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4)
- 2023(14455)
- 2022(12493)
- 2021(12131)
- 2020(9959)
- 2019(23639)
- 2018(23556)
- 2017(43363)
- 2016(24435)
- 2015(28143)
- 2014(28379)
- 2013(27487)
- 2012(25438)
- 2011(23250)
- 2010(23127)
- 2009(20862)
- 2008(20334)
- 2007(17395)
- 2006(15334)
- 2005(13730)
- 学科
- 济(93396)
- 经济(93282)
- 管理(60631)
- 业(57025)
- 企(45701)
- 企业(45701)
- 方法(43440)
- 数学(38133)
- 数学方法(37715)
- 中国(32673)
- 农(25319)
- 学(23383)
- 教育(22820)
- 财(22218)
- 业经(19007)
- 贸(18610)
- 贸易(18602)
- 易(18125)
- 地方(17561)
- 理论(17297)
- 农业(16693)
- 制(15791)
- 和(14685)
- 环境(14509)
- 发(14256)
- 技术(14112)
- 银(13709)
- 银行(13657)
- 融(13509)
- 金融(13506)
- 机构
- 大学(346967)
- 学院(338569)
- 济(134858)
- 经济(132006)
- 管理(127632)
- 研究(125086)
- 理学(110755)
- 理学院(109346)
- 管理学(107352)
- 管理学院(106721)
- 中国(88812)
- 科学(77108)
- 京(76712)
- 所(63924)
- 财(59410)
- 研究所(58819)
- 农(54379)
- 中心(54118)
- 范(54013)
- 师范(53631)
- 北京(49804)
- 业大(49554)
- 江(48570)
- 财经(48003)
- 院(45164)
- 师范大学(44348)
- 经(44009)
- 农业(42547)
- 经济学(41265)
- 教育(40182)
- 基金
- 项目(232809)
- 科学(184046)
- 研究(173532)
- 基金(168575)
- 家(147849)
- 国家(146589)
- 科学基金(123900)
- 社会(107922)
- 社会科(101980)
- 社会科学(101955)
- 基金项目(88802)
- 省(87895)
- 教育(84507)
- 自然(79908)
- 自然科(78036)
- 自然科学(78015)
- 划(77709)
- 自然科学基金(76609)
- 编号(71068)
- 资助(69763)
- 成果(60008)
- 部(53960)
- 重点(53698)
- 课题(51454)
- 发(50308)
- 创(47595)
- 教育部(46399)
- 科研(44341)
- 创新(44330)
- 大学(44121)
- 期刊
- 济(144349)
- 经济(144349)
- 研究(110053)
- 中国(71193)
- 教育(61731)
- 学报(55024)
- 科学(51575)
- 农(48980)
- 管理(44945)
- 财(42470)
- 大学(42031)
- 学学(38190)
- 农业(34643)
- 技术(30567)
- 融(25834)
- 金融(25834)
- 经济研究(23798)
- 财经(23244)
- 业经(21077)
- 经(19930)
- 问题(18774)
- 业(18683)
- 图书(18599)
- 贸(16276)
- 理论(16024)
- 世界(15849)
- 资源(15845)
- 技术经济(15713)
- 科技(15386)
- 版(15335)
共检索到506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丁小浩 于洪霞 余秋梅
本文使用国家统计局城镇入户调查数据对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各级教育的收益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估算,主要结果表明:近年来除初中阶段外,其他各级教育的教育收益率并没有延续整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五年那样快速增长的态势,而是逐渐趋于平稳,甚至有轻微的下降迹象。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明瑟收入方程 时间趋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小浩 余秋梅 于洪霞
本文使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本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收益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教育收益率并没有延续1990年代至2000年代中期快速增长的态势,而是逐渐趋于平稳,并有轻微的下降迹象。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明瑟收入方程 时间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楚亮
本文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分位回归分析方法讨论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与收入条件分布之间的关联形式。本文的基本结论表明,在收入条件分布较高的分位点上,所对应的教育收益率相对较低,即教育收益率随着收入等级的提高而下降;另一方面,收入函数中引入不同类型的控制变量将会影响到平均的教育收益率估计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育收益率的分布特征。就方法论来说,分位回归分析可能为教育收益率估计中如何剔除能力因素所造成的偏差提供了一种解决办法;就政策意义而言,本文的结论表明,教育扩展可能更有利于低收入人口的收入的增长。当然,在施加不同类型控制变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就业特征...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分位回归 收入分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港 李实 刘京军
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的家庭抽样调查数据,本文使用分层线性模型重新估计了1995年、2002年我国居民的教育收益率,得到了不同于OLS估计的结果:(1)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很大,差异主要来源于省内各城市之间,来源于省间的差别并不显著;(2)计算了省内城市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对当地教育收益率的边际影响,发现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确实有利于提高教育收益率,而且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为各地教育收益率的差异提供了解释。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分层线性模型 方差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东明 丁海燕
文章基于城镇入户调查数据(UHS)考察1999年-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及其原因,通过不平等分解发现:教育、地区、年龄等人口特征能解释的组间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1/3左右,其余部分的不平等由组内不平等所导致。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国企改革、城镇化和全球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城镇化对降低不平等起到了一定作用,国企改革对不平等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全球化对不平等的影响并不明朗。因此,应加快城镇化步伐,降低城镇内部不平等,从而改善整体收入分配状况。
关键词:
组内不平等 固定效应模型 UHS数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东明 丁海燕
文章基于城镇入户调查数据(UHS)考察1999年-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及其原因,通过不平等分解发现:教育、地区、年龄等人口特征能解释的组间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1/3左右,其余部分的不平等由组内不平等所导致。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国企改革、城镇化和全球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城镇化对降低不平等起到了一定作用,国企改革对不平等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全球化对不平等的影响并不明朗。因此,应加快城镇化步伐,降低城镇内部不平等,从而改善整体收入分配状况。
关键词:
组内不平等 固定效应模型 UHS数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东明 丁海燕
文章基于城镇入户调查数据(UHS)考察1999年-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及其原因,通过不平等分解发现:教育、地区、年龄等人口特征能解释的组间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1/3左右,其余部分的不平等由组内不平等所导致。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国企改革、城镇化和全球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城镇化对降低不平等起到了一定作用,国企改革对不平等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全球化对不平等的影响并不明朗。因此,应加快城镇化步伐,降低城镇内部不平等,从而改善整体收入分配状况。
关键词:
组内不平等 固定效应模型 UHS数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茂茜 虞克明
运用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以及4年、30年经验收益率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任何分位点上,女性教育收益率均高于男性2个百分点左右;女性工资收入与经验年限除在0.1分位点处呈正U形关系外,在其他分位点处均呈现与男性相同的倒U形关系;女性4年、30年经验收益率和男性30年经验收益率都呈现出"马太效应"。因此,要缩小男女收入差距,必须加大对女性的教育投资,延长女性工资收入增长的持续时间,并引导低收入年轻女性对工作经验的有效积累。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强 叶阿忠
本文通过构造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模型,发现股市收益波动是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子,而股市收益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带有不确定性;股市正财富效应的发挥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经济风险大小;并依据模型分析了股市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特征。实证研究证实了模型的结论,且发现股市收益产生的影响随着时滞的增长将变得更加不确定。
关键词:
边际消费倾向 股市财富效应 实证分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魏新 邱黎强
为了在有限的财力下为更多的人提供教育机会,中国除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少量的杂费外,近年来,一个重要的教育财政政策变化就是开始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成本分担,收取一定的学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长春
教育扩张在近几十年来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注意到这种扩张对教育收益率的负面影响,但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针对中国的分析表明: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教育扩张对教育收益率既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影响,也没有表现出消极的影响。对市场转型国家而言,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教育扩张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将经历"上升—没有显著影响—下降"三个阶段。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目前正处在这三个阶段的中间阶段。这一研究结论同时也预示,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持续和过度的教育扩张在中国也可能会导致教育收益率的下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光明 苗壮
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各行业工作时间的普遍增加以及城镇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居民平均工作时间呈波动增加趋势,对居民消费规模与结构可能存在影响。本文设计了一个考虑不同类型消费者、宏观与微观、工作时间内生与外生等多维度的分析工作时间、收入与消费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2003—2019年31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从消费额来看,工作时间、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工作时间增加通过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正向促进消费,同时又基于降低闲暇与消费时间直接抑制消费,导致总效应并不显著。从消费率来看,由于居民收入上升并未显著导致消费率提升,无法抵消闲暇时间下降导致的消费率降低,导致近年工作时间增加显著拉低了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不同类型消费受工作时间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工作时间增加对于消费的正向补偿作用越大。政府应正确认识工作时间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双向作用,推广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同时在不降低闲暇的前提下增加居民收入,或在不减少居民收入的前提下增加居民闲暇与消费时间。
关键词:
劳动闲暇 工作时间 居民消费 人均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娄世艳 罗润东
虽然研究我国教育收益率的文献已经很多,但年龄差异却一直被忽视。文章利用2005年的全国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城镇不同年龄段就业人口的教育收益率,发现城镇人口的教育收益率随着年龄的变化基本呈现U形,女性教育收益率基本高于男性,并且男性与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随着年龄的波动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只是男性晚一个年龄段。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 年龄段 市场化程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樊向前 戴国海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较强,面临流动性约束的居民占比较高,影响收入增长的政策能够对消费起到刺激作用。但是以消费信贷额、借贷利差表示的信贷条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的考察显示,消费信贷资源没有流向最有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的低收入群体,是其未能对消费形成有力影响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消费增长 过度敏感性 信贷约束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齐良书
人们公认,改革提高了中国的教育收益率,但对其作用途径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使用1988-1999年CHNS调查数据,研究了国有部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国有部门内部和城市总体教育收益率的影响。修正了样本的自选择偏差以后,发现国有部门的教育收益率和城市总体教育收益率在1988-1992年间有所下降,自1993年以后则呈持续上升趋势。本文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985-1986年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教育收益率的效果不明显,或者当时曾有短暂效果,但随后迅速消退;而1993-1995年的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于90年代中后期城市教育收益率的持续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