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02)
2023(15146)
2022(12459)
2021(11876)
2020(9839)
2019(22452)
2018(21807)
2017(40810)
2016(21694)
2015(24544)
2014(24000)
2013(23179)
2012(21098)
2011(18759)
2010(18161)
2009(16660)
2008(15905)
2007(13283)
2006(11478)
2005(10381)
作者
(58787)
(49106)
(48514)
(46562)
(31145)
(23318)
(22133)
(19233)
(19061)
(17091)
(16730)
(16676)
(15481)
(15440)
(15377)
(15329)
(14733)
(14105)
(14102)
(14053)
(11970)
(11932)
(11784)
(11450)
(11053)
(11042)
(10847)
(10393)
(9836)
(9779)
学科
(89130)
经济(89031)
管理(61080)
(55910)
(45472)
企业(45472)
方法(39948)
数学(35528)
数学方法(35120)
中国(28758)
(24710)
(24034)
业经(19444)
(17618)
贸易(17608)
(17229)
(16917)
(16747)
地方(16220)
农业(15921)
(13402)
金融(13400)
(13344)
银行(13313)
环境(13009)
(12881)
(12834)
(12792)
财务(12788)
财务管理(12753)
机构
大学(298268)
学院(294273)
(129576)
经济(127460)
管理(114812)
研究(105812)
理学(99970)
理学院(98906)
管理学(97218)
管理学院(96668)
中国(80999)
(63016)
科学(61590)
(59174)
(51364)
中心(48611)
(47614)
财经(47028)
研究所(46822)
(43437)
业大(41902)
经济学(41464)
(41123)
北京(39524)
(38725)
(37959)
师范(37530)
经济学院(37332)
农业(37268)
财经大学(35526)
基金
项目(207181)
科学(165828)
基金(155755)
研究(150559)
(137307)
国家(136261)
科学基金(117274)
社会(100104)
社会科(94978)
社会科学(94957)
基金项目(81317)
(76439)
自然(74955)
自然科(73287)
自然科学(73265)
自然科学基金(72005)
教育(68921)
(66555)
资助(62980)
编号(57973)
(47727)
重点(47356)
成果(46803)
(44525)
国家社会(43716)
(43553)
教育部(41450)
创新(40889)
科研(40094)
课题(39838)
期刊
(135697)
经济(135697)
研究(89043)
中国(58951)
学报(46286)
(45677)
科学(44318)
管理(43673)
(43421)
大学(36316)
学学(34098)
农业(30053)
教育(29547)
(26199)
金融(26199)
技术(24759)
经济研究(23820)
财经(23434)
(20315)
业经(20176)
问题(17979)
(16971)
(16526)
世界(16022)
国际(15165)
(13936)
技术经济(13498)
统计(13332)
图书(13275)
理论(12990)
共检索到437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志锋  张维凡  朱中华  
地方政府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功不可没。基于政绩考核的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掌控,充分调动企业、银行、开发商等多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使得中国城镇化进程在70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但是,也产生了诸如忽略了人的城镇化、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资本化所导致的债务风险等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从地方政府治理的角度对70年间地方政府推动的城镇化历程进行了回顾,梳理了城镇化取得的主要成就,并总结了地方政府70年间推动城镇化的主要经验以及目前在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现有地方政府主导的城镇化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玉清  毛捷  
本文试图对新中国70年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进行全景式回顾,进而基于转型期债务演进特征的理论审视,展望新时代债务治理的战略前景。本文认为,新中国70年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经历了计划调节、探索扩张、宽幅起落、试点扩容、全面转型五个层次分野的演进阶段,是在"激励"与"控制"目标的审慎权衡中,应对地方政府融资策略博弈,推进债务治理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形成历史性转变,债务治理模式亟须从传统"以GDP为纲"的"数量型治理",转向惠及长远的"绩效型治理",着力增进债务融资的质量和效率。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新时代债务治理可从制度、结构、模式、技术等层面继续释放改革红利,有序推进战略调整,为保障财政常态运行安全、维系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可持续奠定基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加来  周慧  周泽林  
全面梳理新中国70年城镇化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入反思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科学展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起步期、加速发展期和基本成熟期三个主要阶段;城镇化在激发经济增长动能、推动经济不断增强、促进国民收入持续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城市高房价泡沫、居民幸福感降低、城乡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伴随居民自由流动而出现的独有的农民工现象,以及产业创新对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支撑力不足也需引起足够重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将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实现由"单个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到"城市域"的转变;海绵城市、卫星城市、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等新型城市类型不断涌现;城乡一体化政策指导城乡一体化实践,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完善,制度创新激发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农村与城市开始融为一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肖金成  刘保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进程。中国的城镇化始于开放、兴于改革,几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改革推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进程反过来也倒逼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是40年来中国城镇化"一明一暗"两条逻辑主线:户籍制度改革是中国城镇化的"明线",中国的城镇化几乎持续推动着中国户籍制度的松动,是一个不断"破"的过程;城镇化的背后是土地制度改革这条"暗线",是一个持续"立"的过程。回顾40年中国城镇化之路,经验包括:经济发展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基础,放开人口乡城流动是关键,渐进式户籍制度改革、不断调整和平衡城乡关系有效维持了人口大规模乡城流动中的秩序,土地制度的特殊安排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秘密",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管制以及从区域层面的空间优化保证了城乡空间健康发展,行政建制和区划改革也提供了有效保障。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经验,不仅有助于中国走好自己的路,还能为全球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源  
通过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基本导向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态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的必要性和内在功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创新地方政府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源  
通过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基本导向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态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的必要性和内在功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创新地方政府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耀先  
在阐述研究和制定可持续城镇化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性之后,首先回顾了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然后论述了现阶段城镇化的主要特征,最后阐述了新中国城镇化的若干启示。这些启示包括:①工业化伴随城镇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城镇化的根基是工业化、服务业和经济的发展;②大城市超前发展是城镇化的规律,都市连绵区是城镇发展的高级形态,要让大城市充分发展,要对都市连绵区加强引导,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③大城市周边地区是非农就业人口增长最快的地方,也是规划和建设薄弱的地方,必须及早关注;④小城镇要有适当规模,不能追求数量,要关注农村工业化的发展;⑤减轻城乡贫困是快速健康城镇化的基石;⑥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要注意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晓玲  李朝鹏  方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深入探究城镇化与空气污染的互动机理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城镇化与空气污染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空气污染时空分布及其驱动因素、城镇化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空气污染对城镇化的影响和空气污染治理四个方面对相关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就EKC曲线研判、城镇化对空气污染的作用路径等极具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剖析了不同研究出现差异甚至相互矛盾的根源所在;指出应从夯实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城市发展系统、加强案例对比分析等方向入手,系统揭示城镇化与空气污染交互胁迫的耦合关系,探寻空气污染约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最优路径,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源  
1.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一是厘清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非物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应把人作为核心要素,把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作为己任,而不应当过度关注城镇的外表形态或物的城镇化;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其背后的不公平性问题,强化人的城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源  
1.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一是厘清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非物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应把人作为核心要素,把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作为己任,而不应当过度关注城镇的外表形态或物的城镇化;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其背后的不公平性问题,强化人的城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衡  陈志勇  
对近年来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以及地方政府间竞争加剧是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的主因。文章在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后,验证了上述结论,并发现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较低的融资成本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有鉴于此,我们从改革当前分权体制,官员考核机制与投融资体系入手,就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殷江滨  李郇  
以区域经济增长、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演进的关系为主线,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回顾,揭示了在区域经济增长影响下,人口流动的特征及其对区域城镇化产生影响的动态机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城镇化的未来,指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将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而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外出劳动力回流步伐的加快,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有望获得快速发展,并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城镇化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踪家峰  林宗建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已走过70年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中国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使中国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其鲜明的特色就是政府的主导性,两大制度背景就是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在两个制度的交互影响下,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农民工、城中村、土地城市化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回顾70年间城市化发展历程的变迁及取得的成就,并对两大制度背景对城市化的影响以及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进行梳理,同时还就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力图为未来城市化发展由高速度到高质量转变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肖小和  金睿  
信用是票据的灵魂和基石,票据业务的本质在于经营信用。积极发展票据信用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票据业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分析影响和制约票据信用发展的因素,认为应充分认识票据信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借力电子票据系统拓展商业承兑信用,建立经纪公司和评级公司,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发挥科技作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等,以促进我国票据信用的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德昭  
建立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影响就地城镇化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对就地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对就地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正向影响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对就地城镇化的影响具有典型的"U型"曲线特征,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力资本的平均"门槛值"为8.63年,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平均"门槛值"分别为8.13年和9.17年,跨越人力资本门槛值对就地城镇化极其重要。其政策内涵在于,在就地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不仅应重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的提升,而且应注重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综合扶智"比"单纯输血"更加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