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87)
- 2023(17492)
- 2022(14597)
- 2021(13649)
- 2020(11558)
- 2019(26531)
- 2018(26265)
- 2017(50180)
- 2016(27791)
- 2015(31801)
- 2014(32028)
- 2013(31500)
- 2012(29795)
- 2011(27019)
- 2010(27292)
- 2009(26081)
- 2008(26288)
- 2007(24026)
- 2006(21439)
- 2005(19931)
- 学科
- 济(117335)
- 经济(117185)
- 管理(82992)
- 业(76067)
- 企(62393)
- 企业(62393)
- 方法(48300)
- 数学(41321)
- 数学方法(40770)
- 中国(34905)
- 农(33061)
- 财(33007)
- 制(27758)
- 学(25868)
- 业经(25695)
- 贸(23494)
- 贸易(23482)
- 易(22888)
- 农业(21119)
- 地方(21001)
- 银(20916)
- 银行(20860)
- 行(19970)
- 融(19408)
- 金融(19404)
- 务(19040)
- 财务(18981)
- 财务管理(18929)
- 体(18710)
- 理论(18596)
- 机构
- 大学(410373)
- 学院(405636)
- 济(171039)
- 经济(167383)
- 管理(148585)
- 研究(147417)
- 理学(125817)
- 理学院(124306)
- 管理学(122024)
- 管理学院(121264)
- 中国(114588)
- 科学(89022)
- 京(88934)
- 财(84181)
- 所(76769)
- 农(72499)
- 研究所(69024)
- 中心(66743)
- 财经(64727)
- 江(64286)
- 业大(59428)
- 经(58735)
- 农业(57077)
- 北京(57049)
- 范(53858)
- 经济学(53725)
- 师范(53245)
- 院(52848)
- 州(50200)
- 经济学院(48141)
- 基金
- 项目(258061)
- 科学(202103)
- 基金(187654)
- 研究(187131)
- 家(165088)
- 国家(163725)
- 科学基金(138035)
- 社会(119002)
- 社会科(112644)
- 社会科学(112614)
- 省(98271)
- 基金项目(97135)
- 自然(88409)
- 教育(86472)
- 自然科(86356)
- 自然科学(86323)
- 自然科学基金(84812)
- 划(84363)
- 资助(78641)
- 编号(75123)
- 成果(64427)
- 重点(59048)
- 部(58538)
- 发(55618)
- 课题(53538)
- 创(52181)
- 教育部(49826)
- 国家社会(49778)
- 科研(49410)
- 创新(49047)
- 期刊
- 济(197687)
- 经济(197687)
- 研究(127916)
- 中国(88307)
- 学报(67572)
- 农(67309)
- 财(67284)
- 科学(61168)
- 管理(57059)
- 大学(51103)
- 学学(47907)
- 教育(45926)
- 农业(44770)
- 融(43172)
- 金融(43172)
- 技术(33708)
- 财经(33409)
- 经济研究(31979)
- 业经(29526)
- 经(28910)
- 问题(26351)
- 业(24297)
- 贸(23443)
- 国际(20964)
- 版(20586)
- 世界(20119)
- 技术经济(19625)
- 图书(19161)
- 理论(18885)
- 统计(18846)
共检索到636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汪超 王慧
目前中国的住房市场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住房市场自身的问题,二是住房市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地权、房权和税收是任何住房制度的设计都必须涉及的三个核心要素。中国要建立有效的住房制度,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力:一是对商品房,对应"全额土地出让金+全产权+低/中/高税收"组合,应使用税收调节供需结构;二是对租赁房,供给方属于"全额土地出让金+全产权+低税收"的组合,需求方属于"无土地出让金+无产权+零税收"的组合,应推动商,品房租赁市场的规范发展,使用低税收鼓励拥有多套房的业主进入租赁房市场,从而有效增加房屋供给;三是对具有保障属性的商品房,对应"部分土地出让金+部分产权+低/零税收"的组合,主要面...
关键词:
住房制度 土地出让金 房权结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耀先
在阐述今后15年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差距、资源和环境、区域发展、政府管治等四大挑战之后,分析了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0.6、0.8、1.0和1.2个百分点的4种态势。如按1978-2002年城镇年均提供636万人就业考虑,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不宜超过0.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2005年上半年城镇安排595万人就业,则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也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所有4种态势,土地短缺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后就可持续城镇化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①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②贯彻落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③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 态势 可持续 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温来成 张偲
在城镇化发展战略中,政府对城镇房地产业的性质认识、界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房地产业的公共性。现阶段,应明确我国公共住房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建立与公共住房制度相配套的住房公共政策体系,增强公共住房政策执行力,整合公共住房种类,充分发挥公共住房政策的社会功能。我国公共住房及其财税政策目标,应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应建立第三方独立机构核查机制,提高公共住房政策执行力度,建立公共住房制度和政策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
公共住房制度改革 财税政策 财税改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易成栋 李玉瑶
在20世纪8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之前,中国面临着很多的住房问题。随后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要求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住房体系。利用CMO(情境-机制-结果)的政策评估方法,梳理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同阶段的政策情境、机制和结果的内在逻辑,并结合住房政策的七大支柱法从宏观架构上分析了它带来的体制机制变化和效果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实施往往会产生一些非期望结果,而它又会成为下一阶段政策干预的影响因素之一。最后,针对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的方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住房制度 改革 中国 长效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国安 张河水
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完成后的住房保障需求是存在着差异的,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是由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完成后城市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住房供求和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化中和城市化后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城市化中住房保障需求具有需求增长快、增长很集中、需求规模大、需求增长时间长和需求面广等特点,城市化中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设计应考虑这些特点。中国当前正处于急遽的城市化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住房供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在研究清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保障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探寻适合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住房保障发展需要的住房保障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正图 杨维刚 马立政
城镇住房供给侧结构性变迁的客观原因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主观原因是住房供给的理念变迁;住房理念变迁引致住房制度变迁,住房制度变迁引致住房金融变迁,住房制度变迁和住房金融变迁引致住房民生改善的变迁,住房制度变迁、住房金融变迁、住房民生改善变迁正是关于中国住房供给侧结构性变迁的核心内容。因此,基于现代经济学的住房供给一般原理和历史经验,本文阐述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住房供给制度的历史演进、金融支持、民生改善,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住房供给侧结构变迁带来的相关成就,最后以上海市为例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城镇住房 制度演进 金融支持 民生改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雪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平 麻宝斌
居民住房政策偏好是住房政策设计与调整的依据,会受到客观和主观层面的因素影响。本文基于一项全国问卷调查数据,从客观和主观层面对城镇居民住房政策偏好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客观层面的个人年收入水平、主观层面的房价满意度等因素都会对住房政策偏好产生影响。个人年收入水平越高,就越认为应当对房价进行干预;对房价的接受程度越高,就越不倾向于支持对房价进行干预。如果将房价偏高归因于监管不力,就越认为应当干预房价;如果将房价偏高归因于炒房,就越会支持对房价进行干预。如果对于房价的接受程度越高,就越不认为政府应当提供保障性住房。如果将房价上涨归因于土地政策不合理,就更为支持提供保障性住房;如果将房价偏高归因于政府监管不力,就越会支持提供保障性住房。相关发现对于住房政策的调整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住房政策偏好 干预房价 提供保障性住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萍 丁富军 马异观
快速城镇化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我国现有的住房政策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依据城镇化理论、住房市场过滤模型和公平效率原则的基本理论分析,从城乡统一发展和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统一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理论模型,以兼顾和强调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并调整和盘活农村长期闲置住房和宅基地。
关键词:
城镇化 流动人口 城乡住房市场 住房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云新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冲突频发并呈现出迅速累积和扩散的趋势。制度模糊性为政府和强势集团对城镇化利益进行策略性分配提供了行为空间,成为城镇化利益分配冲突的制度根源。在城镇化进程中,作为主导力量的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获利机会进行城镇化运动的动机,成为积极谋取城镇化净收益的"第一行动集团"。由于委托代理机制的失灵,中央政府对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利益诉求都会落空。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资本投资者等利益主体有着采取策略性行为的动机和能力。由于他们在城镇化运动中存在着狭隘的共容利益,他们更容易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形成非正式的利益联盟,来谋取城镇化收益而转嫁成本。因此,社会冲突的有效治理需要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李颖
"新常态"发展阶段国家建设的中心任务已调整为通过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促进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集约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在这一进程中,城镇化是核心驱动力。针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对中国132个地级以上城市规模分布的对数正态、帕累托、齐普夫分析,比较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的差异,揭示了影响因素,进而指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是改革现有制度安排,促进人口充分流动,实现城市规模的最优分布。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规模 发展效率 制度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尚莉
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一环的住房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与难点是资金问题,因而对现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显的迫在眉睫。以往学者较多关注发达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较少,其经验虽对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但忽视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与特殊性。文章更多选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近期或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同中国相似的国家为参照,阐述他们住房制度特别是住房金融制度特别是在住房公积金制度方面的改革,总结其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住房公积金 发展中国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海元
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城镇化理论研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思维定势,重构城镇化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城镇化行为主体的行为和城镇化机制,深化对制约城镇化进程的社会保障制度、“三农问题”等深层问题的研究,力争实现理论和政策的创新与突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宗劲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现行农地制度的内在缺陷和深层次矛盾日渐显露,农民权益遭到严重侵犯,农地制度的再次改革势在必行。重新安排土地征用制度运行的环境,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城镇化 农地制度 缺陷 路径依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温来成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之际,城镇建设和发展,对政府财政公共服务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推动财政制度变迁的强大动力。在税收制度领域,需要整合现行地方税种,提升财产税地位,开征若干新税种,构成城镇主体税源,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工具;在城镇公共投资领域,建立与市场化改革趋势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公共定价与收费制度,达到公共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均衡;在预算制度改革方面,解决城镇建设中的公共服务和专项资金安排问题;在社会保障领域,重点解决农民进城后所面临的养老、医疗、失业等问题。因而对政管理制度变迁,就是妥善处理城镇建设中各级政府的职责与利益。
关键词:
城镇化 财政制度 制度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