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61)
2023(20667)
2022(17400)
2021(16279)
2020(13458)
2019(30679)
2018(30375)
2017(57538)
2016(31678)
2015(35363)
2014(35301)
2013(35011)
2012(32671)
2011(29654)
2010(29683)
2009(27381)
2008(27044)
2007(24086)
2006(21388)
2005(19401)
作者
(94973)
(78956)
(78572)
(74672)
(50483)
(38123)
(35504)
(30939)
(30183)
(28395)
(27069)
(26761)
(25325)
(25262)
(24720)
(24345)
(23537)
(23508)
(22703)
(22607)
(19862)
(19683)
(19312)
(17987)
(17750)
(17608)
(17606)
(17484)
(16076)
(15826)
学科
(131536)
经济(131395)
管理(87588)
(84660)
(67577)
企业(67577)
方法(54330)
数学(46867)
数学方法(46336)
中国(40234)
(37142)
(33036)
地方(29807)
(29561)
业经(29409)
(25531)
贸易(25513)
(25180)
农业(24849)
(24764)
(22088)
银行(22009)
(21370)
金融(21368)
(21136)
理论(20039)
环境(19977)
技术(19959)
(19710)
财务(19625)
机构
大学(456241)
学院(451877)
(183203)
经济(179347)
管理(170502)
研究(164181)
理学(146430)
理学院(144648)
管理学(141961)
管理学院(141152)
中国(123494)
科学(103137)
(99517)
(85209)
(84295)
(84284)
研究所(77689)
中心(72942)
业大(71283)
(67514)
财经(66594)
农业(66312)
北京(63599)
(60907)
(60666)
师范(60183)
(59075)
经济学(55740)
(54546)
经济学院(50170)
基金
项目(304896)
科学(237710)
基金(220731)
研究(216893)
(196230)
国家(194570)
科学基金(164034)
社会(137241)
社会科(129969)
社会科学(129934)
(117213)
基金项目(116125)
自然(107406)
自然科(104953)
自然科学(104921)
自然科学基金(103036)
(100365)
教育(98695)
资助(91438)
编号(86423)
成果(71215)
重点(68938)
(67342)
(66972)
(62504)
课题(60557)
科研(58524)
创新(58510)
国家社会(57182)
教育部(56571)
期刊
(205392)
经济(205392)
研究(136863)
中国(93446)
学报(81523)
(78028)
科学(72114)
管理(63598)
(63166)
大学(60568)
学学(57062)
农业(53298)
教育(50964)
(43398)
金融(43398)
技术(36987)
经济研究(33553)
财经(33070)
业经(32772)
(28499)
(28394)
问题(27260)
图书(25005)
(22939)
(22742)
科技(22335)
技术经济(21561)
业大(21005)
国际(20747)
世界(20598)
共检索到685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晏朝飞  杨飞虎  
本文通过构建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出中国2003—2015年30个省级区域的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指数,经莫兰指数检验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进而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从生产性公共投资、社会性公共投资与环保性公共投资三个方面研究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公共投资与社会性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支持作用,且户籍制度改革变量与二者产生了正向的交互作用,说明随着对人口流动限制的放松,生产性公共投资与社会性公共投资对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支持作用有所增强,但环保性公共投资未能表现出显著的支持作用。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优化调整中国公共投资的行业结构与区域结构,从而更好地提升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本文基于西欧国家、美国、日韩、拉美国家4种城镇化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经验对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应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布局,以产业支撑城镇化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推进制度改革以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晓艺  翟晓凤  杨飞虎  
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4年~2017年的省级数据,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各个区域差异程度在持续扩大,造成全国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处于领先地位,中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提升较慢,处于落后状态,而各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建议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松懈,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注重提高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整体水平;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准性,进一步调控区域内部地差异化,坚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基于投入产出视角评价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成效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远  
构建了涵盖城市包容质量的城镇化质量测度体系,利用2000—2012年新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测度,并据此分析了城镇化质量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与城市包容质量子系统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2年新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速度要慢于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基本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协调质量逐步下降,居民生活质量略有上升,总体上呈波浪式变化趋势,公共服务质量先下降后上升,城市包容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城乡协调质量与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建  章璐璐  
近年来,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各方对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抱有诸多期待。本文针对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困境,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明斗  
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一个政策思路,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实现农民工市民化,采取何种配套措施,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艰巨任务。本文基于发展机会的均等性和发展成效的共享性两大维度在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本质要求进行论述的基础之上,全面阐述了农民工市民化及其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促进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合理提升其福利水平;健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等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思路,进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包容性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卫国  黄晓兰  郑月龙  汪小钗  
本文构建了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分别计算出2005—2012年重庆市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和2012年中国西部各省区包容性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的综合得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下运用协调度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包容性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度较高,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智洪  
如何妥善处理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以及城镇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相宜等现实问题,是目前城镇化发展亟需破解的困境。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需要全民参与和广泛创新,需要从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创新转变。结合包容性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金字塔底层人民的协同创新,不仅能从根本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结构性变革和功能性转型,还能在全社会实现"机会均等"、"社会公平"和"成果共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智洪  
如何妥善处理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的不同步、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匹配、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聚的不协调以及城镇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不相宜等现实问题,是目前城镇化发展亟需破解的困境。中国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转型升级和扩大内需,需要全民参与和广泛创新,需要从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创新转变。结合包容性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金字塔底层人民的协同创新,不仅能从根本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结构性变革和功能性转型,还能在全社会实现"机会均等"、"社会公平"和"成果共享"。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邬志辉  
20世纪以来的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城市文明塑造史,在风起云涌的世界城镇化国家公共档案中探路中国,进而在国家百年变迁中厘清中国城镇化由"规模"到"质量"的战略性转型理路,是进一步思考"城镇化、教育与中国发展"这一宏大理论命题的前提。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与教育具有深度持续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城镇化作为结构性因素,对教育起决定性作用。该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国城镇化"决定了传统教育公共管理体制变革"、"决定了向城性的城乡教育人口流动"、"决定了教育随人口变动的公共布局"、"决定了农村教育动态变迁宏观结构"、"决定了教育中农村群体的消费差异"、"不完整性致生独特弱势教育群体"六个层面上;另一方面,教育作为能动性因素,对城镇化的发展具促进性作用。该促进性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促进农业人口积极向城镇迁移"、"教育通过人口市民化促进城镇稳定""、教育塑造产业增长点促进城镇发展""、教育促进城镇公共生活民主与文明"四个层面上。具体而言,教育在"直接"与"间接"两个维度上促进中国人口向城镇迁移,对新增城镇化率中的"三种人口"展开市民化来促进迁移稳定;教育通过"自身就是促进城镇发展的产业"、"自身提供产业投资的基础环境"、"自身直接加速城市产业孵化与创新"三种方式而推动中国城镇发展;教育推动城镇公共生活民主化、提升城镇品味和文化包容度来推进城市文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刘明月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刘明月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松  陈丽  雷春平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而居民收入水平虽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相较于宏观经济还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而收入分配不均主要体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这无疑会阻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需重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包容性产业升级概念的提出旨在推动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弥合城乡居民发展权利差距,进而弥合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此,本文将从包容性发展视域出发,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旨在为各地方政府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弥合城乡收入差距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我国不同地区达到高包容性产业升级水平的省份数量均有所提升,由2012年11个省份完成高包容性产业升级增加到2021年2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当包容性产业升级水平越高时,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更加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素  贺娅萍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特殊环境,通过考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等因素,建立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城镇化率、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和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而结构效应中农业化率与城镇化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效应则呈现出显著的倒"U"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王若丞  
中国是当前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高铁作为一项大型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发挥了重塑城市空间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基于MODIS遥感数据考察在2010~2016年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时期,中国297个地级市的城镇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趋势,并采用空间面板回归的方法探讨高铁站点的开通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格局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明显,长三角地区是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区域;高铁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会根据城市本身的发展水平及高铁站点的位置而产生分化;高铁站点的开通可以显著提高其站点所在城市的城镇化发展速度,而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在中小规模城市中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