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29)
2023(9586)
2022(7553)
2021(6808)
2020(5463)
2019(12537)
2018(12077)
2017(21963)
2016(11965)
2015(13690)
2014(13690)
2013(13377)
2012(12022)
2011(11019)
2010(10703)
2009(9849)
2008(9767)
2007(8501)
2006(7659)
2005(7171)
作者
(34329)
(28417)
(28403)
(27338)
(18151)
(13601)
(13027)
(11228)
(11141)
(9957)
(9906)
(9606)
(9305)
(9041)
(8963)
(8917)
(8482)
(8227)
(8208)
(8085)
(7314)
(6925)
(6914)
(6503)
(6469)
(6440)
(6319)
(6184)
(5814)
(5757)
学科
(56389)
经济(56338)
管理(31588)
(29657)
(22840)
企业(22840)
方法(22508)
中国(20891)
数学(20006)
数学方法(19818)
(15706)
业经(12905)
(12020)
(11651)
贸易(11636)
(11413)
地方(10781)
农业(10389)
(10162)
(9901)
(9154)
环境(8574)
(8453)
银行(8445)
(8152)
(8022)
金融(8021)
发展(7900)
(7885)
(7567)
机构
大学(174609)
学院(171607)
(80097)
经济(78764)
研究(66609)
管理(64037)
理学(54823)
理学院(54208)
管理学(53384)
管理学院(53072)
中国(51652)
(38701)
科学(37884)
(34954)
(32966)
研究所(30049)
中心(29136)
财经(27814)
(27500)
经济学(26122)
(25627)
北京(25093)
(24323)
(24253)
经济学院(23529)
(23289)
师范(23096)
业大(23095)
农业(21297)
财经大学(20682)
基金
项目(115925)
科学(92494)
研究(86169)
基金(86021)
(75616)
国家(75094)
科学基金(63946)
社会(57738)
社会科(54923)
社会科学(54908)
基金项目(44192)
(42174)
教育(39091)
自然(38637)
自然科(37765)
自然科学(37756)
自然科学基金(37087)
(36577)
资助(35314)
编号(32963)
成果(27083)
(27031)
重点(26763)
(26120)
国家社会(25768)
中国(24598)
课题(23781)
(23491)
教育部(23216)
创新(22244)
期刊
(87054)
经济(87054)
研究(55959)
中国(38370)
(25686)
(25646)
学报(25058)
科学(24726)
管理(24071)
教育(19755)
大学(19673)
学学(18242)
农业(18007)
经济研究(15586)
技术(15414)
(15359)
金融(15359)
财经(13715)
业经(12125)
(12039)
问题(11896)
(11310)
(11108)
世界(11059)
国际(10293)
统计(9248)
技术经济(9030)
资源(8494)
(8188)
图书(7699)
共检索到264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后凯  王业强  苏红键  郭叶波  
本文在对城镇化质量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和城乡协调程度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34个指标的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年的系统数据,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总的来看,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质量状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滨  
选择城镇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和城镇化协调程度三个维度的34个指标,构建了我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0-2016年,我国城镇化质量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各省市在主要维度上发展水平不平衡;我国五大区域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向东北部、中部、西南部和西北部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采用泰尔指数对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进行空间分解发现,我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间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是我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区域内差异对这种空间格局的影响较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东彬  丁波  
本文在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城市建设质量、城乡统筹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1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年的数据,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52个城市进行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总体来看,珠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京津冀城市群城乡统筹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均衡现象最为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质量发展最不均衡,公共服务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滨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选择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城镇化四个维度构建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和比较。研究表明,2000-2016年间中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各维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城镇化水平增长最快,而人口和生态城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中国各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向东北部、中部、西北部和西南部依次递减的特征,且各区域的优势和劣势有所不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年红  王丽  
从居民消费效益的内涵出发,构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其由居民消费身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居民消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居民消费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三部分构成;选取主成分法、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排名;根据三种评价结果采用组合评价法,按组合评价值的大小得到排序结果,并进行事前检验和事后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出最优的组合评价结果。结论是,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效益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种"U"型分布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红键  朱保念  李善国  
根据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及相应指标体系的设计,将以往研究分为四类,并从评价对象、指标体系、赋权方法、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及新型城镇化的相关要求,提出了未来开展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应达成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共识,积极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衔接,加强市民化评价、生态环境效率评价以及新型城市建设评价等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平  倪苹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的城镇化进程给中国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对以往研究进行了综述,建立了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及31个省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怡睿  黄煌  石培基  
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在Arc GIS等相关软件的支持下,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3年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得出城镇化质量体系综合评价结果,并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从城镇化质量动态变化来看,2003—2013年中国城镇化质量逐年升高,各区域增速明显,增长轨迹相似,但发展较不平衡,各地区差异较大。从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来看,中国城镇化质量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城镇化质量分区具有显著的阶梯性。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衡量城镇化质量3个子系统发展速度不同,其中城市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质量对城镇化质量贡献作用较大,城乡统筹质量持续低迷,不增反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守慧  丁士军  孙飞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守慧  丁士军  孙飞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暖  高权  王帅  
以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各省市的城镇化水平,并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省际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综合城镇化水平超前和滞后的省域在东西部之间交错分布,并没有出现东部地区城镇化超前而西部地区城镇化滞后的空间分异格局;②省际尺度上综合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空间依赖性;③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以及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省域综合城镇化水平的弹性系数显著为正。模型的系数值为负,表明省域之间综合城镇化水平存在"跷板效应"。因此,在稳步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前提下,政府应适当提高资本和劳动力在区域间的配置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莉  李姣姣  
文章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均衡性等原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初选指标数据集进行定量分析,进而筛选出有效指标,建立了符合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A-PSO-ACO综合指数算法对3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得出我国33个试点城市的新形城镇化质量的相对位次,并对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与GA-SVM、PSO-SVM、ACO-SVM评估结果进行对比,GA-PSO-ACO综合指数的评价效果更为理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娟  刘颖  耿潇潇  
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或水平、素养等日益提升,而且国家发展和社会文明与城镇化、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随着国家城镇格局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会出现一些民生问题,因此,政府应当合理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协调统一提供有力保障。文章以河北省市域为基本单元,在阐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AHP-熵值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创新、居民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其各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现状诊断,并依据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格局差异,划分为高、中、中低及低水平四大城镇化水平类型区,并因地制宜指出具有地域差异化新型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