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1)
2023(5077)
2022(4187)
2021(4151)
2020(3535)
2019(8183)
2018(8010)
2017(15340)
2016(8164)
2015(9619)
2014(9466)
2013(9641)
2012(8858)
2011(8077)
2010(7826)
2009(7281)
2008(7143)
2007(6193)
2006(5527)
2005(5188)
作者
(22574)
(18899)
(18886)
(18218)
(12342)
(8950)
(8577)
(7444)
(7431)
(6656)
(6550)
(6469)
(6294)
(6084)
(6077)
(6007)
(5636)
(5526)
(5481)
(5120)
(4986)
(4507)
(4429)
(4404)
(4303)
(4189)
(4185)
(3921)
(3892)
(3831)
学科
(39886)
经济(39842)
方法(18520)
管理(18014)
(17599)
数学(17256)
数学方法(17141)
中国(14808)
(11935)
企业(11935)
(10349)
(9880)
贸易(9871)
(9735)
(8816)
(7488)
(6928)
(6685)
农业(6648)
(6635)
银行(6630)
(6463)
(6217)
金融(6216)
业经(5974)
地方(5913)
(5874)
关系(5815)
发展(5744)
(5738)
机构
大学(122559)
学院(117633)
(61584)
经济(60749)
研究(48750)
管理(43026)
中国(38844)
理学(37014)
理学院(36558)
管理学(36019)
管理学院(35784)
(26980)
(26349)
科学(26221)
(24390)
研究所(22304)
经济学(21700)
财经(21560)
中心(21277)
(19986)
经济学院(19610)
北京(18096)
(17627)
(17558)
财经大学(16244)
(15444)
(15432)
师范(15324)
科学院(14916)
业大(14504)
基金
项目(79283)
科学(63569)
基金(61601)
研究(58033)
(54693)
国家(54341)
科学基金(45462)
社会(40612)
社会科(38625)
社会科学(38617)
基金项目(31253)
自然(27249)
自然科(26645)
自然科学(26639)
资助(26585)
自然科学基金(26186)
教育(25600)
(25377)
(23523)
编号(20437)
(20120)
中国(19835)
国家社会(19038)
重点(18149)
教育部(17445)
(17398)
成果(17114)
人文(15876)
(15636)
社科(15360)
期刊
(63888)
经济(63888)
研究(40990)
中国(23304)
(17970)
科学(17474)
学报(16844)
(16013)
管理(15361)
大学(13469)
学学(12556)
经济研究(12418)
(11994)
金融(11994)
农业(11208)
财经(11067)
(9717)
(9692)
世界(9656)
问题(9112)
教育(9090)
国际(8900)
技术(7802)
统计(7795)
业经(7567)
(6983)
(6248)
技术经济(6032)
决策(5808)
资源(5775)
共检索到180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立双  祝丹  周宇驰  
根据经济指数理论和消费者偏好差异,构造基于GFT直接效用函数的可变偏好生活成本指数,并编制和比较1996—2011年中国城镇地区七大收入阶层的分层CPI,结果表明:2007年前各分层CPI间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在2007年以后差异明显扩大;低收入居民的分层CPI高于高收入居民的分层CPI;城镇居民CPI总指数近似反映了"中等偏上收入"阶层生活成本变化情况,而其他阶层居民则易对CPI总指数"感觉失真",2007年以来城镇地区CPI总指数的代表性逐渐降低。因此,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编制分层CPI,既能更好地反映各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兵  
论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1992—2008年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时序变化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都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西部地区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最强,而且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显著的上升,然后出现适度的减弱。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分析认为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总体上强化了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同时,高等教育收费体制和房价的上升也是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重要原因。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辉尚  许世卫  孔繁涛  
本文运用修正的AIDS模型,对2001-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食物消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粮食、油脂类、蛋类、菜类是城镇居民的重要必需生活品,其需求量对价格反应不敏感,刚性消费特征明显;奶类仍是低收入户的奢侈品,不同收入组间肉禽类消费支出弹性没有差异;肉禽类、酒类和奶类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相对比较敏感;粮食、肉禽类等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影响较大,但其影响程度随收入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肉禽类、酒和饮料、干鲜瓜果价格变动对其他食物需求量有较大影响,而粮食、肉禽类、菜类等的需求量受其他食物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奉军  
住房消费是居民消费支出和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验表明,住房消费中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构成了住房消费的主体。我国传统的核算方法由于低估了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客观上低估了我国城乡居民的住房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提供的2010年的数据,采用等价租金法估计了包含自有住房在内的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结果发现,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在重估后会有显著提高,但重估后的住房消费并没有显著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中国消费率低下的问题不能归结为住房消费的系统性低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文凯  罗圣杰  
本文根据文献上对自有住房计入CPI的做法,修正计算了中国1997~2010年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结果显示:(1)只有采用竣工住房价值作为自有住宅单价测度时得到的居住类权重和国家统计局的结果比较接近,其他采用商品房价格作为自有住宅价格的居住类权重都明显高于当前统计局采用的居住类权重;(2)如果采用统计局的各分项价格指数,改变权重后各种方法得到的修正CPI和统计局公布的结果绝对差异较小,相对差异较大;(3)各种方法的近年趋势和计算值越来越接近;(4)根据2010年12月的各分项价格指数,采用修正权重计算的CPI绝大多数都大于统计局公布的结果。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金波  李仲飞  
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我们构建面板数据的非参数消费函数模型,利用我国30个省市2003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面板数据,估计并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非线性消费函数,得出消费与收入的动态关系。这种非参数模型的设定符合凯恩斯的建模思想,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兼具地区差异性和时变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很强的递减规律,无论从全国平均水平,还是从各个省份来看,这种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规律在横向(省份比较)和纵向(时间趋势)两个方向上都是显著的。由此得出,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能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总需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志军  
基于各省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通过拟合收入分布方法估计了2008-2012年间各省城镇基尼系数及总体城镇基尼系数。结果发现,城镇总体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0.3415下降到2012年的0.3154;其中,青海和重庆分别是5年间城镇基尼系数最大和最小的地区。按照基尼系数的完全分解框架,对城镇收入差距进行了按东、中、西地区分组的群体分解,结果表明,城镇收入差距绝大部分来自组内差距;东部地区的阶层效应最为明显,即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更加趋向于形成一个阶层;进一步按收入分组的群体分解结果也同样表明,城镇收入差距绝大部分来自组内差距,高收入组群体更加趋向于形成一个阶层。而且,我国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骆祚炎  
本文通过线性支出系统分析得出,我国城镇2000~2004年的贫困人口呈增加的趋势,分别为2295万人、2883万人、3766万人、3912万人、4071万人。其主要是城镇人口的基数上升、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赶不上基本消费需求额的增长等原因所致。作者指出:中国不仅要重视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而且要重视城镇贫困问题的解决;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解决城镇人口相对贫困的有效措施;应该加大对城镇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和救济力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实  邓曲恒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后期,城镇失业下岗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见《2002年:中国就业报告》)。对失业人员的正确界定与甄别无疑是研究失业问题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计算出失业人员规模以及相应的失业率,也才能把握失业人员的各项特征以及行为模式,从而为降低失业率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中国官方的失业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存在着偏误,导致了对失业的低估,因而不能很好地反映失业的真实情况和严重程度。同样,针对官方认定的失业人员而得出的有关政策建议无疑也会存在误导。这一点已被许多学者所指出,也被统计部门所意识到。如果坚持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判断失...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国祥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粮食消费模式的转变 ,研究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将无法回避居民在外用餐中消费的粮食数量。本文通过对城镇居民粮食消费模式的假设 ,利用 1 992~ 2 0 0 3年有关时间序列统计资料 ,估计了我国城镇居民在外用餐中直接消费的粮食数量 ,同时还根据估计的粮食消费数量 ,又进一步地评估它在城乡居民口粮消费及其粮食供求关系判断中的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恒运  张兆瑞  
饮食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支出的增长 ,现行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支出估计远远滞后于餐饮业大发展 ,经过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水平的估计 ,得出结论 :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水平为 5 0 0元左右 ,在外饮食弹性能达到 1% ,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 5 %将用于在外饮食消费支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磊  谢亚菲  孙力  
文章通过虚拟折旧成本法和Poterba使用者成本法估算了2010—2019年全国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西安、重庆这8个城市的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等效租金,并对GDP、产业结构以及居民消费率进行了调整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居民自有住房等效租金水平。我国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占GDP的比重远低于OECD国家,各城市表现也未与房价和租金水平相符。第二,Poterba使用者成本法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样本期内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等效租金占调整后GDP的平均比重达到13.83%,并呈不断上升态势。第三,居民自有住房等效租金的低估对GDP、产业结构及居民消费率造成了影响。样本期内我国GDP平均被低估了94721.76亿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被低估了6.0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平均被低估了7个百分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博文  叶宸辰  刘林平  
文章从家庭照料负担和内部照料能力出发,采用CFPS、CHFS及CHNS多源数据比较分析的方法,估计城镇家庭“一老一小”社会化照料需求规模。研究发现:有老年人、儿童和双重照料需求的城镇家庭分别为3.41%~6.89%、2.85%~10.84%和0.26%~0.31%,对应的均值水平分别为5.26%、7.32%和0.29%;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双职工家庭比例增加是造成巨大社会化照料需求的重要原因;从均值水平看,照料市场存在超过434万老年人照料和315万儿童照料的劳动力缺口;2010—2018年CFPS多期数据趋势表明,城镇家庭照料能力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和儿童社会化照料需求分别增加了140%和170%。据此,进一步讨论了完善养老托幼服务体系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契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邹至庄  牛霖琳  
本文研究了自1980年代后期中国城镇住房商品化以来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我们从耐用消费品需求与供给的标准理论出发,在联立方程框架下估计城镇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方程,得到了需求的收入与价格弹性及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估计值。通过对1987~2006年全国城镇总体水平年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城镇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可由需求与供给的作用解释,即人均收入和建筑成本的变化决定了房价的整体趋势。城镇住房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约为1,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5到0.6之间。住房存量总供给的价格弹性约为0.8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