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8)
2023(13277)
2022(10786)
2021(10148)
2020(8465)
2019(19466)
2018(18959)
2017(36292)
2016(19245)
2015(21907)
2014(21367)
2013(20818)
2012(18654)
2011(16618)
2010(16064)
2009(14467)
2008(13511)
2007(11194)
2006(9584)
2005(8446)
作者
(51481)
(43272)
(42843)
(40775)
(27345)
(20490)
(19583)
(16924)
(16633)
(14820)
(14630)
(14529)
(13445)
(13376)
(13320)
(13045)
(12930)
(12481)
(12346)
(12295)
(10555)
(10286)
(10181)
(9862)
(9705)
(9669)
(9240)
(9107)
(8570)
(8495)
学科
(83072)
经济(82983)
管理(50424)
(49540)
方法(39468)
(38515)
企业(38515)
数学(35692)
数学方法(35312)
中国(25314)
(23083)
(19404)
(18196)
贸易(18186)
(17841)
业经(17425)
农业(15209)
地方(14302)
(13908)
(13037)
金融(13035)
(13027)
(12370)
银行(12346)
环境(12145)
(11885)
(11528)
技术(11362)
(11356)
财务(11313)
机构
大学(266426)
学院(263702)
(120439)
经济(118621)
管理(104252)
理学(91209)
研究(90913)
理学院(90258)
管理学(88839)
管理学院(88336)
中国(69719)
(55203)
科学(51789)
(51349)
(43130)
财经(42275)
(41746)
中心(41636)
研究所(39668)
(39082)
经济学(39044)
业大(37846)
(35674)
经济学院(35411)
北京(34230)
(33412)
师范(33104)
(33002)
农业(32678)
财经大学(32014)
基金
项目(186861)
科学(150192)
基金(140952)
研究(136717)
(123147)
国家(122210)
科学基金(106087)
社会(91741)
社会科(87307)
社会科学(87286)
基金项目(74088)
(69058)
自然(67077)
自然科(65638)
自然科学(65624)
自然科学基金(64496)
教育(62885)
(59477)
资助(57134)
编号(52658)
(43231)
重点(42256)
成果(41626)
(40451)
国家社会(40318)
(39308)
教育部(37808)
创新(36922)
人文(36293)
科研(36105)
期刊
(120329)
经济(120329)
研究(77029)
中国(48058)
学报(38465)
(37838)
(37806)
科学(37399)
管理(37287)
大学(30817)
学学(29064)
农业(26493)
教育(24686)
(23117)
金融(23117)
技术(22841)
经济研究(21059)
财经(20677)
业经(18125)
(17961)
问题(16956)
(16501)
国际(15905)
(15301)
世界(14922)
统计(12943)
技术经济(12626)
(11587)
(11530)
资源(11388)
共检索到377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曦  陈中飞  
本文在传统城镇化理论模型中引入城镇聚集成本和农村人口迁移成本,建立了城镇化水平决定的预期收益一成本(非)均衡模型。然后基于92个国家1980—2010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和制度两方面揭示决定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参与率越高,第一产业比重越小,民众自由度越大,高等教育普及率水平越高,一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就越高;而无论是根据OECD国家还是非OECD国家的经验,中国的实际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国际经验下的合意城镇化水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阻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并非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因素,而是诸如人口户籍管理这样的制度性因素,因而破除户籍制度势在必行。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朱若然  陈贵富  
采用CHNS面板数据和随机效果单位概率模型分析决定我国城镇失业率的主要因素。16-26岁青年失业率决定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年龄对失业概率的边际效果较大;从教育水平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和小学和初中毕业的劳动力相比,高中、中专毕业劳动力的失业概率较高,但是大专以上毕业的劳动力的失业概率却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全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但是降低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男性、未婚、教育水平低、西部、调查失业率高、自雇就业比率和工业占产业比高的地区,劳动力的失业概率相对较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农  
长江上、中、下游三大地带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性是由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的模式决定的。利用长江地区 9省 1市的统计数据 ,研究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并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揭示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农村非农化、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未来长江地区的发展过程中 ,要以城镇化的发展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实现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在非农产业中 ,要大力开发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潜力 ,加快农业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步伐。农村工业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向城市的过度集中...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辉  石寅斌  张陈俊  
基于诺瑟姆城镇化发展阶段理论,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初级、前期加速、中期加速、后期加速和稳定阶段五个阶段类型地区,选取2000—2016年每个类型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Eviews对城镇化率与影响因素间关系进行模型估计,得出了每个阶段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雪莹  
选择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发展、文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5个一级指标,构建我国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测算和评价。研究表明,1995~2016年,我国城镇化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民工和普通外来务工人员不断转化为城镇人口,社会保障体系亟待改善。与此同时,仍然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着力减轻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孝先  
揭示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对于实施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城镇化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等三个纬度的城镇化度量指标,再加上考察城镇化影响因素的诸多变量难以寻找单一数据指标进行衡量,使得传统计量方法进行城镇化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在城镇化影响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全国282个地级城市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探求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要素投入、消费需求、金融深化、空间聚集、人口素质和政府作用等因素对于城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丽莉  张明凡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文章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运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8至2012年5个连续年度的横截面数据和Eviews6.0,以市场化程度、产业发展、比较利益、开放水平等四个动力因子的相应指标作为自变量,对因变量——城镇化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段泳  朱农  
城市化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迁移密切相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其根源是在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各地区,影响城市化发展的诸因素之发育程度及所起作用不同。本文运用平行数据(panel)模型,对影响中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城市化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①各地区之间,特别是沿海与内地之间,城市化进程的差异非常显著。②在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当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起推动作用;而在沿海地区,则由第三产业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③对外开放政策对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起了显著作用,在沿海省份表现尤为突出。由此可以推断,中、西部开放力度的加大将推动当地城市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碧云  张凌霜  易行健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需求增长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2009年和2002年中国六个省份与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家庭总服务性消费与各分项服务性消费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与扩展分析,发现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家庭人口性别结构及家庭其他特征变量和城镇人口规模等因素均对我国居民家庭总服务性消费需求和分项服务性消费需求有显著影响,但我国潜在的服务性消费需求还远没有转化为现实需求。本文认为应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善服务消费条件和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形成一批人口规模适度的城镇,以此促进家庭服务性消费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关注女性的就业和受教育环境,提高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宇  
从迄今国际通行的传统城乡人口划分原则和标准以及当今城乡界限淡化背景下城乡人口划分和统计的演变趋势两个方面,对2011年末中国大陆51.27%的城镇化率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现行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基本上符合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城乡划分原则和标准,不应因为城镇化进程中某些问题的存在而否定我国已有半数以上人口聚居于城镇、且拥有国际公认的城镇人口基本特征的事实。文章还认为,我国现行的城镇化数据不仅没有高估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反而存在着未能涵盖大量具有相当城镇特性、但仍未被纳入常规市镇人口统计的"准城镇人口",从而低估实际城镇化进程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进一步改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熊湘辉  徐璋勇  
关键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冒小栋  刘琼芳  
本文基于1996-2011年中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计算各时期人口城镇化率的Moran's I指数,发现我国区域人口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然后利用计量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城镇化相邻区域之间存在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等指标对人口城镇化水平有显著影响,同时模型存在时间固定效应差异;另外相邻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对本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存在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不明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莎莎  张东辉  陈汝影  
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异质型特征两个角度,分别构建了中介效应和交互效应模型,分析了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实现全要素生产率(TFP)驱动的有效路径。结果显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程度可间接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Tech)产生显著促进效应,而对技术效率(Effch)影响不显著;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分别结合初级人力资本和中级人力资本水平将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产生负的交互效应,结合高级人力资本水平将产生正的交互效应;随着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初级人力资本和中级人力资本水平的下降以及高级人力资本水平的上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将会显著提高,进而驱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衡量人力资本,亦存在显著中介效应,但其显著低估了人力资本对TFP的促进程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伟同  
中国城乡二元的公共服务体制,容易让人做出城镇化进程会提高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逻辑判断。但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而城镇化进程本身并没有带来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相反甚至出现了阻碍居民福利改善的现象。这一结论表明,与民生福利相脱节的城镇化道路,固化了原有的城乡二元公共服务体制下的差异化福利分配结构,无益于甚至阻碍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因而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协调发展,需要对现有城镇化道路加以反思。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丽芬  刘爱英  龙如银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整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对我国居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是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于农村居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