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11)
2023(17516)
2022(14756)
2021(13840)
2020(11443)
2019(26490)
2018(26040)
2017(49804)
2016(26997)
2015(30485)
2014(30271)
2013(29629)
2012(26976)
2011(24272)
2010(23510)
2009(20932)
2008(20004)
2007(17069)
2006(14671)
2005(12827)
作者
(75031)
(62579)
(61690)
(59071)
(39692)
(29679)
(28250)
(24616)
(23922)
(21942)
(21222)
(21112)
(19646)
(19501)
(19407)
(18997)
(18745)
(18346)
(17896)
(17800)
(15289)
(15242)
(14942)
(14256)
(13952)
(13881)
(13596)
(13518)
(12423)
(12313)
学科
(109290)
经济(109172)
管理(76431)
(70416)
(57408)
企业(57408)
方法(50650)
数学(44653)
数学方法(44083)
中国(31806)
(29833)
(26281)
业经(24391)
(22857)
(20710)
贸易(20698)
地方(20517)
(20191)
农业(19674)
环境(19384)
(18689)
(17155)
理论(16550)
(16286)
技术(16238)
财务(16206)
财务管理(16172)
(15889)
银行(15846)
(15426)
机构
大学(374799)
学院(371196)
(153543)
经济(150581)
管理(148461)
理学(129527)
理学院(128155)
研究(126466)
管理学(125750)
管理学院(125098)
中国(94769)
(79957)
科学(77782)
(66922)
(61685)
(58794)
中心(57307)
研究所(56738)
业大(55709)
财经(54706)
(51433)
北京(50327)
(50174)
(48542)
师范(48080)
经济学(47068)
(46545)
农业(45869)
经济学院(42509)
(41444)
基金
项目(263320)
科学(208174)
基金(193668)
研究(191812)
(169411)
国家(168086)
科学基金(144927)
社会(122392)
社会科(116085)
社会科学(116056)
基金项目(102322)
(99883)
自然(94281)
自然科(92179)
自然科学(92157)
自然科学基金(90471)
教育(87491)
(85145)
资助(79732)
编号(77208)
成果(61534)
重点(58878)
(58540)
(55868)
(54457)
课题(52148)
国家社会(51476)
创新(50948)
科研(50692)
教育部(50442)
期刊
(159412)
经济(159412)
研究(107633)
中国(68159)
学报(59070)
科学(54974)
管理(53841)
(53537)
(49598)
大学(45701)
学学(42792)
教育(39208)
农业(37422)
技术(32459)
(29367)
金融(29367)
经济研究(26647)
财经(25935)
业经(25525)
(22252)
问题(21198)
图书(20464)
(20004)
科技(17769)
技术经济(17574)
理论(17242)
(17070)
(17069)
资源(16817)
统计(16438)
共检索到532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基本同步,城镇化率的提高对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扩展了STIRPAT模型,使用1995~201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进程在全国以及区域层面上对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加剧对能源消费的刚性需求并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同时,中国城镇化碳排放存在很强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探讨了未来我国低碳城镇发展的相关应对之策,即要适当降低土地城镇化速度,积极探索低碳城镇化发展模式,将新能源发展纳入城镇化建设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构建扩展STIRPAT模型,使用199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中国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的提高加强了能源消费需求的刚性——这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中国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区域差异,即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成正比,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成反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文章扩展了STIRPAT模型,使用1995-201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城镇化进程在全国以及区域层面上对能源消耗的需求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增加了对能源消费的刚性需求且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探讨了未来中国城镇发展的相关对策:适当控制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积极探索低碳城镇化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海  武鹏  
针对以往效率测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以及跨国研究中制度的异质性问题,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eta-fron-tier生产函数这一综合分析框架,在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APEC地区17个成员1980~2007年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对双重约束下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除了发展中国家群组之外,发达国家群组和东亚新兴经济体群组中均有部分国家在个别年份位于潜在最佳生产技术的共同边界上;各群组的共同技术效率(MTE)和共同技术比率(MTR)平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发达国家、东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工业化水平、人口密度、劳均资本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耿玉环  石金莲  
过去50年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50年,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担负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任。文章采用表观能耗估算法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历史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优先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我国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每年递增,但是单位GDP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却比较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水平相对发达国家也较低。文章研究结论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烽  
本文将中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了国际、区域、省区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中国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持续攀升,提示中国能源消耗中可能存在着回弹效应;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美国,发达国家在完成其工业化的历史碳排放总量远大于中国;东部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俱乐部,而西部则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预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持续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状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明  
物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行业。物流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尤其是对成品油的消耗,稳居各行业首位,IPCC的评估报告显示,如果保持当前的能源消耗方式,物流业的能源消耗量到2030年将比现在高出80%。物流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8. 9%,是农业、工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颖  
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构建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脱钩模型,探讨我国工业分行业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分析表明:①1995—2008年,中国工业38个分行业中,有4个分行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表现为扩张性负脱钩,11个分行业表现为强负脱钩,其余23个分行业表现为弱脱钩;有3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表现为扩张性负脱钩,11个分行业表现为强负脱钩,其余24个分行业表现为弱脱钩。②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系数与能源消耗的脱钩系数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主要是由经济发展与能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卫国  刘颖  韩青  
改革开放对中国政府体系最突出的影响就反映在中央对地方的分权,这种分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积极性已是一个研究共识。在当地消费水平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对地方政府来说发展本地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提高当地的投资水平,地方政府投资在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据中国199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投资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偏差与CO2排放偏差显著正相关。同时,地方政府投资对于中国CO2排放具有倒U型影响,即地方政府投资初期促进了CO2排放,而随着地方政府投资的逐渐增大,CO2排放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态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钊  于寄语  
基于潜在类别的STIRPAT模型,运用我国199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会提高,在城市化的中期,降低能源使用强度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更有效;提高第三产业占比会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整体而言,贸易开放度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但适度提高贸易开放度将会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在城市化的早期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在城市化的后期减慢城市化发展速度,均可提高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玉莹  
在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模式新趋势的背景下,运用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计算出2000-2007年我国30个省区的碳环境技术效率,对能源消耗、二氧化碳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状况进行评价,进而尝试探究碳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区域间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差别显著。北京、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海南、江苏等东部地区处于低碳经济发展,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碳环境技术效率普遍较低,特别是中部地区大部分省份高碳经济特征明显。(2)生活水平和技术进步都会极大促进碳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工业结构重型化、粗放式增长方式及城市化阻碍碳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制度因素尚未对碳环境技术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诗一  
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绿色增长核算。本文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总体上已经实现了以技术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能源和资本是技术进步以外主要驱动中国工业增长的源泉,劳动和排放增长贡献较低甚至为负。但是,一些能耗和排放高的行业仍然表现为粗放型增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实现中国工业的完全可持续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抒梦  董虹  
文章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美国1950-2013年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效应。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这三者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相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外界扰动作用于经济增长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都会增加;当二氧化碳排放量受到外界正的冲击时,相比其他两个变量,美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显著的负影响,并且需要最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稳定水平,同时当这样的扰动发生时,美国的能源消耗增长率会增加;能源消耗受到外界正冲击时,美国的GDP受到负向作用,并且促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根据方差分解可以得出:经济增长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大的贡献率;经济增长和...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仲伟周  孙耀华  庆东瑞  
随着全球资源与环境危机进一步加深,"经济-能源-环境"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为此利用Tapio模型分析我国2000—2010年间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并构造因果链将脱钩指标分解为节能脱钩指标和减排脱钩指标。研究表明:无论是就全国范围还是各区域而言,总脱钩指标和节能脱钩指标的变化均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且后者是前者变化的主要原因。在2000—2010年间的大部分年份内,总脱钩指标位于0和1之间,处于弱脱钩状态;就横向比较而言,总脱钩指标和节能脱钩指标的数值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但减排脱钩指标的分布无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且在时间维度上也无显著的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楠楠  
文章使用异质面板数据模型对城镇化与CO2排放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样本中是否包含中国,收入、人口和能源密度对CO2排放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但是在样本中包含中国的情况下,城镇化的弹性系数却由不显著变为显著,这一方面说明就全球范围来看,城镇化对于CO2排放的影响可能存在着相互抵消的因素,其既可以通过工业化增大环境的压力,也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来减轻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说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城镇化对于环境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