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0)
- 2023(6525)
- 2022(5361)
- 2021(5220)
- 2020(4477)
- 2019(10168)
- 2018(9931)
- 2017(18620)
- 2016(9734)
- 2015(11052)
- 2014(10523)
- 2013(10671)
- 2012(10051)
- 2011(9153)
- 2010(9017)
- 2009(8361)
- 2008(8417)
- 2007(7191)
- 2006(6242)
- 2005(5895)
- 学科
- 济(40091)
- 经济(40043)
- 业(25664)
- 管理(24815)
- 方法(19458)
- 企(18851)
- 企业(18851)
- 数学(18179)
- 数学方法(18092)
- 中国(16669)
- 银(13100)
- 银行(13096)
- 制(12596)
- 行(12553)
- 财(12456)
- 融(11131)
- 金融(11131)
- 险(10903)
- 保险(10812)
- 贸(10774)
- 贸易(10767)
- 易(10638)
- 农(9015)
- 务(7796)
- 财务(7793)
- 财务管理(7767)
- 体(7759)
- 企业财务(7509)
- 学(7180)
- 体制(6907)
- 机构
- 大学(138492)
- 学院(134019)
- 济(66723)
- 经济(65700)
- 研究(52536)
- 管理(50194)
- 中国(49639)
- 理学(41848)
- 理学院(41365)
- 管理学(40884)
- 管理学院(40622)
- 财(34364)
- 京(29964)
- 科学(28295)
- 财经(26887)
- 所(26160)
- 经(24983)
- 中心(24335)
- 研究所(23736)
- 经济学(22998)
- 经济学院(20809)
- 财经大学(20667)
- 北京(20038)
- 院(19228)
- 农(18888)
- 江(18016)
- 融(17423)
- 金融(17174)
- 科学院(15865)
- 业大(15477)
- 基金
- 项目(88069)
- 科学(71054)
- 基金(69603)
- 研究(63235)
- 家(61526)
- 国家(61151)
- 科学基金(52029)
- 社会(43940)
- 社会科(41797)
- 社会科学(41790)
- 基金项目(35787)
- 自然(32855)
- 自然科(32129)
- 自然科学(32122)
- 自然科学基金(31614)
- 资助(29582)
- 省(28005)
- 教育(27568)
- 划(26018)
- 编号(22381)
- 部(22167)
- 中国(21468)
- 重点(20437)
- 国家社会(20202)
- 教育部(19297)
- 成果(18568)
- 发(18043)
- 人文(17616)
- 创(17530)
- 科研(17513)
共检索到213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东民
中国城投债募集的资金基本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社会效益相当显著。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城镇化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城投债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目前中国城投债市场尚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与美国市政债相比,中国城投债无论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较小。大多数地方政府具有偿还城投债的财政实力。零违约纪录和收益率错配是城投债的主要潜在风险。某些中西部地区未来有可能出现地方财政难以支付城投债本息的情况,从而发生局部风险。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允许城投债出现局部违约、要求城投债发行主体所在省份的投资者持有一定比例的该项债券、把城投债转变为真正的地方政府债。
关键词:
准地方政府债 城投债 影子银行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攸 王俊
<正>尽管城投债市场在化债政策支持下持续走强,但当前市场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与风险,影响因素主要包括2024年城投债券到期压力依然较大,借新还旧难度加大、短期偿付能力承压等。展望后市,在监管趋严、房地产市场走弱背景下,区域经济财政实力差异以及城投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将促使不同区域、不同信用资质城投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水平持续呈现结构性分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淼焱
一、城投债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城投债,又称"准市政债",属于地方债券,是指由城投类企业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其募资投向多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所谓城投类企业,是指由地方国资委100%控股,依据当地政府决策进行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融资、运营的主体。银行间企业债的发行主体当中,除中央直属企业和铁道部外,其余大多都是各地政府所属的城投类企业。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齐天翔 葛鹤军 蒙震
在"四万亿"投资的推动下,中国城投债券的发行规模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城投公司的整体债务规模也急剧攀升,其债务总量超过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城投公司的整体信用水平不容乐观。因此,城投债券的信用风险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从量化角度研究了影响中国城投债券信用风险的四个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投债券的信用利差与发债企业的资产规模以及发债企业所在地区的人均GDP水平负相关,与企业债券收益率以及担保正相关。
关键词:
城投债券 信用利差 信用风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思翀
中国信托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继存款类金融机构之后最重要的非银行类资金融通渠道。信托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单一资金信托,主要资金投向则是政府主导的基础产业、房地产以及工商企业。中国的信托产品以贷款信托等债务类信托产品为主,并且具有期限较短、收益率较高、产品信息不甚透明、损失分担不够明确等特征。尽管当前中国信托业出现问题并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爆发系统性危机的概率很小,但存在爆发流动性风险和大面积违约事件的可能。金融监管当局应从长效监管机制和危机管理两方面入手,加强监管的同时促进信托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锐
在庞大的存量规模基础上,受城镇化战略的驱动,城投债未来的体量还将进一步扩张。由于受到地方政府信用和相应政策的支持,城投债短期风险可控。不过,伴随着债务的不断堆积,依靠土地收入还债的城投债长期将面临着集中爆发的违约风险。对此,决策层应当在推进分税制改革、强化软预算约束以及降低投资门槛进而吸引民间资本等制度性创新方面做出建设性防御和安排。
关键词:
城投债务 违约风险 土地财政 财税改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况伟大 王湘君
现有研究尚未考察土地市场波动对地方债交易市场风险的影响。本文使用2006—2016年中国271个城市土地市场和城投债交易数据发现,土地市场向上波动降低城投债风险,向下波动影响不显著,但土地出让面积波动对城投债风险的影响大于土地出让收入和价格波动。因此,应对土地市场进行逆周期管理,并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其次,非限购城市土地市场波动对城投债风险有显著影响,但限购城市不显著。因此,限购政策具有地方债风险稳定器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卜振兴
2018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银保监76号文),明确提出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这一系列规定,引发了市场的猜测和解读,并将之与年初财政部发布的23号文进行对比,认为当前监管对城投公司和城投债政策的态度已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巴曙松 陈昊
消费金融在提振消费和促进国内大循环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借贷接受程度的增强亦为消费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线上渗透率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场景消费违约、高共债风险和不当催收等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梳理了消费金融与传统银行信贷的主要差异,从监管机制建设和监管科技运用角度探究如何进一步规范消费金融公司发展,从而尝试为消费金融未来的监管方向提供思路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青 田汝彦 孙飞帆
金融强监管旨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资管新规》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为样本,考察金融强监管对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且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低成长型企业和银行竞争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这一影响由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和债务偿还压力共同作用实现,实施《资管新规》引致的影子银行业务收紧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偿还压力,最终导致其债务风险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若短贷长投由过度投资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治理效应和缓解债务风险;若短贷长投由长期融资约束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流动性效应和加剧债务风险。本文从企业债务风险的角度拓展了《资管新规》的政策效应研究,为优化强监管政策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金融强监管 短贷长投 债务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刚 冯志勇
比特币是一种特殊的虚拟货币,它依托一种开源的点对点(P2P)软件,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作为全球首个去中心化的匿名交易货币系统,自2009年1月诞生以来,比特币在全球的接受程度和交易范围显著扩大,日益具备货币功能,受到众多投资者追捧。但由于法律地位存在不确定性,交易平台存在脆弱性,且易被洗钱等非法交易利用,比特币已经引起美国和欧洲政府当局关注,并被纳入反洗钱法律框架。应定期评估比特币的发展对货币金融体系的影响,适时考虑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其风险。
关键词:
比特币 风险特征 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庆炜 张晓锋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之初,便备受关注,它的草根性、低门槛和接地气使老百姓趋之若鹜,国内互联网金融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其创新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整套制度、规范和监管,其运转过程中所暴露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特性展开分析,进而剖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所在,探索在现有金融体系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之道。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风险 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志洋
金融科技本质上是风险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科技有助于金融机构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而监管科技有助于金融监管当局更加有效地实施风险监管、降低监管成本。随着金融科技运用的深入,金融监管风险管理的重心将会部分地从传统金融类型风险向法律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第三方外包风险等非金融类型风险转移,并从微观金融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转移,形成风险的"双漂移"机制。为更好地防范金融系统风险,金融监管当局应主动拥抱金融科技,积极探索应用金融科技提高监管效率的措施,提高监管人员应用金融科技的专业能力;在现行监管框架中融入金融科技,并进一步改革监管框架以适应金融科技发展;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的跨国合作,共同应对金融科技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梁斯 张晶
影子银行是一种能够行使传统银行职能,但在具体运营模式、监管特征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与传统银行均有较大差距的运作体系。影子银行主要包括透明度低、所受监管较少以及能够进行杠杆化操作等特点,并且其经营活动并不受传统银行经营模式以及监管方面的约束。内在不稳定性使得影子银行的存在放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同时对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带来了严重威胁。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数量不断增加,对于业务经营的覆盖范围也日趋多元化。因此,必须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以及监督体系,规范其经营模式,使其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
关键词:
影子银行 杠杆率 风险特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投贷联动作为商业银行"股权+债权"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创新,呈现出风险复杂度高、风险关联程度强、风险投资期限长等风险特征。为有效管控投贷联动中各类风险,防止风险交叉传染衍生出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坚持风险和收益相平衡的核心原则,贯彻组合风险管理理念,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体系。监管层面要建立符合金融创新规律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形成机构监管、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综合化协同监管体系,并对投贷联动实施全流程"穿透式监管",坚守不触碰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底线。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投贷联动 风险管理 金融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