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2)
- 2023(4479)
- 2022(3707)
- 2021(3700)
- 2020(3035)
- 2019(7110)
- 2018(6916)
- 2017(13072)
- 2016(6808)
- 2015(8052)
- 2014(7800)
- 2013(7858)
- 2012(7039)
- 2011(6666)
- 2010(6351)
- 2009(5868)
- 2008(5644)
- 2007(4851)
- 2006(4319)
- 2005(4095)
- 学科
- 济(35656)
- 经济(35625)
- 方法(16720)
- 数学(15934)
- 数学方法(15863)
- 管理(14892)
- 中国(14025)
- 业(13889)
- 企(9262)
- 企业(9262)
- 贸(9086)
- 贸易(9080)
- 易(8977)
- 农(8366)
- 发(6707)
- 财(6541)
- 制(5713)
- 发展(5537)
- 展(5534)
- 出(5385)
- 关系(5377)
- 银(5374)
- 银行(5371)
- 环境(5316)
- 农业(5303)
- 行(5265)
- 学(5102)
- 融(5088)
- 金融(5087)
- 业经(5054)
- 机构
- 大学(102508)
- 学院(98339)
- 济(54836)
- 经济(54237)
- 研究(41996)
- 管理(35756)
- 中国(33498)
- 理学(30811)
- 理学院(30441)
- 管理学(30018)
- 管理学院(29823)
- 财(22602)
- 京(22592)
- 科学(22070)
- 所(20749)
- 经济学(19878)
- 研究所(19001)
- 财经(18671)
- 经济学院(17995)
- 中心(17631)
- 经(17438)
- 院(15261)
- 北京(15184)
- 财经大学(14194)
- 农(14126)
- 科学院(13185)
- 范(12362)
- 研究中心(12335)
- 师范(12278)
- 江(12135)
- 基金
- 项目(66764)
- 科学(54107)
- 基金(53115)
- 研究(48701)
- 家(47146)
- 国家(46884)
- 科学基金(39495)
- 社会(35129)
- 社会科(33560)
- 社会科学(33557)
- 基金项目(26597)
- 自然(23480)
- 资助(23036)
- 自然科(22981)
- 自然科学(22975)
- 自然科学基金(22604)
- 教育(21235)
- 省(20678)
- 划(19311)
- 中国(18001)
- 部(17252)
- 国家社会(16959)
- 编号(16404)
- 重点(15372)
- 教育部(15012)
- 发(14866)
- 人文(13629)
- 成果(13458)
- 重大(13369)
- 社科(13261)
共检索到150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实 邓曲恒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后期,城镇失业下岗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见《2002年:中国就业报告》)。对失业人员的正确界定与甄别无疑是研究失业问题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计算出失业人员规模以及相应的失业率,也才能把握失业人员的各项特征以及行为模式,从而为降低失业率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中国官方的失业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存在着偏误,导致了对失业的低估,因而不能很好地反映失业的真实情况和严重程度。同样,针对官方认定的失业人员而得出的有关政策建议无疑也会存在误导。这一点已被许多学者所指出,也被统计部门所意识到。如果坚持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来判断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车伟
本文以国际劳工组织有关标准为依据 ,比较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关于失业率的定义 ,探讨了失业率的含义和测度失业的困难 ,讨论了中国的失业统计和城镇失业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2 0 0 0年中国城镇失业率高达 8.2 7%。鉴于中国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可用于国际比较的调查失业率 ,文章在最后分析了这一普查失业率数字是否高估或低估了中国城镇真实的失业水平。
关键词:
失业率 劳动参与 劳动力市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荻帆 谢明
失业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城镇失业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以中国288个地级市为样本,以2010年至2015年为观测期,以胡焕庸线为基准线,研究城镇失业率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工资水平以及失业保险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胡焕庸线为轴的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呈倒"U"型分布,且两侧影响失业率变化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天勇
对于目前中国城镇失业率到底是多少 ,各界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作者认为 ,应当按照过去 2 0多年中国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这个较为稳定的系数来推算 ,比较科学和客观 ,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应在 55%水平上。按此推算 ,城镇失业人口加 60 0万长期在家没有工作的职工 ,中国 2 0 0 2年的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 1 2 44% ,为 3 43 7万人。实际城镇人口劳动参与率曲线呈下滑趋势。中国如果按真实城镇失业率计算 ,2 0 0 3年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是 4490万人 ,而不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计算的 2 40 0万。中国未来 1 8年中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将是 2 0 0 3—...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文凯 罗圣杰
本文根据文献上对自有住房计入CPI的做法,修正计算了中国1997~2010年的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结果显示:(1)只有采用竣工住房价值作为自有住宅单价测度时得到的居住类权重和国家统计局的结果比较接近,其他采用商品房价格作为自有住宅价格的居住类权重都明显高于当前统计局采用的居住类权重;(2)如果采用统计局的各分项价格指数,改变权重后各种方法得到的修正CPI和统计局公布的结果绝对差异较小,相对差异较大;(3)各种方法的近年趋势和计算值越来越接近;(4)根据2010年12月的各分项价格指数,采用修正权重计算的CPI绝大多数都大于统计局公布的结果。
关键词:
消费者价格指数 自有住房 使用成本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石柱鲜 孙皓 宋平平
本文利用HPMV滤波对我国的自然失业率进行估计,并且应用自然失业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然失业率的波动性明显逐渐变小,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我国通货膨胀的适度区间约为2.9247—5.7369%;我国通货膨胀对负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强于其对正向实际失业率缺口的反应,具有非对称性。
关键词:
自然失业率 通货膨胀 HPMV滤波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晓津
在由城乡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的一元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城乡隐性失业的剩余劳动力显性化为流动劳动力。因此,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的整体失业率,其关键是弄清楚在转型期中历年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本文从人口流动的角度考察隐性失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流动劳动力)与中国整体失业率,并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对1978—2007年的中国整体失业率进行估计。估算结果表明:中国30年来的整体失业率为6%~10%,且失业与增长的关系与Okun定律相吻合。其中,第一条包络线是剩余劳动力的最大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高峰值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冠华 郑重 杨雨成 杨路 孔京 承孝敏 杨周旺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稳定在4%左右,难以较为准确反映就业动态;而劳动力调查样本量有限,城镇调查失业率对省以下各级行政区域代表性不足。本文将针对大数据的机器学习算法与针对传统统计数据的核算思想结合起来,基于某四百万人口城市2016—2018年的全样本行政大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每个城镇居民每个月的就业状态进行预测,再利用统计核算方法,估计出该城市的失业率。在个人层面,本文的模型在样本外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6.7%。经过统计核算加总,本文估计的当地失业率在合理区间范围内,并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对就业形势动态变化的刻画明显优于当地一年发布一次的登记失业率数据。本文基于个人层面的预测结果,进一步探讨了当地失业人口的性别与文化程度特征,以及再就业的时间规律。本文针对如何使用行政大数据辅助经济决策提出了新的范式,对大数据时代如何理解经济与制定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行政大数据 机器学习 统计核算 失业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骆祚炎
本文通过线性支出系统分析得出,我国城镇2000~2004年的贫困人口呈增加的趋势,分别为2295万人、2883万人、3766万人、3912万人、4071万人。其主要是城镇人口的基数上升、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赶不上基本消费需求额的增长等原因所致。作者指出:中国不仅要重视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而且要重视城镇贫困问题的解决;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解决城镇人口相对贫困的有效措施;应该加大对城镇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和救济力度。
关键词:
城镇贫困 线性支出系统 贫困人口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立双 祝丹 周宇驰
根据经济指数理论和消费者偏好差异,构造基于GFT直接效用函数的可变偏好生活成本指数,并编制和比较1996—2011年中国城镇地区七大收入阶层的分层CPI,结果表明:2007年前各分层CPI间的差异相对较小,而在2007年以后差异明显扩大;低收入居民的分层CPI高于高收入居民的分层CPI;城镇居民CPI总指数近似反映了"中等偏上收入"阶层生活成本变化情况,而其他阶层居民则易对CPI总指数"感觉失真",2007年以来城镇地区CPI总指数的代表性逐渐降低。因此,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编制分层CPI,既能更好地反映各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顺 郭娟娟
文章使用中国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界定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就业质量对城镇居民失业率的影响。就业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制度所建构,可以从就业环境、劳动者报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4个维度综合衡量,能够极大影响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意愿与流动频率,进而影响区域宏观失业率。实证分析发现,提升就业质量能够有效减少区域摩擦性失业,还可以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扩大就业需求,从而有助于降低城镇居民失业率,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分位数回归显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中等分位点有较强的降低作用,在低、高分位点作用相对较弱,其作用强度随分位值上升呈倒U形特征。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就业质量的失业率效应有显著调节作用,在互联网发展较迟缓的地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作用更强。文章认为,深化经济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地区失业率,从而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失业率 互联网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顺 郭娟娟
文章使用中国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界定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就业质量对城镇居民失业率的影响。就业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制度所建构,可以从就业环境、劳动者报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4个维度综合衡量,能够极大影响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意愿与流动频率,进而影响区域宏观失业率。实证分析发现,提升就业质量能够有效减少区域摩擦性失业,还可以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扩大就业需求,从而有助于降低城镇居民失业率,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分位数回归显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中等分位点有较强的降低作用,在低、高分位点作用相对较弱,其作用强度随分位值上升呈倒U形特征。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就业质量的失业率效应有显著调节作用,在互联网发展较迟缓的地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作用更强。文章认为,深化经济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地区失业率,从而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就业质量 失业率 互联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仇强振 年杰 胡本田
文章首先运用Beveridge-Nelson分解方法将我国城镇失业率分解为自然失业率成分与短期波动成分,发现我国城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存在大致相同的走势;1985年前处于下降的趋势,1985年后处于上升的趋势;2001年前后两者的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在一些重要的时间点上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然后对城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自然失业率对城镇失业率具有单边影响,这一结论说明我国失业问题主要是由于结构性矛盾造成的。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翔搏
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民生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国当前所采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难以反映真实的就业状况。为此,本文引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人口因素作为参数构建模型,测算我国1990—2014年实际城镇失业率,进而检验奥肯定律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与已有文献数据和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模型测得的数据是准确的,能够较好地衡量我国城镇真实的就业情况,可以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翔搏
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民生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国当前所采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难以反映真实的就业状况。为此,本文引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和人口因素作为参数构建模型,测算我国1990—2014年实际城镇失业率,进而检验奥肯定律在我国的适用性,并与已有文献数据和结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模型测得的数据是准确的,能够较好地衡量我国城镇真实的就业情况,可以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