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1)
2023(11327)
2022(9092)
2021(8255)
2020(6774)
2019(15246)
2018(14832)
2017(27728)
2016(15012)
2015(17080)
2014(16688)
2013(16411)
2012(15103)
2011(13915)
2010(13620)
2009(12457)
2008(12090)
2007(10509)
2006(9650)
2005(8922)
作者
(45445)
(38059)
(37948)
(36175)
(24166)
(18293)
(17140)
(14882)
(14762)
(13309)
(13234)
(13001)
(12379)
(12182)
(12160)
(11994)
(11431)
(11040)
(11035)
(10974)
(9517)
(9486)
(9326)
(8776)
(8544)
(8493)
(8449)
(8194)
(7805)
(7735)
学科
(70843)
经济(70779)
管理(35016)
(32994)
方法(27459)
数学(24837)
数学方法(24650)
(23464)
企业(23464)
中国(23408)
(19640)
地方(16927)
(14680)
业经(14293)
(13701)
贸易(13693)
(13317)
农业(13133)
(12471)
(11563)
(11036)
环境(10920)
(10016)
金融(10014)
(9928)
银行(9889)
(9637)
地方经济(9502)
产业(8721)
(8719)
机构
大学(221601)
学院(217772)
(97134)
经济(95428)
研究(87861)
管理(76376)
理学(65912)
中国(65257)
理学院(64963)
管理学(63747)
管理学院(63366)
科学(54621)
(49263)
(45429)
(43249)
研究所(41884)
(40193)
中心(37799)
业大(34453)
农业(34325)
财经(32580)
(32187)
经济学(32042)
(31992)
北京(31150)
(30697)
师范(30312)
(30021)
经济学院(28902)
科学院(27544)
基金
项目(152456)
科学(121412)
基金(114037)
研究(106660)
(103213)
国家(102479)
科学基金(85845)
社会(71537)
社会科(67972)
社会科学(67956)
基金项目(59892)
(56445)
自然(55111)
自然科(53872)
自然科学(53850)
自然科学基金(52917)
(49904)
教育(47861)
资助(46152)
编号(39669)
重点(35820)
(34790)
(34563)
成果(32054)
国家社会(31881)
(31112)
中国(30097)
科研(29436)
创新(29412)
教育部(28965)
期刊
(105221)
经济(105221)
研究(67911)
中国(46118)
学报(40427)
(39700)
科学(37514)
大学(30063)
学学(28348)
管理(28075)
(27847)
农业(27427)
教育(21818)
(18969)
金融(18969)
经济研究(18698)
财经(16638)
技术(16280)
(15771)
业经(14933)
问题(14803)
(14635)
(13385)
世界(12860)
国际(12237)
资源(11673)
(10917)
技术经济(10298)
业大(10231)
科技(10020)
共检索到328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跃胜  
运用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的差距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形成贡献最大,区域内的差距的对此的贡献较小;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信息服务、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要素。基于此建议: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进程中,须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要素,逐步缩小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跃胜  
运用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的差距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形成贡献最大,区域内的差距的对此的贡献较小;对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基础设施、居民生活质量、信息服务、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等要素。基于此建议: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进程中,须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要素,逐步缩小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丽莉  张明凡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文章基于动力机制的视角,运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8至2012年5个连续年度的横截面数据和Eviews6.0,以市场化程度、产业发展、比较利益、开放水平等四个动力因子的相应指标作为自变量,对因变量——城镇化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滨  
文章结合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年均增速达11.87%。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4个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个地区,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采用Theil指数对区域差异进行空间分解发现,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且呈现扩大的趋势。各区域内差异以及东部地区内差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出现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朱农  
区域指一定的地域范围。中国常用的区域划分有三种类型:一是两个地带的划分,即将全国分为沿海和内陆省区。沿海指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区、市,其它属于内陆。二是三个地带的划分。它将上述内地进一步细分为中部和西部,东南沿海不变。在内地,西部是新疆、宁夏、甘肃、青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德勇  徐安  
修正了IPCC关于电力碳排放系数的计算方法,根据中国(省市)能源平衡表估算了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城镇碳排放,划分了高、中、低三个不同排放区域,分析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城镇碳排放及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镇碳排放是中国碳排放的主体;城镇碳排放总体快速增长趋势,2001年后表现尤为明显;中国城镇碳排放存在很强的区域差异,2008年高排放区域的八个省市城镇碳排放总量占全国城镇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城镇碳排放影响最大,然后是城镇化率和能源强度,人口总量对碳排放影响较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能源强度降低对城镇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妍  薛俭  
选取了中国31个省市1990-2012年的城镇化率、人均GDP、就业人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基于面板数据的扩展生产函数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Hausman检验等一系列计量方法,对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证分析。分析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整体上保持了高度正相关性,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提出了对解决区域协调性发展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丽文  张毅  李永盛  
文章基于1978~2011年全国城镇化率与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得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发展也有促进作用;采用省域2005~2011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分析得出全国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约为0.93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约为3.1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城镇化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约为0.32个百分点,贡献度为东中部>全国>西部。提出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在中西部地区积极培育城市圈与城市群,打造城市经济圈,发挥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东西部城镇化效率差距的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宗濑  
中国城镇化区域比较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6日至30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是联合国P04项目“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水平、速度比较”研究课题各子课题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成果交流会议。除项目单位外,还邀请了全国10多家科研机构的代表出席。国内一些知名的城市化研究专家和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能生  李佳佳  罗富政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以最小的生态损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在测度区域生态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对IPAT模型扩展建立了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呈非对称U型关系,且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较高,部分省份已进入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中西部还处于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不断下降,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产业结构、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奇  李明全  
以2003-2008年中国28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镇与农村人均污染排放差异的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国及区域两个层面分析了人口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全国层面的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城镇人均污染排放高于农村。分区域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的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西部地区影响最大。基于此,根据城镇化的不同空间路径,就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情景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任英健   杨建新   张重   赵梓伯   王警若   王英格   龚健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县域在过去20年中,城镇人口和城镇土地在总量与增量上的空间配置差异,探讨形成不同人地匹配关系类型的县域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推进人地协调发展的县域城镇化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采用空间匹配评价模型,分析中国1 871个县域的城镇人口和城镇土地,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总量以及2000—2010年、2010—2020年的增量匹配关系与动态变化,进而将全国县域划分为不同类型,利用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探究形成各类型县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1)2000—2020年中国县域城镇人口和城镇土地在总量与增量上的空间匹配度等级均呈现下降趋势。南方地区城镇人口比例高于北方,而北方地区城镇土地比例高于南方。总体上全国县域城镇土地扩张速度快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2)根据城镇人口和城镇土地的匹配关系可以将全国县域划分为8个类型。南方地区的县域以人口增长为主,而北方地区的县域以土地增长为主。(3)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不同类型县域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主要推动了以人口增长为主的县域类型形成,而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则主要促进形成了以土地增长为主的县域类型。研究结论:2000—2020年全国县域总体上表现出南方“人多地少”,北方“人少地多”的局面。以人口增长为主的县域需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同时改进落户政策并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而以土地增长为主的县域需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并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特色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伟  柯新利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演进,如何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是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工具,从全国(1952-2012年)、地方(2000-2012年)两个层次对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演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并不存在显著相关的协同发展关系,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性较小,改革开放之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性进一步弱化;各省(市、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在发展水平上差异较大,极化现象正进一步加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邱涛  刘明强  
本文通过收集我国2004-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区域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分解了这些因素,得出结论如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幼儿抚养比、地区固有因素和医疗保健支出比对区域消费影响显著,失业率、老年抚养比对区域消费影响不显著;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区域消费差异的贡献度,按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固有因素、城镇化率、幼儿抚养比、医疗保健支出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浩昌  
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研究了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在限定投资、消费、出口和人力资本的条件下,现阶段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人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土地城镇化;无论是人口城镇化,还是土地城镇化,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我国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符合"S"型曲线。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