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2)
2023(12509)
2022(10883)
2021(10252)
2020(8622)
2019(20272)
2018(19913)
2017(38902)
2016(20861)
2015(23824)
2014(23570)
2013(23475)
2012(21348)
2011(19357)
2010(18973)
2009(17336)
2008(16628)
2007(14124)
2006(12222)
2005(10771)
作者
(58414)
(48373)
(48028)
(45853)
(31019)
(23147)
(21856)
(19117)
(18479)
(17132)
(16676)
(16401)
(15283)
(15139)
(14984)
(14774)
(14395)
(14117)
(13844)
(13651)
(11886)
(11853)
(11507)
(10862)
(10771)
(10740)
(10561)
(10437)
(9656)
(9540)
学科
(89081)
经济(88981)
管理(57143)
(54964)
方法(44251)
(43995)
企业(43995)
数学(39575)
数学方法(39263)
中国(26892)
(23008)
(20603)
(18057)
贸易(18049)
业经(17689)
(17570)
(16888)
地方(16613)
农业(15446)
(14305)
环境(13449)
(13072)
技术(12603)
(12413)
(12394)
(12379)
金融(12377)
银行(12362)
财务(12354)
理论(12351)
机构
大学(298992)
学院(294505)
(126902)
经济(124565)
管理(119986)
理学(105135)
理学院(104024)
管理学(102515)
管理学院(101992)
研究(100527)
中国(74931)
(63501)
科学(59773)
(55055)
(49084)
财经(45630)
研究所(45066)
中心(44440)
(43752)
业大(42254)
(41921)
北京(40597)
经济学(39760)
(39394)
(38237)
师范(37949)
(36465)
经济学院(36071)
财经大学(34315)
农业(34248)
基金
项目(206898)
科学(164034)
基金(153406)
研究(152555)
(132976)
国家(131946)
科学基金(113914)
社会(98705)
社会科(93684)
社会科学(93663)
基金项目(81340)
(76923)
自然(72895)
自然科(71228)
自然科学(71213)
自然科学基金(69969)
教育(69254)
(65699)
资助(63904)
编号(60792)
成果(49111)
(47355)
重点(45674)
(43625)
(42571)
国家社会(41554)
课题(41280)
教育部(41173)
人文(39908)
创新(39678)
期刊
(130224)
经济(130224)
研究(88811)
中国(51724)
学报(44198)
管理(42168)
科学(42152)
(39443)
(38540)
大学(34047)
学学(31935)
教育(30213)
农业(27984)
技术(23825)
(23641)
金融(23641)
经济研究(22151)
财经(22145)
业经(19534)
(18872)
问题(17472)
图书(15005)
(14812)
(14658)
理论(14578)
技术经济(14463)
世界(13677)
科技(13468)
实践(13056)
(13056)
共检索到418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文忻  杜凤莲  
本文利用布朗分解方法和国家统计局2003年的再就业专项调查数据,对中国城镇再就业者的性别分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就业人口中存在着性别的职业分割和工资的性别差异,政策含义是:在再就业市场上,政府应该保障女性享有平等的职业获得权和同工同酬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柳晓霞  
本文运用中国20年来的数据,估算了使居民消费最大化的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的最优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实际城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不仅高于最优路径,而且偏离最优路径的程度正在扩大。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超过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最优路径的偏离,而且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偏离最优路径,这说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抑制消费需求的强度更大。要扩张居民消费,就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缩小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本文的实证分析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方向和力度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可操作的参照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实  马欣欣  
文章利用1999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对职业与男女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职业的分割。文章揭示了职业内性别歧视性因素是职业所导致的男女工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实,邓曲恒  
文章利用2002年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经济计量模型,对城镇户口劳动力的失业概率及其原因进行了经验分析,从中发现那些就职于经营不善的地方国有或集体企业,或者具有文化程度低、身体健康差、年龄偏大、女性等特征的人员,是城镇下岗失业大潮中的主要受害者,她们下岗失业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其他人员。文章还对失业人员的非正式再就业机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霓  
在分析劳动者是否从事非正规就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估计工资方程时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选择性偏误"。这是由于不同就业类型从业人员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他们的就业类型极有可能是自选择的结果。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1997~2006)分析了自选择性在城镇居民选择就业类型中的作用,并对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借助BGF(2001)分析方法,发现正规就业者具有负向自选择性,表明对于具有优质不可观测特征的劳动者来说,从事正规就业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过程,而非正规就业者没有自选择性,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和市场扭曲。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霓  
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收入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女性非正规就业收入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性别收入差距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人口和就业统计司课题组  贾毓慧  冯帅章  
高质量就业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国际常用就业质量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工资水平、就业充分、就业稳定、工作生活平衡4个维度的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利用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数据,对全国、各省(区、市)的月度、季度和年度就业质量指数进行测算。研究表明,2016—2018年,我国总体就业质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超时工作现象有所加剧,合同签订率有待提高;不同地区就业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就业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高度相关。同时,本文还提出了提高我国整体就业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静  金淑彬  杨眉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的目的是实现劳动者充分的劳动权、就业平等权、社会保障权和社会对话权等方面的劳动权益保障,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文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城镇农民工群体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目标进行三级分类并作了实证调研,文章分析了调研结果产生的原因,探索如何实现城镇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体面劳动的对策思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阳义南  
2011年对广东省21个地市10000名退休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退休职工的再就业率为4.6%(男4.27%,女4.54%)。Binary 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当前广东省的养老金水平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显著为负,降低了职工退休后的再就业比率。而二次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当养老金水平超过某一拐点之后才会降低退休职工再就业。这是由于广东省养老金水平调整过快造成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健康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显著为正,工龄的影响显著为负。职务的影响显著为正,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再就业行为并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湘红  曾耀  孙文凯  
不同性别往往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进入概率和一定工资差异,但是否由性别歧视引起并不确定。我们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和2006两年随机抽样微观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工资水平高低进行行业划分,并采用Brown分解方法分析性别进入不同行业的概率差异和由此带来的工资差异。结果发现,女性在收入最高和最低的行业都存在进入优势。男女工资性别差异主要来自于行业内部因素,行业间可解释工资差异占比较小,这一结论在不同时间是一致的。工资水平越高的行业,性别歧视越小,而且如果行业属于服务业,女性由于性别特征而存在进入优势。但是从总体上说,女性收入受到性别歧视程度存在随时间加大的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蕾  魏后凯  
随着城镇化的大力推进,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发生新的变化。而目前对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没有考虑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过高估计了城镇化的作用;②没有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和能源消费之间关系呈现的不同特征;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证方法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反映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长期趋势的均衡方程。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应为正,并且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分区域情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净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凌雪  
文章利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了城镇化等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推移,省域居民消费率的差距在缩小,趋向于集中,并且省域居民消费率变化较为频繁,与省域城镇化率一直增加的趋势并不相同。(2)根据马尔科夫链的分析结果,相对于2000年的消费率,省域在2001—2016年的消费率存在下降的现象。(3)中国邻近省份之间的居民消费存在相互模仿和相互竞争,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习惯效应,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率之间存在"U"型的关系,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和贸易依存度越高,居民消费率也越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周浩明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甫宁  刘华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资料,考察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不同教育水平的收入结构和教育回报率结构的变化趋势,并采用相关的计量方法,有效地控制教育和收入的测量误差,以及样本选择性偏差的问题,以期对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及其结构变动做出较为精确的估算。研究发现,在收入和教育回报率总体上升的同时,不同教育水平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教育回报率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教育测量误差将导致教育回报率的低估;考虑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影响得到了高于OLS的估计结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韩海燕  何炼成  
本文借鉴弗里德曼将收入分类的思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收入来源及其特征将城镇居民的收入分为稳定性收入与非稳定性收入,建立消费函数模型。通过研究发现稳定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非稳定性收入,并指出这是造成城镇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消费率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