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5)
- 2023(12956)
- 2022(11273)
- 2021(10690)
- 2020(8967)
- 2019(21003)
- 2018(20739)
- 2017(40041)
- 2016(21824)
- 2015(24864)
- 2014(24672)
- 2013(24386)
- 2012(22308)
- 2011(20254)
- 2010(19880)
- 2009(18089)
- 2008(17342)
- 2007(14856)
- 2006(12984)
- 2005(11575)
- 学科
- 济(87685)
- 经济(87581)
- 管理(57914)
- 业(55231)
- 企(44533)
- 企业(44533)
- 方法(40975)
- 数学(36067)
- 数学方法(35723)
- 中国(27574)
- 农(23258)
- 财(20653)
- 学(19480)
- 业经(18111)
- 贸(17618)
- 贸易(17608)
- 易(17193)
- 地方(16506)
- 农业(15560)
- 制(15118)
- 和(13731)
- 环境(13717)
- 理论(12997)
- 银(12844)
- 银行(12792)
- 技术(12665)
- 融(12550)
- 金融(12548)
- 行(12283)
- 务(12153)
- 机构
- 大学(309655)
- 学院(304505)
- 济(126784)
- 经济(124295)
- 管理(119735)
- 研究(110321)
- 理学(104194)
- 理学院(103017)
- 管理学(101314)
- 管理学院(100796)
- 中国(81609)
- 科学(68565)
- 京(67514)
- 所(55982)
- 财(55018)
- 农(51902)
- 研究所(51551)
- 中心(48197)
- 业大(46852)
- 财经(44834)
- 北京(43272)
- 江(42030)
- 经(41199)
- 农业(41034)
- 院(40197)
- 范(40107)
- 师范(39680)
- 经济学(38980)
- 经济学院(35133)
- 州(33855)
- 基金
- 项目(214236)
- 科学(168134)
- 基金(157349)
- 研究(154563)
- 家(139008)
- 国家(137911)
- 科学基金(117023)
- 社会(97840)
- 社会科(92647)
- 社会科学(92621)
- 基金项目(83252)
- 省(80393)
- 自然(76678)
- 自然科(74884)
- 自然科学(74860)
- 自然科学基金(73545)
- 教育(69896)
- 划(69468)
- 资助(65699)
- 编号(61308)
- 成果(50047)
- 部(48324)
- 重点(48198)
- 发(45788)
- 创(44148)
- 课题(42474)
- 科研(41270)
- 创新(41216)
- 教育部(41148)
- 国家社会(40925)
- 期刊
- 济(134250)
- 经济(134250)
- 研究(92452)
- 中国(57874)
- 学报(51753)
- 科学(47816)
- 农(47448)
- 管理(43401)
- 大学(38807)
- 财(38742)
- 学学(36441)
- 农业(33657)
- 教育(32837)
- 技术(24307)
- 融(24242)
- 金融(24242)
- 经济研究(22499)
- 财经(21718)
- 业经(19787)
- 经(18607)
- 业(18030)
- 问题(17719)
- 图书(16075)
- 世界(14954)
- 贸(14793)
- 科技(14710)
- 理论(14617)
- 技术经济(14380)
- 版(13743)
- 现代(13333)
共检索到443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实,邓曲恒
文章利用2002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经济计量模型,对城镇户口劳动力的失业概率及其原因进行了经验分析,从中发现那些就职于经营不善的地方国有或集体企业,或者具有文化程度低、身体健康差、年龄偏大、女性等特征的人员,是城镇下岗失业大潮中的主要受害者,她们下岗失业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其他人员。文章还对失业人员的非正式再就业机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
关键词:
失业 下岗 再就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薛进军 高文书
文章利用全国普查性数据描述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规模和特征,并分析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年,非正规就业已占中国城镇就业的58.85%,正规与非正规就业者之间的小时收入差距达到1.65倍,其中约有1/4是由劳动力市场歧视造成的。与此同时,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很高,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达到51.09%,而正规和非正规就业的组间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达到13.68%。文章的主要观点是:非正规就业已成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来源,因此,实现非正规就业的正规化,是缩小中国收入差距的有效政策之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霓
在分析劳动者是否从事非正规就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估计工资方程时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选择性偏误"。这是由于不同就业类型从业人员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他们的就业类型极有可能是自选择的结果。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1997~2006)分析了自选择性在城镇居民选择就业类型中的作用,并对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借助BGF(2001)分析方法,发现正规就业者具有负向自选择性,表明对于具有优质不可观测特征的劳动者来说,从事正规就业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过程,而非正规就业者没有自选择性,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和市场扭曲。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性别收入差异 自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霓
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收入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女性非正规就业收入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性别收入差距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收入 性别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军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军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公平和完善,工资的决定机制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学军
基于CHNS历次调查的数据资料,利用非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实证研究1989—2011年三个时期中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研究表明:(1)两个就业群体间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扩大,正规就业的个体禀赋优势在工资决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性现象,且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表现明显,符合“黏地板效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和就业歧视;(3)由个体禀赋所解释的特征差异呈现上升趋势,而由非市场因素解释的参数差异则在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整体上趋于公平和完善,工资的决定机制更加以市场为导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静 金淑彬 杨眉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的目的是实现劳动者充分的劳动权、就业平等权、社会保障权和社会对话权等方面的劳动权益保障,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文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城镇农民工群体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目标进行三级分类并作了实证调研,文章分析了调研结果产生的原因,探索如何实现城镇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城镇农民工 非正规就业 体面劳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199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要略高于正规就业人员,而此后,则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差距在逐渐扩大。研究发现,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人力资本配置向正规就业倾斜是造成两者工资差异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当前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新趋势。
关键词:
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 工资差异 收入分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柳晓霞
本文运用中国20年来的数据,估算了使居民消费最大化的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实际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不仅高于最优路径,而且偏离最优路径的程度正在扩大。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超过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而且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偏离最优路径,这说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抑制消费需求的强度更大。要扩张居民消费,就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缩小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本文的实证分析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方向和力度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可操作的参照系。
关键词:
居民收入差距 最优路径 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文忻 杜凤莲
本文利用布朗分解方法和国家统计局2003年的再就业专项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再就业者的性别分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就业人口中存在着性别的职业分割和工资的性别差异,政策含义是:在再就业市场上,政府应该保障女性享有平等的职业获得权和同工同酬权。
关键词:
性别 职业分割 收入差异 布朗分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耿志 张虹鸥 薛德升 姚华松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城镇化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文章从经济和就业两方面揭示了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发现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下非正规经济的作用不同。在城镇化初级阶段,非正规经济在经济系统的份额随城镇化发展而不断上升;城镇化发展至某一水平后,伴随经济结构转变和全球竞争力增强,非正规经济扩张速度减缓,在经济系统的比重出现下降。这表明非正规经济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城市化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相关政策应对应有所不同。尽管非正规经济/就业在经济/就业系统的份额趋于降低,但不能认为它会完全消失,新的经济模式可能产生新的非正规经济来源。呼吁对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关系开展更多研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海玲
城镇人口失业和再就业矛盾日趋突出 ,从数学模型分析 ,至 2 0 1 0年 ,湖南仍属于失业问题严重型省份 ,缓解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 ,即要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持适度通货膨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等方面努力。
关键词:
失业 再就业 劳动力需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余玲铮
本文利用2009年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分位数回归与分解的结果表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教育回报率的差异,随工资分布由低端到高端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经验—工资线在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明显不同,前者为单调递增的线性关系,后者为倒"U"形曲线关系;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中低端的工资差异引起的;在工资分布中低端和歧视等非市场因素是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工资分布高端,工资差异主要来自于教育和经验等个人禀赋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