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5)
- 2023(16009)
- 2022(13426)
- 2021(12532)
- 2020(10357)
- 2019(23716)
- 2018(23513)
- 2017(45012)
- 2016(24149)
- 2015(27414)
- 2014(27398)
- 2013(27179)
- 2012(24823)
- 2011(22625)
- 2010(22493)
- 2009(20700)
- 2008(19946)
- 2007(17332)
- 2006(15552)
- 2005(13956)
- 学科
- 济(119047)
- 经济(118932)
- 管理(68986)
- 业(63664)
- 企(51895)
- 企业(51895)
- 方法(46917)
- 数学(41000)
- 数学方法(40660)
- 中国(31348)
- 农(28006)
- 地方(26079)
- 业经(24553)
- 财(23662)
- 学(23288)
- 贸(19465)
- 贸易(19453)
- 易(18840)
- 制(18830)
- 农业(18749)
- 环境(17010)
- 和(16460)
- 理论(15456)
- 银(15401)
- 银行(15365)
- 融(15310)
- 金融(15307)
- 地方经济(15272)
- 技术(14914)
- 发(14829)
- 机构
- 大学(354488)
- 学院(350217)
- 济(154072)
- 经济(151085)
- 管理(138013)
- 研究(124724)
- 理学(119532)
- 理学院(118163)
- 管理学(116350)
- 管理学院(115714)
- 中国(92630)
- 京(76210)
- 科学(74472)
- 财(66508)
- 所(62077)
- 研究所(56649)
- 中心(54416)
- 财经(53785)
- 农(53349)
- 江(49542)
- 业大(49512)
- 经(49025)
- 北京(48538)
- 经济学(47966)
- 范(46429)
- 师范(46068)
- 院(45202)
- 经济学院(43003)
- 农业(41465)
- 财经大学(39959)
- 基金
- 项目(238304)
- 科学(188865)
- 基金(175791)
- 研究(174763)
- 家(153020)
- 国家(151818)
- 科学基金(130595)
- 社会(113865)
- 社会科(108023)
- 社会科学(107996)
- 基金项目(93322)
- 省(89716)
- 自然(83111)
- 自然科(81204)
- 自然科学(81188)
- 自然科学基金(79746)
- 教育(78742)
- 划(75984)
- 资助(71921)
- 编号(69325)
- 成果(56137)
- 部(53535)
- 重点(53061)
- 发(51499)
- 创(48892)
- 国家社会(47945)
- 课题(47742)
- 教育部(46315)
- 创新(45725)
- 科研(45025)
- 期刊
- 济(172380)
- 经济(172380)
- 研究(109454)
- 中国(64963)
- 学报(52952)
- 管理(51558)
- 科学(50950)
- 农(49259)
- 财(48545)
- 大学(40456)
- 学学(37997)
- 农业(34302)
- 教育(34257)
- 技术(29336)
- 融(29301)
- 金融(29301)
- 经济研究(28817)
- 财经(26957)
- 业经(25381)
- 经(23260)
- 问题(22764)
- 技术经济(18467)
- 业(18148)
- 贸(17804)
- 图书(17448)
- 世界(17360)
- 现代(16214)
- 理论(16143)
- 科技(16129)
- 国际(15688)
共检索到518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丽文 张毅 李永盛
文章基于1978~2011年全国城镇化率与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得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也有促进作用;采用省域2005~2011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得出全国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约为0.93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约为3.1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约为0.32个百分点,贡献度为东中部>全国>西部。提出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在中西部地区积极培育城市圈与城市群,打造城市经济圈,发挥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东西部城镇化效率差距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正率
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本文通过对中国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研究,分析了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情况。随后,本文通过空间计量的莫兰指数对城镇化的空间形态进行了研究,得出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之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差别及背后的经济原因。本文还从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城市功能演进的规律、动态外部性等方面对城镇化空间形态未来趋势做出了分析,认为形成当前城镇化空间形态差别是区域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在产业集聚过程中的集聚能力以及周边地区的扩散能力的结果。基于研究结论,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跃胜
运用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的差距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形成贡献最大,区域内的差距的对此的贡献较小;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信息服务、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要素。基于此建议: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进程中,须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要素,逐步缩小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区域差异 锡尔指数 基尼系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跃胜
运用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的差距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形成贡献最大,区域内的差距的对此的贡献较小;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信息服务、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要素。基于此建议: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进程中,须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要素,逐步缩小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区域差异 锡尔指数 基尼系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妍 薛俭
文章选取我国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预测分析对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两变量的依赖程度,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相互冲击时在前期呈现出波动,随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冠 霍强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双核。中国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可以作为新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理论层面,经济增长通过收入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则通过投资拉动机制、消费刺激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层面,选取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长期的均衡关系;选取200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全国和东、中、西部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泰尔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的省际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孔来 李静静 乐菲菲
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采用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利用横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从弹性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维持7.1%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余凤龙 曹芳东
在理论分析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了城镇化规模和质量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1)城镇化规模、城镇化质量和旅游经济发展都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因忽略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而高估了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2)城镇化规模和城镇化质量均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不仅受到本地区城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邻近地区城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妍 薛俭
选取了中国31个省市1990-2012年的城镇化率、人均GDP、就业人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基于面板数据的扩展生产函数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Hausman检验等一系列计量方法,对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证分析。分析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整体上保持了高度正相关性,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提出了对解决区域协调性发展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弓 叶蜀君
新型城镇化在"十二五"中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要求以城市群为单位推进城镇化,最终实现"两横三纵"的城市群架构,通过连笔纵横,实现全国城镇化。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存在诸多失衡与失调,如人口转移与土地扩张不匹配、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迁移不同步、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发展失衡等。对上述不协调现象的探索,学者们多从空间、人口、产业城镇化进程的内部找原因。本文提供另外一个思路,由于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在要素层面有千丝万缕的勾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所以,探讨三者的协调性有积极意义。据此,本文以中国21个城市群为研究样本,选取相关指标,建立经济增长、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罗翔 罗静 张路
文章基于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借用修正的耕地压力指数,对中国区域间的耕地压力及变动趋势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回归对耕地压力与城镇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耕地压力指数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的城镇化率上升0.26个百分点,不仅如此,滞后3期的耕地压力指数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城镇化率累积上升0.16个百分点,对耕地压力指数和城镇化率剔除周期性成分后,影响机制依然存在。这表明基于地理因素和自然禀赋的耕地压力是中国城镇化的长期影响因素,而借用土地供给量平衡区域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扭曲了资源配置的方向,导致城镇化中区域发展失衡与土地的非集约使用。因此文章建议,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行差别化、渐进的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压力指数 工具变量 区域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天宝 马嘉铭
空间生产将马克思主义与空间理论范畴系统地整合为兼具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的唯物论体系,开拓了解读和分析空间实践过程的新视域。21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空间生产研究的热潮,城镇化是理论应用的主要场域。论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典型文献的深入阅读,梳理国内城镇化研究领域空间生产理论应用的进展,总结研究概况,挖掘研究重点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结合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提出理论应用的展望,即从生产性空间分析到生活化空间关注、从空间问题分析到中国理论体系建构以及从空间理论的解读到空间实践的指引。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城镇化 列斐伏尔 现代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文蝶 牛叔文 齐敬辉 丁永霞 李娜
生活用能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生活能源消费量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地理和生活方式等。文章以中国28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分为北方城镇、北方农村、南方城镇、南方农村四组,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97-2011年间各省区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与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①人均生活用能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②由于加热和制冷是居民生活用能的主要方向,收入与用能的关联表现出有趋向的空间差异;③北方高纬度区域和南方低纬度区域人均生活用能受收入的影响最大。在农村地区二者的关联性普遍比城镇地区大,其中北方城镇化水平高的省份二者关联性更强,而在气候温和的南方,二者的表现较为复杂;④城镇化水平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利用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在测算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探究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关系;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较高,该地区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已处于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仍处于U形曲线的下降阶段,即绿色经济效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下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和环境政策从不同方面影响绿色经济效率。
关键词:
城镇化 绿色经济效率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忠奇 陈甬军
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当下,通过城镇化手段刺激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是必要举措。但中国城镇化模式是否粗放,是否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却尚未被解答。为此,本文摒弃测算TFP增长率的新古典条件,放松生产函数形式、规模报酬不变和技术进步希克斯中性的要求,给出要素贡献率的非参数测算方法。在方法创新的基础上,本文实证研究显示:1985—2012年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15%,占主导地位;劳动贡献率为3.26%,能源贡献率为21.75%,而TFP贡献率仅为10.84%,因此样本期间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并且从趋势上看这种粗放性没有显著改善。回归分析表明,相比中国的工业化和服务业化而言,以往的城镇...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动力 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