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5)
- 2023(14091)
- 2022(12129)
- 2021(11602)
- 2020(9836)
- 2019(23060)
- 2018(22814)
- 2017(44494)
- 2016(24071)
- 2015(27790)
- 2014(27765)
- 2013(27383)
- 2012(25231)
- 2011(22884)
- 2010(23122)
- 2009(21664)
- 2008(21554)
- 2007(19451)
- 2006(17097)
- 2005(15302)
- 学科
- 济(102890)
- 经济(102710)
- 管理(66745)
- 业(65239)
- 企(52831)
- 企业(52831)
- 方法(48987)
- 数学(42651)
- 数学方法(41989)
- 中国(31580)
- 农(29824)
- 财(25969)
- 业经(21685)
- 贸(21469)
- 贸易(21461)
- 易(20978)
- 制(19468)
- 农业(19063)
- 学(19003)
- 地方(18783)
- 理论(16942)
- 和(16422)
- 银(16153)
- 银行(16130)
- 策(15550)
- 行(15461)
- 务(15100)
- 财务(15046)
- 财务管理(15012)
- 融(14914)
- 机构
- 学院(346721)
- 大学(346314)
- 济(150676)
- 经济(147744)
- 管理(134287)
- 研究(118956)
- 理学(115672)
- 理学院(114411)
- 管理学(112350)
- 管理学院(111702)
- 中国(91728)
- 京(72751)
- 科学(69813)
- 财(69348)
- 所(59733)
- 财经(54940)
- 农(54879)
- 中心(54622)
- 研究所(53975)
- 江(51461)
- 经(49921)
- 业大(47883)
- 经济学(47208)
- 北京(46471)
- 范(45576)
- 师范(45208)
- 农业(42951)
- 经济学院(42554)
- 院(42263)
- 财经大学(40647)
- 基金
- 项目(225537)
- 科学(179046)
- 研究(167480)
- 基金(165497)
- 家(143041)
- 国家(141877)
- 科学基金(122054)
- 社会(108620)
- 社会科(102308)
- 社会科学(102280)
- 省(86177)
- 基金项目(85910)
- 教育(78295)
- 自然(77239)
- 自然科(75519)
- 自然科学(75499)
- 自然科学基金(74182)
- 划(73241)
- 资助(69536)
- 编号(68315)
- 成果(56757)
- 部(51807)
- 重点(50843)
- 发(48608)
- 课题(47479)
- 创(46548)
- 教育部(44947)
- 国家社会(44930)
- 创新(43413)
- 人文(43395)
- 期刊
- 济(164759)
- 经济(164759)
- 研究(105094)
- 中国(68229)
- 财(53354)
- 农(50592)
- 学报(49383)
- 管理(48565)
- 科学(47878)
- 教育(38725)
- 大学(38264)
- 学学(35820)
- 农业(34181)
- 融(32822)
- 金融(32822)
- 技术(30596)
- 经济研究(27921)
- 财经(27601)
- 业经(26197)
- 经(23818)
- 问题(21845)
- 贸(19495)
- 统计(19084)
- 业(18525)
- 技术经济(17913)
- 策(17067)
- 世界(16827)
- 国际(16620)
- 版(15655)
- 决策(15476)
共检索到517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民
中国城镇妇女就业问题是伴随妇女从单一的无性别差异的就业模式向多样化、性别化就业模式转变过程中,发生社会政策失调的结果。妇女就业模式与许多社会经济政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包括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政策、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家庭政策等。解决妇女就业问题,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消除各种不利于妇女就业的观念和制度性障碍,另一方面也需适应妇女就业模式转变的趋势,对相关政策和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霍红梅
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当前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生产收益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从社会性别差异的角度揭示了导致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收益较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君
农村经济改革政策在创造农业总产出快速增长的同时,加重了农村妇女的相对贫困程度。家庭联产承包制促进了农民家庭收入大幅提升,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向女性化的彻底转型,但土地资产男性分配的传统模式未曾动摇,使女性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的步伐滞后于男性。"一孩半"人口政策暗含着"重男轻女"的社会性别不平等思想,成为维持农村"男尊女卑"的工具,女性的权利、能力在出生时就被忽略并持续到老年阶段。市场化经济改革使农村妇女的社会权益、经济利益被家庭/社会的整体利益所替代,农村妇女陷入比改革前更艰辛状态。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农村反贫困政策,需要从社会性别视角寻求男女两性之间权利、责任、义务、机会和资源的平等而不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竹青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极为突出,主要体现在村规民约对女性土地权益的剥夺与限制。这一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歧视,因此以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有助于地方政府、立法和司法部门明晰男女平等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实现对农村妇女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
社会性别平等 农村妇女 土地权益 保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辉
本文通过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对贵州农村老年妇女经济与生活状况的考察,探讨了农村老年妇女相关社会保障问题中隐含的性别不平等状况。认为农村老年妇女经济资源获得途径分为自我转移、家庭转移和社会转移三大类。农村老年妇女在获得经济来源和收入支持方面因社会性别不平等而较男性存在较大劣势,并为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性别 老年 女性 农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平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时期总和生育率虽然不受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但因未考虑育龄妇女的孩次构成,故当生育率较低并波动比较明显时不能准确地反映妇女的生育水平(查瑞传,1984,Feeney,G.等,1989,杨书章等,1991),而考虑了妇女的孩次构成,用时期孩次递进比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优于用传统方法计算的总和生育率。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主要是以控制妇女终身生育的子女数为基础表述的。因此,孩次递进分析对于准确评估妇女的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工作状况及其地区差异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霓
在分析劳动者是否从事非正规就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估计工资方程时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选择性偏误"。这是由于不同就业类型从业人员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他们的就业类型极有可能是自选择的结果。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1997~2006)分析了自选择性在城镇居民选择就业类型中的作用,并对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借助BGF(2001)分析方法,发现正规就业者具有负向自选择性,表明对于具有优质不可观测特征的劳动者来说,从事正规就业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过程,而非正规就业者没有自选择性,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和市场扭曲。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性别收入差异 自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因为
老年妇女曾肩负着人类自身生产和社会生产的两副重担,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然而她们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无论是在受教育、就业,还是收入、地位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不如男性,以致于在她们晚年时沧为社会供养体系中最贫困的一族。文章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女性的劳动价值——其中主要是生育、家务劳动至今未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实现。为此呼吁,社会和政府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对女性的上述劳动予以认可和量化,从而予以补偿,这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妇女地位,实现男女平等,促进社会文明,稳定和发展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胥莉
妇女社会地位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结合山西省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资料,本文分析了2010年以来山西省老年妇女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与男性老年人相比较,山西省老年妇女群体的收入状况、医疗保障资源、家务劳动负担和文化娱乐等差异显著,特别是农村老年妇女、丧偶老年妇女、高龄失能老年妇女的弱势处境尤为突出。山西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和策略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弱势老年妇女制定倾斜性政策,提高这一群体的生活质量,使她们共享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关键词:
山西省 老年妇女 现状研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婚先孕几率越高;婚前流动经历对农业户籍、教育水平较低的流动妇女发生未婚先孕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岚
郯城县妇女参与社会林业状况的分析高岚一、郯城县林业产业发展概况郯城县地处鲁南临郊平原,全县辖22个乡镇,867个行政村,90万人,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万亩。至1994年,全县只有各种林地21.7万亩,其中用材防护林5.7万亩,活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惠芳 饶静
本文通过农村留守妇女应对丈夫缺席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一些策略和行为,分析了她们的社会网络重构行动。本文认为,在丈夫外出导致家庭社会网络弱化的情况下,留守妇女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通过资源交换展开一系列行动,启动、加强某些交换行为和减弱另外一些交换行为,以此构建起新的社会网络。她们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帮工和换工行动重构了亲属关系网络和地缘关系网络;在获取情感慰藉的过程中,她们强化了和娘家人之间的互动并因此提升了姻亲关系在亲属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她们的闲暇生活方式则强化了自己在社区中拥有的地缘关系。
关键词:
留守妇女 社会网络 社会交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虹
文章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对日本妇女就业概况、劳动条件和再就业现状做了分析,在对处于复杂社会状况的日本妇女进行深刻了解的同时,力图找出其男女间的合理的社会分工和社会作用的不同之处,为今后我国在制定妇女就业,和劳动社会保障法规等一系列行政政策方面起到参考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