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7)
2023(8601)
2022(7357)
2021(6931)
2020(6050)
2019(14349)
2018(13996)
2017(27245)
2016(14729)
2015(17338)
2014(17379)
2013(17647)
2012(16518)
2011(14971)
2010(14800)
2009(13907)
2008(13975)
2007(12513)
2006(10785)
2005(9816)
作者
(43052)
(36365)
(36242)
(34829)
(23135)
(17470)
(16628)
(14236)
(13775)
(12780)
(12535)
(12067)
(11711)
(11513)
(11473)
(11449)
(10993)
(10747)
(10482)
(10442)
(9063)
(8949)
(8811)
(8320)
(8273)
(8206)
(8023)
(7880)
(7430)
(7352)
学科
(69157)
经济(69086)
(37509)
管理(37040)
方法(33488)
数学(30677)
数学方法(30453)
(27202)
企业(27202)
中国(21498)
(20064)
(18922)
(15070)
贸易(15061)
(14727)
农业(13336)
(12834)
(12763)
地方(12122)
业经(11962)
(10728)
收入(10724)
银行(10708)
(10269)
(9873)
金融(9871)
(9297)
(9264)
环境(9250)
(8830)
机构
大学(222226)
学院(218417)
(102892)
经济(101113)
管理(81835)
研究(80684)
理学(70513)
理学院(69690)
管理学(68656)
管理学院(68235)
中国(62385)
(47429)
科学(47033)
(45231)
(41314)
(38478)
研究所(37668)
中心(36562)
财经(36329)
经济学(34165)
(33230)
业大(31555)
(31393)
经济学院(30997)
北京(30613)
农业(30383)
(28297)
(28128)
师范(27886)
财经大学(26957)
基金
项目(143594)
科学(113349)
基金(107359)
研究(104087)
(94175)
国家(93471)
科学基金(78761)
社会(68924)
社会科(65394)
社会科学(65372)
基金项目(56095)
(52232)
自然(49063)
自然科(47938)
自然科学(47921)
自然科学基金(47116)
教育(47113)
(45425)
资助(44923)
编号(40359)
(34089)
成果(33202)
重点(32698)
(31397)
国家社会(30129)
教育部(29239)
中国(29150)
(29001)
科研(27881)
课题(27818)
期刊
(109359)
经济(109359)
研究(67545)
中国(41228)
(35145)
学报(34395)
(34353)
科学(32343)
管理(27561)
大学(25993)
学学(24514)
农业(23654)
(20162)
金融(20162)
经济研究(19324)
财经(18714)
教育(17997)
技术(17114)
(16178)
业经(15739)
问题(15517)
(14298)
(13594)
世界(12790)
国际(12108)
统计(11823)
技术经济(11749)
(10388)
理论(10061)
(9983)
共检索到325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飞亮  张妍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区由于区位优势、国家政策、资源富集度、科技人才资源、经济基础不同等因素,收入差距呈上升趋势。文章运用泰尔熵指数分解法发现省际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辉  徐启福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1985-1999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情况及相关问题,认为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整体上呈扩大趋势,但从绝对标准来看尚未引起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从相对标准来看“两极分化”问题应引起重视,同时,近年来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越来越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凤,易丹辉  
The paper utilizes the panel data model to discuss the effects which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xpectation have exerted on Chinese urban households consumption structure.Some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飞亮  
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对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 ,揭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规律 ,取得了各种收入来源对收入差距贡献度的准确数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伟萍  张道伟  
经过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经济水平发展较快的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方式不尽合理等因素,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显著增大,甚至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收入分配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天健  王润红  
在中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上涨,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也已经成为拉动全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Beta-2函数去拟合统计数据中城镇居民收入的分布,以此对中国1995-2016年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以及174个样本城市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上升,并于21世纪初达到一个较高水平,随后上升趋势开始放缓,围绕一定的水平开始波动;第二,样本城市内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总体分布与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第三,不同区域样本城市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有着明显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普遍较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草原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长期趋势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并进行了简要评论。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在理论研究上,由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形成、演变及影响因素非常复杂,而以往的研究又多侧重于某一个因素而忽略其他,从而使得现有理论模型对城镇收入差距缺乏解释力;实证研究则限于数据可得性而无法给出一个连续的、有微观基础的结论。鉴于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环境,在今后有关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中,从政治经济学"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视角应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寇铁军  赵桂芝  
我国现行税制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没有明显的调控效果,其原因在于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与调整滞后于经济发展,现行税制收入弹性差,应征税种缺失,税率结构零乱。为此,应改革现行税制,特别是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完善税收调控体系,构建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主的双主体税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桂芝  
利用1994~2007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七等级数据,采用统计与计量研究方法,通过税前和税后的基尼系数、收入均等指数、阿鲁哇利亚指数以及收入不良指数等多种收入差距衡量指标的计算与比较,分别从税收对居民收入总体差距状况的调节效果,税收对各阶层收入状况的调节效果以及税收对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程度的调节与减缓成效等方面,揭示和论证我国现行税制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调节效应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税收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调节效应十分弱化,甚至存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的逆向调节。对此,结合我国扩内需、保民生、促和谐等发展目标,提出对策思路与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青  
为考察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本文选取最低、低、中等偏下、中等、中等偏上、高、最高共7个收入群体1985~2006年共计22年的收入、消费和物价指数数据,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在相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环境及相同的时间段内,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消费与收入具有协整关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文兴  
本文运用非经典时间序列方法 ,揭示出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存在同积 (co- integration)关系。在短期关系中 ,体制变迁与政策对于收入不平等影响非常大 ,但不同时期影响的方向不一致。从 ECM1模型结果看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扩大和降低收入不平等的力量都存在。借助于偏最小二乘回归 PL S方法 ,揭示出与经济增长有关的多种因素分别对于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多数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显著推动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我们发现教育因子既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 ,又有利于经济增长。教育可以大大改进经济福利 ,“公平与效率”并不必然是一种两难选择。财政收支对于再分配并没有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