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8)
- 2023(13840)
- 2022(12123)
- 2021(11759)
- 2020(9782)
- 2019(22850)
- 2018(22594)
- 2017(44241)
- 2016(24152)
- 2015(27442)
- 2014(27517)
- 2013(27148)
- 2012(25154)
- 2011(22718)
- 2010(22782)
- 2009(20883)
- 2008(20402)
- 2007(17907)
- 2006(16001)
- 2005(14533)
- 学科
- 济(99006)
- 经济(98878)
- 管理(68325)
- 业(63713)
- 企(51001)
- 企业(51001)
- 方法(42788)
- 数学(37609)
- 数学方法(37128)
- 中国(29787)
- 农(27942)
- 财(25094)
- 贸(20274)
- 贸易(20266)
- 业经(20133)
- 易(19778)
- 学(19684)
- 制(18984)
- 地方(18950)
- 农业(18254)
- 银(15927)
- 银行(15892)
- 策(15270)
- 行(15229)
- 和(14893)
- 环境(14878)
- 理论(14460)
- 融(14434)
- 金融(14432)
- 务(14316)
- 机构
- 大学(342042)
- 学院(339740)
- 济(143346)
- 经济(140268)
- 管理(134993)
- 研究(120415)
- 理学(115805)
- 理学院(114543)
- 管理学(112729)
- 管理学院(112119)
- 中国(92234)
- 京(74049)
- 科学(71944)
- 财(65817)
- 所(61043)
- 研究所(55277)
- 中心(53814)
- 农(53223)
- 财经(52033)
- 江(49309)
- 北京(48080)
- 业大(47911)
- 经(47436)
- 范(45626)
- 师范(45300)
- 院(43470)
- 经济学(43262)
- 农业(41355)
- 州(39834)
- 经济学院(38916)
- 基金
- 项目(227031)
- 科学(178678)
- 研究(169103)
- 基金(165334)
- 家(143304)
- 国家(142108)
- 科学基金(121467)
- 社会(106799)
- 社会科(101147)
- 社会科学(101122)
- 基金项目(86896)
- 省(85603)
- 自然(77726)
- 教育(77066)
- 自然科(75899)
- 自然科学(75883)
- 自然科学基金(74515)
- 划(73122)
- 资助(69474)
- 编号(69065)
- 成果(57573)
- 部(51562)
- 重点(50374)
- 发(48591)
- 课题(47751)
- 创(46344)
- 教育部(44288)
- 国家社会(43864)
- 创新(43262)
- 科研(42875)
- 期刊
- 济(159619)
- 经济(159619)
- 研究(108203)
- 中国(64704)
- 学报(50265)
- 管理(49258)
- 农(49247)
- 财(47946)
- 科学(47800)
- 教育(38155)
- 大学(38142)
- 学学(35509)
- 农业(34194)
- 融(33325)
- 金融(33325)
- 技术(27891)
- 经济研究(25957)
- 财经(25206)
- 业经(24888)
- 经(21609)
- 问题(21234)
- 图书(18501)
- 贸(18073)
- 业(17498)
- 理论(17250)
- 技术经济(16366)
- 世界(16192)
- 国际(15805)
- 实践(15446)
- 践(15446)
共检索到512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樊雪志 董继华
根据2005年4到6月进行的“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所得到的城镇居民住房数据,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自有率、人均面积和拥有多套住房家庭等问题,并由此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 房地产 市场失灵 住房自有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邹至庄 牛霖琳
本文研究了自1980年代后期中国城镇住房商品化以来城镇居民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我们从耐用消费品需求与供给的标准理论出发,在联立方程框架下估计城镇住房的需求与供给方程,得到了需求的收入与价格弹性及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估计值。通过对1987~2006年全国城镇总体水平年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城镇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可由需求与供给的作用解释,即人均收入和建筑成本的变化决定了房价的整体趋势。城镇住房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约为1,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5到0.6之间。住房存量总供给的价格弹性约为0.83。
关键词:
住房需求 住房供给 联立方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云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既为全社会关注,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解决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对策研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系统综述,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学术研究以及相关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城镇居民 收入差距 现状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史宇鹏 陈斌开
以居民幸福感为民生指标,本文系统研究了家庭自有住房状况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住房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两种新机制——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其次,基于中国跨省区城镇居民调查数据,本文对这两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获得了如下重要发现:(1)不同产权类型的自有住房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拥有大产权住房和更多的大产权住房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幸福感,但拥有小产权住房以及小产权住房的数量对居民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2)平均而言,大产权住房给首次置业和二(或多)次置业这两个居民群体带来的幸福感提升幅度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预防性储蓄动机更强和更可能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家庭,二...
关键词:
住房 幸福 流动性约束 预防性储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良国 李永周
住房产业是拉动我国近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推动这个产业的源泉主要来自于居民内在的住房消费需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投资需求。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的商品房销售总额(面积)中商品住宅所占比重高达80%~90%,这种强劲的住房需求造就了我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城镇居民持续高涨的住房消费动力,来自于多个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性宽松的货币环境导致流动性过剩,引起大宗商品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蕊
本文以文化消费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国内外文化消费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当前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得出城镇居民文化服务消费超过产品消费、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消费存在结构性差异、文化消费整体上存在显著地区差距的结论,结合体验式消费、网络文化消费、文化消费综合体、农民工文化消费呈现代际分化差异等新的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进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慧 李景国
从房价收入比变动趋势及其所处区间范围的视角对全国1998年~2010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逐步上升且趋于合理,这一结论与社会现实中的普通购房者"望楼兴叹"现象似乎构成了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家庭间收入差距巨大,导致60%的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部分热点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及保障性住房的历史供应不足。
关键词:
城镇居民家庭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平 麻宝斌
居民住房政策偏好是住房政策设计与调整的依据,会受到客观和主观层面的因素影响。本文基于一项全国问卷调查数据,从客观和主观层面对城镇居民住房政策偏好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客观层面的个人年收入水平、主观层面的房价满意度等因素都会对住房政策偏好产生影响。个人年收入水平越高,就越认为应当对房价进行干预;对房价的接受程度越高,就越不倾向于支持对房价进行干预。如果将房价偏高归因于监管不力,就越认为应当干预房价;如果将房价偏高归因于炒房,就越会支持对房价进行干预。如果对于房价的接受程度越高,就越不认为政府应当提供保障性住房。如果将房价上涨归因于土地政策不合理,就更为支持提供保障性住房;如果将房价偏高归因于政府监管不力,就越会支持提供保障性住房。相关发现对于住房政策的调整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住房政策偏好 干预房价 提供保障性住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东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所提高,居住水平有所改善。但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很容易造成城镇居民居住水平提高的假象。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假象的原因。
关键词:
城市化 居住水平 住房制度改革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高林
住房价格的上涨离不开旺盛的住房需求。有些城镇居民片面求大求阔、一步到位的消费观念和理财理念,导致住宅面积越来越大、住宅私有率越来越高、住宅购买越来越早、住宅投资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住房价格不断攀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清勇
我国早有关于住房支付能力的讨论,以世界银行1992年的著作作为我国使用房价收入比概念起点的观点不合史实;跨国房价收入比数据一般不具可比性,也不存在国际惯例或国际警戒线;房价收入比用于衡量住房支付能力,重要的是其变动的走向,而不只是某年的具体数值。本文计算了我国1991—2005年的房价收入比,用以衡量城镇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支付能力,发现我国房价收入比整体上有所下降,但从2003年起又上升;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出东部趋升、中西部趋降的态势,上海、北京的房价收入比较高,北京和西藏的房价收入比波动较大,各省市间房价收入比的差别呈减小态势。
关键词:
住房支付能力 房价收入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磊 谢亚菲 孙力
文章通过虚拟折旧成本法和Poterba使用者成本法估算了2010—2019年全国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西安、重庆这8个城市的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等效租金,并对GDP、产业结构以及居民消费率进行了调整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居民自有住房等效租金水平。我国居民自有住房虚拟折旧占GDP的比重远低于OECD国家,各城市表现也未与房价和租金水平相符。第二,Poterba使用者成本法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样本期内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等效租金占调整后GDP的平均比重达到13.83%,并呈不断上升态势。第三,居民自有住房等效租金的低估对GDP、产业结构及居民消费率造成了影响。样本期内我国GDP平均被低估了94721.76亿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被低估了6.0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平均被低估了7个百分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斌开 李涛
利用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经济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本文细致考察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的现状与成因。描述性统计表明,家庭资产随着户主年龄、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水平提高而上升,家庭负债则恰恰相反,家庭资产—负债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实证研究发现,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以及家庭收入和人口规模不仅是家庭是否拥有资产/负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家庭资产负债额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家庭净资产也主要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因家庭净资产量不同而不同。本文进而研究了家庭资产—负债状况的稳定性,发现户主年龄较小、教育水平较低和健康状况较差以及人口规模较大的家庭更容易受到金融市场不...
关键词:
家庭资产—负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申洋 陈钊
住房限购政策增加了一套房家庭的购房成本,这些家庭将转而扩大其他消费,还是为买房进一步“勒紧裤带”?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相较非限购城市,限购城市一套房家庭在限购政策实施后消费显著下降,且主要体现在有处于“小升初”阶段孩子和收入较低的一套房家庭上。尽管限购政策规定二套房家庭不能继续购房,但有成年孩子二套房家庭的消费并没有受政策影响。本文结论表明针对住房投机的限购政策效果会溢出到家庭消费决策,尤其会挤出有购房意愿和收入较低家庭的消费。
关键词:
住房限购政策 二套房 消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斌开 杨汝岱
基于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UHS)2002—2007年的家户数据,本文研究土地供给、住房价格和居民储蓄的关系。研究表明,住房价格上涨使得居民不得不"为买房而储蓄",从而提高居民储蓄率:住房价格上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将上升0.067个百分点,这解释了2002—2007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上升的45%。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价格上涨主要影响收入水平较低、没有住房或住房面积较小的家庭;同时,住房价格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影响较大。以土地供给作为住房价格的工具变量有效缓解了内生性问题,2SLS回归结果表明,土地供给越少,住房价格水平越高,居民储蓄率越高。本文的结论对于降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
关键词:
UHS 住房价格 居民储蓄 土地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