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4)
- 2023(12503)
- 2022(10120)
- 2021(9357)
- 2020(7801)
- 2019(18084)
- 2018(17941)
- 2017(34548)
- 2016(18774)
- 2015(21555)
- 2014(21549)
- 2013(21701)
- 2012(20216)
- 2011(18365)
- 2010(18410)
- 2009(17378)
- 2008(17370)
- 2007(15880)
- 2006(14035)
- 2005(12890)
- 学科
- 济(88596)
- 经济(88521)
- 业(54765)
- 农(47629)
- 管理(45750)
- 方法(35597)
- 企(32622)
- 企业(32622)
- 数学(32176)
- 数学方法(31953)
- 农业(31205)
- 中国(26943)
- 业经(21664)
- 财(18594)
- 贸(17836)
- 贸易(17827)
- 地方(17457)
- 易(17434)
- 制(17134)
- 学(16120)
- 发(15085)
- 银(13957)
- 银行(13930)
- 环境(13751)
- 行(13417)
- 融(13023)
- 金融(13021)
- 体(12430)
- 发展(11916)
- 展(11896)
- 机构
- 学院(278247)
- 大学(276583)
- 济(126566)
- 经济(124306)
- 管理(103413)
- 研究(101140)
- 理学(88865)
- 理学院(87881)
- 管理学(86524)
- 管理学院(86020)
- 中国(79240)
- 农(65736)
- 科学(60085)
- 京(58590)
- 财(53649)
- 所(52046)
- 农业(50710)
- 研究所(47272)
- 中心(46816)
- 业大(46064)
- 财经(42763)
- 江(42110)
- 经济学(40104)
- 经(39081)
- 北京(37035)
- 经济学院(36426)
- 范(36004)
- 师范(35684)
- 院(34774)
- 州(32613)
- 基金
- 项目(182120)
- 科学(143275)
- 研究(134580)
- 基金(133380)
- 家(116389)
- 国家(115397)
- 科学基金(97621)
- 社会(88309)
- 社会科(83438)
- 社会科学(83414)
- 基金项目(70310)
- 省(70114)
- 自然(59863)
- 教育(59563)
- 划(58597)
- 自然科(58456)
- 自然科学(58436)
- 自然科学基金(57399)
- 编号(54532)
- 资助(53789)
- 成果(44115)
- 部(41863)
- 发(41712)
- 重点(41077)
- 国家社会(37857)
- 创(37354)
- 课题(37061)
- 农(36389)
- 教育部(35294)
- 创新(35152)
- 期刊
- 济(144168)
- 经济(144168)
- 研究(83020)
- 农(68147)
- 中国(56524)
- 农业(46013)
- 学报(45026)
- 科学(41748)
- 财(39472)
- 大学(34449)
- 管理(32899)
- 学学(32655)
- 融(30011)
- 金融(30011)
- 业经(27654)
- 教育(24298)
- 业(23113)
- 技术(22507)
- 经济研究(22380)
- 财经(21215)
- 问题(20943)
- 经(18308)
- 世界(17405)
- 贸(15944)
- 版(15266)
- 农村(15214)
- 村(15214)
- 技术经济(14677)
- 农业经济(14649)
- 经济问题(14125)
共检索到420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荣南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非农经济发展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定量揭示了经济非农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动态联系,并对我国城镇化水平、动力结构、测度指标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城镇化 非农化 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士谋 吴建楠 朱天明 William Y.B.Chang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8年的45%左右。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1.5亿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约有一半的农民工已转化为城镇的暂住人口,这是我国城市化成长发展的主流形式。从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推动我国有特色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城乡统筹与城镇化的策略等方面探索农村人口非农化与我国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
农村人口 非农化 城市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文涛 刘秀玲
文章利用1978—2013年全国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人口城镇化、就业非农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就业非农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推进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而劳动力向第二、第三次产业转移则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但由于过去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不合理的制度性原因,使得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农村就业人口向第二、第三次产业转移受到阻滞。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VAR 城乡收入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培芳
本文选取了 1 978年到 2 0 0 0年国民经济与人口统计资料 ,对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与经济非农化率的依存关系用 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关系模型 ,并对其进行评价。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经济非农化 回归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伶俐 王定祥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中农地非农化配置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均存在失灵,并且政府失灵引致的农地非农化效率损失远大于市场失灵引发的效率损失。进一步研究发现,虽然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都是农地非农化配置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即使是两者协同发挥作用也难以促进农地适度非农化。只有引入政治协商制度,使之与市场机制、政府机制有机耦合和协同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目标。中国要构建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位一体"的农地适度非农化机制,还需要对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与管理制度、土地利用质量考核制度进行必要的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学英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系统产生了影响,如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25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1990~2005年的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和城市气温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分析,定量揭示了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定量分析了各种城市化因子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气温 城市热岛效应 灰色关联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禹光凯
以2005-2013年江苏省城镇化率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城镇化与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进行关联分析,根据关联程度结果,提出当前城镇化水平趋势下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物流业 邓氏灰色关联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孔泾源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农耕大国,其工业化、城镇化道路,自然有着区别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特殊性格,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辜胜阻博士新著《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正是力图探求中国社会非农化与城镇化发展的民族个性。在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自发的渐进性转变的历史条件下,城镇化和非农化无疑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但对处于产业、技术与制度的突发性变迁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城镇化与非农化发展,就不再象欧美早期工业化国家那样模式单一。在这些国家,甚至包括少数发达国家,不仅乡村社会中普遍出现了工业化和非农化现象,而且城市尤其是城郊也存在着部分农业活动。非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政
非农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大小关系表征着非农化与城镇化两大进程的协同性。对世界各国的研究发现,非农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差值呈现"扩大-波动-缩小"的趋势,在实现高度城镇化后可能逐步趋零。1985—2019年,我国非农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差值呈现两轮先增后减变化。这一波动,一方面,取决于非劳动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与居住在乡村的非农就业人口数量增减有关。当前,我国正在进入非劳动人口城镇化主导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同时,有越来越多非农就业人口更愿意居住在乡村。建议顺应人口流动的新趋势,完善城镇化政策体系,鼓励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安居,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为乡村就业非农化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城镇化 非劳动人口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傅超 刘彦随
我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量远大于人均总建设用地量,存在"两栖占地"现象。文章构建了土地利用非农化指数(LUNI)和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LPUH)两个指标,刻画我国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利用非农化的关系;采用2000和2009年各省人口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测算省际人口城镇化率(PUI)和土地利用非农化指数(LUNI);利用SPSS软件分析LUNI和PUI之间的相关性,对省际2009年PUI、LUNI、LPUH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快速聚类分析;运用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系数进行各省土地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LPUH)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和2009年LUNI与PU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8和0.686,相关性下降;5个聚类类型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形成5个地域类型区;空间自相关分析也显示LPUH热点区的存在。进一步讨论了导致城镇化和土地利用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提出了以健康城镇化为导向的协调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以中度耦合和较高度耦合水平为主,2005—2014年间中度耦合县域逐渐转变成较高度耦合,在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空间差异。④相较于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非农化耦合度不断上升的特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存在动态耦合关系,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倒"U"型分布,倒"U"型拐点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55%左右,浙江省大部分县市处于倒"U"型分布的左侧阶段,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耦合发展可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同时注意拐点右侧需结合产业升级、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促进半城镇化人口市民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红霞 蔡文柳
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环境资源等四个角度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根据河北省2010-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熵值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2年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呈降低趋势,从2012-2015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则大幅提升,而且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等指标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有极强关系。建议政府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发展质量 灰色关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冬泳
本文从历史的维度详尽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归纳与发掘了其中的历史背景、现实约束,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将对未来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创新产生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凯 冯献
研究目的:揭示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并对其作用区间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综合指标评价和门槛效应模型,在确定土地市场化水平基础上,分不同区域和出让区间考察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土地市场化水平对于农地非农化的影响是分区间性的,到达一定门槛值后,会产生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在出让价格提高过程中,都经历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正向作用区间;(3)"高价位陷阱"反映了较高出让价格区间下,土地市场化对于农地非农化产生促进,而导致过度非农化的情况。研究结论:通过市场化的作用减少农地过度非农化,需把握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和作用区间,合理有效利用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