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08)
2023(16420)
2022(14245)
2021(13612)
2020(11373)
2019(26535)
2018(25994)
2017(50196)
2016(26913)
2015(30794)
2014(30634)
2013(30207)
2012(27422)
2011(24531)
2010(24224)
2009(21966)
2008(21319)
2007(18321)
2006(15934)
2005(13963)
作者
(75284)
(62747)
(61953)
(59193)
(39875)
(29965)
(28330)
(24599)
(23928)
(22124)
(21430)
(21171)
(19640)
(19603)
(19385)
(19149)
(18610)
(18379)
(17861)
(17828)
(15372)
(15255)
(14956)
(14298)
(13943)
(13905)
(13667)
(13640)
(12503)
(12348)
学科
(111707)
经济(111562)
管理(76760)
(73378)
(59513)
企业(59513)
方法(51715)
数学(45689)
数学方法(45059)
中国(31661)
(30673)
(29995)
业经(23088)
(21618)
(21145)
贸易(21136)
(20605)
农业(20494)
(20211)
地方(19991)
(17020)
财务(16939)
财务管理(16895)
理论(16777)
(16663)
(16599)
银行(16564)
环境(16386)
技术(16350)
企业财务(15994)
机构
大学(378623)
学院(375739)
(157179)
经济(154002)
管理(151466)
理学(131471)
理学院(130085)
管理学(127779)
管理学院(127112)
研究(126930)
中国(96284)
(80439)
科学(76636)
(71141)
(62299)
中心(58018)
(57452)
财经(57410)
研究所(56821)
业大(54181)
(52562)
(52410)
北京(51229)
(49531)
师范(49094)
经济学(48170)
(46223)
农业(44632)
经济学院(43516)
财经大学(42933)
基金
项目(260829)
科学(206357)
基金(191733)
研究(191523)
(167184)
国家(165610)
科学基金(142754)
社会(122451)
社会科(116086)
社会科学(116055)
基金项目(101326)
(98783)
自然(92206)
自然科(90095)
自然科学(90071)
自然科学基金(88448)
教育(87843)
(83859)
资助(79622)
编号(77144)
成果(62301)
(58551)
重点(57832)
(54853)
(53962)
课题(52650)
国家社会(51283)
教育部(50719)
创新(50409)
科研(49947)
期刊
(166522)
经济(166522)
研究(112640)
中国(68992)
学报(56859)
管理(54557)
科学(53812)
(53751)
(52149)
大学(44140)
学学(41373)
教育(40273)
农业(36344)
技术(32557)
(31214)
金融(31214)
财经(27742)
经济研究(27381)
业经(26091)
(23846)
问题(22106)
图书(19187)
(18930)
理论(18204)
技术经济(18095)
(17852)
统计(17648)
科技(17354)
(16840)
世界(16668)
共检索到546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慧  李景国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超  
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各种住房设施的普及率代表住房方便程度,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的现状与差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显示:相比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期,现阶段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各种住房设施的普及情况均较好。此外,通过对住房方便程度指数的分析,发现各地区住房方便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致性关系,住房方便程度省际差异较明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魏新  邱黎强  
为了在有限的财力下为更多的人提供教育机会,中国除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少量的杂费外,近年来,一个重要的教育财政政策变化就是开始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成本分担,收取一定的学费。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春喜  杨振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在各地区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市2003-2012年的季度数据,采用面板协整的估计方法,研究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财富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资产均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且东部地区的财富效应高于西部地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燕芬  张超  田盛丹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全面两孩"政策引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能否提升家庭消费成为新时代人口学及相关学科亟需探讨的新命题。文章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住房价格和家庭消费的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SYS-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起到直接的拉动效应,而住房价格上涨通过调节效应对上述直接效应的发挥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文章提出"全面两孩"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带来的抚养比提高潜藏着巨大的消费动力,抚养负担能够转化为人口结构红利。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避免房价过快上涨,能够促进人口结构红利释放,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伏霖   高洁   戴溪   姚懿荧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房价快速增长,住房财富成为家庭财富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是家庭储蓄的重要影响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如何降低家庭储蓄,进而增进家庭消费,已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2006年起,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住房政策,面积小于或等于90平方米住房的首付比例及税负大幅下降,造成住房价值增长率在90平方米左右出现间断。本文利用住房政策冲击造成的不连续性设计断点回归,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住房财富对城镇居民家庭储蓄的影响。研究发现,意外的住房财富增加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家庭总储蓄,这一影响在中年群体、背负债务的群体以及工作不稳定的群体中更加显著。因此,政府在进行住房政策改革的时候要密切关注政策对不同群体产生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发现对于扩大国内需求,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清勇  
我国早有关于住房支付能力的讨论,以世界银行1992年的著作作为我国使用房价收入比概念起点的观点不合史实;跨国房价收入比数据一般不具可比性,也不存在国际惯例或国际警戒线;房价收入比用于衡量住房支付能力,重要的是其变动的走向,而不只是某年的具体数值。本文计算了我国1991—2005年的房价收入比,用以衡量城镇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支付能力,发现我国房价收入比整体上有所下降,但从2003年起又上升;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出东部趋升、中西部趋降的态势,上海、北京的房价收入比较高,北京和西藏的房价收入比波动较大,各省市间房价收入比的差别呈减小态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磊  原鹏飞  王康  
本文以微观居民家庭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面板门限模型拓展住房财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户籍、知识、政治资本等因素对城镇居民家庭住房财产的影响在不同财富阶层的差异。研究认为:我国的户籍制度与政治资本均起到了加大住房财产不平等的作用,但只有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少数人群才能在住房财产持有上占优势;近年来市场化力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述非市场因素的作用;然而市场化因素对住房财产的影响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知识(经验、教育水平)对住房财产的影响随社会阶层的变化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且为"上扬曲线"轨迹,这意味着越富裕的人群读书越有用,教育不平等与住房不平等在相互加强;而在较贫穷阶段,经验的重要性远高于教育。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红伟  
:1999年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全国 30个省、区、市进行了 1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本文试图通过这次调查 ,研究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的现状及特点、家庭的支付能力和内在潜力。同时 ,通过这些现象分析启动我国教育消费市场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斌开  李涛  
利用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经济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本文细致考察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的现状与成因。描述性统计表明,家庭资产随着户主年龄、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提高而上升,家庭负债则恰恰相反,家庭资产—负债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实证研究发现,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以及家庭收入和人口规模不仅是家庭是否拥有资产/负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家庭资产负债额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家庭净资产也主要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因家庭净资产量不同而不同。本文进而研究了家庭资产—负债状况的稳定性,发现户主年龄较小、教育水平较低和健康状况较差以及人口规模较大的家庭更容易受到金融市场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广东调查总队课题组  程学斌  陈铭津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其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还是很低。为实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本文对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收入—财产(生活型和投资型)—财产性收入三者相联关系的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产和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发现财产性收入增长受家庭财产、居民个人因素、经济发展、制度安排和投资市场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彦辉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尤其呈现出趋同性的特点。基于此,本文在考虑到家庭收入特征的情况下,对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是否存在趋同现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在各个消费类型上普遍存在趋同现象,但各地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会阻碍交通与通信、家务服务消费的趋同,产业结构上的区别成为了后进省份追赶先进省份的阻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曼怡   钟世虎   刘友金  
依据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量住房产权对居民家庭经济地位变动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由于完全住房产权获得的房奴效应超过其财富效应,存在贷款偿还压力的家庭为了保证月供还款,不敢冒险追求具有更好工作前景和高工资的职位或创业机会。完全住房产权获得对居民家庭经济地位提升有负向影响,部分产权获得对居民家庭经济地位变动的影响不显著,住房产权获得对老年群体、低学历群体家庭经济地位提升负向影响显著,对青年群体、高学历群体的家庭经济地位变动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马巧丽  
本文从收入位次和收入份额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流动性,重点探讨收入流动性能否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本文提出了流动性影响长期收入不平等的测度方法,给出了家庭等值收入的估算方法,然后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S)的四轮城镇住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1993—1995年、1997—1999年、2000—2002年和2011—2013年四个阶段,收入位次流动性逐渐下降;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份额有所降低,收入流动没有起到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苏欣  周聪  杨碧云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分析了房价预期与家庭股市参与的关系,考察了行为金融偏差在房价预期影响股市参与过程中的作用,并根据背景风险、社会网络和户主特征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房价上涨预期通过降低居民家庭的股票收益率预期和增加住房资产,进而降低居民家庭的股市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2)“心理账户”以及“有限关注”的存在显著弱化了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股市参与的负向作用;(3)房价上涨预期对股市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的负向作用在收入风险更高、健康状况更差、社会网络水平较低以及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家庭中更大。因此,稳定房价预期能够通过提升家庭股市参与,进而从需求角度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