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6)
- 2023(11061)
- 2022(8745)
- 2021(8330)
- 2020(6535)
- 2019(14852)
- 2018(14825)
- 2017(27638)
- 2016(14767)
- 2015(17121)
- 2014(16979)
- 2013(16536)
- 2012(15378)
- 2011(14054)
- 2010(14252)
- 2009(13476)
- 2008(13454)
- 2007(12151)
- 2006(11127)
- 2005(10087)
- 学科
- 济(65636)
- 经济(65555)
- 业(40423)
- 管理(37498)
- 农(31458)
- 企(27698)
- 企业(27698)
- 中国(23717)
- 方法(23169)
- 农业(20674)
- 数学(20024)
- 数学方法(19809)
- 业经(18508)
- 制(15559)
- 财(14394)
- 贸(14021)
- 贸易(14009)
- 易(13755)
- 地方(12646)
- 发(12532)
- 学(11474)
- 体(11223)
- 银(11217)
- 银行(11206)
- 行(10841)
- 发展(10601)
- 展(10584)
- 融(10319)
- 金融(10317)
- 策(9901)
- 机构
- 学院(217513)
- 大学(216757)
- 济(94700)
- 经济(92821)
- 研究(79046)
- 管理(78248)
- 理学(66472)
- 理学院(65736)
- 管理学(64610)
- 管理学院(64232)
- 中国(62471)
- 京(46872)
- 科学(45031)
- 财(42386)
- 农(39433)
- 所(39027)
- 中心(36016)
- 研究所(35169)
- 财经(33448)
- 江(32622)
- 经济学(30782)
- 经(30596)
- 范(30247)
- 北京(30049)
- 业大(29996)
- 师范(29993)
- 农业(29649)
- 院(27943)
- 经济学院(27644)
- 州(25857)
- 基金
- 项目(139501)
- 科学(110203)
- 研究(106237)
- 基金(101925)
- 家(88821)
- 国家(88027)
- 科学基金(74473)
- 社会(70451)
- 社会科(66376)
- 社会科学(66358)
- 基金项目(52582)
- 省(52001)
- 教育(48417)
- 划(44013)
- 自然(43877)
- 编号(43201)
- 自然科(42913)
- 自然科学(42904)
- 自然科学基金(42147)
- 资助(41263)
- 成果(36684)
- 部(32115)
- 重点(31617)
- 发(31392)
- 国家社会(30568)
- 课题(30444)
- 创(28441)
- 中国(27949)
- 教育部(27773)
- 性(27395)
共检索到339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姬超 马华
随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潜力的逐渐耗尽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的二元格局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良序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城镇化建设则是破解城乡二元发展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实践中,城镇化不但为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动力,也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此同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也为乡村社会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随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矛盾,传统的乡村治理方式必须相应地发生改变,将广大农民纳入乡村治理体系,使农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形成参与式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社区建设 乡村治理 参与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波
城镇化或城市化在为社会提供要素使用的聚集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在共享性空间和合作层面上的利益冲突。从乡村生存方式到城镇化生存方式,要素组合函数与消费组合函数都将发生变化,其中在处理获得聚集效应的过程中,公共共享性消费行为与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寻找到恰当的合约法则,不仅可以使要素聚集效应得到实现,还可以使人们从乡村生存方式进入城镇化生存方式,人的自身的生存、合作空间和发展范围均得到拓展。
关键词:
聚集效应 利益矛盾 公共消费的合约法则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地 李梓旗
城镇化发展要求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而乡村振兴则强调城市人才下乡参与农村发展,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在农村土地"两权分离"背景下,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和用益物权的双重属性限制了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有效促进了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据此提出以下建议: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流转收益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通过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以及推动各类社会人才下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等促进城市人才下乡;借鉴日本"一村一品"、发达国家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以及农村三产融合等经验带动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镇化 城乡人口流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文豪
本文重点讨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有关土地问题的五个方面矛盾关系:一是建设用地与耕地、生态用地的矛盾关系;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非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矛盾关系;三是住宅建设用地与非住宅建设用地的矛盾关系;四是保障房住宅用地供应与商品房住宅用地供应的矛盾关系;五是政府调控与城镇化自然进程的矛盾关系。这五对矛盾关系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但更多的是统一性。其中,最核心的是要理解土地供给侧的矛盾关系。从长远来看,在土地供给侧矛盾基础上创造和衍生的中国城镇化进程超级红利,不仅没有结束,有可能还会继续存在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大中城市的土地价值和房产价值,还将会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于政府而言,不仅不能回避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而且还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在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要光明正大地把握好、维护好、运用好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积极作用,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更高效率地推进中国大中城市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工业化水平提升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为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城镇化乃至最终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纪广 侯智星 李小建 许家伟
文章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城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次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2)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发展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3)城镇化对乡村宜居水平、文明程度、治理成效和生活富裕具有重要影响。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经济促进效应、文化传承效应、组织治理效应、宜居水平和生活改善效应。(4)城镇化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影响不同。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城镇化对乡村的促进效应主要由经济城镇化即产业的非农化实现,而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不显著。平原地区的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于乡村振兴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金海
乡村教育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育与社会整体发展不相适应,在城镇化进程中经历了快速"萧条期"及趋于"回暖期",依然面临着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乡村教育发展整体逐渐式微等问题。乡村教育发展式微现象与乡村教育发展的裹挟式逻辑、内隐式逻辑、虹吸式逻辑以及嵌入式逻辑紧密相关。乡村教育的未来发展振兴,需要从教育现代化整体发展的角度系统考量,以"人的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更加注重"学生本位",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为契机,真正回归"乡土本位",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以"城—乡连续性发展"为方法论,不断凸显"教育本位",实现城乡教育现代化、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 教育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庆真
本文是在对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浙江省义乌市大陈和上溪两镇12个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而形成。文章首先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描述和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状况、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对后乡村时代居民生活状况及其呈现出来的现代性特征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形式上已进入城镇化的乡村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研究来认识这类处于后乡村时代的乡村现代化的程度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现代化语境 乡村现代化 生活质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孟庆平
失业保险是指个人在失去工作或等待就业期间能从政府或社会得到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到今天,虽然已初步形成体系,但伴随着我国失业人口的与日俱增,现行的失业保险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在政府资金缺口的约束下,这一供求矛盾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有扩大的趋势。将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与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对于解决城镇失业保险的供求矛盾,实现标本兼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失业保险 供求矛盾 失业率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徐慧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乡村图书馆治理现代化是指通过对城乡图书馆进行比较分析,在全面把握乡村文化实践特点以及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文明成果,形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乡村图书馆的过程。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图书馆治理面临着治理主体过于单一、治理力量零碎分散、治理过程流于表面、治理环境日益恶劣等一系列问题。要有效破除当前乡村图书馆治理困境,必须加快乡村图书馆治理现代化,即推动乡村图书馆治理理念、目标、主体、机制以及环境的现代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图书馆 治理 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春英 孙昌盛
在城镇化进程冲击下,传统乡村文化和特色的传承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基于乡村价值传承与特色保护的视角,从家庭观念、乡村社会秩序、产业发展、乡村风貌等方面解析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困境,进一步分析形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从专业、体系化路径构建、针对性规划与治理的策略两个层面,提出了乡村可持续发展精准治理的有效措施,推进乡村特色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书羽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耕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镇化是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多数国家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均存在矛盾,不合理的城镇化发展必然会破坏自然界并不多有的耕地资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因而,分析城镇化与耕地保护间所存在的矛盾,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对策,才能够在保护耕地宝贵资源的基础上更高效地推动城镇化发展,共建美好家园。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保护 矛盾 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海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率不断提升,?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但我国城镇化"量"的发展与"质"的发展并不同步,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远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且二者距离越来越大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的百分比,而城市的公共服务是以户籍为基础,而不是常住人口。据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是40.53%,户籍城镇化率是29.7%,到2015年,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何瑜 王勇术
城镇化进程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是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损,而是遵循帕累托改进原则,保证参与经济主体能够公平竞争。政府要力求构造全新工农关系、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全面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这既事关社会公平正义本身,又是城镇化顺利推进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
城镇化 公平正义 体制创新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郑承庆 罗萍萍 吴声怡
乡村文化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是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城镇化进程中,有的地方割裂当地文化甚至以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与乡村文化为代价来力图实现所谓的乡村现代化,这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一种错误做法,必须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关键词:
城镇化 乡村文化 保护 开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俊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次针对"三农"问题做出了新的指引与解读,希望在未来几年继续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最大限度提升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深刻认识到中国乡村经济治理的主要矛盾,针对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经济体制、经济治理模式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在多个视角、多个层面上寻找乡村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乡村经济治理 主要矛盾 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