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9)
2023(7041)
2022(5707)
2021(5585)
2020(4421)
2019(10180)
2018(9891)
2017(18939)
2016(9985)
2015(11330)
2014(10964)
2013(11225)
2012(10211)
2011(9579)
2010(9481)
2009(8880)
2008(8670)
2007(7682)
2006(6991)
2005(6344)
作者
(27031)
(23608)
(22994)
(21941)
(14343)
(11290)
(10127)
(9154)
(8970)
(8148)
(7944)
(7595)
(7348)
(7255)
(7187)
(6985)
(6737)
(6571)
(6411)
(6307)
(5905)
(5640)
(5571)
(5433)
(5320)
(5252)
(4965)
(4886)
(4818)
(4756)
学科
(52366)
经济(52317)
(49009)
农业(32486)
(31132)
中国(18905)
方法(17140)
管理(16575)
数学(16354)
数学方法(16311)
业经(15681)
(12885)
农业经济(12379)
发展(11207)
(11203)
(11058)
贸易(11052)
(10930)
地方(10658)
(10435)
人口(9990)
(9554)
农村(9531)
(8938)
企业(8938)
收入(8133)
(7956)
及其(7908)
(7876)
土地(7777)
机构
学院(146543)
大学(143423)
(76383)
经济(75372)
研究(57771)
管理(54828)
理学(47649)
理学院(47173)
中国(47037)
管理学(46699)
管理学院(46440)
(45482)
农业(34103)
科学(31051)
(30027)
(28793)
(28747)
业大(26652)
中心(26267)
研究所(26050)
经济学(24550)
财经(23172)
经济学院(22241)
(21562)
农业大学(20686)
(20374)
科学院(19751)
(19327)
经济管理(19224)
北京(19036)
基金
项目(97987)
科学(78726)
研究(75695)
基金(74599)
(64895)
国家(64275)
科学基金(54501)
社会(53245)
社会科(50129)
社会科学(50121)
基金项目(39282)
(35628)
教育(31338)
自然(30803)
编号(30136)
自然科(30088)
自然科学(30082)
自然科学基金(29583)
(29444)
资助(29271)
(28266)
国家社会(24040)
(24024)
(23601)
成果(23601)
中国(22507)
重点(21522)
教育部(20332)
发展(20322)
社科(20174)
期刊
(90265)
经济(90265)
(54083)
研究(46641)
农业(37127)
中国(32686)
科学(23267)
学报(21560)
业经(20529)
大学(18145)
(17727)
学学(17583)
(17302)
金融(17302)
(16492)
农业经济(14784)
管理(14546)
农村(14161)
(14161)
问题(13888)
世界(13327)
经济研究(12887)
财经(11367)
经济问题(10112)
(9918)
技术(9799)
农村经济(9581)
社会(9489)
(9430)
(9421)
共检索到225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9月14日发布《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表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城镇常住人口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蓝皮书介绍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士谋  吴建楠  朱天明  William Y.B.Chang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份额大幅度的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8.6%提升到2008年的45%左右。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1.5亿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约有一半的农民工已转化为城镇的暂住人口,这是我国城市化成长发展的主流形式。从农村人口非农化过程推动我国有特色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城乡统筹与城镇化的策略等方面探索农村人口非农化与我国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英  
本文根据现阶段人口变动的情况,对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进行了预测。人口预测的模型不仅考虑到城镇、农村在生育、死亡等方面的差异,而且也反映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动态迁移。在人口预测的生育模式上采用了总和递进生育率的指标,将妇女按所生孩次的结构分类。本文所作的预测为长期预测,对中国至2050年的总人口、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以及人口的年龄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侠  
建国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农村之间、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相应增长。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导致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和流动。本文拟根据74个城镇人口迁移调查的资料,估算建国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数量;并对社会主义人口迁移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向晶  钟甫宁  
随着青壮年农民大量进城务工,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开始凸显,依赖农村人口自身重力推动的城乡人口迁移速度开始放缓,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自动化智能化的突飞猛进,工业进一步现代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像过去那样旺盛,劳动力城乡转移的需求速度似乎也将大幅度降低。然而,城乡收入比仍然保持在3的水平,城乡劳动力和人口转移的基本动力仍然强劲。因此,正确认识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乡人口迁移趋势有助于制定必要的政策、推进人口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友爱  江正发  
我国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农村自给性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低收入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多数妨碍了内需的扩大。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文忻  杜凤莲  
失业扩大了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认识失业对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有利于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缩小收入差距。失业者在失业期间收入只相当于在业者收入的约1/5,再就业者的收入不足未失业者的60%,其人力资本并没有得到应有回报。Oaxaca分解结果显示,未失业者与再就业者收入差距中的40%来源于失业经历,60%来源于人力资本的差异。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中国城镇人口收入差距,中国政府还需要在继续提高失业救济金覆盖面以及救济额度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再就业,并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以提高失业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华  陈力勇  
流入城镇农村人口是我国具有较大消费增长潜力的人口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既不同于传统农村居民,又有别于城镇居民,进而影响着城乡两地的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基于西安市的调查发现:该群体具有收入水平低且不太稳定;以生存型消费为主,部分人开始追求发展型和享乐型消费;获取商品的信息途径单一,大部分人有网络购物经历;以大型超市为主要购物场所,购买商品时优先考虑质量和价格等特征。我们认为:政府要重视该群体的消费潜力,引导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完善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制度。零售企业可以提供性价比高的大众商品,使用价格折扣和体验营销,在流入城镇农村人口聚居区和网络上开店,向年龄轻、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的群体推广新产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萃颖  金兆怀  李刚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不完全性、权宜性和结构性特征,导致农村人口城镇化出现"转而不移"的难题。通过分析制约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制定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鼓励政策、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等为主要途径,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学浪  潘泽瀚  
基于"五普"与"六普"数据的追踪预测,从城镇化率、潜力系数、"三力模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030年农村累积转移人口数将达3~3.5亿左右,农村未来转移人口的规模、潜力及动力仍然比较大。鉴于此,国家可以尝试选择:传统地理大区"组团"、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化率"等级规模结构"这三种转移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同时,围绕"分散"、"集中"、"优化"的分布方式,实施相应的政策建议,以破解农村转移人口分布的空间选择及相关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董占泉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多。分布广,普遍受教育层次低,生产力水平差,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延绵不断、毫无计划地生儿育女,以满足落后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陕西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薛健  张贵凯  
农村人口的转移转化,特别是进城农民的转化(农民市民化)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问题。陕西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要破解当前城乡居民收入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三大难题,必须努力加快农村人口转移转化,推进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本课题通过剖析陕西省其目前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农民市民化的经验和教训,对农村人口转移转化从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从把握节奏、强化空间载体、强化产业支撑、强化体制保障等方面相应地提出推进路径、措施及建议。本课题认为农村人口转移转化必须强化城镇空间和产业支撑,而在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才是解决制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该文认为,我国农村人口的半城镇化是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在一起的。基于此观点,该文对我国农村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外地劳动力流入达到一定规模时,劳动力流入地的经济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此时农村人口半城镇化的副作用并不明显;当劳动力流入地的经济增长放缓乃至衰退时,半城镇化的农村人口(劳动力)会出现回流,这种人口回流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导致该地区经济的急剧下滑。该文对我国1980—2013年农村人口流动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业化是我国农村人口半城镇化的触发条件,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农村人口半城镇化趋势不断增强的主要驱动因素。该文进一步分析认为:我国农村人口的半城镇化所造成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规模、是否首府县域、统计口径变化、山区地形是造成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落后的二三产业无法创造充足、可持续的就业机会是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脱节的深层次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