经济(14211)
世界(14021)
职业(13934)
科技(13778)
(13523)
共检索到455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闵维方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收入代际继承性和流动性指数、收入代际弹性系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特点,运用通径分析技术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的功能,分析教育的这一功能随中国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原因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存在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多数子女依然滞留在与父亲相同的收入组群;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有助于促进弱势群体的子女实现经济社会地位的跃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随着市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娟  张绘  
本文通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在控制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同住性样本选择偏差后,我们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递增的趋势。1981~1987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流动性明显高于1974~1980年和1967~1973年出生组。父辈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此外,代际收入流动性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也不同。低收入组的代际流动性递增趋势非常明显;而在高收入组代际流动性较低,子辈可以凭借父辈的优势继续获得较高的收入。建议采取征收级差遗产税等措施调节代际收入差距,同时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尽可能保障低收入子女有机会流动到高收入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方超   叶林祥  
利用最新一轮开展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测量了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及其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利用子代-父辈受教育程度的交叉列联表,发现城镇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呈整体上升趋势,结构性流动率高于循环性流动率,教育向上流动趋势明显;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结合逐项回归思想发现父亲对子代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效应高于母亲,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每提升1年,子代接受学历教育年限数将提高0.31年和0.234年;对性别做进一步地异质性分析,发现女性教育代际流动性对父亲受教育程度的依赖性更强,男性则对母亲具有更强的依赖性,而公共教育扩张政策对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存在非线性的变化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晓  董长瑞  
本文使用CHNS1989~2009年数据,系统考察了影响中国城镇居民相对收入流动的各种主要因素的作用。通过运用有序Logit模型,本文发现:(1)个人期初所在的收入阶层越低,越有可能向上流动,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阶层流动具有缩小差距的属性。(2)期初收入阶层上述效应随时间有增强趋势,但2000年以后逆转,个人期初收入阶层越低,越难向上流动,收入阶层呈固化态势。(3)家庭规模越小、财产越多,所在单位如果是国有企业,从事的如果是管理性的工作,户籍所在地如果属于东部,越有利于实现个人收入阶层的向上流动。(4)由于所在单位如果是国有企业对越底层的人们作用越大,因而它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家庭财产越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迅  张艳云  
采用1985~2005年度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现代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动和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收入与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在短期中,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因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正的影响;而人力资本投资的变动却不是增加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刚  吕冰洋  
本文运用2002—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构成及其联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导致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贡献为正,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贡献则为负;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交通通信支出是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构成部分,前者的边际贡献为负,后者的边际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柳  周云波  
劳动力技能水平是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技能结构调整和收入分解方法,考察了1989-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构成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其对城镇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别:总体上,结构调整后收入差距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组间差距呈"倒U"型变化特征,这主要是由教育因素引起的;组内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率维持在75%以上并保持长期稳定,说明城镇居民的组内收入差距在考察期内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善。对结构调整后不同分位点上收入差距的研究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中拥有高教育水平的人能够获得高收入,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乏力,这是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好转。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魏新  邱黎强  
为了在有限的财力下为更多的人提供教育机会,中国除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少量的杂费外,近年来,一个重要的教育财政政策变化就是开始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成本分担,收取一定的学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柳  周云波  
劳动力技能水平是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技能结构调整和收入分解方法,考察了1989-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构成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其对城镇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别:总体上,结构调整后收入差距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组间差距呈"倒U"型变化特征,这主要是由教育因素引起的;组内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率维持在75%以上并保持长期稳定,说明城镇居民的组内收入差距在考察期内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善。对结构调整后不同分位点上收入差距的研究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中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韩海燕  何炼成  
本文借鉴弗里德曼将收入分类的思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收入来源及其特征将城镇居民的收入分为稳定性收入与非稳定性收入,建立消费函数模型。通过研究发现稳定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非稳定性收入,并指出这是造成城镇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消费率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华  胡雪枝  
收入增长是否可以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中国城镇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直接估计法估算主要营养素的收入弹性。研究发现,虽然中国城镇居民主要营养素均缺乏收入弹性,但由动物性食物提供的主要营养素的收入弹性均明显高于主要营养素总的收入弹性,更大于由植物性食物提供的主要营养素的收入弹性。从营养结构角度考察,收入增长对城镇居民优质蛋白摄入量的增加有积极作用,收入增长对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饱和性脂肪酸摄入量的增加对中国营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了挑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草原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并进行了简要评论。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在理论研究上,由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形成、演变及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而以往的研究又多侧重于某一个因素而忽略其他,从而使得现有理论模型对城镇收入差距缺乏解释力;实证研究则限于数据可得性而无法给出一个连续的、有微观基础的结论。鉴于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环境,在今后有关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中,从政治经济学"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视角应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辉尚  许世卫  孔繁涛  
本文运用修正的AIDS模型,对2001-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食物消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粮食、油脂类、蛋类、菜类是城镇居民的重要必需生活品,其需求量对价格反应不敏感,刚性消费特征明显;奶类仍是低收入户的奢侈品,不同收入组间肉禽类消费支出弹性没有差异;肉禽类、酒类和奶类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相对比较敏感;粮食、肉禽类等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影响较大,但其影响程度随收入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肉禽类、酒和饮料、干鲜瓜果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有较大影响,而粮食、肉禽类、菜类等的需求量受其他食物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辉  徐启福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1985-1999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情况及相关问题,认为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整体上呈扩大趋势,但从绝对标准来看尚未引起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从相对标准来看“两极分化”问题应引起重视,同时,近年来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凤,易丹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