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2)
- 2023(15919)
- 2022(13645)
- 2021(12724)
- 2020(10443)
- 2019(24359)
- 2018(23998)
- 2017(46723)
- 2016(25022)
- 2015(28290)
- 2014(27871)
- 2013(28105)
- 2012(25815)
- 2011(23538)
- 2010(23344)
- 2009(21560)
- 2008(20964)
- 2007(18356)
- 2006(16222)
- 2005(14246)
- 学科
- 济(112712)
- 经济(112591)
- 业(72131)
- 管理(66303)
- 方法(50562)
- 农(49080)
- 企(48813)
- 企业(48813)
- 数学(45391)
- 数学方法(45034)
- 中国(32650)
- 农业(32490)
- 业经(25519)
- 财(23901)
- 地方(22187)
- 贸(21287)
- 贸易(21277)
- 易(20708)
- 学(20334)
- 制(19481)
- 环境(16677)
- 技术(15706)
- 发(15664)
- 银(15612)
- 银行(15573)
- 融(15339)
- 金融(15338)
- 行(14949)
- 和(14537)
- 理论(14437)
- 机构
- 大学(363319)
- 学院(362146)
- 济(158523)
- 经济(155557)
- 管理(144836)
- 理学(126807)
- 理学院(125477)
- 研究(124956)
- 管理学(123590)
- 管理学院(122947)
- 中国(94908)
- 京(76810)
- 科学(75047)
- 农(71703)
- 财(66882)
- 所(61769)
- 业大(57506)
- 研究所(56520)
- 中心(56401)
- 农业(55218)
- 财经(55123)
- 经(50708)
- 江(50300)
- 经济学(49247)
- 北京(48410)
- 范(46487)
- 师范(46131)
- 经济学院(44684)
- 院(44445)
- 财经大学(41159)
- 基金
- 项目(252276)
- 科学(200194)
- 基金(187002)
- 研究(184861)
- 家(162711)
- 国家(161397)
- 科学基金(139173)
- 社会(121056)
- 社会科(114690)
- 社会科学(114663)
- 基金项目(99224)
- 省(95096)
- 自然(88705)
- 自然科(86699)
- 自然科学(86682)
- 自然科学基金(85142)
- 教育(82402)
- 划(80117)
- 资助(76755)
- 编号(73969)
- 成果(58725)
- 部(57277)
- 重点(55614)
- 发(54270)
- 创(51642)
- 国家社会(51272)
- 课题(49561)
- 教育部(49237)
- 创新(48266)
- 人文(48128)
- 期刊
- 济(169506)
- 经济(169506)
- 研究(108285)
- 农(71424)
- 中国(66512)
- 学报(56044)
- 科学(53285)
- 农业(49038)
- 管理(48334)
- 财(46002)
- 大学(43564)
- 学学(41387)
- 融(33147)
- 金融(33147)
- 教育(32345)
- 业经(30810)
- 技术(28773)
- 经济研究(26850)
- 财经(26549)
- 问题(24972)
- 业(23785)
- 经(22722)
- 世界(18662)
- 技术经济(18146)
- 版(17247)
- 理论(17106)
- 贸(16981)
- 资源(16869)
- 科技(16737)
- 现代(16621)
共检索到523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肇涵
如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集聚效应与非农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选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解释了集聚效应对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城市集聚效应对非农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正相关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城市集聚效应 非农劳动生产率 集聚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06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通过就业密度、城市相对多样化水平和相对专业化水平等集聚经济因素对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关键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一个城市的就业密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就业密度 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洲鸿
构建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要求和时代要求。本文认为,应当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精神,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唯(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论"的理论思维,批判吸收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蕴含着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并借鉴其诸多实证研究成果,以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力资本化理论为基础实现对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劳动力资本化 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郑腾飞
本文基于马歇尔外部性理论,利用2003~2010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要素供给方面探讨了空间外部性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城市间的供给关联机制。研究发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中间投入可得性和区际技术溢出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100公里范围内最为显著和稳定。在空间供给外部性作用下,多数城市具有明显的净集聚经济效益。考虑地方保护主义和国际、国内市场潜力与空间供给变量的交叉影响后发现,地方保护主义显著抑制了专业化劳动力和中间投入可得性的影响效果,但对技术溢出的作用不显著;国内、国际市场均加强了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的影响效果,且国际市场潜力的作用更为明显;国际市场潜力对中间投入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丰付 潘加顺
提高城市化质量和劳动产出效率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关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发达国家城市化平稳期假定做出的,这与中国当前发展情境不符。本文在城市产出总量函数中引入了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变量,考察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关键经济变量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本文发现:劳均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等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并且呈现阶段性和趋势性特征。总体上看,资本深化的作用最大但呈缓慢下降态势,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的作用为正且呈"倒U型"变动,而人口集聚呈"规模报酬递增",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修岩
文章采用2001-2007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城市非农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后,一个地区的就业密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对其非农劳动生产率都有着显著为正的影响,但在忽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情况下,集聚经济的估计值明显偏高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杰 周倩
文章基于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MM、门槛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协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城市规模之间呈倒U形关系,与二产/三产增加值之比也呈现倒U形关系;(2)城市"规模红利"的发挥受制于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结构红利"大小也受城市规模的影响。文章据此提出:虽然少数中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已经初步出现规模不经济迹象,但绝大多数中等城市规模仍偏小,"规模红利"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绝大多数城市还未充分发挥第二产业的潜力,不宜过早"去工业化"。文章据此对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良文 杨开忠 沈体雁 王伟
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根据北京市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分析发现,市内各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差异非常显著,其差异程度不亚于各市间、各省间的差异水平。我们从经济集聚密度的视角对北京市内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进行解释,结果发现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劳动生产率对单位面积上产出和单位面积上就业的弹性分别为11.8%和16.2%,高于欧美的4%—5%的平均水平。这一分析结论验证了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也为解释我国地区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经济密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超 路正南 王国栋
运用EG指数模型实证分析了2002—2009年间江苏省纺织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分析了2002—2009年间江苏省纺织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基于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曲线拟合。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江苏省纺织业的产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但倒"U"型曲线中临界点的位置与预期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江苏省纺织产业在发展中所积累的问题的影响。最后对江苏省纺织产业及其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 劳动生产率 纺织产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柯蓉 秦莉 俞路
本文对长三角16个城市制造业进行城市化(多样化)指数、区域化指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结论认为,长三角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与竞争程度;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间存在空间相关性的事实表明周边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有溢出效应,会对本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白小虎 魏强
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本文基于浙江省2017年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的统计监测数据,使用逐步回归与分位数回归考察经济集聚对特色小镇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特色小镇的经济集聚出现了雅各布斯外部性效应,且雅各布斯外部性效应相较于马歇尔外部性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拉动更加显著。高技术人才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他产业的企业密度与经济密度均也对其产生正向作用。特色产业的企业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竞争过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反而为负。特色小镇经济集聚显著存在雅各布斯外部性效应,为解释产业空间组织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制定特色小镇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绅峰 潘爽 吴文洋
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推手,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2011—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经济集聚水平、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加剧银行业竞争以及推动市场化进程等渠道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的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表现在失信环境越好、教育水平越高及城市规模越小的地区作用越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中数字经济的应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生产率 赋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梁婧 张庆华 龚六堂
本文基于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推导出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003—2009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对由此得到的计量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地级市中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可比方法估计下我们发现中国被低估的城市已明显减少,大部分城市处于最优规模的附近,但同时被高估的城市数量在增加。此外,与东、中部等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集聚经济 劳动生产率 最优城市规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蔡敬梅
本文通过计算2007年—2011年我国城市化(多样化)指数和区域化(专业化)指数等指标来考察产业集聚的现象,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选择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产业集聚的城市化与区域化效应都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造成了各地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但城市化效应的效果更明显;在研究探讨地理因素在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影响上产生的效应时,空间中心几何距离矩阵比邻接权重矩阵拟合效果更好。在研究探讨社会因素在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影响上产生的效应时,空间人才因素权重矩阵比空间创新因素矩阵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更为相符。
关键词:
劳动效率 产业集聚 核密度 空间面板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效应分解——基于1998—2016年省际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基于275个城市数据的经验研究
农业专业化集聚、空间溢出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影响
工业集聚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因果关系和决定因素——中国城市的空间计量经济联立方程分析
技术集聚何以提升城市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发明专利微观数据的解释
江苏省IT产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地区—产业收敛悖论”——基于差异分解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