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1)
2023(12042)
2022(10014)
2021(9238)
2020(7346)
2019(17231)
2018(17134)
2017(32182)
2016(17072)
2015(19469)
2014(19456)
2013(19352)
2012(18048)
2011(16850)
2010(17049)
2009(15299)
2008(14912)
2007(13001)
2006(11800)
2005(10859)
作者
(49654)
(41317)
(41314)
(39148)
(26542)
(19570)
(18623)
(16151)
(15962)
(14607)
(14322)
(13906)
(13233)
(13167)
(12871)
(12781)
(12425)
(11905)
(11892)
(11728)
(10498)
(10106)
(10079)
(9490)
(9301)
(9243)
(9061)
(8975)
(8315)
(8196)
学科
(86877)
经济(86804)
管理(44736)
(40392)
方法(33375)
数学(30410)
(30073)
企业(30073)
数学方法(29886)
中国(29417)
地方(22388)
(21183)
业经(17402)
(17365)
贸易(17349)
环境(17039)
(16827)
(15383)
农业(14178)
(14032)
(13609)
(13268)
银行(13253)
(13214)
(13003)
金融(13002)
(12995)
地方经济(11945)
(11938)
技术(11056)
机构
学院(248472)
大学(247310)
(111729)
经济(109590)
研究(93427)
管理(93116)
理学(79258)
理学院(78282)
管理学(76796)
管理学院(76336)
中国(72417)
(55232)
科学(55079)
(47001)
(46845)
研究所(42490)
中心(41231)
(38178)
财经(37143)
(36175)
北京(36097)
经济学(35355)
(34254)
(34054)
师范(33961)
(33891)
业大(33375)
经济学院(31656)
农业(29507)
(29391)
基金
项目(163963)
科学(130769)
基金(120316)
研究(120158)
(105168)
国家(104398)
科学基金(89722)
社会(78524)
社会科(74784)
社会科学(74766)
基金项目(62198)
(62060)
自然(56568)
自然科(55351)
自然科学(55342)
教育(54623)
自然科学基金(54312)
(53407)
资助(50387)
编号(46861)
(41151)
重点(37494)
成果(37305)
(36671)
(33937)
课题(33810)
国家社会(33463)
发展(33432)
(32902)
创新(31987)
期刊
(126768)
经济(126768)
研究(80369)
中国(54184)
管理(36728)
科学(35661)
(35564)
学报(34319)
(32471)
教育(28088)
大学(26873)
学学(25117)
农业(24902)
(24821)
金融(24821)
技术(23360)
经济研究(22305)
业经(20792)
财经(18206)
问题(17546)
(15915)
(14513)
(14474)
统计(13989)
世界(13841)
国际(13191)
技术经济(13038)
资源(12770)
(12563)
商业(11988)
共检索到386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以项目带动城市空间(如土地-交通结构)重组、低碳投资,推动市场手段与体制改革,为周边城区带来减低碳排放的外部性效应,从而达到整体净负碳排放的"正气候"效果。迈向正气候的城区发展模式,在实施保障方面需要跳出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传统政策思维,不限于在建筑尺度的设计手段,而要积极探讨在城区空间尺度可以带来的外部性减碳手段,包括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绿色出行、废物零填埋、建筑节能管理服务、城市森林等。与此同时,需要在目前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与建设流程上提出创新体制,引入动态监控碳排放机制,保障减碳排放目标能够通过法定管理体制贯彻城区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正气候效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阎小培,欧阳南江,许学强  
我们在1985年以城市地理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地理会议上,宣读了一篇《努力发展我国的城市地理学》的文章,总结了我国城市地理发展趋势,指出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及问题,提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丰富检验西方城市地理学阶段,而要发展自己独特的城市地理学。为此,我们必须继承中国哲学传统,吸收西方哲学精华,加强城市地理理论方法研究,既要重视宏观的城市体系研究,也要进行不同类型的单个城市微观研究,填补某些空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德勇  张纪录  
低碳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践行低碳理念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较为成熟的可归纳为"哥本哈根模式"、"伦敦模式"、"伯明翰模式"、"东京模式""保定模式"、"上海模式"等。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中国城市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低碳发展不能千篇一律的复制和模仿,而必须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本文将中国城市的类型和特征与其低碳发展模式的选择相结合,从人口规模、区位、资源禀赋及工业化阶段等角度对我国城市进行类型划分,并认为任何一类城市的低碳发展都必须依据自身特征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同时,对武汉市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丽凤  
简要总结了世界城市的概念和世界城市竞争过程的分析框架,在分析北京构建世界城市的发展基础和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迈向世界城市的发展要点及举措,以期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培刚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强调的正式制度诱致和经济社会学强调的非正式制度诱致为分析框架,提出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结构式贫困瓶颈的突破,需要在现有的农村资源框架下寻找可充分利用的地方制度基础,实现由单一制度为特征的政府主导型发展迈向以地方制度为基础的制度和谐型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社会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结构互动,以促进当前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方向迈进。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马晨  
40年来,伴随市场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与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健全,中国国债市场快速成长,国债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成为金融市场配置资产的重要投资工具,其双向对外开放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深刻把握机遇和挑战,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思考未来中国国债市场的改革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柴志贤  
利用中国30个省会城市1999~2008年相关数据研究了人口密度、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人口密度与城市人均碳排放呈"U"型关系,收入水平与城市人均碳排放表现出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进一步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地域城市的密度效应、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呈不同模式特征,北方城市人口密度提升更有利于降低城市碳排放,东部城市发展水平与人均碳排放的倒"U"型特征已经显现,而中西部仅表现出线性关系,其中,上海、杭州等东部城市已达到或接近人均碳排放峰值,而中西部城市离总体回归估计的排放峰值收入水平尚有一段距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悦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城市作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战场,其在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由王海鲲等编著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理论与规划实践》一书,聚焦气候变化减缓与应对的关键因素——城市,明确了城市在碳中和背景下的突出地位,并系统介绍了低碳城市发展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经验为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提出了可行建议。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行发  徐虹  
乡村共同富裕作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备受关注。以山东省中郝峪村为典型案例,运用半结构化访谈、观察法等质性研究方法,从新内源性发展理论视角切入探索当地乡村旅游发展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并推动共同富裕过程经历了不同阶段并产生了不同发展效果。在地乡村精英催生了乡村旅游的萌芽,但其在知识、见识和能力上的局限性无法更高效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而返乡创业者回嵌乡土并引入外部资源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动力,乡村旅游地得以迈进高质量发展并推动乡村迈向共同富裕道路,全体村民参与和公平利益分配机制成为乡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乡村精英的交替和协作成为乡村共同富裕的关键。内外资源联动的新内源性发展模式保障了地方发展自主权,维护了居民主体地位,推动了居民参与和认同提升,有效推动全体村民物质与精神的共富。研究建议:资源禀赋优良的乡村可将乡村旅游作为增收致富路径选择,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和在地精英群体的引领作用,共同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瑞华  
按照品牌形态的演变规律,目前我国的城市品牌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青岛模式、大连模式和东南沿海模式。这三种模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它们各自发展的初始驱动力、条件、结果等都不相同,因此,不同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征平  俞晓玲  
城市化动力问题, 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速度的重大问题。新中国建立之后, 由于其城市化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政治抉择, 因而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客观经济规律的内在作用, 也使整个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其工业化发展水平。在今天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 其城市化动力模式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吸纳, 亦成为当前加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娟  曾菊新  
结合城市化的新观念,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新理论模式——中国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建立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基础之上,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乡之间各种经济活动主体构成一个有序化的关联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一种特有的网络组织功能效应。同时,还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自的现实条件,分别对其实施城乡网络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构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陆兴龙  
晚清以降,中国社会经济出现大动荡、大变革,传统的封建经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下逐步走向崩溃,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迫使近代中国形成"变亦变,不变亦变"的局面。中国在进入近代社会的过程中,由被迫对外开放引起的城市化发展,到清末民初出现了近代城市化的一个高潮,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三各不同的模式,本文就这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柯子  
我国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央进一步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多重挑战,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高水平均衡的共同富裕,需要辩证厘清"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均衡"的逻辑,以高效能治理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均衡为引导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促进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