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3)
2023(7292)
2022(6018)
2021(5704)
2020(4752)
2019(11230)
2018(10722)
2017(21326)
2016(11159)
2015(13015)
2014(12695)
2013(12930)
2012(11964)
2011(10944)
2010(10720)
2009(10149)
2008(9898)
2007(8594)
2006(7500)
2005(6983)
作者
(30571)
(25791)
(25449)
(24489)
(16565)
(12270)
(11676)
(9963)
(9828)
(8997)
(8977)
(8876)
(8260)
(8250)
(8074)
(8052)
(7603)
(7494)
(7432)
(6862)
(6489)
(6182)
(6026)
(5848)
(5823)
(5765)
(5576)
(5207)
(5098)
(5021)
学科
(60806)
经济(60751)
方法(31892)
(30551)
数学(30061)
数学方法(29968)
管理(29411)
(21831)
企业(21831)
中国(19781)
(15068)
(13789)
贸易(13780)
(13456)
(12863)
(10059)
农业(10051)
(9977)
金融(9976)
业经(9221)
(9210)
银行(9208)
(8924)
地方(8775)
(7942)
(7276)
(7274)
环境(7253)
(7035)
财务(7027)
机构
大学(170857)
学院(166113)
(88152)
经济(87049)
管理(65414)
研究(60092)
理学(56648)
理学院(56098)
管理学(55466)
管理学院(55134)
中国(49625)
(38748)
(35350)
财经(32094)
经济学(31002)
科学(29865)
(29722)
(28828)
经济学院(28129)
中心(26798)
研究所(25801)
财经大学(24342)
北京(22941)
(22859)
(22188)
(21312)
业大(19641)
(19263)
商学(19158)
师范(19134)
基金
项目(108899)
科学(88669)
基金(86056)
研究(79820)
(74148)
国家(73649)
科学基金(64094)
社会(57602)
社会科(55021)
社会科学(55013)
基金项目(44068)
自然(38696)
自然科(37900)
自然科学(37892)
自然科学基金(37321)
资助(37157)
教育(36317)
(36266)
(31969)
编号(28623)
(27566)
国家社会(26411)
教育部(24747)
中国(24473)
重点(23987)
人文(23329)
成果(23294)
(23009)
(22089)
大学(21869)
期刊
(90041)
经济(90041)
研究(54691)
中国(32259)
(27678)
管理(24294)
科学(22156)
学报(21679)
(20405)
(20250)
金融(20250)
大学(17753)
财经(17600)
经济研究(16750)
学学(16668)
(15175)
农业(13782)
(13570)
问题(12765)
技术(12162)
国际(11948)
业经(11618)
世界(11560)
统计(10533)
教育(9987)
技术经济(9293)
(8796)
理论(8192)
(8158)
决策(8153)
共检索到252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依据中国城乡移民调查数据,文章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年资回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劳动力累积年资回报随年资不断上升,5年、10年和20年的累积年资回报分别为0.07、0.27和1.05,高于同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不同职业劳动力的年资回报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年资的增长,负责人和办事人员的年资回报一直较高,商业服务人员的年资回报一直较低,而专业技术人员的年资回报则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闯  张世伟  
依据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估计了城镇居民的就业方程和工作时间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个体就业概率不断增加;随着家庭其他收入的增加,个体就业倾向逐渐降低,工作时间逐渐减少;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就业个体的工作时间逐渐增加。低收入群体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分别为-0.3237和-0.3167,而女性中高收入群体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为0.1429,说明倒S型劳动供给曲线在2002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是存在的。因此,政府部门应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适时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教育和培训投入力度,促进低收入群体...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屈小博  
劳动力市场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差异,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回报在不同就业部门、就业类型存在怎样的特征?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按小时工资来衡量,不同部门、类型的劳动者整体上具有相似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无论按正规与非正规部门还是按正规与非正规就业来分类,尽管相同教育阶段的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均高于非正规性,但对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教育回报均呈现递增,并且职业高中的教育回报均显著高于学历高中,在工资收入分布不同部分的教育回报与平均收入都具有相同的情形。由于正规部门具有相对较高的学历教育阶段进入门槛,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实现制度衔接,扩展劳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垩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测度了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就业和工资差异,分析歧视因素在工资差异中的占比及工资歧视使残疾劳动力离开劳动力市场的效应。在纠正选择性偏误以后,回归基础上的分解结果显示:残疾劳动力与非残疾劳动力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对非残疾劳动力有利的比例为35%~47%,这也是对残疾劳动力工资歧视的上限值;工资歧视使残疾人就业率下降1.4%,工资歧视的就业效应只占残疾人和非残疾人就业率差异的很小比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甫宁  刘华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资料,考察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不同教育水平的收入结构和教育回报率结构的变化趋势,并采用相关的计量方法,有效地控制教育和收入的测量误差,以及样本选择性偏差的问题,以期对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及其结构变动做出较为精确的估算。研究发现,在收入和教育回报率总体上升的同时,不同教育水平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教育回报率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教育测量误差将导致教育回报率的低估;考虑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影响得到了高于OLS的估计结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锋亮  丁小浩  
在中国特定的文化以及制度环境中,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所反映的教育与收入的关系究竟来自社会对教育的信号作用的认同,还是代表了教育确实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的贡献?教育的生产性功能和筛选功能究竟是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教育的生产性功能与信息性功能是否会有变化?变化的趋势又如何?本文通过将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的教育收益率进行对比,评估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的生产促进和筛选作用。同时通过对比不同时点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教育收益率,验证教育的信息性功能与生产性功能变化的趋势,并从侧面检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岑指昊  
本研究为桂西劳动经济学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本研究运用公开数据以及自建数据库,构建基础评价指标,分析自“十三五”以来桂西地区公共部门与家庭部门在教育投资领域的阶段性成效。研究发现,桂西地区两部门在教育投资方面存在不协调、不匹配的现象,在劳动力的市场表现方面,受制于学历、职业技能熟练度、就业的行业门类等诸因素,劳动力的就业市场回报有限,回报的增长空间不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振军  郑力文  崔传义  孔祥智  
本文借鉴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构造了农村劳动力两阶段迁移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返乡是理性选择,原因是其人力资本回报在欠发达地区要高于发达地区。随后,本文利用2007年5月调查获得的中西部70个县2 353位返乡农村劳动力数据,利用改进后明瑟尔收入模型,比较这个群体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回报率,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分析结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都阳  贾朋  朴之水  
随着工资水平上涨和计算机技术日臻成熟,计算机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日益普遍。根据城市劳动力调查资料,2016年58%的城市职工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价格和密度作为工具变量,本文有效识别了计算机使用与其生产率效应同时决定带来的估计偏差。本文还根据计算机使用的频率进一步确认了计算机使用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考虑了上述计量经济问题后,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明显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的工资回报增加了48.4%。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潇  罗俊超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的教育回报率存在明显的收入阶层差异,其总体上随收入水平的上升而增加,且低收入阶层与其他收入阶层差距较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最高;劳动力迁移能显著提升接受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群体和接受中等教育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教育回报率,进而强化其收入优势;教育回报率差异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比受教育水平分布不均更大,劳动力迁移总体上有助于缩小与个体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差异相关的收入差距。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要有利于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层次,并清除阻碍劳动力迁移的制度障碍,以缩减由个体受教育差异引致的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可爱  周申  王奎倩  
FDI的大量流入可能会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产生重要影响,而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与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关系密切。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就FDI流入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内FDI显著降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说明FDI主要是通过示范效应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产生影响的。此外,FDI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表现出一定的梯度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可爱  周申  王奎倩  
FDI的大量流入可能会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产生重要影响,而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与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关系密切。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就FDI流入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内FDI显著降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说明FDI主要是通过示范效应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产生影响的。此外,FDI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表现出一定的梯度变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新宇   蔡佳怡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动力与新机遇。本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推动本地与邻近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强劳动力流动与谈判力量来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效应较大。因此,应不断夯实劳动力流动基础、激发劳动力流动活力、拓展劳动力流动空间,弥补数字鸿沟,激发数字经济红利,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浩  
伴随资本深化现象的出现,我国制造业部门目前的高资本投入行为已经对劳动力要素产生了挤出效应,即出现学者们所谓的"零就业增长"的结论。这正是源于全要素生产率并未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制造业部门资本-劳动比的快速上升,不仅直接产生了资本对劳动的"挤出效应"和"替代效应",还使得制造业部门完全依赖资本驱动的发展模式,而最终将导致资本边际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减缓,这造成了对于劳动的"双重挤压"。文章试图对工业化发展模式、资本深化、劳动力就业和技术进步路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把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