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5)
- 2023(13066)
- 2022(10943)
- 2021(10363)
- 2020(8562)
- 2019(19883)
- 2018(19404)
- 2017(36194)
- 2016(19543)
- 2015(22288)
- 2014(21748)
- 2013(21443)
- 2012(20181)
- 2011(18420)
- 2010(18615)
- 2009(17257)
- 2008(17328)
- 2007(15517)
- 2006(13390)
- 2005(12029)
- 学科
- 济(83029)
- 经济(82950)
- 管理(57350)
- 业(54782)
- 企(45216)
- 企业(45216)
- 方法(36289)
- 数学(31774)
- 数学方法(31544)
- 中国(27742)
- 农(21795)
- 财(19825)
- 技术(18192)
- 业经(17265)
- 贸(17065)
- 贸易(17052)
- 易(16600)
- 制(16398)
- 地方(16237)
- 学(15421)
- 农业(14068)
- 银(13487)
- 银行(13463)
- 理论(13200)
- 行(12944)
- 融(12725)
- 金融(12722)
- 技术管理(12685)
- 环境(12641)
- 和(12283)
- 机构
- 大学(281088)
- 学院(278357)
- 济(122162)
- 经济(119699)
- 管理(106723)
- 研究(99225)
- 理学(91641)
- 理学院(90562)
- 管理学(89311)
- 管理学院(88736)
- 中国(76066)
- 京(60196)
- 科学(57311)
- 财(54539)
- 所(48765)
- 中心(45304)
- 研究所(44263)
- 财经(43585)
- 农(42722)
- 江(41406)
- 经(39745)
- 经济学(38965)
- 北京(38458)
- 业大(37676)
- 范(37227)
- 师范(36918)
- 院(35859)
- 经济学院(35164)
- 农业(33458)
- 州(33031)
- 基金
- 项目(184480)
- 科学(146668)
- 研究(138138)
- 基金(134756)
- 家(117040)
- 国家(116083)
- 科学基金(99607)
- 社会(89967)
- 社会科(85332)
- 社会科学(85310)
- 基金项目(71192)
- 省(70334)
- 教育(64353)
- 自然(61480)
- 自然科(60107)
- 自然科学(60090)
- 划(60049)
- 自然科学基金(59068)
- 编号(54708)
- 资助(53536)
- 成果(45132)
- 创(43295)
- 部(42480)
- 重点(42095)
- 发(40226)
- 创新(39729)
- 课题(38845)
- 国家社会(38348)
- 教育部(36951)
- 大学(35422)
- 期刊
- 济(132120)
- 经济(132120)
- 研究(86705)
- 中国(58886)
- 财(42041)
- 管理(39976)
- 学报(39671)
- 科学(39182)
- 农(38519)
- 教育(33783)
- 大学(30612)
- 学学(28379)
- 农业(26230)
- 技术(25427)
- 融(25321)
- 金融(25321)
- 经济研究(22218)
- 财经(21903)
- 业经(19531)
- 问题(19085)
- 经(19068)
- 贸(16018)
- 业(15906)
- 技术经济(15052)
- 世界(14179)
- 科技(13992)
- 国际(13777)
- 图书(13092)
- 版(12779)
- 现代(12490)
共检索到419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遥 陈子韬 吴建南
中国城市雾霾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雾霾治理正进入新的阶段,目前正是对以往城市雾霾治理举措进行反思、进而为下一阶段提供治理思路的关键节点。在中国城市雾霾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城市政府治霾举措的基本框架,包括污染源源头控制、污染源源强管理、污染源源位优化和增加环境容量等四类举措,并以杭州市为例,梳理回顾了以往治霾举措的分布与特点。最后,给出了源头控制举措分地区适度放缓、源强管理举措继续深入推进、源位优化举措亟待统筹谋划、增加环境容量举措需要加强探索等四点启示。
关键词:
城市雾霾 形成机理 治霾举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秦 李慧凤 杨博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除了自然环境因素,京津冀雾霾污染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工业生产和机动车的研究,结果表明燃煤、扬尘、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是京津冀雾霾污染的四大因素。同时在对雾霾污染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四维空间分析法",从利益补偿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效益评价机制与反馈提高机制四个维度设计京津冀三方联动雾霾治理机制的总体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新宁
2015年3月中旬,欧洲多地持续遭遇强雾霾袭击,英国伦敦重拾"雾都"的帽子,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埃菲尔铁塔几近"消失"……持续的雾霾天气,引发欧洲民众的普遍焦虑,同时也使雾霾再次成为全球性关注话题。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雾霾天气频发,并不只是我国特有的情况,所有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中,几乎每一个国家都经历过这样一个从污染到治理的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爱君 胡安军
文章基于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含自治区首府、直辖市,不含拉萨)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经济水平、科教支出水平、工业化水平及降雨量等因素对城市雾霾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雾霾产生正向影响,且城市规模与雾霾之间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科教支出水平和城市降雨能够显著降低雾霾,工业化会导致城市雾霾程度加大。
关键词:
城市雾霾 城市规模 工业化水平 降雨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凌军 刘光富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探讨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与中国省际雾霾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空间关联是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抑制中国省域雾霾污染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二者协同效应弥补单独作用路径下对中国省域雾霾污染的抑制和溢出效应的不足,凸显"1+1>2"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发展 雾霾污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昌蔚 严兵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信息构建雾霾治理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雾霾治理主要通过缓解空气污染、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成熟型、资源衰退型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周边城市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资流入的增加部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文章拓展了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与合理引进外资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力 李兴锋 董伟萍
建设数字中国与治理雾霾污染都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举。本文基于2011—2019年27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城市创新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该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和“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城市创新效应、聚集驱动效应与结构优化效应三种重要渠道降低了雾霾污染水平;(3)数字经济的“梅特卡夫法则”在雾霾污染治理中得以验证,当数字经济超过门槛值时,城市创新对雾霾污染的“边际抑制效应”呈现逐渐递增的非线性特征;(4)异质性视角下,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的抑制效果因城市区位、人口规模及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创新 雾霾污染 系统GMM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力 李兴锋 董伟萍
建设数字中国与治理雾霾污染都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举。本文基于2011—2019年27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城市创新对雾霾污染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该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和“宽带中国”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城市创新效应、聚集驱动效应与结构优化效应三种重要渠道降低了雾霾污染水平;(3)数字经济的“梅特卡夫法则”在雾霾污染治理中得以验证,当数字经济超过门槛值时,城市创新对雾霾污染的“边际抑制效应”呈现逐渐递增的非线性特征;(4)异质性视角下,数字经济对雾霾污染的抑制效果因城市区位、人口规模及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创新 雾霾污染 系统GMM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冉启英 王健龙 杨小东
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负外部性产品之一,雾霾污染无疑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提高城市创新质量并减少雾霾污染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城市蔓延已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城市蔓延和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污染存在时间黏滞效应和空间流动性;城市蔓延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而城市创新质量对雾霾污染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城市蔓延与创新质量的交互作用显著促进了雾霾污染,表明城市蔓延弱化了创新质量的减霾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地城市蔓延促进了邻近地区雾霾污染,本地创新质量对邻近地区雾霾污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创新质量 雾霾污染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帅 李欣 曹建华
本文利用卫星监测的夜间灯光数据构造的灯光复合指数和PM_(2.5)浓度分别表征城市化水平和雾霾污染程度,就城市化对中国雾霾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特别检验了紧凑集约型和规模扩张型两种城市化推进模式对雾霾污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显示:就全国整体而言,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单调线性关系,表明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加剧雾霾污染的阶段,稳健性检验结果强化了这一结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雾霾污染加剧并非城市化推进的必然结果而是其阶段性表现;紧凑集约型的城市化深度推进模式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的促降效应,而规模扩张型的城市化广度推进模式则不利于抑制雾霾污染;集聚效应和结构效应是城市化影响雾霾污染的主要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近期多次反复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当前,要在深入剖析雾霾天气成因的基础上,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抑制过快增长的机动车污染、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大环境污染监控力度等方面采取对策,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保障。
关键词:
雾霾 环境污染 能源消费结构 治污减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国顺 赵倩
将演化博弈理论应用到处理雾霾现象的现实问题中,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于无政府监管和政府监管两种情况下,参与人的行为进行演化博弈理论解释,说明政府参与雾霾治理的必要性,得到政府与参与人群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并根据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雾霾 演化博弈 演化稳定策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帅
本文利用2015—2019年城市空气质量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雾霾污染会倒逼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党组织嵌入治理在上述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且该作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更为显著,同时企业环保制度文化和政府补助在党组织嵌入治理发挥调节作用的路径中扮演了中介的角色。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党组织嵌入治理的细分因素中,党组书记兼任董事长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更加凸显,且政府补助中介传导有效性的明显提升是党组织嵌入治理调节作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更为显著的原因之一。回顾建党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福祉作为重要任务来推进,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其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本文证实了党组织嵌入能够推动企业"绿色治理"并强化党的号召在企业中的贯彻执行,相关结论为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发展绿色经济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面所产生的微观经济影响提供了佐证。
关键词:
雾霾污染 党组织嵌入治理 企业绿色创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东童童 邓世成
选取中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和新陈代谢预测方法,对中国城市化发展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及二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结果显示:户籍人口城市化和产业城市化与雾霾污染存在U形曲线关系,土地城市化与雾霾污染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与产业城市化均已进入二次曲线拐点右侧阶段;低收入地区的人口城市化与雾霾污染之间不存在显著作用关系;土地城市化会加剧雾霾污染;产业城市化与雾霾污染存在U形曲线关系,且已进入二次曲线拐点右侧阶段;高收入地区的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及土地城市化均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户籍人口城市化与产业城市化均已进入二次曲线拐点右侧。预测结果显示,尽管在未来几年雾霾污染与城市化水平将继续呈现上升态势,但二者之间已初步呈现"脱钩"关系。
关键词:
城市化 雾霾污染 影响关系 趋势预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振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主体逐渐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而地方政府在社会组织的治理创新实践中,已经积累了重要经验,包括通过获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取得创新的合法性权威;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搭建政社合作平台;推进政府和社会组织分开,增强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等。地方政府在社会组织治理创新上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社会治理的格局,而且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加强了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还增强了公民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治理创新 地方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