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3)
- 2023(10866)
- 2022(9025)
- 2021(8441)
- 2020(6917)
- 2019(15812)
- 2018(15166)
- 2017(29628)
- 2016(15179)
- 2015(17276)
- 2014(16387)
- 2013(16499)
- 2012(15149)
- 2011(13818)
- 2010(13581)
- 2009(12697)
- 2008(12168)
- 2007(10581)
- 2006(9092)
- 2005(8085)
- 学科
- 济(74790)
- 经济(74720)
- 业(45615)
- 管理(45406)
- 企(35740)
- 企业(35740)
- 方法(34511)
- 数学(31197)
- 数学方法(31066)
- 中国(23450)
- 农(19542)
- 财(17126)
- 贸(16884)
- 贸易(16874)
- 易(16417)
- 地方(15033)
- 业经(14778)
- 技术(14328)
- 农业(13343)
- 制(12912)
- 融(12277)
- 金融(12275)
- 银(12051)
- 银行(12043)
- 行(11661)
- 技术管理(10541)
- 环境(10311)
- 发(10024)
- 学(9674)
- 务(8988)
- 机构
- 大学(219124)
- 学院(217481)
- 济(108769)
- 经济(107340)
- 管理(86909)
- 研究(76725)
- 理学(75806)
- 理学院(75007)
- 管理学(74320)
- 管理学院(73886)
- 中国(60720)
- 财(47492)
- 京(44800)
- 科学(39696)
- 财经(38987)
- 经济学(36482)
- 所(36143)
- 经(35882)
- 中心(34620)
- 经济学院(33149)
- 研究所(32648)
- 财经大学(29407)
- 江(28928)
- 北京(28487)
- 农(28152)
- 院(27654)
- 范(27338)
- 师范(27188)
- 商学(25781)
- 业大(25556)
- 基金
- 项目(147760)
- 科学(120761)
- 基金(113587)
- 研究(111926)
- 家(97560)
- 国家(96820)
- 科学基金(84765)
- 社会(78880)
- 社会科(75158)
- 社会科学(75145)
- 基金项目(59574)
- 省(52749)
- 自然(50421)
- 教育(50176)
- 自然科(49384)
- 自然科学(49375)
- 自然科学基金(48595)
- 划(45093)
- 资助(45012)
- 编号(41952)
- 部(35591)
- 国家社会(35230)
- 成果(33623)
- 创(33548)
- 重点(32952)
- 发(32590)
- 教育部(31890)
- 创新(31605)
- 人文(30918)
- 中国(30355)
共检索到321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达 谭之博 张军
本文利用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支出结构差异,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丰富详尽的消费支出数据,同时修正了不同收入群体的报告误差和不同消费品支出的测量误差,重新测度了1993-2010年中国城镇地区消费不平等程度及其演变趋势。误差调整后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部分文献中"消费不存在瞒报"的假设存在较大问题,以修正后的中国城镇地区高、低收入群体平均消费总支出之比核算的消费不平等在18年间上升了67%,远大于直接使用原始消费总支出数据所得的36%。具体而言:时间趋势层面,消费不平等在1993-2007年经历了快速上升,2008年后有所缓解;群体分布层面,高收入群体与社会其他群体间的差异是消费不平等上升的重要推动力量;群体瞒报层面,2002年以来,相对于低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存在严重的消费支出低报问题且低报程度保持稳定,而中等收入群体则存在轻微高报问题。本文为重新认识中国城镇地区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准确把握消费不平等程度,有的放矢地推行再分配政策。
关键词:
消费不平等 恩格尔曲线 误差修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达 谭之博 张军
本文利用不同收入群体消费支出结构差异,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丰富详尽的消费支出数据,同时修正了不同收入群体的报告误差和不同消费品支出的测量误差,重新测度了1993-2010年中国城镇地区消费不平等程度及其演变趋势。误差调整后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部分文献中"消费不存在瞒报"的假设存在较大问题,以修正后的中国城镇地区高、低收入群体平均消费总支出之比核算的消费不平等在18年间上升了67%,远大于直接使用原始消费总支出数据所得的36%。具体而言:时间趋势层面,消费不平等在1993-2007年经历了快速上升,2008
关键词:
消费不平等 恩格尔曲线 误差修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龙飞 张军
不平等问题主要分为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两个方面,在二者之中,消费不平等在诸多方面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以家庭拥有的耐用品种类数量为基础,利用FMM模型测算了中国城镇家庭的消费不平等。该方法可以将每个家庭内生分类为不同的消费阶层,估计出不同消费阶层的占比及其特征参数,同时也能够推断出每个家庭属于不同消费阶层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1993—2012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地区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在全国层面上,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具有三阶段特征,且低消费阶层占比从1999年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在可比时期内,所有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始终在提升,但高消费阶层的提升幅度在2001年之前大于低消费阶层,而2001年之后则恰好相反。(3)在任何年度,消费不平等程度几乎都表现为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高,但东部地区的低消费阶层占比几乎始终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所有地区高消费阶层和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在可比时期内几乎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中部和西部地区低消费阶层的消费水平要高于东部地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继东
探究消费不平等对于理解中国居民经济福利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2-2010年城镇居民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居民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和原因。结果发现:1992年以来,中国居民总体消费支出不平等呈上升趋势;分类看,教育、娱乐和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不平等程度上涨幅度更大,而家庭设备用品和医疗保健消费不平等则呈下降趋势。通过分解收入不平等,我们发现临时收入不平等对消费不平等具有重要影响。这表明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市场和社会保障,减少临时收入波动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冲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震
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为背景,在2012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基础上,比较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不同单位、行业的就业机会,并测算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单位、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部门分布来看,公有制部门农民工就业歧视较严重,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不存在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行业分布来看,政府机关、金融保险行业就业歧视较大;餐饮业就业歧视较小,制造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零售业不存在就业歧视。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歧视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梦冰
刺激农村家庭消费和缩小消费分布差距,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2002年和2013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家庭消费不平等的现状及演变趋势,并探讨了导致农村地区消费差异扩大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一时期,农村家庭的收入和消费不平等都经历了一个较快的上升期,但农村家庭间消费不平等的程度和增幅要低于收入不平等。分析导致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扩大的结构性原因后发现,除食品支出外,其他各类分项消费的增加都会扩大总消费分布的差距。回归分解的结果表明,收入和财产是影响农村地区消费分布差距的重要因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邦昌 么海亮
文章基于中国跨省区城镇家庭调查数据,本文对我国城镇家庭消费与收入进行了不平等指数测度;采用适应性核密度估计与相对分布法模拟了两阶段城镇家庭消费的分布情况与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消费不平等程度高于收入不平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家庭消费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中高消费水平家庭比重不断增加,其中高消费家庭的比例增加更为显著,消费不平等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涛 么海亮
以消费不平等作为反映经济不平等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成因。采用中国跨省区城镇家庭调查数据,基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家庭的收入与净资产的不平等是导致其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此外,户主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宗教信仰以及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对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刚 吕冰洋
本文运用2002—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构成及其联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导致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贡献为正,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贡献则为负;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交通通信支出是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构成部分,前者的边际贡献为负,后者的边际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消费不平等 收入分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泽云
本文在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生成省级层面的数据,以此分析教育与我国城镇职工工资不平等的关系。研究发现职工教育水平的分布和教育收益率的分布都对工资不平等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职工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和职工受教育水平分布越平等的省市工资差距越小;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的教育收益率越高、不同群体之间教育收益率的差异越大,则工资不平等程度越高。
关键词:
工资不平等 教育收益率 教育不平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巫锡炜
使用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文章考察了教育结果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以及它们如何随着队列推移而变动的趋势。主要有两点发现:第一,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教育结果不平等程度均随着队列的推移而上升,但幅度呈减弱的趋势;该上升态势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队列推移,初中升高中这一转换层级上的机会不平等程度不断上升,同时,处于该层级转换的人口比例提高、通过该层级转换的预期收益增加使得该层级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第二,在所有队列中,男性的教育结果不平等始终低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女性在不同转换层级上始终面临着更大的机会不平等,而各级转换重要性的性别差异随着队列推移已趋于消失。最后讨论了文章所具有的方法论和实质意义。
关键词:
教育机会不平等 教育结果不平等 出生队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余玲铮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1995~2012年),运用前沿的队列分析技术,从代际和年龄视角考察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从消费水平看,"70后"人群受市场转型的影响较大,他们在住房和教育消费方面比其父辈支出更多。从消费不平等来看,平均而言,年轻一代消费不平等程度也比其父辈更高,但各类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曲线有明显的差异,生存型消费不平等在"70后"人群中最突出。医疗保健等享受型消费不平等随着出生年代的推移而有所下降。由于消费不平等存在较强的代际差异,人口结构老化成为影响消费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出生年代的人口,其成长历程被刻上了制度转型"烙印",进而形成消费行为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消费 代际效应 年龄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海燕 朱东明
基于1986—2009年城镇入户调查的微观数据,本文采用GE指数及其区域分解法,分别根据不同的地区、所有制及产业进行划分,深入而全面地考察了公共转移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根据地区、所有制还是产业进行区域分解,公共转移收入都对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还运用收入来源分解法,分析了公共转移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变化。研究表明,公共转移对总的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是略微上升。结论是公共转移对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海燕 朱东明
基于1986—2009年城镇入户调查的微观数据,本文采用GE指数及其区域分解法,分别根据不同的地区、所有制及产业进行划分,深入而全面地考察了公共转移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根据地区、所有制还是产业进行区域分解,公共转移收入都对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还运用收入来源分解法,分析了公共转移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变化。研究表明,公共转移对总的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是略微上升。结论是公共转移对降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伟力
文章基于协整的VAR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地区收入不平等、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对于关注参数而言是弱外生变量;(2)贸易自由化在长期内减缓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在短期内却导致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上升;(3)经济增长长期内趋于提高了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但短期的影响方向不确定;(4)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一个随机游走过程,不是一个含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