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8)
- 2023(13113)
- 2022(11420)
- 2021(10957)
- 2020(9173)
- 2019(21507)
- 2018(21289)
- 2017(40940)
- 2016(22038)
- 2015(25151)
- 2014(25161)
- 2013(25125)
- 2012(22750)
- 2011(20624)
- 2010(20207)
- 2009(18557)
- 2008(17873)
- 2007(15279)
- 2006(13410)
- 2005(11787)
- 学科
- 济(92299)
- 经济(92198)
- 管理(62910)
- 业(59002)
- 企(48348)
- 企业(48348)
- 方法(45081)
- 数学(39774)
- 数学方法(39340)
- 中国(26313)
- 农(23594)
- 财(22647)
- 业经(19379)
- 学(19077)
- 贸(17908)
- 贸易(17898)
- 易(17420)
- 地方(17286)
- 农业(15806)
- 制(14973)
- 和(14712)
- 环境(14507)
- 理论(13907)
- 务(13735)
- 财务(13670)
- 财务管理(13647)
- 技术(13170)
- 企业财务(12993)
- 银(12887)
- 银行(12853)
- 机构
- 大学(318236)
- 学院(313632)
- 济(130141)
- 管理(128453)
- 经济(127604)
- 理学(111629)
- 理学院(110430)
- 管理学(108686)
- 管理学院(108134)
- 研究(107180)
- 中国(80016)
- 京(68379)
- 科学(65935)
- 财(56870)
- 所(53255)
- 研究所(48993)
- 农(48093)
- 中心(47887)
- 财经(46592)
- 业大(46178)
- 北京(43741)
- 经(42561)
- 江(42400)
- 范(41279)
- 师范(40971)
- 经济学(39329)
- 院(38915)
- 农业(37716)
- 经济学院(35506)
- 州(34817)
- 基金
- 项目(219703)
- 科学(173223)
- 基金(161436)
- 研究(159944)
- 家(140713)
- 国家(139609)
- 科学基金(120053)
- 社会(102112)
- 社会科(96842)
- 社会科学(96815)
- 基金项目(85716)
- 省(82818)
- 自然(77942)
- 自然科(76160)
- 自然科学(76142)
- 自然科学基金(74744)
- 教育(72329)
- 划(70439)
- 资助(67369)
- 编号(64505)
- 成果(51778)
- 部(49285)
- 重点(48408)
- 发(45819)
- 创(44734)
- 课题(43527)
- 国家社会(42561)
- 教育部(42333)
- 科研(42054)
- 创新(41820)
- 期刊
- 济(136918)
- 经济(136918)
- 研究(92563)
- 中国(55821)
- 学报(49061)
- 科学(45648)
- 管理(44571)
- 农(42684)
- 财(40881)
- 大学(36697)
- 学学(34169)
- 教育(31215)
- 农业(30462)
- 技术(25875)
- 融(23518)
- 金融(23518)
- 经济研究(23477)
- 财经(21885)
- 业经(21389)
- 图书(19865)
- 经(18658)
- 问题(17547)
- 业(16543)
- 理论(16015)
- 技术经济(15654)
- 科技(14930)
- 统计(14675)
- 实践(14575)
- 践(14575)
- 资源(14377)
共检索到450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肃
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水平的分布特征与演进规律,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绘制了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图,从分布情况来看三个指标具有不同的演变态势。然后基于第一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各时间截面信息消费水平,进而以末期较初期的序差和标准差对各省份进行了分类。针对时间权重多采用主观赋权的缺点,采用具有激励特征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得出最终的评价值和排名顺序,并以信息消费水平组合评价值和标准差对各省份进行了分类。最后,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区域之间的信息消费水平进行了比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红伟 吉媛
本文采用中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我国城镇居民医疗消费对其整体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城镇居民消费在GDP中的贡献率下降0.679个百分点。此外,政府财政资金对医疗卫生的投入的占比增加1个单位会对城镇居民消费在GDP中的贡献率产生刺激作用,使其提高1.296个百分点。最后本文从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和加强对医疗消费的调研和研究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克林
文章运用多阶模型方法研究了2007年广东省11市7县的1600户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数据。结果表明,不同城市之间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解释这些差异,文章纳入地区平均收入水平(GMI)和住房价格(HP)两个场景变量。实证研究表明,这两个场景变量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跨地区变异的解释程度可达95%以上。
关键词:
消费水平差异 多阶模型 场景变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路正南 冯阳 何枚蔚
能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的低碳经济为解决这一矛盾开辟了新的途径。然而,能源效率的提高可能增加能源的消耗而产生潜在的"反弹",使传统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措施受到严峻的挑战。文章在深度剖析能源反弹效应的诱发成因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将反弹效应解耦成价格弹性产生的直接效应和收入弹性引起的间接效应,首次对我国居民消费能源反弹效应进行量化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间接效应是导致能源消费反弹效应变化的根本原因,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是刺激能源消费的重要动力。最后在充分考虑反弹效应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下,指出节能减排应建立以市场为主,政府行政为辅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
反弹效应 能源效率 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范金 杨中卫 坂本博
论文将测量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方法引入到城镇居民消费差距的测定中。采用1992-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各收入分组的消费数据,计算了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居住七类消费分项指标的差距及其对总消费差距的贡献,并通过反事实方法模拟分析分项指标对总体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城镇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保持同步的发展趋势,但消费基尼系数一般小于同期收入基尼系数;第二,尽管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一直成为平抑居民消费差距的最重要因素,但其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程度呈逐步弱化态势;第三,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消费,尤其是前者,已逐步成为影响居民总体消费差距的重要力量;第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德权 刘大成
从经济学和统计学视角,本文选取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并以相关消费理论和模型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岭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经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各有千秋,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模型拟合方面更加具有优势,拟合结果更加精确稳定,而岭回归分析方法在模型调试方面更加有效。当然,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会使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更加贴近,更有效地揭示经济现象。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岭回归分析 经验模型构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传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恒利,徐英花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张恒利,徐英花编者按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除居民收入外,商品价格也成为至关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本文作者在原来众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加入商品价格因素,建立分析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年红 王丽
从居民消费效益的内涵出发,构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其由居民消费身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居民消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居民消费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三部分构成;选取主成分法、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排名;根据三种评价结果采用组合评价法,按组合评价值的大小得到排序结果,并进行事前检验和事后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出最优的组合评价结果。结论是,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效益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种"U"型分布关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韩海燕 何炼成
本文借鉴弗里德曼将收入分类的思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收入来源及其特征将城镇居民的收入分为稳定性收入与非稳定性收入,建立消费函数模型。通过研究发现稳定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非稳定性收入,并指出这是造成城镇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消费率的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良国 李永周
住房产业是拉动我国近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推动这个产业的源泉主要来自于居民内在的住房消费需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投资需求。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的商品房销售总额(面积)中商品住宅所占比重高达80%~90%,这种强劲的住房需求造就了我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城镇居民持续高涨的住房消费动力,来自于多个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性宽松的货币环境导致流动性过剩,引起大宗商品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任蕴
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模式的形成与演变,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和产品的结构等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对生产力发展、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变化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因此,了解、研究当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模式及其演变规律,对于正确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支出结构,使其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纵的方面——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演变的特点和成因,及横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韩海燕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全球经济衰退,中国乃至世界都在寻找出路,特别是中国,当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成为提升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而城镇居民作为中国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对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受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主体特征、文化产品消费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为更好地引导和提高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文化产业法制建设,为促进我国文化消费提供制度保证。
关键词:
城镇居民 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