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14)
- 2023(18388)
- 2022(15852)
- 2021(14984)
- 2020(12536)
- 2019(29002)
- 2018(28130)
- 2017(54405)
- 2016(29196)
- 2015(32701)
- 2014(32524)
- 2013(31923)
- 2012(29401)
- 2011(26463)
- 2010(26045)
- 2009(23870)
- 2008(22992)
- 2007(20041)
- 2006(17195)
- 2005(15166)
- 学科
- 济(114839)
- 经济(114704)
- 管理(83518)
- 业(77715)
- 企(64546)
- 企业(64546)
- 方法(54667)
- 数学(47965)
- 数学方法(47368)
- 中国(32618)
- 财(32134)
- 农(29900)
- 学(25558)
- 业经(24458)
- 贸(22736)
- 贸易(22719)
- 制(22405)
- 易(22108)
- 地方(20939)
- 农业(19595)
- 务(19417)
- 银(19371)
- 财务(19343)
- 银行(19314)
- 财务管理(19303)
- 融(18902)
- 金融(18900)
- 理论(18450)
- 企业财务(18394)
- 行(18386)
- 机构
- 大学(412418)
- 学院(407711)
- 济(167613)
- 经济(164265)
- 管理(159916)
- 研究(141903)
- 理学(138930)
- 理学院(137408)
- 管理学(134914)
- 管理学院(134193)
- 中国(108780)
- 京(87813)
- 科学(87302)
- 财(77744)
- 所(70998)
- 农(68823)
- 研究所(64969)
- 中心(64634)
- 财经(62353)
- 业大(61808)
- 江(57415)
- 经(57165)
- 北京(55532)
- 农业(54147)
- 范(52253)
- 经济学(51923)
- 院(51762)
- 师范(51644)
- 财经大学(46981)
- 经济学院(46798)
- 基金
- 项目(284668)
- 科学(224087)
- 基金(209493)
- 研究(204196)
- 家(184631)
- 国家(183193)
- 科学基金(156669)
- 社会(130074)
- 社会科(123346)
- 社会科学(123315)
- 基金项目(110137)
- 省(108133)
- 自然(103236)
- 自然科(100869)
- 自然科学(100836)
- 自然科学基金(99035)
- 教育(93617)
- 划(92672)
- 资助(87169)
- 编号(80796)
- 成果(65456)
- 重点(64023)
- 部(63802)
- 发(59955)
- 创(59038)
- 课题(55596)
- 创新(55261)
- 科研(55206)
- 教育部(54718)
- 国家社会(54550)
- 期刊
- 济(176017)
- 经济(176017)
- 研究(121556)
- 中国(76899)
- 学报(68882)
- 科学(62707)
- 农(61162)
- 财(59691)
- 管理(58361)
- 大学(52210)
- 学学(49347)
- 农业(42301)
- 教育(41940)
- 融(38997)
- 金融(38997)
- 技术(33623)
- 财经(31162)
- 经济研究(29814)
- 业经(27020)
- 经(26760)
- 问题(22816)
- 业(22610)
- 贸(19583)
- 图书(19558)
- 理论(19516)
- 版(19413)
- 科技(19082)
- 技术经济(18910)
- 世界(17859)
- 实践(17461)
共检索到595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一鸣 王立夫
"股价同步性"自2000年被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其实债券市场中同样也存在着"同涨同跌"的现象,在2017年之前中国不同省份城投债信用利差具有高度同步性,2017年之后有所分化。本文试图探究分化伴随的两个问题:导致城投债信用利差分化的原因和决定不同省份城投债信用利差高低的因素。本文首先基于结构化模型推出隐性担保预期和债券信用利差的函数关系,隐性担保与显性担保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隐性担保存在于投资者预期之中,本文将这种预期分解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预期。通过梳理2014年底以来相关政策文件,发现中央政府隐性担保预期由政策松紧程度所决定,中央政府兜底预期的减弱使得投资者开始重视不同省份的特质信息,进而使得城投债信用利差分化。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分解为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通过实证发现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越强,城投债的信用利差越低,担保能力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强于担保意愿。
关键词:
价格同步性 隐性担保 担保能力 担保意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迎春 闫晓东 李俊霞
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鉴于当前我国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呈复杂交织态势,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重要影响。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意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缓解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问题。为检验43号文的政策效果,本文基于2009-2016年城投债数据,采用倍差法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43号文有效弱化了城投债隐性担保问题,政策实施后无担保城投债的平均发行利差较政策实施前无担保城投债提高了28个基点;二是43号文对隐性担保的削弱效应具有持续性,2016年发行的无担保城投债平均发行利差比2015年提高了48个基点,城投债“刚性兑付”的属性在43号文实施后有所削弱。为促使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真正做到政企分家,进一步解决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问题,并最终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推进城投平台的转型发展,逐步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对城投平台的支持力度以及城投平台对地方政府财政的依赖;二是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成为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满足城市建设投资的中长期融资需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闫晓东 张迎春 李俊霞
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鉴于当前我国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呈复杂交织态势,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重要影响。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意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缓解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问题。为检验43号文的政策效果,本文基于2009-2016年城投债数据,采用倍差法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43号文有效弱化了城投债隐性担保问题,政策实施后无担保城投债的平均发行利差较政策实施前无担保城投债提高了28个基点;二是43号文对隐性担保的削弱效应具有持续性,2016年发行的无担保城投债平均发行利差比2015年提高了48个基点,城投债"刚性兑付"的属性在43号文实施后有所削弱。为促使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真正做到政企分家,进一步解决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问题,并最终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推进城投平台的转型发展,逐步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对城投平台的支持力度以及城投平台对地方政府财政的依赖度;二是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成为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满足城市建设投资的中长期融资需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悦 吴文锋
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能否降低城投债的发行利差的问题存在着争议。本文采用我国债券市场2010-2015年间发行的1713只企业债和中期票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信用在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表现为隐性担保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而在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却表现为隐性担忧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信用评级则没有充分考虑地方政府信用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差异化影响。本文为现有研究的争议提供了解释,并且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隐性担忧 信用评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荣华 刘劲劲
本文对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纽带、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2009年至2014年的城投债数据,我们发现:第一,无担保城投债与第三方担保城投债在发行利差上无显著差异,表明市场认为无担保城投债背后存在政府的隐性担保。第二,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会通过影响政府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的作用机制,进而影响城投债的发行定价。第三,宏观环境、债券特征、发行人规模会对城投债的发行定价产生显著影响,而城投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体现了城投公司形似"公司"实为"融资工具"的现实特点。这些结论对完善城投债的交易机制和发展未来的市政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发行定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立
本文利用票面利率与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和当月最后一天的到期收益率与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分别构造风险溢价模型,并研究其与是否存在显性担保虚拟变量、城投债发行地区人均财政收入规模和地方政府制度质量等构造的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变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城投债是否存在显性担保对其风险溢价无显著影响,城投债发债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规模对其风险溢价无显著影响,但是城投债发债地区的地方政府制度质量对其风险溢价存在显著负相关,从而提出城投债市场化运营以发挥显性担保的作用、地方财政对城投债隐性担保的长效机制和建立地方政府担保
关键词:
隐性担保 城投债 风险溢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王玉琳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与民营企业债信用利差数据为样本,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及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出台背景下,政府隐性担保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效果的变化。结果显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显著降低城投类债券的信用利差;而且债券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信用利差低于民营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政府隐性担保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颁布的初期,市场对于"城投债具有政府隐性担保性质"的信仰预期并未出现明显的弱化,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程度甚至有扩大的迹象。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减弱。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博森 吕元稹
随着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违约风险成为当前我国债券价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债券发行主体及其实际控制人的财务指标和会计信息对违约风险的调整及债券价格的影响路径成为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地方政府城市投资类债券发行数据和交易数据进行回归,对比不同债务主体背后债券定价差异后发现:以地方政府为背景的城投类企业发债时,其政府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对债券定价均有重要影响;以投资性地方融资平台为债务主体的城投债,其获得的地方政府支持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衡量政府未来财务状况的隐性指标能较好地预测政府
关键词:
城投债 地方政府 财务指标 会计信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宇 沈坤荣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晓萍 尹鸿飞 张兵 徐章星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城投债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隐性担保对于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DID模型,以民企债作为对照组,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出台前后隐性担保效应的变化。研究发现:(1)隐性担保对城投债的发行利差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地方经济实力较强时会显著降低发行利差,地方政府债务率、赤字率较高时会显著扩大发行利差;(2)隐性担保对发行利差的影响在无担保时更强,且在高评级影响下,隐性担保对于发行利差的作用得到放大;(3)地方债务管理政策的逐步推进使得城投债的隐性担保效应有所削弱。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发行利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蕾 吕元稹 余凡
由于1994年《预算法》限制了中国地方政府凭借自身信用发行政府债券的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发行了大量城投债券。虽然城投债被普遍认为是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但隐性担保主体认定尚未有共识。本文通过加总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总额的方法,构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指标,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市场对城投债隐性担保责任主体的认定。研究发现,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高的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偏高,并且这种影响随政策以及宏观形势而变化。自滇公路违约函事件后,投资者在城投债定价中开始普遍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的信息;而在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措施后,省级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率开始成为城投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投资者认可的地方隐性担保的责任主体是随时间变动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叙果 沈红波 钟霖佳
去杠杆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中央政府希望打破刚性兑付,降低政府隐性担保,形成市场化的债务风险化解方式。本文首先论证打破国企刚性兑付的动因,然后采用2014—2017年发行的地方国企信用债数据,进一步检验了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债券违约存在省内的传染效应,违约能降低省内其他国企债券的发行评级;(2)国企债券违约后,信用评级降低债券发行利差的作用下降;(3)隐性担保能显著降低债券发行利差,随着省内债券违约数额的增加,隐性担保的作用下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国企债券违约打破了刚性兑付,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约束,降低政府隐性担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债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
债券违约 隐性担保 信息含量 刚性兑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曹婧
本文综合考虑隐性担保意愿和担保能力,利用2019-2021年债券发行和交易季度数据,借助地方政府债务恳谈会向市场传递的救助预期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债务恳谈会召开后城投债一二级市场短期内出现信用利差倒挂和刚性兑付信仰分化,其所传递的救助意愿在一级市场表现为隐性担保(即城投债发行信用利差收窄),而在二级市场表现为隐性担忧(即城投债交易信用利差扩大),上述效应在融资平台行政级别、区域信用环境等方面呈现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隐性担保意愿通过提高地方政府承销议价能力作用于城投债发行定价,其对城投债交易信用利差的影响依赖于地方政府财政金融资源调动能力。本文建议,应避免通过债务恳谈会等政银企交流平台过度释放兜底信号并引发市场预期分歧,逐步弱化隐性担保、有序打破刚兑信仰,完善城投债市场化定价机制。
关键词:
隐性担保 信用利差 刚兑信仰 债务恳谈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莉 陈诗一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债务违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博森 吕元稹 叶永新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现象呈增加趋势,如何合理估计债券价格,有效度量政府隐性担保,保障投资者权益成为市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可违约债券CIR仿射定价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隐性担保作用,并运用卡尔曼滤波法对该隐性担保作用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1)自2011年地方国有企业债、中央国有企业债和民营企业债开始频繁交易以来,政府隐性担保长期显著存在于我国债券市场中;(2)市场对于隐性担保预期理性,具体表现为不同信用评级、不同债券种类间隐性担保水平有明显区别:AA评级中央企业债和地方国有企业债的定价中,分别隐含着对应政府以39.9%和6.7%概率进行的隐性担保,而类似隐性担保在AA+评级中央企业债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