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4)
- 2023(8199)
- 2022(6816)
- 2021(6611)
- 2020(5551)
- 2019(12813)
- 2018(12228)
- 2017(22977)
- 2016(12218)
- 2015(14235)
- 2014(13858)
- 2013(13879)
- 2012(12874)
- 2011(11482)
- 2010(11252)
- 2009(10359)
- 2008(10414)
- 2007(8933)
- 2006(7968)
- 2005(7331)
- 学科
- 济(51500)
- 经济(51430)
- 业(33884)
- 管理(33497)
- 财(27512)
- 企(24097)
- 企业(24097)
- 方法(22199)
- 数学(20403)
- 中国(20400)
- 数学方法(20287)
- 农(18062)
- 财政(12962)
- 农业(12179)
- 制(12007)
- 贸(11300)
- 贸易(11292)
- 易(11135)
- 收入(10594)
- 政(10452)
- 务(10400)
- 财务(10396)
- 财务管理(10351)
- 学(10017)
- 企业财务(9872)
- 业经(9247)
- 地方(9226)
- 银(9183)
- 银行(9158)
- 行(8719)
- 机构
- 大学(176218)
- 学院(171211)
- 济(83604)
- 经济(82413)
- 研究(70377)
- 管理(62589)
- 中国(54682)
- 理学(53693)
- 理学院(53103)
- 管理学(52410)
- 管理学院(52117)
- 财(44512)
- 科学(40356)
- 京(38721)
- 所(36244)
- 农(33984)
- 研究所(32728)
- 财经(31698)
- 中心(30262)
- 经(29261)
- 经济学(28052)
- 农业(26556)
- 业大(25625)
- 经济学院(25325)
- 北京(25109)
- 院(24894)
- 江(24630)
- 财经大学(23602)
- 科学院(21436)
- 范(21091)
- 基金
- 项目(115230)
- 科学(91311)
- 基金(88397)
- 研究(82160)
- 家(80475)
- 国家(79495)
- 科学基金(65986)
- 社会(56151)
- 社会科(53322)
- 社会科学(53308)
- 基金项目(45344)
- 自然(41130)
- 自然科(40168)
- 自然科学(40151)
- 省(39535)
- 自然科学基金(39496)
- 资助(36987)
- 教育(35949)
- 划(35341)
- 编号(30237)
- 部(27857)
- 重点(26531)
- 国家社会(26019)
- 成果(25647)
- 中国(25250)
- 发(24963)
- 教育部(23755)
- 创(23443)
- 科研(22533)
- 创新(22201)
共检索到273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巫锡炜
利用"中国家庭户收入调查"收集的1995年和2002年城镇家庭户样本数据,以家庭户作为分析单位,对中国城镇收入和财产不平等进行了考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家庭户收入的大多数不平等测量指标在1995~2002年7年间都存在一个显著的大幅度上升,但家庭户财产不平等在此期间呈现出略有下降的趋势;基于人口分组的分解反映出,区域、户主受教育程度和户主中共党员身份对总的家庭收入和财产不平等具有更大的贡献;总体上,对于1995~2002年的中国城镇而言,分类机制在左右家庭户资源不平等变动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财产不平等 反事实分解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邦昌 么海亮
文章基于中国跨省区城镇家庭调查数据,本文对我国城镇家庭消费与收入进行了不平等指数测度;采用适应性核密度估计与相对分布法模拟了两阶段城镇家庭消费的分布情况与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消费不平等程度高于收入不平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家庭消费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中高消费水平家庭比重不断增加,其中高消费家庭的比例增加更为显著,消费不平等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涛 么海亮
以消费不平等作为反映经济不平等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成因。采用中国跨省区城镇家庭调查数据,基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家庭的收入与净资产的不平等是导致其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此外,户主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宗教信仰以及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对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马巧丽
本文从收入位次和收入份额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流动性,重点探讨收入流动性能否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本文提出了流动性影响长期收入不平等的测度方法,给出了家庭等值收入的估算方法,然后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S)的四轮城镇住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1993—1995年、1997—1999年、2000—2002年和2011—2013年四个阶段,收入位次流动性逐渐下降;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份额有所降低,收入流动没有起到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等值收入 缓和收入不平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栋 樊正德 王优容 李玉瑶
家庭杠杆率水平高、增速快问题不仅解决难度大且影响金融稳定,明晰引致中国城镇家庭杠杆率快速提升的因素,对防范金融风险意义重大。文章使用2017年CHFS微观数据,通过构建内生转换模型,在校正了样本选择偏差后,考察了收入不平等、多套房购买决策对中国城镇家庭杠杆率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收入不平等程度加深对城镇家庭多套房购买决策具有抑制效应。(2)收入不平等推动了城镇家庭杠杆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收入不平等对居住在中小城市的一套房家庭杠杆率的推动作用更大。(3)多套房购买决策对城镇家庭杠杆率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于一套房家庭,多套房家庭的杠杆率平均要高77.7个百分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新的分析视角中探究近年来中国城镇家庭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原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晓蓉 杨博
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镇)生活与价格年鉴》提供的数据,分析了财产性收入在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总收入不平等中所处的地位和具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财产性收入内部的不平等和各部分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率,以及个人所得税在财产性收入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并且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此外,财产性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内部不平等情况十分严重,目前个人所得税对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的调节效果不明显,今后仍有很大的调控空间。
关键词:
财产性收入 不平等 基尼系数 个人所得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龙飞 张军
不平等问题主要分为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两个方面,在二者之中,消费不平等在诸多方面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以家庭拥有的耐用品种类数量为基础,利用FMM模型测算了中国城镇家庭的消费不平等。该方法可以将每个家庭内生分类为不同的消费阶层,估计出不同消费阶层的占比及其特征参数,同时也能够推断出每个家庭属于不同消费阶层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1993—2012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地区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具有三阶段特征,且低消费阶层占比从1999年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在可比时期内,所有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始终在提升,但高消费阶层的提升幅度在2001年之前大于低消费阶层,而2001年之后则恰好相反。(3)在任何年度,消费不平等程度几乎都表现为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高,但东部地区的低消费阶层占比几乎始终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所有地区高消费阶层和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在可比时期内几乎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中部和西部地区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要高于东部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余玲铮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1995~2012年),运用前沿的队列分析技术,从代际和年龄视角考察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从消费水平看,"70后"人群受市场转型的影响较大,他们在住房和教育消费方面比其父辈支出更多。从消费不平等来看,平均而言,年轻一代消费不平等程度也比其父辈更高,但各类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曲线有明显的差异,生存型消费不平等在"70后"人群中最突出。医疗保健等享受型消费不平等随着出生年代的推移而有所下降。由于消费不平等存在较强的代际差异,人口结构老化成为影响消费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出生年代的人口,其成长历程被刻上了制度转型"烙印",进而形成消费行为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消费 代际效应 年龄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争艳 刘凯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各种因素影响家庭财产水平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对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2007年"城市投资者行为调查问卷"数据的处理和实证分析,估算了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函数,重点考察了户主的主观行为特征在财产积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发现:户主投资参与度与风险偏好度的提高有利于家庭财产水平的增加;与低收入或者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家庭相比,对高收入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家庭来说,投资参与度与风险偏好度对家庭财产水平的积极影响更显著一些。最后,针对政府如何促进居民财产水平的提升,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刚 吕冰洋
本文运用2002—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构成及其联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导致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贡献为正,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贡献则为负;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交通通信支出是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构成部分,前者的边际贡献为负,后者的边际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消费不平等 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本文利用2000-2009年广东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详细度量了城镇家庭各种消费不平等的大小,采用出生组分解和回归分解方法,探讨了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总消费不平等和服务消费不平等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2000-2009年,收入基尼系数维持在0.326~0.366之间,而消费基尼系数由0.320增长至0.384,2005年开始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除食物消费不平等外,文化娱乐、汽车和住房消费不平等显著大于总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更年轻的出生组(1970年代和1980年代)存在更高的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可支配收入对总消费差距和文化娱乐消费差距的贡献度均达到了40%以上。降低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姚健 臧旭恒
本文采用CFPS 2010—2018年数据,考察了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趋势,而消费不平等在平稳中有上升趋势。第二,消费对持久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均存在部分保险。第三,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之间演变趋势的不同步可以通过这一时期收入冲击的持续程度和消费保险程度来解释。进一步分析表明,转移支付、耐用品交易和家庭资产在应对收入冲击时起着重要的保险作用。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消费不平等 部分保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广东调查总队课题组 程学斌 陈铭津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其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还是很低。为实现"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本文对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收入—财产(生活型和投资型)—财产性收入三者相联关系的观点,分析近几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产和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和值得关注的问题,并发现财产性收入增长受家庭财产、居民个人因素、经济发展、制度安排和投资市场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家庭 家庭财产 财产性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勇 白小滢 邹薇
本文从初始财产与内在能力匹配的视角研究我国的居民收入差异的决定。在初始财产与内在能力双重异质性前提下,本文证明劳动供给内生的代表性消费者理论成立,且财产与能力的匹配决定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数值校准的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正向匹配的改革;财产与能力匹配的相关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0.44下降至90年代以来的0.166,同时,匹配不平等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解释能力从26.8%下降至8.1%;我国经济目前运行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的均衡路径上;10%的财产比例税率可以使2006年我国收入不平等标准差下降2.47%。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诚 尹志超
在中国家庭负债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家庭负债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首先,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家庭负债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家庭负债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其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基准结果表明,家庭负债显著扩大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经营性负债显著提高基尼系数,而消费性负债对基尼系数无显著性影响。其中,高收入群体持有较高比例的经营性负债显著提高家庭收入;而低收入群体较高比例的消费性负债未能促进收入水平的增加,甚至抑制该群体收入水平的提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家庭负债为高收入群体创造收益。异质性分析显示,负债显著提高城市地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丰富家庭的收入。
关键词:
家庭负债 收入不平等 财富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