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8)
- 2023(7454)
- 2022(5817)
- 2021(5281)
- 2020(4232)
- 2019(9601)
- 2018(9492)
- 2017(17896)
- 2016(9369)
- 2015(10894)
- 2014(10761)
- 2013(10465)
- 2012(9406)
- 2011(8575)
- 2010(8276)
- 2009(7761)
- 2008(7564)
- 2007(6414)
- 2006(5853)
- 2005(5629)
- 学科
- 济(47782)
- 经济(47741)
- 管理(23164)
- 业(22004)
- 中国(18052)
- 方法(17953)
- 数学(16469)
- 数学方法(16403)
- 企(15606)
- 企业(15606)
- 农(13364)
- 贸(11050)
- 贸易(11043)
- 易(10840)
- 业经(9942)
- 地方(9403)
- 发(8583)
- 农业(8578)
- 制(8407)
- 财(8228)
- 银(7519)
- 银行(7514)
- 行(7336)
- 融(7153)
- 金融(7152)
- 发展(7076)
- 展(7068)
- 环境(6901)
- 学(6712)
- 关系(6585)
- 机构
- 大学(137798)
- 学院(135203)
- 济(68864)
- 经济(67966)
- 研究(53456)
- 管理(49804)
- 理学(42698)
- 理学院(42228)
- 中国(42103)
- 管理学(41712)
- 管理学院(41460)
- 京(29893)
- 科学(28733)
- 财(28543)
- 所(26030)
- 研究所(23710)
- 经济学(23709)
- 财经(23212)
- 中心(22863)
- 经(21543)
- 经济学院(21397)
- 农(20233)
- 北京(19347)
- 院(19180)
- 江(18513)
- 范(17720)
- 师范(17599)
- 财经大学(17444)
- 业大(16679)
- 科学院(16363)
- 基金
- 项目(91190)
- 科学(73921)
- 基金(70046)
- 研究(68219)
- 家(61166)
- 国家(60776)
- 科学基金(52124)
- 社会(48325)
- 社会科(46038)
- 社会科学(46030)
- 基金项目(35784)
- 省(31601)
- 自然(30396)
- 教育(30137)
- 自然科(29779)
- 自然科学(29773)
- 自然科学基金(29285)
- 资助(28501)
- 划(27704)
- 编号(25114)
- 国家社会(22251)
- 部(21887)
- 中国(21256)
- 发(21067)
- 重点(20877)
- 成果(20718)
- 教育部(19183)
- 创(18757)
- 人文(18058)
- 课题(17981)
共检索到208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皇 杜宇玮 陈利馥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经验数据表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互促关系;而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弱,导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经济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弱,导致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和经济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需要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皇 杜宇玮 陈利馥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经验数据表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互促关系;而人口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弱,导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经济城镇化对土地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弱,导致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持续下降。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和经济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间的状态协调度需要改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有金 孔令池 李言
构建了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内涵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与评价了285个地级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演变特征,并分析了相关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2010年后增速放缓;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压力及生态环境状态的发展存在短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文明的进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的干预程度均产生了正向驱动效应;人口规模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琳 王亚辉 郭雨娜
文章基于城镇化内涵讨论和理论推断的基础上,构建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度模型,检验了大陆31个省份1999-2014年两者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无论是基于全国各省份还是典型区域分析,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度的实证检验均与理论推断基本吻合,即两者的协调度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关系。初期,土地城镇化率先启动,两者协调度较低;之后,经济城镇化逐年赶超土地城镇化,两者协调度逐渐上升直至达到最大;后期,经济城镇化领先于土地城镇化,且两者协调度降低。其演化过程也是城镇建设用地从粗放利用到集约利用的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协调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评价。从时序上看,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趋势,经历了由低水平耦合和低度协调到颉颃和低度协调再到颉颃和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从空间格局上看,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渐趋明显。总体上,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土地城镇化尚不能实现良性耦合和良好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丽萍 杨筠
采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中国西部地区1999—2014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评价。从时序上看,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呈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趋势,经历了由低水平耦合和低度协调到颉颃和低度协调再到颉颃和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从空间格局上看,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现象渐趋明显。总体上,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质量不高,人口-土地城镇化尚不能实现良性耦合和良好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杜宇玮 刘东皇
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耦合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实证研究了1981-2013年间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效应和协调状况。结果发现:从总体效应看,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耦合协调关系;从具体效应看,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和效益提升的推动作用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服务业发展对人口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但对经济城镇化的支撑作用趋于弱化,对空间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也相当有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弓 叶蜀君
新型城镇化在"十二五"中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要求以城市群为单位推进城镇化,最终实现"两横三纵"的城市群架构,通过连笔纵横,实现全国城镇化。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进程存在诸多失衡与失调,如人口转移与土地扩张不匹配、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迁移不同步、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发展失衡等。对上述不协调现象的探索,学者们多从空间、人口、产业城镇化进程的内部找原因。本文提供另外一个思路,由于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在要素层面有千丝万缕的勾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所以,探讨三者的协调性有积极意义。据此,本文以中国21个城市群为研究样本,选取相关指标,建立经济增长、金融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春 于立 张锐杰 沈昊婧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是否协调在过去几年倍受关注。选择了我国城镇化加速阶段中期(1996~2006年)这一时间段,通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离差系数模型对这10 a间我国各省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1)我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总体失调,土地城镇化超前;(2)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程度区域差异明显,不同发展阶段的省份表现出来的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增长速度及其协调程度不一样;(3)各省份应根据自身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协调 离差系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晓文 杜欣
文章在分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概念的界定,建立"二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基于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2000~2011年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进行考察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经历了"严重失调—初级失调—低度协调—中度协调"的进程,要真正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度协调任重而道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目的]通过研究2007—2016年城镇化和水资源利用的协调性,为两者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利用熵变方程法和状态协调度函数实证分析。[结果](1)基于熵变方程法得到的相对协调度结果与利用状态协调度函数测算的静态协调度结果基本一致,目前我国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逼近或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在2009—2011年两者动态协调度偏离了协调发展轨迹。(2)3类城市中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目前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两者动态协调度一直处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上,地级市和县级市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则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尚未达到协调状态,即目前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情况出现了小幅恶化,且2类城市动态协调度分别在2009—2012年和2009—2011年偏离了协调发展轨迹。[结论]我国尤其是地级市和县级市需要统筹城镇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既需提升城镇化质量,又需进一步贯彻执行水资源管理法规,捋顺其管理体制,完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构建多渠道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机制,达到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黎明 焦珊珊 姚治国
运用DEA-BCC模型测度了2003-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效率,并对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效率状况进行了投影分析。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城镇化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不大,规模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在区域层面,东中西三大区域间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表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规模效率方面三区域差别不大;在省际层面,各省份之间技术效率差异较大,纯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各省份之间效率差距的主要原因;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共存拉低了我国的城镇化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城镇化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城镇化效率 DEA 投影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施益军 翟国方 鲁钰雯 刘宏波 周姝天
以系统论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模型,并提出包含发展状态指数、发展偏离指数和发展向好速率指数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动态分析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全国286个样本城市2005—2019年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全国各样本城市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均维持在稳定区间内,整体上下浮动较小,并且整体协调水平在逐步提升;城镇化进程中"重规模轻质量"的发展方式有所改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改善明显,城镇化发展规模的短板效应减小,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在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极易受到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从而出现较大波动,需要国家宏观政策进行调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进 赵定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衍生出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就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建立了协调性指数模型,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当前中国的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在此基础上,基于外在制度和内在机制的分析,揭示了这种不协调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造成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不协调的直接因素是二元土地制度和二元户籍制度,而这又内生于以投资驱动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投资驱动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纪鹏 温彦平
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协调发展模型以及回归分析模型评价2002年2015年武汉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并预测二者2015年2019年的协调发展状况.武汉市2002年2015年人口城镇化指数与土地城镇化指数不断上升,经历了人口城镇化领先且差距先缩小后扩大、土地城镇化领先且差距扩大以及土地城镇化领先差距缩小3个阶段.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性经历了从不协调阶段到协调发展阶段的转变.武汉城市圈,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武汉城镇化发
关键词:
武汉市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