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42)
- 2023(7878)
- 2022(6056)
- 2021(5762)
- 2020(4521)
- 2019(10358)
- 2018(10054)
- 2017(19001)
- 2016(10104)
- 2015(11553)
- 2014(11323)
- 2013(10978)
- 2012(9906)
- 2011(9065)
- 2010(8745)
- 2009(8142)
- 2008(7874)
- 2007(6840)
- 2006(6306)
- 2005(6018)
- 学科
- 济(47667)
- 经济(47612)
- 业(23506)
- 管理(23002)
- 中国(19193)
- 方法(16906)
- 企(15906)
- 企业(15906)
- 农(15569)
- 数学(15235)
- 数学方法(15172)
- 贸(11681)
- 贸易(11674)
- 易(11507)
- 业经(10698)
- 农业(10397)
- 制(9293)
- 财(9093)
- 发(9019)
- 地方(8824)
- 银(8076)
- 银行(8071)
- 行(7867)
- 发展(7555)
- 展(7540)
- 融(7462)
- 金融(7461)
- 学(7230)
- 体(6988)
- 环境(6959)
- 机构
- 大学(143947)
- 学院(142035)
- 济(70782)
- 经济(69768)
- 研究(56888)
- 管理(50228)
- 中国(44777)
- 理学(42750)
- 理学院(42242)
- 管理学(41681)
- 管理学院(41412)
- 京(31230)
- 科学(30424)
- 财(30131)
- 所(27764)
- 研究所(25293)
- 经济学(24558)
- 中心(24384)
- 财经(24241)
- 经(22418)
- 经济学院(22135)
- 农(21870)
- 院(20408)
- 北京(20340)
- 江(19827)
- 范(19702)
- 师范(19570)
- 财经大学(18121)
- 科学院(17350)
- 业大(17279)
- 基金
- 项目(93893)
- 科学(75614)
- 研究(71788)
- 基金(71134)
- 家(62175)
- 国家(61686)
- 科学基金(52306)
- 社会(50008)
- 社会科(47497)
- 社会科学(47489)
- 基金项目(36391)
- 省(32378)
- 教育(32179)
- 自然(29895)
- 自然科(29240)
- 自然科学(29234)
- 自然科学基金(28763)
- 划(28585)
- 资助(28567)
- 编号(27462)
- 成果(23062)
- 国家社会(22888)
- 部(22745)
- 中国(22223)
- 发(21813)
- 重点(21670)
- 教育部(19952)
- 课题(19486)
- 创(19188)
- 性(18701)
共检索到221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永平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经济社会高级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城镇化水平,更应关注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因此,本文旨在系统追溯中国城镇化的演进轨迹,揭示以往城镇化发展演变的经验与规律,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差距与潜力,进一步深入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现实困境,探讨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转型方向,为制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为中国经济增长再续"奇迹"提供政策菜单。
关键词:
城镇化 演进 转型方向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年华 宣卫红 戴军 王书明
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步伐,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文章基于《中国统计年鉴》1949~2011年城镇化率数据,依据Logistic模型推演出中国城镇化率的非线性拟合曲线,进而对中国城镇化进程进行预测。Logistic模型分析表明,曲线拟合优度高,中国城镇化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孕育阶段(1982年前,期末的城镇化率达21%)、成长阶段(1982~201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50%)、成熟阶段(2010~2050年,期末的城镇化率达78.9%)、衰退阶段(2050年后,期末城镇化率达到极值100%),这种阶段划分与2011年以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基本吻合,同时可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进行阶段性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城镇化是民生解决和改善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经起步、停滞、探索、发展四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备受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的民生改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破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民生难题,开拓民生发展新道路,成为未来我国民生解决和改善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化路径 城市化与民生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勇
我国城镇化未来发展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小城市成为主力军,中西部成为主战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在于建立满足高度城镇化水平要求的完善的城镇体系、重点发展100万~200万人口的中间规模城市、以城市群为主要的人口集中方式、集约化和紧凑型城镇建设模式等。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改变现行的城乡治理模式,改变现行的开发区设置模式,重新启动正常的设市进程,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等。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历程 城镇化战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立群
城镇化是实现减贫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化缓慢起步阶段,城镇化进程几乎停滞,对减贫的效力不大,并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期,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有力推动了减贫事业的发展,但城乡差距也被拉大;2013年以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扶贫开发、由"减贫"向"脱贫"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下,应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扶贫开发,尤其应重视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镇化的减贫效应;要建立和完善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减贫事业的政策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庄士成 王莉
城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社会现象,其进程具有许多共性。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在城镇化(或城市化)过程中,都出现过农民贫困、农村没落、城市贫富严重对立甚至出现大量贫民窟等现象。就我国情况而言,城镇化还受制于由国情所决定的诸多因素的制约,呈现出自身特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人淮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持久动力。我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二元经济结构趋于强化和固化、农村人口转移和生存压力加大、城镇化加速推进承载能力脆弱等困境。为破解城镇化发展困境,需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良性互动发展,推进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同步协调发展,并着力打造效能型、生态型和智慧型城镇。
关键词:
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 困境 破解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新平 严金明 王庆日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的问题,总结地方实践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面临资金短缺、产权复杂等现实困难,主要原因是规则的制约和缺失,对广东、浙江、辽宁3个省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出让方式改进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总结。研究结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既是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政策空间,应在全国层面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违法用地处理、土地出让和强制力运行等规则,按照科学规划、市场导向、利益共享的原则推进工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玉阳 侯晓娜 柳清瑞
中国碳排放水平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如何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阶段城镇化影响碳排放的规律以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城镇化由低级阶段迈向高级阶段时,碳排放呈现倒“N”型轨迹;城镇化主要通过消费、投资以及对外贸易影响碳排放,并且在不同城镇化门槛区间内,其传导机制存在异质性。因此,未来政策应重点倡导低碳消费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从而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碳排放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碳排放 传导机制 对外贸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玉阳 侯晓娜 柳清瑞
中国碳排放水平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提升,如何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不同阶段城镇化影响碳排放的规律以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城镇化由低级阶段迈向高级阶段时,碳排放呈现倒“N”型轨迹;城镇化主要通过消费、投资以及对外贸易影响碳排放,并且在不同城镇化门槛区间内,其传导机制存在异质性。因此,未来政策应重点倡导低碳消费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从而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碳排放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碳排放 传导机制 对外贸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 刘江日 李洪斌
文章认为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偏重于物的"城镇化"而忽视人的城镇化问题,过去30年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要把人的城镇化作为重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解决2亿多人的"半城镇化"问题。文章指出推动城镇化转型需要深化一系列配套改革,重点要处理好"人如何市民化"、"钱如何筹集"、"地如何集约使用"和"空间如何科学布局"4个基本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纪晓岚 曾莉
县级政府能力,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乃至社会转型的关键力量。城镇化战略的纵深推进,要求县级政府具备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事实上,县级政府的能力建构并非易事,政府能力与政府职能、政府能力与政府绩效之间矛盾丛生;前者涉及能力的限度,后者关乎能力的效度,其各自的内在张力业已成为县级政府能力发展的现实困境。加强县级政府能力建设的适度化、制度化和有效性,将有助于城镇化的稳健推进和县域社会的全面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才云 张毓卿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项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农村居民收入低下、农业总产值增长缓慢、农村贫困人口严峻、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此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改善农村落后现状、推动中国经济后期高速增长提供重要的引擎,通过阐述城镇化中的困境,演绎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思路,为中国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建设动因 建设困境 路径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生菊 陈炜
近年来甘肃省人口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总体呈现横向比较差距较大,空间分异明显,人口城镇化呈现层级流动,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质量较低等特征。目前,甘肃省人口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滞后于非农产业发展,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匹配度低。对此,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扩大城镇就业和增收机会为根本;以完善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增强城镇内涵式承载力为基础;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社会事业发展为保障;以深化配套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体系为保证;以加快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民返乡创业为支撑,实现从土地城镇化、户籍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
甘肃省 人口城镇化 主要特征 突出问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生菊 陈炜
近年来甘肃省人口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总体呈现横向比较差距较大,空间分异明显,人口城镇化呈现层级流动,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质量较低等特征。目前,甘肃省人口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滞后于非农产业发展,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匹配度低。对此,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扩大城镇就业和增收机会为根本;以完善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增强城镇内涵式承载力为基础;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社会事业发展为保障;以深化配套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体系
关键词:
甘肃省 人口城镇化 主要特征 突出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