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6)
2023(11501)
2022(9319)
2021(8448)
2020(6662)
2019(15176)
2018(14933)
2017(28123)
2016(15026)
2015(17175)
2014(17150)
2013(16862)
2012(15833)
2011(14761)
2010(14838)
2009(13531)
2008(13406)
2007(12091)
2006(11191)
2005(10629)
作者
(43591)
(36350)
(36071)
(34386)
(23437)
(17321)
(16337)
(14152)
(14082)
(12905)
(12619)
(12093)
(11885)
(11778)
(11567)
(11240)
(10901)
(10449)
(10432)
(10145)
(9399)
(8871)
(8802)
(8334)
(8261)
(8216)
(8146)
(7994)
(7353)
(7326)
学科
(75268)
经济(75198)
(40105)
管理(38904)
(29671)
企业(29671)
中国(28326)
方法(23045)
(22555)
地方(21522)
数学(19788)
数学方法(19661)
业经(18149)
(15902)
贸易(15886)
(15449)
农业(15189)
(14439)
(13781)
(13483)
银行(13470)
(13204)
(13019)
(12852)
金融(12851)
(11895)
地方经济(11582)
环境(11499)
发展(11213)
(11188)
机构
学院(219599)
大学(218604)
(101644)
经济(99812)
研究(86762)
管理(78986)
中国(67900)
理学(66140)
理学院(65270)
管理学(64395)
管理学院(63942)
科学(48971)
(48851)
(44199)
(43956)
研究所(39615)
中心(37606)
(35516)
财经(34408)
(34113)
经济学(32488)
北京(32130)
(31436)
(31390)
师范(31166)
(31153)
经济学院(29124)
业大(27703)
(27261)
农业(27223)
基金
项目(138510)
科学(110290)
研究(105154)
基金(100888)
(87753)
国家(87009)
科学基金(73780)
社会(69807)
社会科(66301)
社会科学(66289)
(51882)
基金项目(51602)
教育(47033)
(44364)
自然(43572)
自然科(42590)
自然科学(42581)
编号(41867)
自然科学基金(41847)
资助(41227)
(36583)
成果(34919)
重点(31824)
(31424)
发展(30490)
课题(30475)
国家社会(30073)
(29981)
(28580)
中国(28376)
期刊
(123121)
经济(123121)
研究(74935)
中国(52333)
(35751)
管理(33061)
科学(31603)
(31235)
学报(30290)
教育(26749)
(25761)
金融(25761)
农业(24613)
大学(23796)
学学(22033)
经济研究(20831)
业经(20361)
技术(18970)
财经(17683)
问题(16551)
(15515)
(15076)
世界(14356)
国际(14122)
(13909)
技术经济(11065)
现代(10729)
(10705)
论坛(10705)
图书(10667)
共检索到358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姚鹏  
十多年来,中国城镇化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出现了冒进城镇化和贫困城镇化,不仅没有有效地启动内需,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需。实现启动内需,城镇化必须坚守产业化为基础的原则。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新经济地理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了产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然后,借助非农产业数据,比较分析了2001~2011年中国城市非农产业增加值与从业人员的变化,探讨了"十二五"时期的中国城镇化战略。东部地区"涓滴-扩散"效应已经显现,未来城镇化的空间形态是均衡化;中西部地区集聚仍是主要态势,都市圈/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要形态。根据产业增加值与从业人员的变化,将全国分为四类区域。增加值和就业都增长的区域是城镇化的重点区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光焘  
中国的城镇化既有顺应世界潮流、肩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又有促进国内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任。为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必须实行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书民  
通过研究中国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化规律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从耕地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主张推行一系列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最低容积率控制,严格限制土地密集型开发项目的审批,发展山区的交通和农业机械化,放宽对流动人口入籍的限制条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书民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位序—规模规律的演化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同城市规模关系的变化,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占用耕地情况,提出基于耕地保护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回归分析法和函数模型预测法。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随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正在快速下降,中国城镇化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论:为更加有效地保护耕地,中国应加快制定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推行高人口密度的城镇化发展政策措施,走紧凑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辜胜阻  
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 1.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测定 研究中国城镇化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中国城镇化真实水平的测量。根据国家统计局1988年统计,我国市镇人口已达49.8%。事实上,在市镇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与城镇联系不十分密切的农业人口。这种农业人口来源有三:第一,市所管辖的县。例如湖北武汉市辖4郊县,全市统计人口1989年653万,其实市区仅有371万;第二,县改市。如湖北省新设的利川市,统计人口是73万,但非农业人口仅4万;第三,镇带村。湖北省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宁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应该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紧密联系,同步发展。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真正分享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梦"的成果。城镇化是城市群的塑造过程,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城市群则是城镇化推进演绎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兰英  杨帆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创新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城市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要素的主要聚集地,科技创新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愈加凸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开始进入初级城市型社会阶段。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外延型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社会矛盾增多,这些都困扰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把科技创新融入到城镇化,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高效、环保低碳的绿色城镇化之路,有利于突破中国城镇化道路所面临的瓶颈,实现城镇化的战略转型。本文在简要分析和阐述中国进入城市化社会新时代的现状和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困境的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文炯  李锦生  
根据区域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结合山西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山西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山西特色城镇化的战略取向和战略重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邬志辉  
20世纪以来的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城市文明塑造史,在风起云涌的世界城镇化国家公共档案中探路中国,进而在国家百年变迁中厘清中国城镇化由"规模"到"质量"的战略性转型理路,是进一步思考"城镇化、教育与中国发展"这一宏大理论命题的前提。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与教育具有深度持续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城镇化作为结构性因素,对教育起决定性作用。该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国城镇化"决定了传统教育公共管理体制变革"、"决定了向城性的城乡教育人口流动"、"决定了教育随人口变动的公共布局"、"决定了农村教育动态变迁宏观结构"、"决定了教育中农村群体的消费差异"、"不完整性致生独特弱势教育群体"六个层面上;另一方面,教育作为能动性因素,对城镇化的发展具促进性作用。该促进性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促进农业人口积极向城镇迁移"、"教育通过人口市民化促进城镇稳定""、教育塑造产业增长点促进城镇发展""、教育促进城镇公共生活民主与文明"四个层面上。具体而言,教育在"直接"与"间接"两个维度上促进中国人口向城镇迁移,对新增城镇化率中的"三种人口"展开市民化来促进迁移稳定;教育通过"自身就是促进城镇发展的产业"、"自身提供产业投资的基础环境"、"自身直接加速城市产业孵化与创新"三种方式而推动中国城镇发展;教育推动城镇公共生活民主化、提升城镇品味和文化包容度来推进城市文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青  
2015年4月28日,首届中国—墨西哥城镇化发展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举行,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傅伯杰院士率团参会。会议由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阿拉贡高等教育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墨西哥科利马大学的4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21世纪城镇化发展战略和举措。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顾文选  
论述了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速度与目标、人口与土地、城乡人口结构及城乡居民点结构、城镇化政策的重点等战略问题,并以对两个方案的对比分析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得出须从体制、机制层面更多地激励中小城市及小城镇集约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面向原乡村居民发展低成本房地产业,吸引其落户,应成为重要的政策导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永宠  
1999年底 ,晋中市的城市首位度为 34.77% ,城镇化水平为 2 3%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17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已成为制约晋中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晋中市的乡镇企业基本结束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布局 ,开始向具有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等优势的区域转移和集中。建议改革户籍制度 ,成立晋中市城镇开发公司。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金伟  冷炳荣  李鹏  
从重庆市政府对城镇化政策推动的角度,反思当前的政府主导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2010年以来,重庆市陆续推出了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一系列决定,并且这些城市(黔江区除外)将作为未来的特大城市发展目标,而对于大中小城市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对相关政策分析表明,当前的重庆城镇化战略存在过高城镇化目标、重城不重乡、重量不重质、重大不重小等不良现象,也将不利于城乡统筹、城市健康发展、城镇体系的合理化布局,论文最后从规划调控、规划衔接、部门协调等角度提出了重庆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