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2)
2023(14340)
2022(11810)
2021(10781)
2020(9222)
2019(21212)
2018(20869)
2017(39179)
2016(21672)
2015(24566)
2014(24521)
2013(24171)
2012(22155)
2011(20100)
2010(20001)
2009(18812)
2008(18589)
2007(16541)
2006(14317)
2005(12886)
作者
(65958)
(55338)
(55172)
(52458)
(34948)
(26546)
(24938)
(21804)
(20940)
(19420)
(18905)
(18384)
(17638)
(17564)
(17306)
(17235)
(16813)
(16468)
(15875)
(15832)
(13870)
(13582)
(13513)
(12635)
(12471)
(12384)
(12141)
(12053)
(11191)
(11076)
学科
(95851)
经济(95758)
管理(58724)
(57371)
方法(46046)
(45002)
企业(45002)
数学(41692)
数学方法(41212)
中国(27737)
(26127)
(22234)
(19896)
贸易(19888)
业经(19433)
(19426)
(19411)
农业(17248)
地方(16623)
(16575)
(14263)
银行(14208)
(13602)
金融(13600)
(13551)
环境(13520)
(13305)
财务(13265)
财务管理(13236)
(12898)
机构
大学(320618)
学院(317323)
(136184)
经济(133783)
管理(119551)
研究(113744)
理学(104173)
理学院(102945)
管理学(100901)
管理学院(100329)
中国(85282)
科学(71741)
(67996)
(63065)
(59156)
(58515)
研究所(54474)
业大(52522)
中心(51157)
农业(50191)
财经(47710)
(45619)
(43623)
经济学(43276)
北京(42738)
(40176)
(40056)
师范(39526)
经济学院(39290)
(35839)
基金
项目(217725)
科学(170937)
基金(160976)
研究(150072)
(144110)
国家(143008)
科学基金(120767)
社会(97850)
社会科(92866)
社会科学(92838)
基金项目(84568)
(83062)
自然(79825)
自然科(78106)
自然科学(78077)
自然科学基金(76740)
(71726)
教育(68805)
资助(66528)
编号(57682)
重点(49879)
(48675)
(46828)
成果(46208)
(44991)
科研(42769)
创新(42285)
国家社会(41942)
计划(41926)
教育部(41074)
期刊
(140985)
经济(140985)
研究(89156)
学报(58721)
中国(58659)
(57144)
科学(51546)
(44011)
大学(43009)
管理(41446)
学学(40930)
农业(38486)
教育(27273)
(27021)
金融(27021)
技术(25362)
经济研究(24789)
财经(23681)
业经(21977)
(21789)
(20391)
问题(19712)
(17544)
统计(17486)
(16691)
技术经济(16377)
(15833)
世界(15574)
国际(15498)
业大(14937)
共检索到45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潘鹤思  
筛选出3类资源消耗指标和4类污染排放指标,分别与城镇化水平以及相关传导控制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并基于1996~2011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论显示:城市供水总量、建成区面积分别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间存在正"U"型关系,拐点分别为64.38%和81.55%;能源消费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分别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分别为81.28%、66.57%、76.02%、63.61%和72.37%。通过与当前实际城镇化率比较,全国仅有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4个省区超过相关拐点,进入城镇化发展集约型阶段,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耿志  张虹鸥  薛德升  姚华松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城镇化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文章从经济和就业两方面揭示了中国城镇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发现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下非正规经济的作用不同。在城镇化初级阶段,非正规经济在经济系统的份额随城镇化发展而不断上升;城镇化发展至某一水平后,伴随经济结构转变和全球竞争力增强,非正规经济扩张速度减缓,在经济系统的比重出现下降。这表明非正规经济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城市化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相关政策应对应有所不同。尽管非正规经济/就业在经济/就业系统的份额趋于降低,但不能认为它会完全消失,新的经济模式可能产生新的非正规经济来源。呼吁对非正规经济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关系开展更多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聂高辉  邱洋冬  
本文通过建立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对城镇化演进影响环境污染的前景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水平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60.44%,2030年达到70.99%,城镇化水平不断演进,但速度趋缓;技术、经济、产业结构合理性、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因素每增加1%时,环境污染将分别增加0.0428%、0.0729%、-0.1453%、0.0608%、0.0601%;环境污染预测结果显示,"十三五"规划时期城镇化演进将导致环境污染指数上升0.0845,"十四五"规划时期城镇化演进将致使环境污染指数上升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聂高辉  邱洋冬  
本文通过建立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对城镇化演进影响环境污染的前景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水平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60.44%,2030年达到70.99%,城镇化水平不断演进,但速度趋缓;技术、经济、产业结构合理性、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因素每增加1%时,环境污染将分别增加0.0428%、0.0729%、-0.1453%、0.0608%、0.0601%;环境污染预测结果显示,"十三五"规划时期城镇化演进将导致环境污染指数上升0.0845,"十四五"规划时期城镇化演进将致使环境污染指数上升0.0328,"十五五"规划时期城镇化演进将导致环境污染指数上升0.0199。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孝先  
揭示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对于实施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城镇化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等三个纬度的城镇化度量指标,再加上考察城镇化影响因素的诸多变量难以寻找单一数据指标进行衡量,使得传统计量方法进行城镇化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在城镇化影响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全国282个地级城市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探求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要素投入、消费需求、金融深化、空间聚集、人口素质和政府作用等因素对于城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丽莉  张明凡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文章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运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8至2012年5个连续年度的横截面数据和Eviews6.0,以市场化程度、产业发展、比较利益、开放水平等四个动力因子的相应指标作为自变量,对因变量——城镇化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耀先  
在阐述今后15年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差距、资源和环境、区域发展、政府管治等四大挑战之后,分析了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0.6、0.8、1.0和1.2个百分点的4种态势。如按1978-2002年城镇年均提供636万人就业考虑,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不宜超过0.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2005年上半年城镇安排595万人就业,则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也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所有4种态势,土地短缺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后就可持续城镇化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①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②贯彻落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③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勤  
文章综合考量生育、死亡、期初年龄结构和人口乡—城转移4个方面的因素,对2000~2010年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力的大小与乡—城转移人口的年龄选择模式密切相关。该阶段,15~29岁的年轻乡村人口有1/3转为城镇人口;人口的乡—城转移对乡村人口老龄化的贡献率为43.4%,高于任何人口自然变动因素的影响,是乡村人口老龄化的主导因素;乡—城转移人口有效降低了城市老龄人口比重,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贡献率为-118.0%,仅次于期初年龄结构的影响力;城镇化对镇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为有限。在人口自然变动诸因素中,期初年龄结构对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高于死亡率与生育率变动的影响。文章讨论了城镇化对城乡人口老龄化影响差异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并就这种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晓叶  许东海  
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计量实证基准模型,利用中国1983—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普通最小二乘法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环境污染程度对城镇化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工业废气排放对城镇化率的影响逐渐变大且为负;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短期内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正相关,但长期内工业废气排放与城镇化率负相关。总之,在今后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状况本身,还要立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创新等措施降低和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环境宜人的城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运用空间纠正Sys-GMM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水平、速度和质量、水资源利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水资源利用量和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导致水资源利用量增加,不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而城镇化质量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有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但降低作用和提升作用均较小;分城市类型看,三类城市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均提高了水资源利用量,其中地级市的正面影响最大,三类城市城镇化水平、速度提高均不利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其中地级以上城市的负面影响最小;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有利于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地级市和县级市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水资源利用量;未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地区城市类型看,三大地区三类城市的城镇化水平、速度、质量对水资源利用量与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超  张海洋  胡宝贵  
[目的]城镇化是影响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关键要素,对于城镇化和减贫之间关系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方法]文章基于199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等,分别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对城镇化和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1)城镇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均能有效降低农村贫困程度。(2)人口城镇化与贫困之间呈U型关系,而经济城镇化对贫困的影响是单向负相关。(3)我国城镇化减贫效应的区域差异明显,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城镇化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减贫效应更显著。[结论]城镇化是减贫的重要途径,但过度的人口城镇化会加剧贫困,城镇化减贫的重点在于与人口城镇化相匹配的经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高,方能达致减贫。所以应全面提升城镇化规划的科学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减贫进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焦高乐  严明义  
文章以我国2003—2014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各省份城镇化水平及其碳强度之间的脱钩关系和关联规则。首先,对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之间的区域特征。其次,采用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动态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上升的同时碳强度不断下降,大部分省份的碳强度下降幅度大于城镇化水平增长幅度,并且追赶省份与模范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碳强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最后,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各省份状态转移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之间的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焦高乐  严明义  
文章以我国2003—2014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各省份城镇化水平及其碳强度之间的脱钩关系和关联规则。首先,对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之间的区域特征。其次,采用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动态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上升的同时碳强度不断下降,大部分省份的碳强度下降幅度大于城镇化水平增长幅度,并且追赶省份与模范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碳强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最后,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各省份状态转移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城镇化水平与碳强度之间的关系向更优状态转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星  
依据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将我国29个省(区)分为三个组别,利用STIRPAT模型考察了我国整体和处于不同城镇化发展质量阶段地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和城镇化质量低的地区,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呈N型曲线关系;城镇化质量高、中地区,城镇化与碳排放之间呈倒N型曲线关系。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碳排放量的约束条件下要实现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预期发展目标,须提高能源利用技术,降低能源强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荣南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非农经济发展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定量揭示了经济非农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动态联系,并对我国城镇化水平、动力结构、测度指标进行了简要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