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1)
- 2023(13916)
- 2022(11363)
- 2021(10194)
- 2020(8588)
- 2019(19558)
- 2018(19128)
- 2017(36573)
- 2016(19908)
- 2015(22888)
- 2014(23039)
- 2013(23093)
- 2012(21726)
- 2011(19868)
- 2010(19787)
- 2009(18682)
- 2008(18377)
- 2007(16517)
- 2006(14853)
- 2005(13805)
- 学科
- 济(108936)
- 经济(108848)
- 管理(51608)
- 业(48808)
- 方法(40432)
- 数学(36204)
- 企(36109)
- 企业(36109)
- 数学方法(35977)
- 中国(29812)
- 农(27090)
- 地方(25637)
- 财(20978)
- 业经(20682)
- 学(20530)
- 贸(18580)
- 贸易(18569)
- 农业(18320)
- 易(18010)
- 制(17320)
- 地方经济(15595)
- 环境(14947)
- 融(14686)
- 金融(14684)
- 银(14565)
- 银行(14536)
- 行(13984)
- 发(13950)
- 和(13656)
- 体(12687)
- 机构
- 大学(301137)
- 学院(298907)
- 济(140781)
- 经济(138241)
- 研究(113363)
- 管理(108154)
- 理学(92226)
- 理学院(91057)
- 管理学(89625)
- 管理学院(89046)
- 中国(86439)
- 科学(66807)
- 京(64572)
- 财(61009)
- 所(58488)
- 研究所(53077)
- 农(51787)
- 中心(50163)
- 财经(48579)
- 经济学(46317)
- 江(45378)
- 经(44158)
- 业大(41975)
- 经济学院(41676)
- 北京(41299)
- 农业(40522)
- 院(40219)
- 范(39636)
- 师范(39290)
- 财经大学(35793)
- 基金
- 项目(193236)
- 科学(152548)
- 基金(142146)
- 研究(140946)
- 家(124478)
- 国家(123540)
- 科学基金(104355)
- 社会(93370)
- 社会科(88572)
- 社会科学(88549)
- 基金项目(74025)
- 省(72860)
- 自然(64139)
- 教育(63135)
- 自然科(62630)
- 自然科学(62612)
- 划(62117)
- 自然科学基金(61532)
- 资助(58344)
- 编号(55009)
- 成果(45437)
- 发(44624)
- 重点(44540)
- 部(44111)
- 国家社会(40436)
- 创(39046)
- 课题(38863)
- 教育部(37588)
- 中国(37342)
- 创新(36911)
- 期刊
- 济(161124)
- 经济(161124)
- 研究(95079)
- 中国(59816)
- 农(48139)
- 学报(46917)
- 财(46622)
- 科学(43767)
- 管理(39359)
- 大学(35105)
- 学学(33128)
- 农业(32410)
- 融(28949)
- 金融(28949)
- 经济研究(27560)
- 教育(26681)
- 财经(25431)
- 技术(24948)
- 业经(23008)
- 经(22166)
- 问题(21856)
- 贸(18965)
- 业(18022)
- 世界(17225)
- 国际(16804)
- 技术经济(16755)
- 统计(15694)
- 资源(13942)
- 版(13687)
- 经济问题(13648)
共检索到460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妍 薛俭
选取了中国31个省市1990-2012年的城镇化率、人均GDP、就业人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基于面板数据的扩展生产函数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Hausman检验等一系列计量方法,对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证分析。分析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整体上保持了高度正相关性,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提出了对解决区域协调性发展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区域差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武新乾 梅倩倩 田萍
利用1996-2010年27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建立城镇居民八大消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系数固定效应半参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性.计算显示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MSE)相比线性面板数据模型显著的减小.模型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在各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且促进的程度也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浩昌
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在限定投资、消费、出口和人力资本的条件下,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土地城镇化;无论是人口城镇化,还是土地城镇化,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我国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符合"S"型曲线。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月
本文提出了有效经济增长的概念,构建了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利用该模型建立了超额人均收入等相关变量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测算我国城镇部门与农村部门有效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部门有效经济增长无论从绝对量上还是增长速度上都明显高于、快于农村部门;城镇部门有效经济增长的减损量大于农村部门;而农村部门对有效经济增长的减损强度却大于城镇部门。因此,推动城市化且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是降低我国有效经济增长的减损强度,实现有效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有力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妍 薛俭
文章选取我国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预测分析对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两变量的依赖程度,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相互冲击时在前期呈现出波动,随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月
本文构建了超额人均收入增长的理论模型,提出了超额人均收入、人均基准消费、减损系数等指标及测算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及其对消费作用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严峻;城镇部门经济增长的减损量大于农村部门,而农村部门的减损强度却大于城镇部门;增加农村部门的超额人均投资水平才是启动消费政策的有效切入点。因此,推动城市化且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降低我国经济增长的减损强度、有效启动消费市场、改善经济二元结构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晓嘉
文章采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995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总体上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但不同公共投资项目的拉动效应在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关键词:
公共投资 区域经济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珂 廖艳 杨洋
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时空角度重新审视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利用实证数据分析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空间计量模型 区域经济 增长差异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玉和
文章利用包含有信息要素的扩展了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形式,采用我国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信息要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信息要素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高,中部次之,而西部地区则最低。分析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各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在对统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提升中西部地区信息要素贡献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要素 随机效应模型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范红忠 陈攀
基于中国省年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表现出的差异。对总体样本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控制了内生性、替换解释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依旧非常显著。时间维度上,基于移动截面回归的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空间维度上,基于分样本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呈现中部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的局面,也暗示了地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范红忠 陈攀
基于中国省年面板数据,研究了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表现出的差异。对总体样本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在控制了内生性、替换解释变量的情况下,结果依旧非常显著。时间维度上,基于移动截面回归的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空间维度上,基于分样本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对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呈现中部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的局面,也暗示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婷
文章构建以人口及空间城镇化为解释变量,以消费、投资为控制变量的经济增长解释模型,并采用1996~201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人口及空间城镇化主要通过投资传导促进经济增长,没有形成对消费的推动。从时间上看,2007年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后,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明显提升,尤其是开启对消费的传导,空间城镇化通过投资传导对经济的促进效应也明显提升。从空间上看,东部人口及空间城镇化主要通过投资传导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除中部人口城镇化通过投资传导略拉动经济增长外,其余人口城镇化作用均不显著,另外,空间城镇化虽然也能通过投资传导促进经济增长,但仍不足以抵消通过消费传导产生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总体影响 时空分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冠 霍强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双核。中国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可以作为新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理论层面,经济增长通过收入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则通过投资拉动机制、消费刺激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层面,选取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长期的均衡关系;选取200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全国和东、中、西部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泰尔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的省际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孔来 李静静 乐菲菲
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采用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利用横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从弹性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维持7.1%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佳丽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间城镇化的发展差异引人关注。从国外城镇化的历史经验出发,深刻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的差异性特征,提出城镇化的推动应着眼于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和动力,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宜区域特征的城镇化推进策略,构建区域化的经济和城镇体系,形成多元多样性的发展格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关键词:
城镇化 差异性 因地制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