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3)
- 2023(16178)
- 2022(13665)
- 2021(12719)
- 2020(10505)
- 2019(24255)
- 2018(23811)
- 2017(45715)
- 2016(24807)
- 2015(27986)
- 2014(27799)
- 2013(27587)
- 2012(25177)
- 2011(22781)
- 2010(22524)
- 2009(20693)
- 2008(20106)
- 2007(17306)
- 2006(15275)
- 2005(13722)
- 学科
- 济(109439)
- 经济(109319)
- 管理(70500)
- 业(65599)
- 企(52737)
- 企业(52737)
- 方法(49473)
- 数学(43677)
- 数学方法(43314)
- 中国(30924)
- 农(29199)
- 财(24615)
- 地方(23685)
- 业经(23214)
- 学(22347)
- 贸(20363)
- 贸易(20353)
- 易(19718)
- 农业(19498)
- 环境(19039)
- 制(18221)
- 和(16376)
- 融(15501)
- 金融(15499)
- 银(15494)
- 理论(15473)
- 银行(15451)
- 技术(15210)
- 行(14800)
- 划(14798)
- 机构
- 大学(358379)
- 学院(354579)
- 济(149359)
- 经济(146483)
- 管理(140163)
- 研究(123872)
- 理学(122190)
- 理学院(120789)
- 管理学(118838)
- 管理学院(118213)
- 中国(92120)
- 京(77013)
- 科学(75812)
- 财(65293)
- 所(61640)
- 研究所(56611)
- 农(56007)
- 中心(54451)
- 财经(53609)
- 业大(51868)
- 江(49626)
- 经(49069)
- 北京(48962)
- 范(47766)
- 师范(47380)
- 经济学(46450)
- 院(45271)
- 农业(43675)
- 经济学院(42050)
- 州(40282)
- 基金
- 项目(247919)
- 科学(196543)
- 基金(182490)
- 研究(181406)
- 家(159379)
- 国家(158118)
- 科学基金(135749)
- 社会(117512)
- 社会科(111421)
- 社会科学(111392)
- 基金项目(96672)
- 省(93754)
- 自然(86987)
- 自然科(84927)
- 自然科学(84907)
- 自然科学基金(83415)
- 教育(82132)
- 划(79950)
- 资助(75034)
- 编号(72138)
- 成果(58064)
- 重点(55772)
- 部(55735)
- 发(53435)
- 创(50893)
- 课题(49594)
- 国家社会(49356)
- 教育部(47848)
- 创新(47582)
- 科研(47081)
- 期刊
- 济(158946)
- 经济(158946)
- 研究(105838)
- 中国(64785)
- 学报(55918)
- 科学(52728)
- 农(50885)
- 管理(49723)
- 财(46361)
- 大学(42536)
- 学学(39954)
- 教育(37065)
- 农业(35613)
- 融(29346)
- 金融(29346)
- 技术(28531)
- 经济研究(26451)
- 财经(26183)
- 业经(25075)
- 经(22410)
- 问题(21279)
- 业(18946)
- 图书(17757)
- 贸(17329)
- 资源(17308)
- 技术经济(16962)
- 科技(16766)
- 理论(16416)
- 世界(16060)
- 版(15693)
共检索到511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能生 李佳佳 罗富政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以最小的生态损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在测度区域生态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对IPAT模型扩展建立了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呈非对称U型关系,且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较高,部分省份已进入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还处于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不断下降,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产业结构、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孔来 李静静 乐菲菲
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采用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利用横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从弹性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维持7.1%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在测算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探究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关系;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较高,该地区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已处于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仍处于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即绿色经济效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下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和环境政策从不同方面影响绿色经济效率。
关键词:
城镇化 绿色经济效率 区域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妍 薛俭
文章选取我国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预测分析对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两变量的依赖程度,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相互冲击时在前期呈现出波动,随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冠 霍强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双核。中国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可以作为新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理论层面,经济增长通过收入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则通过投资拉动机制、消费刺激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层面,选取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长期的均衡关系;选取200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全国和东、中、西部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泰尔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的省际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红祥 徐鹤 赵立腾 李天威 葛察忠
基于1990~2012年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相关数据,构建了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在内的城镇化指数,以及包括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空间占用在内的资源环境指数。利用VAR模型来定量研究城镇化指数与资源环境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系统存在耦合关系。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对资源环境系统产生胁迫效应,同时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加重,资源环境系统也会对城镇化的规模、速度、效率等提出约束要求,但是约束效应要小于胁迫效应。
关键词:
城镇化 资源环境 耦合机制 实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志胜
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更大挑战在于如何实现城镇化格局的合理分布并在此过程中完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案选择。利用200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分布与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某种最优的城市首位程度,培育城市体系内部一定数量的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对于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城镇化格局远没有达到最优的分布形态,但也未造成城市体系内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收入分化,反而有助于抑制城市体系内部的空间不平等程度。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当前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最优形态尚未形成之前,渐进的户籍制度改革是必要的,但政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空间效率 区域平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文举
本文以1978~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空间,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法、Engle Granger误差修正理论和Granger因果分析法对中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有别于其短期关系、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变动均具有惯性等结论。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及其原因的探讨,提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认识到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二者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有选择地引进、改造和吸收适宜先进技术、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城镇投资环境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佳刚
文章使用2000~2011年的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对城镇化和房地产泡沫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房地产泡沫不会产生影响,相反,房地产泡沫会对城镇化产生负面作用。在稳定性检验中,发现无论是分时期、分区域还是既分区域又分时期,研究结果都具有一致性。在对2007~2011年样本进行分析时,发现城镇化对房地产泡沫的影响开始显现。
关键词:
城镇化 房地产 泡沫 城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章恒全 蔡晓莹 张陈俊
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计算出全国30个省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STIRPAT模型,构建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框架,通过面板数据得出城镇化率和技术指数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慧 贾珊 赵昕
新型城镇化要体现绿色、低碳、节能等特点,生态文明成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进一步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生态效率进行分解,探寻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最后建立城镇化背景下外部环境因素对区域生态效率影响的面板Tobit模型,得出城镇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实质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存在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格局;(2)技术进步是提升区域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规模效率是抑制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且规模效率对三大地区的影响具有区域特征;(3)城镇化率对东部生态效率存在先负向后正向的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还未体现促进作用。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结构和环境政策等因素也从不同方向、程度上对区域生态效率产生影响。据此,从优化产能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慧 贾珊 赵昕
新型城镇化要体现绿色、低碳、节能等特点,生态文明成为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进一步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生态效率进行分解,探寻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因素,最后建立城镇化背景下外部环境因素对区域生态效率影响的面板Tobit模型,得出城镇化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实质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存在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左龙 宋鹏鹏 王敏敏
通过运用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东部地区10省市2005-2012年的区域生态效率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城镇化的生态效率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城镇化进程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生态效率整体良好,呈现9.7%的增长,个别省市之间差距较大,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环境治理对于生态效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技术进步 Tobit模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关雪凌 周敏
矿业城市在中国的一次能源供给和工艺原材料提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和中国的其他地区一样,矿业区域正经历着城镇化大潮。选用STIRPAT模型,研究2005—2011年矿业区域城镇化和其他因素对能源消费及其引起的碳排放的影响,发现城镇化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家亮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政投入一直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税收和政府投资模拟财政收入和支出变量,以城镇化率模拟城市化发展水平,通过量化相关指标,建立城镇化与财政的关系模型,探寻财政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城镇化发展进程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根据得出的结论,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从财政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债务、转移支付、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财政视角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制度与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